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都搞的這件事,被嘉慶推翻了,卻迎來一片叫好

眾所周知,清代的「文字獄」曾經盛行一時,這項惡政從康熙開始,到了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文字獄」的罪名五花八門,不管你是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只要被搜出隻言片語對朝政「有害」的言論,都能獲罪。獲罪者往往受到凌遲、沙頭、流放等懲罰。而定罪上,往往極為荒唐可笑。例如,乾隆十九年,一位官員的詩稿中因為有「霜侵鬢毛嘆途窮,秋色招人懶上朝」等句,被乾隆皇帝以「抑鬱無聊」罪名革職,發配黑龍江。連稍微無聊一下都不許,這乾隆皇帝也太狠了。

由於康乾時期對思想的禁錮,人人自危,導致清代中期以後士氣消靡,吏治腐敗。雍正乾隆時期的重臣張廷玉,為了避免留下把柄「從來未留片稿於私室」。大學士梁詩正認為,「筆墨招非,人心難測,凡在仕途者,遇有一切字跡,必須時刻留心,免貽後患」,所以他「從不以字跡與人交往,即偶有無用稿紙,亦必焚毀」。官員都是這樣的心態,還怎麼可能做事?

當時有人抱怨說,內外官吏,「一涉筆惟恐觸碣於天下國家。此非功令使然,皆人情望風覘顏,畏避太甚,見鱔而以為蛇,見鼠而以為虎。」大家都惟恐哪句言論沒說對,引來禍事,從而「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

嘉慶皇帝上台後,決心重整朝政,這樣一來,文字獄就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嘉慶皇帝不能公開否定祖宗們的做法,所以只好採取了一個比較委婉的方式來處理。嘉慶四年(1799年)二月,他在談及文字獄時說道:「即如從前徐述夔、王錫侯,皆因其著作狂悖,將家屬子孫遂比照大逆緣坐定擬,殊不知文字詩句原可意為軒輊,況此等人犯,生長本朝,自其祖父高曾仰沐深仁厚澤已百數十餘年,豈復繫懷勝國?而挾仇抵隙者遂不免藉詞挾制,指摘疵瑕,是偶以筆墨之不檢,至與叛逆同科,既開告訐之端,復失情法之當。」總的意思是,他認為文字獄實在是小題大做,要求刑部予以改正。自此以後嘉慶一朝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文字獄現象。

文字獄停止後,清代的思想文化又重新活躍起來,例如龔自珍、魏源、姚瑩等一大批學者相繼登上歷史舞台,為思想帶來了勃勃生機,這與嘉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但是,也應該看到,嘉慶雖然停止了文字獄,但依然對小說戲曲等大眾文化嚴加控制,朝廷下令,「稗官野史,大率侈談怪力亂神之事,最為人心風俗之害,屢經降旨飭禁,此等小說未必家有其書,多由坊肆租賃,應行實力禁止,嗣後不準開設小說坊肆,違者將開設坊肆之人以違制論。」可見,嘉慶皇帝的文化寬容政策,也是不全面的。

推薦閱讀:

乾隆給英國國王的一道聖旨,讓喬治三世的假牙都笑掉了!
雍正下旨不許殺此人,乾隆登基後卻偏偏凌遲處斬,到底為何呢?
乾隆那些事:英國來訪
紀曉嵐妙對乾隆

TAG:康熙 | 乾隆 | 嘉慶 | 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