凈空法師:沒受戒、沒出家,但你看到佛經的好處就依教奉行,就是真佛弟子

凈空法師:沒受戒、沒出家,但你看到佛經的好處就依教奉行,就是真佛弟子

來源:凈土釋疑網關鍵字:受戒,依教奉行,文革,四庫全書,聖賢,開悟,學佛發布日期:2012-09-20 11:41:21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16集 2012年9月15日講於香港

   「於阿彌陀佛作有量想」。這是眾生的習氣,在我們這個世間講,這個習氣很正常,甚至於說有科學根據。

  「對治此疑,故言大乘廣智,此智無法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也」。那麼對治這個疑惑,這才說「大乘廣智」。佛的智慧「無法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這個講得圓滿了。

  這個「智」不是學來的,沒地方學。惠能大師開悟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他沒說,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具足這個。「如來」是自性本具的,此地這五種智慧是本具的智慧,誰都有,迷了的時候它不現前;覺悟的時候,它現前了。實際上,迷了的時候它變質了,還是起作用。我們眼能見、耳能聞,前五識不是起作用了嘛!可是範圍太小了,沒有「自性本具」說的那麼大;第六意識也起作用,分別;第七識也起作用,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作用起得小,小得不能再小了。所以造業受報。

  如果這個社會大眾普遍都造業,麻煩大了。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能怪別人,要怪自己,在這個階段沒有聖賢到世間來教化。為什麼聖賢不來?眾生沒修福。你看說來說去說到最後還是在自己,我們沒有修福,天天在造業。如果我們都肯修福、都肯學好,聖賢就來了。不想學好,聖賢來了,要罵他,拒絕他,不接受他,聖賢不來。聖賢不來為什麼?他來,你對他侮辱,你對他輕慢,這造罪業,不就加重你的罪業了嗎?所以菩薩來,慈悲;不來還是慈悲。來與不來,不是他那邊的事情,是我們眾生這邊的事情。我想學好,他就來了。這個緣所謂是「可遇不可求」,不必要求。你真想學好,你就會碰到好人,就有好人教你;你不想學好,你就決定遇不到好人,為什麼?遇到好人你會罵他,你會輕慢他,造罪業。

  那麼在這整個世界,我們要了解這個地球上事實真相,我們會對中國充滿了希望。中國人雖然造業,會搞成這個樣子,但他的底蘊厚,過去千萬年老祖宗教得好;只是最近這兩百年,特別是知識分子,被西方科學技術迷惑了,認為這個東西玩人,中國古聖先賢講的東西沒用處,對於老祖宗失去信心,起了懷疑,這就是現前災難的根源。沒有人教他,教他他也不接受,他不相信。科學要拿證據來,拿不出證據,沒人相信的。說古時候怎麼怎麼好,不相信,那是人家寫出來的,不是真的、未必是真的,依舊把它看成人類的一種需求、一種幻想,不承認它是事實,那這就災難來了。必須經過災難的洗刷,讓他頭腦再恢復清醒,真正想求聖賢、求佛菩薩來救他,這個時候來了。這個完全性德「法爾如是」,自自然然的演變,不是沒有原因。明白這些,知道人生在世求什麼?求智慧,這個重要。

  智慧從哪裡求?智慧跟聖人學習。我們自己具備的條件是真誠、清靜心,這就能成就;心不真誠、不清靜,得不到,聖賢、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這也就說明了現在聖賢為什麼不出世?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我們不知道,那就不談了;知道這些事情,不能救也得救,不能幫也得幫,幫得很幸苦,還非幫不可!那我們得掌握住這個緣分,我們能夠做的,盡心儘力,我們就做圓滿了。

  古籍,幸虧還好,還沒有完全喪失掉。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最嚴重的浩劫,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祖宗有德,重要的東西還是保存下來了。乾隆做了一樁好事,編了這一套《四庫全書》。我們在文革期間心裏面最擔心的,就怕這個東西毀掉了,這個毀掉了,我們民族智慧的根拔掉了,那個不得了啊!在台灣的讀書人,心裡頭都有這個牽掛。台灣有一套想印,成本太高,一部在那個時候要一百多萬,將近兩百萬,不是普通人能買得起的。學校裡面,學校有圖書館,一年買書的費用大概就這麼多錢,要買這部書,他買其他書就沒錢了,真難!所以商務印書館只印了三百套,世界書局印《會要》,只印兩百套,他印要花成本,怕賣不掉,這都是事實,但是印出來總比不印好,不印的時候只有一套,現在印的時候總有兩三百套了。前年,紀念中山先生革命一百周年,這個書局發起再版,作為慶祝百年,通知我,我希望他多印,所以我買了一百套《四庫全書》,兩百套《四庫薈要》,分散在不同的國家大學圖書館,讓他們收藏。我知道災難是全球性的,但總不至於完全毀掉,總會有幾套留下來。我們的目的,留個幾套,將來再翻印,都有辦法;一套沒有了,那是人類的悲哀,我們今天只能做到這個。

