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答類編(通問第一之八)

佛學問答類編(通問第一之八)

  問:我們皈依三寶的人,除禮拜佛菩薩之外,對偶然進了神廟,及佛寺內附設之『老爺』,即不禮拜及燒香,此舉對嗎?(楊乘光)

  答:燒香通其誠也,佛子之心,應念念在佛,又何必多事,與一切神鬼通誠,禮拜亦有大禮常禮種種之不同,如偶進神廟,但向之合掌一問訊足矣。因彼為一廟之主,客至主家,見面應有禮節,自是理之當然。

  問:又有人說:凡是皈依三寶的人,遇著以上各等之神,而須行禮,並祝念『願尊神發菩提心,往生極樂』或者念佛及持往生咒,此念對否?(楊乘光)

  答:廣行法施,乃大乘佛子應為之事,某君之說是也。

  問:鄙雖向佛多年,或因忙之關係,無暇閱讀佛典,故其天地萬物之起源由來,不得知之,未知佛解何說祈詳之!(羅貫通)

  答:此豈三言兩語,所能詳盡,假欲略明大意,只『諸法因緣生』一句,可概一切矣。

  問:晚上難得入睡,又入睡後常由惡夢驚醒,恐怖非常,心神未安,為何緣故?其影響如何?有何方法可治?(翁明標)

  答:宜右脅睡眠,卧後閉目,觀想『落日』形狀,心中默念四字佛號,久久自安。

  問:現世俗所行帶著金銀紙香燭去排在墓前拜拜,但我們佛教徒要不要掃墓?(翁明標)

  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國敦俗,自宜保存,佛家對多劫父母,尚思報恩,何能現世祖先,便廢祭掃?

  問:可否在墓前念經?(翁明標)

  答:此為最佳,亡人真得益者惟此耳。

  問:要帶什麼東西去排在墓前?(翁明標)

  答:香花水果飯足矣,萬不可殺牲以祭,金銀紙等,亦無所需。

  問:現世俗是在年頭及三月節等日要去掃墓,但我們是不是照時日去,或是不時都可以?(翁明標)

  答:似宜從俗,如有時思慕,隨時禮祭,亦未嘗不可也。

  問:身體時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翁明標)

  答:清心寡欲,每日定時運動,飲食起居,要有規律,此為外治;一心念佛,戒殺放生,莫作諸惡,奉行眾善,此為潛轉。但須持之有恆,不可以少作為足也。

  問:有人說大部分的出家人都受了世上萬般的刺激而對世生起厭恨,遂身入空門者,所以是生存競爭的淘汰者,故不足以為人師;又出家人皆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這樣的慾念論真過甚於俗人,如何答之?(陳武吉)

  答:此問有數意,須分別答:一、『受刺激入空門』。(空門改佛字好明白,空之一字,世人多所錯解,余嘗有學佛十年,不解一空字之語。)試問世上一切事,何種是不受刺激去做的?刺激就是感觸,若有無感而做的事,就是無目標的盲動,何以但加到學佛的身上?二、『生存競爭的淘汰者』,此大別有兩種,甲是不求不義富貴,不妨安貧樂道,席不暇暖,黽不暇黔,老吾老,幼吾幼,博施濟眾,天下為公,不使少背此等原則,這是君子的生存競爭。乙是寡廉鮮恥,強取豪奪,犧牲大眾。奉養自己,這是小人的生存競爭。出家人自是乙種生存的淘汰者,不然佛門不少青年僧,憑其年富力強,若專為衣食謀,只求不擇手段,何患不得些許耶。三、『不足為人師』,人有人的界格,備足仁義禮智信,不犯殺盜淫(指邪淫)妄酒,是為完整之人。令不能如是者,向他看齊,這就是人師。某人莫非以二段乙種之競存者,方足為人師乎?四、『往生極樂』,這是佛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此名凈土法門。出家人所修,各隨其機而擇其法,並不皆以極樂為目的。五、『極樂慾念真過,甚於俗人』,這全是外行話,凈土之理,八面玲瓏,普契群機。實則極樂種種莊嚴,皆是說法,此必精研凈土經典,方解其理。佛以娑婆眾生,欲愛太濃,故先以欲方便牽引,使藉此轉入正法,獲得究竟。

  問:佛教教理博廣深邃,經典頗多,經句文字多是翻梵音譯梵語,使一般人無法研究。有對佛教羨慕的人,即想研究教理,未知從何經典次第研讀?又無師授何能研通?(潘玉泉)

