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善待孩子們的心靈

善待孩子們的心靈

韓春旭 2000年6月4日 《中國青年報》第二版

近些天來,社會上連續發生的毛骨悚然而又讓人感到荒誕不經的惡性暴力自殺、殺父母、父母打孩子、老師被毒害的事件,讓我們不能不停下腳步想想:家庭給孩子些什麼?學校給孩子些什麼?社會給孩子些什麼?

這是怎麼了?

千禧之年之後,報紙接二連三地報道的自建國以來,我們都很少聽到的令人毛骨聳然而又讓人感到荒誕不經的惡性暴力事件。

洛陽三名十二三歲的少年,僅僅因為玩電子遊戲欠下兩元錢,而慘遭遊戲廳老闆殺害,殺人兇手、24歲的遊戲廳老闆,在訴說自己殺人動機和殺人經過時竟那樣滿不在乎:"很簡單,打完後就是尖刀子戳死,然後再是掐死。死對我來說並不可怕,殺人償命,我自己也認為是天理。"24歲獨子殺害生身父母,他爸的腸子都流出來了,他媽的腦袋和身子也就連著一點皮……這位青年殺死了父母后,翻出家裡的錢藏在了餅乾盒裡,而後洗了溫水澡,而後還抽了煙,鎮靜了好一會兒才走。當記者質詢他的兇殺行為,他竟然如此講道:如果不判我死刑,十幾年後待我出獄,還能落套房子。

房山區八歲的二年級小學生王闖,因為沒有完成課堂作業,竟被親生母親打得遍體鱗傷,導致腎功能衰竭。成都雙流縣羅家店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李兵,因不滿學校加收作業輔導費,打了投訴電話,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連扇十幾個耳光,打得孩子鼻血長流。

黃陵縣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小學生因未完成數學作業,22歲的老師當堂宣布,全班50名學生對這位同學須每人抽打十教棒,而後全班28名男生輪流抽打孩子的臀部、大腿、小腿。孩子疼痛難忍,本能地用小手護住下身,可無情的教棒又落在他的手和胳膊上。四十多分鐘過去了,孩子被打得大小便失禁,倒在地上嘔吐。

貴州省湄潭縣抄樂鄉完小教師羅遠壽強迫學生馮航吞吃大便……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歷時多年,對北京五百多個班的兩萬多名中學生進行了測試,所得結果表明:北京三分之一的中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人際關係敏感,有敵對傾向,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不能自控,思維偏執狹隘,很難與人合作,抑鬱苦悶,無精打采,嚴重的有自殺念頭,焦慮煩躁,情緒不穩定,典型的表現就是"考試焦慮症",心理不平衡,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好了,想講的事件該止住了。我知道,現在無論從事哪個領域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生存的那個天地里,奮鬥得很忙很忙。為了孩子們一生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請大家都能在百忙中停一停腳步,在此有一個靜心、真實的思考吧!

家庭給孩子些什麼?

人的一生什麼最重要知識、權力、名譽、金錢,這些對於人來說也許很重要,然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任何事情再沒有比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和子女更重要的,也就是說再沒有比家庭更重要的事情了。家庭是我們生活真正的基礎,也是我們作為一個人基本角色最源頭的開始。

任何一位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期待他們比自己更強壯、更聰明,並夢幻著取得自己只在夢中想過的成就。然而這一切,取決於你給孩子奠定下什麼樣的生命品質。

事實上,今天的孩子們吃著最豐盛的營養食品,穿著最時尚的名牌時裝,用著最先進的電腦,然而,他們活得都是那樣地脆弱、敏感、自私、自理能力差,不善於處理矛盾。孩子們的生命品質最需要我們父母輸送什麼樣的營養?!

通常孩子對父母有著一種天然的完全的信任,他們認定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說什麼他們就會信什麼,他們扮演的全然就是學習的角色。此時,孩子的眼睛充滿的全部是好奇,他們更想利用自身一天天成長起來的小生命,去了解、去愛、去感受、去選擇、去想像。如果說人類必須學習的意義何在,那麼父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向子女提供"愛"的榜樣。

愛是生命的本源,是所有生命的本源,愛就是人的本性。宇宙間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學會愛而存在的。

那麼孩子隨著日漸成長,隨著辨別是非能力的成長,隨著開始進入自己生命的角色,他們就會慢慢地懂得,人活著不僅僅是索取還有給予,不僅僅是收藏還有與別人分享,生活不僅僅只有要求還有感激的芬芳。懂得了這一切,一個人才具有了真正生存的能力,才具有了未來生命美好的奠基。

有了愛,他面對著自己也就有了真正健康的誠實、自信和樂觀。有了盡心盡責,共享,合作和包容。無論自己所具備的條件與能力有多少,他都會凝視著自己的坐標軸徑直地走下去。無論有多大的困難與失敗,哪怕一生都平凡,他也會是人生的喜悅者、成功者、勝利者。因為他認識到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體驗愛中那個奮鬥的過程。

