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尚古情―乾隆仿古白玉獸銜環耳瓶
本次榮寶春拍古董文玩專場中,一件清乾隆時期的仿古白玉獸銜環耳瓶,頗為引人矚目。
對古風的青睞是乾隆時期宮廷工藝的突出特點之一,從歷史上看,仿古並非始於此時,而是早在宋代就成為一種自覺地選擇,明中葉以後蔚成風氣,乾隆時期則為集其大成者。
此件白玉鋪首銜環耳瓶即為模仿漢代獸首銜環銅壺造型,然而也並不拘泥於原有形式而略有變化。圓口短頸,口沿微侈,腹部變得更加渾圓敦厚,整體器型也略微縮小。圈足微外撇,與口相若。雙獸耳由肩部移至腹壁並用浮雕形式體現。除兩側浮雕鋪首銜環耳裝飾外,整器光素無飾,輪廓線條簡約、緊湊而不失優美,器型不大卻顯厚重樸拙、典雅雋秀。充分體現了乾隆仿古玉器的審美情趣。
此器以和闐白玉籽料雕琢而成,質地溫潤如羊脂,色澤均勻,凝厚醇郁,局部略帶石皮。乾隆以前的歷朝歷代玉器留皮的現象很少,因高宗皇帝早年一直對古玉的沁色十分著迷,仿古玉器留有一定的石皮似有古意、頗得聖心,至此乾隆、嘉慶以後「把玩玉專尚玉皮」,晚清、民國後玩皮色之風日炙,皮色之價值大增。
此器圈足底部暗刻「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隸書款。縱觀各博物館所藏乾隆時期仿古玉器的底款,多為「乾隆仿古」或「大清乾隆仿古」,字體風格也分多種。此器底款與台北所藏一件玉獸耳銜環鐘的底款的書寫風格、雕刻技巧幾乎完全一致,應為同一人所刻。
(台灣故宮《宮廷之雅》一書)
(榮寶本次拍品的底款)(台北故宮藏玉獸耳銜環鍾底款)
此器雕工細緻精巧,具有鮮明的乾隆時期工藝特徵。乾隆時期宮廷工藝製造非常嚴格的遵守規則和程序來進行,乾隆還往往親自把關,仿古製品當然也不例外。為了讓工匠琢器能中規矩,乾隆皇帝採取「示稿琢瓊珍」的作法。當時宮廷碾玉有嚴格程序,做一件玉器大致要經過:選料、畫樣、鋸料、打鑽、做胚、做細、光玉、刻款等過程。所謂選料、畫樣,就是玉工依照玉料的形狀、色澤等特質,尋思適當的造型,並畫成紙樣。紙樣完成後必須呈進,奉旨准做後始能開工琢制。分攤到民間製作的玉器,無論是巨作如「大禹治水圖山子」,還是普通的宴盤、宴碗,也都是附帶著樣稿交予地方。所謂樣稿,特指《西清古鑒》,是玉工琢制仿古玉器時的重要憑藉,收錄者皆是內廷青銅器藏品。
(《西清古鑒》參考圖)
此件白玉鋪首銜環耳瓶無論材質、樣式、做工、屬款都堪稱乾隆時期仿古玉器的典型作品,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摹古、仿古、尚古、師古之情,體現了乾隆時期精湛的工藝水平,頗值玩味!
推薦閱讀:
※清 王鑒 仿古山水冊(八開)
※現當代還有哪些瓷器品牌值得推薦?最好兼有觀賞性及實用性~
※一組仿古徽派別墅小區規劃及別墅外立面效果圖
※王寧臨摹仿古山水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