  答:梵語不翻者,數量有限,但初讀經典大是難題,因台省經典甚缺也,敝意宜先看入門小冊子,待少知門徑,再看經典不遲,佛經並非文深,實義理深耳,台中成功路瑞成書局及本刊讀者服務部,均有流通之『歧路指歸』,『學佛淺說』,『佛法導論』,『佛學常識課本』等,可購讀之。

  問:敝人看經雖然不能徹底了解,中心亦覺得十分趣味,但是看不多數頭腦昏散睡魔擾亂,欲看不能自主,此是如何?是否業障深重?(潘玉泉)

  答:固為有障,然理深難解,不起興趣,亦原因之一也。

  問:現為減劫時期,人壽每百年減一歲,每百年矮一寸(安士全書),現在人類壽命就七十歲而論,身長就五、五尺而論,則五千年後壽只二十歲,身長只五寸,則不成其為人矣。日本人民身體短小,明治維新以來,提倡體育,身長較前人且有增長,此理應作何解釋?(宗瑞錫)

  答:事有通常及其例外,安士全書所言乃是通常;日人身體加高,乃是例外。此亦因緣關係,是名為增上緣,喻如冬令嚴寒,室中裝置暖器,可受溫和,然仍得謂之冬;夏令酷熱,裝置冷器,可受清涼,亦仍得謂之夏。

  問:在信箋上加印自檢勸世,亦會犯不恭敬罪否?(謝普揚)

  答:信箋宜取藝術化,尤宜注意雅俗共賞;如采加勸世詩歌,錄印古人之淺顯作品為佳。

  問:亞里士多德所云『人』是感情的動物。照佛教的看法,『人』是什麼?(林國棟)

  答:中國世間聖哲,對人的看法,是有禮有義的動物,書上說過:鸚鵡猩猩都會說話,但仍然是禽獸,因他不懂得『禮』。書上又說:懂得『義』的就是人,不懂義,只圖利的就是禽。佛的看法,人身是最易解脫的眾生,因著「天』貪樂,『畜』太愚痴,『鬼』『獄』被苦逼的太緊,皆不易解脫故。

  問:若有魔外輕視佛子,佛子雖不因此而有所嗔損,此魔外之人,自是罪有應得,佛子視此遭遇,系業感所致當否?(林國棟)

  答:彼因愚迷而如此,宜存悲憫之心而婉化之。

  問:依書所言,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未知須彌山在何地何山?如世界如佛理所講,即日月運行如何解釋?(許再興)

  答:須彌為世界中心,是指一個單位世界而言,此單位世界,環山為四個大星球,八個中星球,數萬小星球等,下至空輪際,上至初禪天,是其範疇,我居之地,乃四大球之一,可知此須彌山非指此土矣。佛典所講日月繞須彌山,若明此山不在此球,則日月運行,已無疑問。蓋科學家以此地球屬太陽系,佛典以此地球(南瞻部洲)屬須彌山,中心目標雖異,其理與事則相通也。

  問:佛力六神通是否真實?現今有如此高僧否?而科學上其所以然又如何解釋?有專門書籍否?與禪理有何關係?(許再興)

  答:豈必佛有神通,其他外道亦有神通,不過無漏盡通耳。此有因報所得及因修所得二種,修得者乃得定以後之境界,然佛家注重漏盡一通,此通不得,若現他通尚有招魔之虞,今未必無是高人,但有通者多養晦韜光,決不顯示。科學當分精神與物質兩系,只迷信物質者,自然不明其理。

  問:世尊在世的時候去海底龍宮說法。海是全水境界,云何能入?甚且數千弟子皆能帶去,何以能去?魚是水族皆來聞法,何以能聞?海龍王有生死輪迴否?(寬珠)

  答:有神足通者,穿山無阻,入海不溺。諸大弟子,皆阿羅漢,俱有神通,故可同往。佛語說法,能出一音,使多類眾生聞之,皆與本類之語相同,有此奇妙,故水族亦皆能聞。經雲『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者是也。海龍王未出六道,自然輪迴。

  問:在最近的朝代,有哪一朝代的國王皇帝,最篤信佛教的?最好有歷史根據的,請例舉幾位。(愚居士)

  答:最近朝代,便是前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無不篤信。此四帝之文藝中談佛理者甚多,而雍正御選語錄,尤為膾炙人口者。既言歷史,又限最近,範圍狹矣,實則我國過去之帝王信者,無代無之,而顯著歷史,或散見文集者,備舉則太繁矣。

