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往事(上)
記者在查閱地名資料時,發現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錦山鎮在清初稱「大公府」,後來又稱「公爺府」,直到1966年才改為現名。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曲折故事呢?
歷史背景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1635年,後金統治者為了更有效地統轄歸附的蒙古各部,開始在一些蒙古部落劃定地界,清查人口,按照滿八旗的形式組織形式立規建旗。原喀喇沁部和東土默特部的殘餘壯丁共16953名,喀喇沁部領主蘇布第之子固嚕思奇布、萬丹偉征、色棱領5286人為一旗。土默特右翼首領鄂木布楚唬爾領1826人為一旗。土默特左翼善巴領2010人一旗。其餘9371名壯丁被划到蒙古八旗,徹底脫離了原來的喀喇沁部。
1635年後金首次編封的喀喇沁旗,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扎薩克旗。扎薩克旗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1636年清朝建立時成制的。據《蒙古回部王公表傳》記載,固嚕思奇布是在崇德元年受封固山貝子,被賜多羅杜棱號的,這才真正標誌著喀喇沁扎薩克旗的建立。喀喇沁部後來分為三個旗,固嚕思奇布及其後裔所領的部分,成為喀喇沁右旗。色棱在1648年被封為鎮國公,他所領的部分成為喀喇沁左旗。萬丹偉征及其後裔所領的部分,傳至1705年到其曾孫格哷爾時,因人眾繁衍,所編佐領已積至38個,因而又立一旗,為喀喇沁中旗,格哷爾為首任扎薩克。這樣,喀喇沁部先後被清王朝編成了3個扎薩克旗。需要說明的是,土默特左旗的扎薩克善巴與喀喇沁三旗同祖,姓「烏梁海」,而土默特右旗的扎薩克鄂木布楚琥爾則是土默特阿勒坦汗後裔,姓「孛兒只斤」,屬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喀喇沁右、中、左三旗加上土默特左、右二旗,組成了清朝時期的卓索圖盟。
榮寵一時
時至今日,在錦山鎮西約三華里處還有一個叫「西府」的地方,這裡曾經有一座府第,而且還是非同一般的規格:整座府第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格外古雅、莊嚴。府門前有左、中、右三通呈「八」字形排列的紅色影壁,中間一通長十丈,左右兩通稍短些。當年,影壁以里是不準外人通過的,否則打死不償命 。影壁外面還立有高大牌坊,牌坊外東西兩邊立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字樣的石碑。
更顯身份的最是正門的那一副楹聯:金枝玉葉府,朝郎駙馬門。
沒錯,這裡的確曾經有過一座清代公主駙馬府,滿語稱駙馬為「額駙」!
喀喇沁部是與清朝皇室聯姻最為密切的部落之一,據歷史文獻記載,清朝皇家與喀喇沁通婚共114次,其中下嫁到該部的皇家女有93人,娶喀喇沁之女的21人。這一數據表明,喀喇沁部3個旗的扎薩克王公塔布囊之家世代與清朝皇室結親。
在清廷中引人注目的喀喇沁額駙是喀喇沁左旗的僧衰扎布祖孫三代。僧衰扎布是色棱曾孫,於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迎娶康熙皇帝的孫女,乾隆二年升為理藩院外侍郎。僧衰扎布的兩個兒子瑚圖靈阿、扎拉豐阿也都成為皇家額駙。嘉慶以後至清末,喀喇沁右旗固嚕思齊布的後裔成為喀喇沁部較有影響的皇家額附,其六世孫曼朱巴咱爾於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娶定郡王綿恩長女,官至御前行走。他的後人色伯克多爾濟、旺都特那木濟勒等都娶皇家女,而且他們在清廷中都是很高品級的官員。尤其是貢桑諾爾布,無論對於清廷還是蒙古各部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起過重要的作用。
這其中,更以清康熙皇帝將其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下嫁到喀喇沁右旗扎薩克郡王扎什之子噶勒藏為最。
和碩端靜公主,貴人兆佳氏所生,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的農曆10月下嫁噶勒藏,時年18歲。
「西府」就是為此次聯姻而建的!
這座公主駙馬府第分東西兩院,東院為駙馬院,西院為公主宮,完全是宮廷式建築,丹青鬥彩,極其華麗。東西兩院各有房屋二三百間,內分大廳、正堂、寢宮、祀堂、梳妝宮、書房等等。在東院大廳正門下方,懸有御賜浮雕九龍匾額一塊,題曰「宜家昌後」四個大字。
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聖祖皇帝奉孝庄文皇太后旨去盛京謁陵祭祖,巡幸邊疆,特意取道古北口來到喀喇沁右旗駙馬府,就駐蹕在和碩端靜公主的宮裡。並在這裡接受北方蒙古王公的拜謁。《清史錄》載曰:「以噶爾丹蕩平,躬詣盛京告祭,時以山海關一帶秋禾在地,命取道口外往。……幸喀喇沁和碩端靜公主第。賜和碩額駙金幣。」據說,康熙皇帝此行還將一副御用金馬鞍賜給了龍泉寺。
聖駕光臨駙馬府,這是何等榮光之事啊。但好景不長,出大事了!
因罪遭貶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封固嚕思奇布為固山貝子。順治七年(1650年),晉封多羅杜棱貝勒。康熙七年(1668年),班達爾沙被晉封為多羅杜棱郡王,詔世襲罔替。第八代喇特納錫第、第十一代布尼雅巴拉、第十四代貢桑諾爾布曾加授親王品級。
但是,這其中卻出現了一個差頭兒,那就是和碩端靜公主的兒子敏珠爾拉布坦封鎮國公加固山貝子銜,成為名副其實的公爺後,其長子丹津達爾扎也的確是承襲了父親的一切。但到了丹津達爾扎的長子永庫爾忠時卻降襲為輔國公。並且,在永庫爾忠的兒子拉旺立克森之後即免襲了。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如此榮寵的一支,官兒卻越做越小了呢?