我們所有做父母都應深深地悟到:"愛的家庭教育"是各種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靈魂教育"。家庭就是一所愛的學校。讓孩子學會什麼是信仰與真誠,什麼是寬容與愛心,什麼是勇敢與堅定,什麼是服從與感激,這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最珍貴的生命食糧,也是孩子生命里真正需要的父母之愛。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行為的鏡子"。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行為就是最好的教育環境。反觀我們許許多多的家長,對生活缺乏樂觀、熱情、愛心,牢騷滿腹、憤怒、嫉妒、貪婪和不耐煩,這些生命劣質是怎樣可怕地傳播進孩子的血液里曾親眼看到6歲孩子讓母親買玩具,母親惡狠狠地說:"跟你奶奶要錢去。"一位不滿3歲的孩子自己蹬車摔倒了,母親氣洶洶地跑過來說:"是誰把你碰倒了。"生活中就是這點點滴滴不起眼的行為,卻是最最可怕的酵母,它會比你講上千倍的道理還要在孩子的生命中發酵得多。設想父母如此,孩子怎麼能視你為可愛的父母、朋友,而你對他所有的期待,怎麼能不僅僅是一個再現的你呢?!

一位美國學者曾走訪了20多個國家,對一萬多名經濟條件不同的兒童進行調查。當問到孩子們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時,答案竟是驚人相同,他們對吃、穿、玩、用的東西都並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視的卻是家庭氣氛和精神生活:"父母不要吵架","大人說話不要失信","父母要維護我們的自尊心","對我們少發點脾氣,多一點笑"……

  由此更充分地說明,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心靈需要,比物質條件、經濟生活的要求更強烈,而滿足他們的要求,只有通過父母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的教育。從而我們更要說,解決一切教育問題首要的關鍵,就在於父母自身的不斷成長與成熟。

學校給孩子些什麼?

當每一個可愛的孩子從咿呀學語,走路跑步中一點點地成長起來,終於從母親親昵的懷抱里脫離出來,他所面臨的就是要背起書包去上學。

小學、中學、大學,人短短的一生,非要用去16年的時間在學習當中度過,而且還是在生命最華美的少年、青年這一階段。

當母親領著孩子的小手將他送進學校大門的時候,從事教育的教育者們,面對眼前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到底要教什麼育什麼呢?!

無疑,家長和老師都慈愛地希望孩子在學校這一天地里,長上一雙未來人生幸福飛翔的翅膀,這翅膀就是我們所認定、企望的獲得"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這一信仰已經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生存的意識中。但是知識並不等於是智慧。知識、技能的獲得僅僅是人生幸福奠基的一部分,對人、事物的正確認識和了解,對自己和對生活世界的正確觀念,這才是影響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具體說,尊奉什麼樣的生命準則才能讓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說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求得個人及群體的幸福,那麼教育的真義就是讓人獲得人生的大智慧,通曉宇宙及生命的真理,了解人生現象,善用知識和能力,為社會人類服務,同時享受人生。

然而,不能不感到遺憾的是,目前學校的教育課程里包含著太多無需存在,而實際上學生既不感興趣,對未來生活及工作也沒有太大效用,還必須要死記硬背的學習內容,而一些可以重整社會道德秩序,建立人生價值觀的學科,反而不包含在內,並且某些教材的陳舊固守,使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厭煩心理。如此結果,教育經費不斷增加,硬體設備不斷更新,學習課時不斷增添,都無法挽救孩子教育品質的低落。

課程不是為課程本身而存在,課程不是為了教師的生存而存在,也不是為了學生即興、偶發的需求而存在。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課程是要相當程度地顧及孩子將來生存的需要,國家發展的需求,但所有課程的安排和內涵的選擇,都應該在不同的階段歸結到終極意義上,學校的教育課程及內容,應該最終置於寬廣而真實的宇宙觀、生命觀及人生觀這個大結構中來定奪。把教育的焦點放在"智慧"上,而非僅是"知識"上。

當老師站在講台前的時候,不是世俗地告知給孩子,以有所得為成功,以無所得為失敗,以收入多、職位高為榮,得之則以為喜,反之則以為恥,而應和藹高遠地告知孩子們:"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性格不一,所謂成功也是因人而異。除了個人的才智、能力、性格和各種條件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環境、遭遇及外在機緣的影響及配合。"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去爭取、去競爭、去追求各種成就;我們還要教育他們如何處逆境、如何合作、謙讓與關愛;還要教育他們如何誠實與責任、公開與透明、科學性與精神性,把教育的理論結構圍繞在這些價值體系上,從而讓孩子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世界變化的原理,讓孩子懂得追求,也懂得世上還有挫敗、失望之苦,教育孩子學會如何與自己、如何與他人,如何與自然建立和諧有序的關係。

我們要說,教育者永遠是偉大的,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我們能把無數生命的心靈導向光明、導向幸福、導向完美。