  問:吾所居住地球,若行壞時,六道靈性要寄託何界?(陳明哲)

  答:一個地球,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球的幾萬分之一。一個大千世界,又為盡虛空大千世界的幾萬分之一。一個地球壞,尚有無量星球,何悉無有生處。

  問:憐憫眾苦,不覺油然而生,而己身顧不得,且人緣稀薄,要怎樣修養才能達到憫救眾苦,以免自誤誤人?(翁德和)

  答:身雖殘病,眼與舌尚無恙。除自修外多讀佛典,以求開智,多勸人念佛,多講因果,以求利他,自是憫救眾生。若徒發心而不實行,或於佛法,不求深解,而不正說,便自誤誤人矣。

  問:佛法的教義包羅萬象,其真理高於一切,我們何須以神通宣顯,致使世人誤疑佛教為迷信?(黃槐庭)

  答:佛法宣揚,或演說,多系闡述義理,並未聞有宣耀神通者,惟經中有言及神通處,只得照文述說,然有者亦不能諱而不言也。

  問:俗學『唯心論』是否由佛學唯識論變出來的?兩論有何差異?有何特徵?(黃槐庭)

  答:唯心論者,亦非一人,是否有人從唯識演變而出,此是考據問題,必有一番深切工作,方可以言是否,我未從事於此也。論其異同,可說大體相近,惟精粗及相似徹底有別耳。如帛菜『實在論之心觀』,霍爾脫『論心』皆主心外有境,而亞里士多德亦主外境存在,此皆粗而相似也。唯識則主心外無境,此兩派之特徵處。

  問:十二因緣頭一支的『無明』是過去的果,『行』是過去的因,無始前何來的因?渺茫不解請賜示!(黃槐庭)

  答:去今來如環無端,故曰無始,然實亦無古今來,不過為便言說,以當前剎那作『今』,此剎那『今』之前後,曰『去來』耳。向前推有不盡之過去,只可曰無始,向後推有不盡之未來,只可曰無終,此無始之真理也。而居士則問無始前,無始者如上說義,是無能得其開始,何雲再有開始前耶?必細思之,方能有悟。十二因緣前二支雲過去之因者,亦以當前之『識』為假定『今』位,既有假定今,則假定今前,即名過去,更不必泥求遠近,定過去也。

  問:欲修六度,是否須讀完三藏十二部經典,或各宗派主要經典,內有包含六度教義?(黃槐庭)

  答:求學之道,聞一分行一分,佛家重行解相應,儒家重溫故知新,是即知即行明矣。六度是大乘整個教義,不分任何宗派,散見各經。

  問:世尊普度眾生,是主張一律平等的慈悲,使其自修自覺自證,何以獨修凈土一門得以臨終時受佛接引?(黃槐庭)

  答:平等普度是原則,能度之方法,所度之願力,則有各別。願自力成就者,則說斷惑之法,願他力出要者,則說接引之門,與平等之義無乖。

  問:有人問地藏菩薩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是此娑婆世界地球到了成住壞空,空的時候,『眾生即能盡,地獄即能空』。是不是?以上意義,甚不明白。(朱幼)

  答:娑婆世界,大千之內,地球不知若干萬千,此球壞,彼球成,如水中浮泡,聚散無常,安有盡時。有界即有三惡道,是地獄永無空時,眾生永無盡時,而菩薩永無成佛之緣,此願所以為大也。

  問:經是佛所說真理,教人趨向解脫的方法,依之而修方能有益。何以讀誦就能拔度亡靈,消災解厄。不知讀誦有什麼功德?各經何以多贊讀誦?(洪榮保)

  答:災厄,乃身口意所造惡業之果報,誠敬誦經,能凈此三業,故可轉變。萬法唯心,念經者如能心想亡者,得其交感,亦能消亡者之業。蓋能念為心,所想為境,心境一如,心清凈時,境亦清凈,故可超亡。

  問:出家的男女眾和在家的男女眾有什麼差別?(廬淑珍)

  答:出家眾應遠離欲塵,專心修持。在家眾未脫塵勞,隨分修持。

  問:請問大藏經是佛所說四十九年之法全包括在內,或是一部分?(周慧德)

  答:經藏自是佛說,惟佛四十九年所說之經,究有若干,尚無定說,我國之藏,不過就漢文譯者而論,聞未經譯來者,為數尚多。以此論斷,我國藏經,可說是佛說之一部分。

  問: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的宇宙人生真理流傳世間,使眾生即能脫離生死,未知世尊未降生以前的時代有佛法沒有?假使有佛法是什麼佛說的?(王慧香)