  第二個我們就想到,要有人去學。上一次我到馬來西亞,為什麼?就為這個事情,我去勸學。勸誰呢?勸馬來西亞華校的老師、校長。他們是讀書人,他們知道怎麼樣去讀,怎麼去研究,怎麼樣去教學,這些都是他們拿手的。我去這一次,反應很好。希望每個人一生專攻一部經,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學太多、不要學太雜,一部就有開悟的可能。為什麼?你用心專一,你不雜、不亂,這個你心是定的,你的思維想像就在這個範圍,這就入定了;定久了,他就開悟。開悟的條件,你能夠降低慾望,把學這門東西當作自己一生第一個慾望,其他的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種慾望放下、不要了,你的心清凈,清靜到平等就會開悟。開悟要知道不一定要佛經,你在禪宗裡頭看看語錄,很多開悟的時候與佛經毫不相關。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一定什麼東西敲一下,就把你敲通了,就開悟了。雨打芭蕉,他一聽開悟了,這不是讀書;心地真正凈到聽到人家唱首歌開悟了,這個禪宗記的都有。我們明白這些事實,就體會到佛經上所說的,開悟是要心清凈、平等,不是說你讀很多東西,不是的,與這個不相干。所以讀書是什麼?讀書是修清凈心,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如果不讀書一個小時,你想有多少個雜念、有多少個妄想!一個小時在讀書,這一個小時不打妄想、不起雜念,修定哪!這些道理只有中國人懂,中國人會用。讀古書是高聲朗誦,確實像念佛一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用得純,時間用得長,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了;這一開悟,世出世間法全明白了。

  禪宗的教育,開的是天才班,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一定要念很多書,這是講悟性。他聽東西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講悟性。有很好的悟性可以修這個法門;給你講一樣,你就知道一樣;甚至於一樣都搞不清楚,這就不能學這個法門。所以一生專攻一門,真正悟了,悟了,一切都通了;一切通了,他還是專門這一門,這什麼意思呢?這是慈悲,這是教學,給初學的人做出榜樣,讓他真正相信,沒有懷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麼個道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智慧開了,「無法不知,無煩惱不斷」;這裡面再加上「無業障不消」,通通消掉;「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能普渡眾生。

  但是眾生得度要有緣分,沒有緣分,菩薩度不了他,為什麼?他不聽。他跟你學,陽奉陰違,不肯認真去做,這就是沒有緣。所以經教里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你在佛門皈依了、出家了、受了戒了,不一定就是有緣;你沒有受戒、沒有出家,你不是佛門弟子,但是看到佛經的好處,你依教奉行——真佛弟子!你得受用。

  真正得圓滿的受用,古德說得很好,只要具足六個字你就能得圓滿受用。這六個字是:老實、聽話、真干。老實人就不會自作聰明,他不會想東想西,你教他怎樣,他就怎樣,老老實實,他不會轉變的,真聽話、真干。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他的成就就這六個字。具足這六個字,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遇到真正善知識,不肯干,不聽話,喜歡東西很多,樣樣都想學,學了一輩子,一樣都不通,每一樣學一點皮毛,就是常識,在世間管用。廣學多聞,他的記憶力好,能言善道,甚至著作等身,這我們都看見過的,現在的學者、專家,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來生肯定還是搞六道輪迴。如果心行不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還得墮三途,決定比不上一個老實、聽話、真乾的人。那一種人決定有成就,念佛一定往生成佛,而且往生的品位很高。

  我們接著往下面看:

  「欲明佛智,無不運載」。這個「運載」就是普渡,「運載一切,皆入無餘」,「皆入無餘涅盤」,「慈航普渡」,這叫大乘。特別是凈土,凈土叫蓮宗,蓮華化生,蓮花像一隻船一樣,你坐在這個蓮花上就走了。那個動力從哪裡來的?從阿彌陀佛來的。阿彌陀佛以他的神力,讓這朵蓮花落在七寶池裡。這個七寶池與往生的人有緣,真正發願往生,七寶池就長一朵蓮花,蓮花上刻的有你名字,一點都不會錯,臨終的時候,佛拿這個花來接引你,佛的神力把這朵花還送到原來蓮花出生的地方——七寶池中。沒有疑慮的,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如果有疑惑的,對這五種智有疑惑,雖然這個花落在七寶池裡頭,花不開。什麼時候你的疑情斷掉了,花就開了。有開得很快的,明朝的袁宏道,他生邊地,但是沒多久花就開了,他自己知道了,知道自己的毛病,改過、懺悔,花就開了。

相關文章

凈空法師:驗證是否成就的標準一定要依經教,不是我們個人隨便可以說的
凈空法師:勸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學孔子、學釋迦牟尼佛
一種電腦設置保護眼睛的方法 後溪穴對眼睛、頸椎的功效
凈空法師:發心幫助正法久住,自己的一生佛菩薩會照顧,自己不要操心,自己操心就有災難
重要消息:今天下午四點凈空法師答北京同學問
凈空法師:傳統文化論壇的效果不如試驗點的好 真乾的人不在道場而在網路和電視前
《凈空老法師在二0一0年追思活動上的講話》DVD下載
初學佛時最好不要發議論,要厚積薄發
凈空法師:真修行,十年、八年決定成就
2011最新版 播經光碟DVD格式下載

推薦閱讀:

慈心是認知因果 減少自己成為別人負擔 減少別人成為自己負擔的原則 互相依賴是不安感來源 以自為洲以法為洲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
學佛的真相(二)佛到底什麼樣?
學佛的真相(五)世界上只有動物植物微生物嗎——佛家的生命觀
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TAG:佛經 | 凈空法師 | 出家 | 法師 | 好處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