老師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再生父母。16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遠遠超過了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老師在講台前,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一個倡導,都要遠比家長權威得多,深入得多。然而,反觀我們的一些老師,站在講台前,面對學生只有緊皺的眉頭和嚴厲的訓斥,沒有樂觀、沉靜,讓孩子們感到這才是面對人生應有的慈愛和微笑。學生在一些老師們的眼裡似乎不是生命,僅就是一堆分數指標,不僅與孩子沒有友誼、平等的交流,甚至可怕地扼制到,孩子們在課餘、吃飯時間,都不允許有說笑。

  由此我們更要說老師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學生人生觀建立的模範者。設想教師性格的缺陷、人格的缺陷,以至對自身完善不再追求,這些一點一滴的行為,在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播下多麼不良的種子。

社會給孩子些什麼?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質生活五彩斑斕的天堂里。他們已經吃膩了大魚大肉,看膩了小人書、連環畫,玩膩了變形金剛、長毛絨玩具。

他們要吃麥當勞、艾德熊西式的快餐,要看追捕、科幻有刺激的大片、電視劇。他們要玩電子遊戲、網上郵件這些21世紀最靚、最酷、最時尚的新玩具。商品經濟發展的今日,社會所有領域,食品、藥品、服裝、輕工、電視、書刊、報紙、娛樂,都可以在孩子這一天地里找到貨幣流通、財源滾滾的落腳地。

不能不痛心疾首地說到,我們一些商家老闆為了賺錢而失去了做為人最起碼的良心。

看街上隨處可見的報攤,掃一眼雜誌封面,不是美人頭,就是三點裝、性感女郎,打開我們的電視、音樂、不是情呀、哥呀,就是摟一摟、抱一抱上花轎。似乎社會很是一個隨意排泄接收的垃圾場。

我們一面埋怨別人不講公德地賺錢和服務,一面又向別人提供不講公德的產品和服務。我們都共同創造一個低質量的公共環境供自己生活。在商品經濟大潮的今天,我們中華大地,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誕生出商品經濟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和文化。  

比如:市場經濟需要法律,但更需要來自內心的道德約束。中國傳統的道德:博愛、同情、勤儉、守信、誠實、負責,我們萬萬不可丟棄,同時我們在鄙棄損人利己的惡行中,也要共同提倡利人利己,遵守公共秩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符合道德又符合個人利益的商業善行。

道德的提倡,是引領人內心積極向上的真正力量。道德實質是一種公共服務,它由社會的每一個人提供,又被每一個人所享用。一個道德風尚好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經濟效率最高的社會。

又比如: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的豐富,給我們每一個家庭提供了空前的物質享受的追求。在我們肯定不損害他人利益的物質追求權利合理的同時,我們還要提倡對物質淡泊、超然的精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貪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國古老的訓條,仍是我們人所追求的道德人格完美的境界。同時,我們在提倡物質生活享受的同時,我們還更要引領人去追求精神。

物質超過了極限,不僅不會給人帶來快樂,反而會使人更加焦躁不安、空虛得沒有歸宿感,而追求精神相反是無限的,越追求它,你就會越感到做人的尊嚴和高貴,它會引你進入更高的層次,獲得過去從沒有體會過的滿足。

還比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們需要歌星、影星、模特、成功的企業老闆,告知給人們能力、機遇、努力怎樣換來人生的成功,然而人人不可能都成為明顯、企業家,我們更多更多的人都要過著普普通通人的生活。由此,我們的電影、電視、電腦網路,新聞媒體,是否能在這種過於熱情的宣傳中跳出一些來。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在一些學術領域都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卻過著儉樸的物質生活,他們放棄曾有過優厚待遇的出國機會,甚至離開了舒適的大城市,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信仰,為了下一代人生活的幸福,他們默默地去荒山種樹,去艱苦的城市搞科研,去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保護人類珍稀的動物。這才是我們今天衝破著傳統,有著真正的自我,有著崇高的生命品質,引領人們生活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我們急切地感到:電影、電視、新聞媒體、書刊更應該承擔起社會道德重建的責任。當人們的思想、行為不再迷茫、下滑,這將是一股無形的,然而是巨大的力量;它將是真正潛在的道德資源,一旦這資源被孩子們所啟動,其力量是無與倫比的。而用道德樹立起的"明星"權威,才會是人生值得崇拜的永恆的榜樣和模範。


推薦閱讀:

摘錄心靈禪雨?(1)
希望你們可以有機會被背叛因此學到忠誠 遭受苦難學會同情 遇到挫折不會認為成功是理所當然 (轉載)
【心靈細語】來世開成一朵花
【微情書223】緣分是一場際遇,不可求,只唯真,她聽從心靈的召喚,在不經意間來到你的身邊,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一些或多或少的痕迹......
心靈雞湯語錄,滋潤心靈的智慧甘霖!

TAG:孩子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