  答:世界無盡,劫波無盡,佛亦無盡,釋迦世尊以前如無佛,何以雲蒙燃燈授記乎,若問何法,應知佛佛道同,今日所讀之三藏經文,其旨與古,並無二致。

  問:世尊在世,見一螞蟻,說七佛出世,未脫蟻身,七佛出世是若干年?(王慧香)

  答:一佛成就,三阿僧祇。至於出世距隔之時間,則未見經文。但知彌勒佛降生,距釋迦佛是五十六億萬年,再此住劫為二十小劫所積,載有千佛出世。據此,佛與佛出世,似亦無一定時間。假若以五十六億萬年之少數論,以七乘之,已是三百九十二億萬年,其長可知矣。

  問:唐懿宗供養悟達國師以沉香座賜之。害國師起一念名利心,有損高僧清德,致左膝生人面瘡,未察懿宗須負罪過之責否?(賴慧繁)

  答:帝王以珍品供養國師,自種福田,又能引起庶眾恭敬三寶之心,大有功德。國師貪著,乃是自起顛倒,若責因供養而起,將斷絕眾生布施善根矣。不聞佛見黃金而避之;禹飲旨酒而惡之等事耶?

  問:有客問西洋各國人民多信基督教,殺生特重,而亞洲各國多信奉佛教,尤其我國對於殺戒是為一般佛徒所遵奉,殺戳當較西洋各國為少,何以我國近百年來刀兵不息,此於因果報應將作何解?西洋文明而我國偏多魔劫何以故?(楊慈晞)

  答:東西兩處殺生之種類繁簡,與數量之多寡,未有精確調查,不能遽雲誰多誰少。中國雖連年刀兵,大戰皆發自歐洲,然小戰亦時有見聞,究竟何地死傷最多,亦須合觀比較。中國兵劫因之遇難者,戒殺者與好殺者;數位有統計否?以上問題,如不清楚,自難與以論斷。縱如所問估計,尚應知者『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四義,又當知輪迴酬因,既不定在一趣,亦不定拘一方也。

  問:若有一出家人,忽然與餓虎相遇,無林荒山,出家人如身攜武器,此時出家人應執槍以殺虎,抑是棄槍以飼虎?(楊慈晞)

  答:各有各之願力,飼虎是大乘菩薩,平等無我之大悲。逃避是善人之中道。持槍防衛,亦是常人之常情。然此出家人,既已預先攜槍矣,又何須我輩再代為劃策耶?

  問:蛇食蛙時,適為吾人所見,此時應與其排解還是任其吞食,如排解則蛇必含恨,豈非多一怨懟,否則蛙為蛇吞,所謂見死不救,豈非教他殺乎?(楊慈晞)

  答:救死是大慈大悲,結怨因布施無畏;救死是利他,怕結怨是利己。何去何從,請自擇之。

  問:佛說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是否是空中各方無量無邊之星球?三界(欲、色、無)各天是否亦是星球?無色界天無形無色它的星球是否亦能看得見?(王耀華)

  答:世界有單位,小千、中千、大千之別,以單位言,亦是若干星球之組合。諸天眾生所依,有地居空居不同,自忉利天以上,儘是空居矣。

  問:經載四大洲為人道居集之所,如西牛賀洲等是否均地球範圍之內?大鐵圍山之地獄境界是否是在地球之內?否則究在何處?(王耀華)

  答:四大洲乃四個星球,並非一星而列四洲也。地獄種類甚多,大別可分三類,一根本,二近邊,在群球聚成之世界周邊;鐵圍山夾間,或在地中。三孤獨,山林曠野,隨處皆有。

  問:龍舒凈土文卷四第五頁有段『敬禮諸天天帝天人。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造化靈神、諸地靈只大燞冥海、群山眾水』等,現在所謂正信三寶弟子可拜此否?(靜修精舍)

  答:此要分清,拜是敬禮,不是信仰皈依,三寶弟子不再皈依其他,自有正式戒條!如有違背則非佛子矣,但慈悲平等,應一體於對方加恭敬耳。

  問:南瞻部洲(娑婆世界)是指我們居住的地球么?(巫前亭)

  答:南瞻部洲,雖是指此地球,然此地球,不過娑婆世界星球幾萬個之一,並非南洲即是整個娑婆也。

  問:彌陀經內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皆有佛土,但是無中方之佛土,我們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是不是指中方佛土嗎?(巫前亭)