原來,這可能跟一樁「宮廷戲」有關!
和碩端靜公主含淚送走父皇以後,繼續過著她的錦衣玉食生活。其間,她還為噶勒藏生育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敏珠爾拉布坦,女兒叫娜日格日樂。
物質生活的富足彌補不了精神的空虛,再加上噶勒藏經常外出公幹。時間一長,端靜公主就與父皇派來的侍從額爾敦走得近些。
傳說,額爾敦是公主的初戀。為了不辜負那份情義,選擇了終身為奴,侍奉公主到永遠。
二人閑暇時間,互相溫存,傾吐心聲。有時一塊兒下棋,有時一塊兒打馬球。為了恪守那份封建的貞潔,兩個人都以最大的剋制,按捺著內心深處的那份衝動。最多是兩個人親密地偎依在一起,僅此而已。每當這時,下人們都主動避去,並且,為公主保守著這一絕密的隱私。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農曆三月二十六這一天,噶勒藏駙馬外出有事。這天晚上,公主與額爾敦一起吃了幾杯酒,然後坐在一起喝茶、敘舊。越說越親切,越說越傷心,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淚水滴落在互相的肩臂上。
正在這時,噶勒藏駙馬風風火火地闖進堂來,撞個正著。噶勒藏盛怒之下,抽出寶劍,刺死了額爾敦,然後飛起一腳踢在公主的心窩。公主仰面倒在地上,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駙馬一看傻了眼,撲在公主身上嚎啕大哭起來。
一代金枝玉葉就這樣死於非命,時年只有37歲。
幾天前,記者在錦山鎮靈悅寺採訪時,偶遇一老者,他又講述了公主之死的另一個版本:和碩端靜公主懷揣著一顆充滿著希望的少女之心來到喀喇沁部之後,卻發現自己的丈夫噶勒藏並非「白馬王子」,也就是說不是帥男一枚,而是長得很醜。和碩公主非常的失望,每天晚上都拒絕「掛燈籠」,即拒絕同房。
有一次,和碩端靜公主去某寺廟上香,看到一副「美女與老牛」壁畫,很受感動。那一天晚上,她回到府里,第一次掛起了燈籠。沒想到,也就是那天晚上,噶勒藏與和碩端靜公主發生了口角,公主被踢死了。
「這個故事在我們這裡流傳很廣,那個噶勒藏見公主被自己踢死了,連忙把屍體抱到床上,這才免了死罪。如果讓公主陳屍地上,那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了。」老者補充道。
從這兩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和碩端靜公主的早逝,應當與額駙噶勒藏關係不睦抑或是夫妻生活不和諧有關吧。
公主的死,惹怒了清廷。噶勒藏獲罪奪爵,由其弟色棱承襲。
從此,喀喇沁右旗蒙古部族的地位每況愈下,尤其是噶勒藏這一支,更是大失恩寵。
火燒銀鑾
乾隆八年(1743年),敏珠爾拉布坦被敕封為輔國公晉固山貝子,故稱為「大公」,時人稱「公爺」,另建有府第,「公爺府」由此得名。
關於這位「皇帝的外甥」敏珠爾拉布坦的史料,記者能夠掌握到的極少。據說,這個人在當時的蒙古王公中很有影響,還曾圖謀過蒙古的獨立,想自己為王,便在「公爺府」里偷偷地建起了銀鑾殿一座。哪曾想到,這個工程還沒有完工就被人告發了。皇帝一聽,這還了得呀,這不是想造反嗎?便派欽差大臣前來檢查。敏珠爾拉布坦得知這一消息後,害怕了,連忙讓人放了一把火,把那座還沒有完工的銀鑾殿給燒成了灰。欽差大臣到來時,已無證可尋。敏珠爾拉布坦又趁機撒了一個謊,說是本來想修一座佛殿,但工人不慎失了火,結果就成這個樣子了。當然嘍,這位「皇帝的外甥」暗中也沒少使了銀子,收買了相關人等。得了好處的欽差大臣回到朝廷,把皇帝糊弄了一番。皇帝一聽,外甥辦的這可是一件好事呀,他這個當舅舅的得再扶持一把呀。於是,為了鼓勵蒙古王公修廟建寺廟,清廷不但沒有責怪,還撥了若干銀兩給敏珠爾拉布坦,准其將廟重新修好。另外,每年又加撥五百名喇嘛的俸銀。
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那都不是事兒!敏珠爾拉布坦公爺就用這筆錢修了一座大廟——靈悅寺。
此外,西府還有大廟一處,名曰「吉慶寺」,規模宏大,有喇嘛一百多人。這座廟是專為公主和駙馬求壽、拜福和祈禱、祭祀用的家廟。清廷也拔給土地數百頃,作為供養喇嘛和購置香火之資。
現在,靈悅寺、龍泉寺猶存,已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家和地方撥款進行了修葺。
這一期的《西府往事》就先聊到這裡,下一期再接著為您介紹和碩端靜公主的後代們。
推薦閱讀:
※美文悅讀|秋依偎,往事難追憶
※當愛已成往事 心碎的游弋
※夜讀詩話:當風流已成為往事59
※學校的音樂老師們 , 我們鋼琴老師的學生不需要您瞎少操心
TAG: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