  答:四方上下,安有一定!如我輩居台,則指中國大陸曰西,居歐美者,又指中國大陸曰東。雲六方者,不過依言者所居之處作中心,假設之語耳。彌陀經在此土所說,自以此土稱中方。

  問:贊佛偈白毫宛轉五須彌怎樣解?(何永丁)

  答:佛兩眉之間,有一根白毛,宛轉是盤旋之義,有五座妙高山之大。

  問:五葷菜之菖一種,本省有嗎?稱何名?(何永丁)

  答:本省有,俗名獨頭蒜,科名薤。

  問:焚神衣,靈屋,魂轎,往生,壽生神錢,繳庫,燈座,金銀紙錢等類實哪教提倡之,可否打消?(何永丁)

  答:非佛教所倡,佛教徒自不需此。

  問:魚肝油是觸葷類,而持長素的人,因眼睛有一點花病,不知可食否?(謝智元)

  答:眼病之因甚多,魚肝油未必恰合,且心有疑,不如另尋他葯,如從方便言,此油比於五凈肉,尚是藥品,病必須時,亦可以通融用也。

  問:觀世音菩薩是食素,普通一般人用雞用肉來敬菩薩,有無關係,有無罪惡呢?是不是會對不起菩薩呢?(黃天送)

  答:觀音大慈大悲,視六道眾生,皆同己子,殺生既違觀音之心,自然是對不起,殺生如不是罪惡,放生便是罪惡矣。

  問: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它的意思是否學佛者要深求世間學問。然學佛之心貴乎專一,旨在除妄,若深求世學,豈非使心雜亂,如是能得學佛嗎?使我疑情一團,無法知其妙處?(章伯生)

  答: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五欲六塵法也,染之是迷,離之是覺欲塵原在世間,必就迷處,方能言覺也。二句大旨如此,人依世間,世法固應曉了,若雲教深求世學,則誤矣。

  問: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是佛教最發達的國家,為什麼它們的文化並不高超?國運並不興隆?(黃冠中)

  答:斯泰緬之國,皆行小乘佛法,不能稱為最發達,此節姑且不論。至言國家興衰者,乃是政治問題,不能責之佛法。譬中國以前推崇儒術,歷代因之,然有興有亡,謂興由儒,則不應亡;謂亡由儒,則不應興。梁武帝崇佛法,而享祚不永;唐太宗崇佛法,而威服四夷,是非如何而定?日本崇信佛法,稱雄於世界者數世;非洲未聞佛法,淪為殖民屬地,以至於今。此又當全面而觀,不宜偏指一隅。再言文化,此亦複雜,倫理物質哲學藝術等,皆文化也,不能因一端而抹煞一切,更不可以時尚取為主觀。如美國斥中國以牛耕田為不科學,而中國亦笑歐美男女擁抱接吻為不倫理。二者皆屬文化,似當分別批評,未可一概而論也。

  問:佛經中之須彌山意義為何?(朱幼)

  答:須彌山乃妙高之義,並非一山之專名。凡假畫一個界線,此界內之最高一山,即可以是名之。至經中嘗言之須彌,多指大千世界中之最高一山。而大千無量無邊,須彌亦如之耳。

  問:妙法與妙理,有何差別?妙字意義請解釋之!(朱幼)

  答:妙之一字,中國法華宗智者大師,曾經講解九旬,然猶以為未盡。茲只能說其大概,借一斑可想全豹耳。此字代表精微深遠,無與等倫,且不可思不可議也。

  問:超度父母,以念哪種經為佳?我家鄉習俗所念之『救苦經』與『血盆經』是否可以?個人在野外清凈處念經超度,是否可以?(張椿萱)

  答:救苦血盆等,皆非正式佛經,信奉者,多系無正知見之人。若欲超度盡孝,以彌陀經為最佳。

  問:收皈依弟子和收學生(指在家學佛者言)有何不同?(陳心愿)

  答:佛法僧三寶一體,前已言之,皈依僧時,自必一體皈依,僧是代佛攝受眾生者。佛已三德圓滿,不生不滅。皈是投托,依是依靠,乃謂眾生投靠佛陀,方能了生脫死。除佛法僧,何者堪受眾生皈依?此等大事,安可妄為。若夫以佛學教人,收幾個學生,此名師生,則不限出家在家,皆可為之也。

  問:地藏菩薩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但是在地獄中苦惱眾生用何方法求菩薩即能得度?(慧香)

  答:菩薩大慈大悲大願,自往地獄救之,不待彼求也。

  問:外道說萬物皆是神造,我佛說一切法皆從緣起,但如一世界初成之時(如以人言)彼時既無所緣之父母如何能生眾生?如言劫初之眾生是從光音天來或從化生而有,為何現在又未聽說某處,忽然由天空墜落一人,或忽然由地上生出一人來,這等於說上古之人是由猿猴進化成的,現在則否,一樣的令人不解,固然學佛人所重『明心見性』,但此亦為佛知見之一,被他人問及避而不答,或答而非盡理,怎能取他人之進信?(胡正臨)

  答:真如本性,無始無終,法爾如是,不假構造。由覆隱故,名阿賴耶識。此即三界眾生之親因緣。再合緣所,增上,無間等緣,便成無色界之眾生,此識梵語質多,能變根身器界種子,故能現色界眾生之相。然此變幻,漸趨複雜,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迷妄遞增,遂現欲界五趣眾生之相。謂人從光音天來此,省文而權說也。但幻眾生某相,亦是偶爾,如一夢現一事,不能萬夢皆同一事。惟是眾生生出,即各具繁殖能力,從此交感既多,無非四生六道造形機緣。業力牽引,識神往投,如水就壑,而以前幻現之法,自被其奪矣。此亦對門外人易於明了,設是權說,實則緣生一語,言簡意賅,經論莫不主之。若言其始,則乖『緣』生,義不能通,諸法如義,眾生豈在例外。居士有疑緣生乎?試舉一喻,虱生蟣,蟣生虱,繁殖不息。然虱實生人身,請問人身生成以後,身上並無虱之父母,其第一隻虱,從何而來?眼前事道得出,便可推測邈遠。

  問:觀世音菩薩是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千處祈求千處應,且為施無畏之菩薩,古來有聞菩薩靈感之記載甚多,但菩薩之慈悲救度有否限量?以何為限?不然如樂生院中眾生為何不教令勤念菩薩聖號以治此難治之病,以免終生受罪,若謂前生所造罪業甚大能敵須彌,今生須受此苦痛,但彼經中不是說菩薩能施無畏,有求必應嗎?(胡正臨)

  答:居士信日能消冰乎?茲有百丈之冰,酷夏不終日而解,春則二三日可解。嚴冬之際,不見其解,實則對日之時,無不消化,不過成分少耳,日消冰原則也。而消之多少,緣分深淺也。樂生院棲蓮同仁,統修凈土,一句洪名,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其法更為徹底,何以未見罪消病去,居士亦有疑乎?

  問: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乃至眾生無邊,但佛出世說法亦稱不可量、不可說之恆河沙數相喻,且豎窮三世,亦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計,是以有眾生處時即有佛出世說法,廣長舌所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諸眾生說法,度濟,何以眾生未見其少(就四生眾生說)反見其多,若說由他界來,則此界原有者,亦應應緣往生他界才對,不可能專向此界來生?但此僅能就未蒙佛教化所有現象而論,否則當應見其少,因佛教之誕生已是無始故,若說大乘法在體取生即無生,(諸法實相)則從無始來至今天在此世界至少也應多生上根上智之人,此方不違因律及無果,何以上根上智人竟日漸其少,少根少智之人甚至無根無知之人遍處皆是,此實不解?(胡正臨)

  答:此問語繁,可析二段。(一)從首至『不可能專向此界來生』,本不足怪。然各各世界有成往壞空,各各眾生有生住異滅,世界喻如滄海桑田,眾生喻如海中浮浪,皆無定相。居士居此地,居此時,所言『專向此界來生』,是未見滄桑變改,及未見全海之浪也。(二)再至『無根無智之人遍處皆是』,地上菩薩,不到七地尚有退轉,況凡夫乎?且頭出頭沒,又有隔陰之迷,俱生二惑未斷,分別二惑再增。佛法如帚,眾心如地,帚雖掃塵,明日復生,此不能盡出上智之理也。

  問:五戒十惡殺為首,屠夫既未放下屠刀,自無成佛之理,佛教團體對屠夫一類之加入,可否因系『謀生之技』,給予『方便』?蓋佛之同體悲心是不棄半個人不成佛,吾人豈可拒之門外?(林光忱)

  答:可容加入,使其薰染佛法,漸生慈心,然須善巧方便,誘其改業。若借口謀生,終操屠刀,是無補於彼,而為佛門騰譏矣。權實之機,須善運用!

  問:從化石考據中,說明人從猿猴變化而來,三皇以前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蠻爭觸斗,顯系從洪荒野蠻之中日益進化。此與業感緣起,同合科學。未悉華嚴經中論人從天降如何記載?(後學無華嚴經。)是否有斷章取義之弊。且釋尊生於二千多年前,印度文化亦僅數千年,洪荒野處,人獸幾稀,釋尊亦必有所見,斷無如此不合因明(邏輯)之見。如斷章取義,固持一說,我等又拿不出更科學的論據來推翻考古學的證據,處此科學時代又遇障矣。(黎明時)

  答:世界成住壞空,釋尊應身現滅,均難算其次數。經中佛言,原有本跡權實之不同,說本則塵點劫與塵點劫前,說跡則塵點劫來,一次復一次,至於今之二千五百年前,說實則一乘無相,說權則萬法宛然。明乎此,『人從天降』,乃言往劫,『釋尊生二千多年』,僅是近跡,以近跡湊合往劫,何能相符,此中卻也有個消息,今人曾見古時月,今月未經照古人。

  問:菩提樹二十四期答何玉居士問: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得成佛一則。解答「圓滿」二字:所謂圓滿者,指一個時期之機熟眾生,皆被度盡而言,喻一樹之果千顆,生熟有異,必分期採摘。今日熟五十,則來摘五十,明日熟百顆,則來摘一百,今明二日所摘,皆可向人說,應摘者已摘盡矣。金剛經雲:「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又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以一個時期之機熟眾生皆被度盡而言,學人愚意以為未究竟圓滿,願再教正?(黎明時)

  答:覺行圓滿,區區所知者,僅指一期之機熟眾生度盡而言。此只就事迹立解也。請看世尊入滅時,不尚有許多異國眾生,未聞佛法乎?若合本跡而言,佛實未曾安住涅槃!因眾生永不會盡!故世尊在空間,而有百千萬億恆沙化身;在時間,已有八千餘次來應娑婆矣。倘從理上立解,凈名經雲:『一切眾生,畢竟寂滅,不復更度』,既雲滅竟,稱曰覺行圓滿,有何不通。凡此皆宜意會圓觀,設拘泥文字一面,試問華嚴『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又當何解?

  問: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未見神道,世俗所供養神明鬼魂應屬何道〉(黎明時)

  答:神有屬天道者,如道家之玉皇三官等。神有屬鬼道者,如世奉之城隍土地等。

  問:觀世音菩薩常以三十二應身說法度生,祛三毒,施無畏,救八難,倘若我人發大願,觀機方便說教度生,善巧契機引祛三毒,廣施無畏,救人八難,如此願力與觀世音菩薩願力相應時,自心即佛,我人能否即稱為觀世音菩薩應身?(黎明時)

  答:倘蒙加被,可雲如是,密宗觀成本尊,其理相通。惟此僅是短時間事,至如本問中:所稱觀音種妙行,我輩萬萬分不得其一,倘不自量,以凡濫聖,恐招罪無邊矣。

  問:有友人問,世尊於往昔因中修行時,嘗捨身飼虎,慈悲精神固然欽仰,但虎乃食人之獸,何如聽他餓死,於眾生中既除一害物,又可減少其作惡之罪,且其餓死乃其平日作惡之報,似不足堪以救之。學人愚痴,當時僅以佛家物我一體之聖人境地及慈悲之義,向彼釋之,此外即不知答彼,是故彼疑猶未釋故乞指示!(胡正臨)

  答:居士所答,即甚正確,我執甚者,自難領會,區區所答,多取權便,不能如是言簡義賅。茲再重申其意,佛法慈悲平等,無人我相,但觀他苦而已。若謂虎惡,是在人之立場語;若在虎之立場,反說人惡也。(虎雖偶爾食人,亦非入城求而食之,人則於空于海于山於野,設置機械,獵取一切動物,盡屠殺之,虎未嘗是普殺也。每數十年,人必凶戰一次,同類相殘,流血萬里,亦未聞虎類聚集而自殘也。若虎以此而責人,人將何語以解之?

  問:經中述佛出胎至涅槃及諸聖證果時大地六種震動,未卜此種震動是否即地震?若如此則每當地震時眾生生命財物等難免有所傷損,有失我佛慈悲之懷,究屬若何?(胡正臨)

  答:僅是震動有聲,非有損傷一切耳。

  問:在菩提樹月刊37.期佛學問答香港林居士所問有關鬼道中老居士回答『鬼有胎生化生之別,胎生自有父母,化生則否』,鬼有胎生佛經有何根據?鬼若有胎生,自有父母男女之相,鬼屬氣體豈有如此之耶?(靜修精舍)

  答:六道四生,茲有一偈『天獄俱化生,鬼道胎化二,人畜阿修羅,通別四種生。』各經凡言四生者,其注中皆有說明,如楞嚴金剛等,即是其例。除真如外,一切皆不離相。宋儒曾雲:鬼為二氣之良能,此氣字並不恰當,試問性與識是氣體乎?再者,鬼居欲界,有男女之相,又何足異。

  問:普門品中有段『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此二位菩薩是他方世界菩薩來應化娑婆助教主弘法,當時以何種身應化在世,凡夫眼可能見否?(靜修精舍)

  答:有緣者可得而見,經雲:應以何種身得度者,即現何種身而為說法。

  問:在瑞成書局印行課誦本第七九頁贊教主詞句中有句『三類化身』是指何種化身希示明!(靜修精舍)

  答:區區所知之化身,有廣狹二說:廣者,即對二乘及凡夫所現之十界身;狹者,即分化身為二名,現佛形者為應身,現六道形者為化身。三類者,得非如是。

  問:在同期月刊佛學問答敝舍所問第三則『五逆十惡』老居士回答中言木雕,泥塑,銅鑄,紙繪皆屬化身,化生者無中生有,此等種種皆是人所造成云何屬在化身?而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是說事或是說理,若說事者,此二逆凡夫焉能犯之,何也?(靜修精舍)

  答:化身不限何類,山河大地,翠竹黃花,皆可幻化。況木雕泥塑,是心所造,心即法身,此化身乃依法身而現,稱曰化身,有何不可?出佛身血等,有說事與說理之別,茲就說事論,羅漢如世尊諸弟子,佛如世尊,一是有餘依身,一是化身,外道殺害目犍連,調達以石傷世尊足,即犯此二逆。凡夫所害,亦只此應化,若雲法身則無有能害者。

  問:僧道怎樣區分?今台灣各地和亡人做齋的人稱和尚,他吃酒肉吸菸,怎樣拜佛與亡人追薦功德呢?是和尚或道士?(何永丁)

  答:論形式,出家圓頂受戒,而著袈裟者為僧,此佛教徒也。帶髮結髻,而披對襟敞者為道,是道教之徒也。兩者真修行者,皆不茹菸酒諸肉。台俗喪家,所請之過橋擔經舞火之種種遊戲之人,名曰壇門,非僧亦非道也。

  問:一般民眾,常殺豬雞,買金紙糖果等物,請人祈福,或酬神。我們吃素人可否應他之要求,代他祈福,還福?佛教徒如這樣和人家作文疏,祈福,酉守神有罪嗎?上界放的是素物,中下界均是葷腥之物,及金錢財帛,依我看來是犯慈悲,對嗎?(何永丁)

  答:殺牲祭神,佛經所禁,代他求福,跡近覡巫。倘機緣所許,勸以祭神用香花水果,祈福則詣法師前懺悔,請其咒願,功德方真實也。

  問:我祖父的三弟,專門擇日,堪輿為業,生活頗佳,名傳新竹縣,很多人喊我研究,繼續此業,祈師實在指示,佛教徒是否可習此業?擇日,堪輿是否迷信,或外道?會違背佛法嗎?我家生活困難,欲研究,兼業維持生活,如果是迷信,我就不學此業,祈實在指示明白。(何永丁)

  答:堪輿星相等事,出家之比丘,俱在禁例;在家學人,未受菩薩大戒,為生活計,不妨通融。所謂迷信者,是沉迷其中,深信而不能自拔,聽憑支配而已。佛家主張,萬法心造,萬法心轉,自造因果,不受其他支配,故不沉迷。居士倘有他業,而不習此固佳,如必習之,遇事勸以深信因果,可轉定數,亦塵勞中之方便也。

  問:何謂阿修羅道,此道居於何方?以及地獄道是否同居此球?(無名氏)

  答:華義曰無端,曰非天,其形醜陋,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強名之是一類凶暴之神。類分四生,空中山窟海底,居處各不同也。地獄同在此界。


推薦閱讀:

《大智度論》四百問答(之三)
南懷瑾先生:有關「靜坐」的問答
清涼集:近期修法問答錄
《呼吸之間》連載之十五:第二部分 體會一個「靜」字——精彩問答(2)
楊公與曾公問答集錦

TAG:佛學 | 學問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