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家談玉—淺談明益王墓出土的玉器(中)

2014-09-10 高古文化(改編) 古玉鑒賞

比較四墓出土的玉器,可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明中期的玉器形制較為固定;明晚期的玉器雖然大部分保留了明中期的特點,但形制已較靈活。在此,可舉玉佩、玉帶為例

四墓中,端王墓、宣王墓三棺、定王墓朱由木棺中均有玉佩出土。端王墓中出土玉佩2副。一副由葉形玉片和菱形玉塊組成(圖二);另一副由玉片和玉珠組成。玉片上陰刻雲鳳圖案,玉珩上有長7.5厘米的金鉤,鉤內陰刻「銀作局弘治六年十月內造金伍錢」等字。經復原後,通長74.5厘米,其形制與《明史》及《三才圖繪》上諸王冠服圖所載近似。而宣、定二王墓出土者,其組成、形制就活潑多了。宣王棺中出玉佩2副(一套),共22件。其中有銀鉤2、珩2、瑀2、琚2、璜2、沖牙2、玉墜滴8件,還有玉珠604顆,分段串綴聯成玉佩,經復原後,長66厘米。在玉珩上刻有縱橫各五行的圓泡形,其他玉片上則刻變體蛟鳳捲雲紋(圖版五二)。其元妃李英姑棺中出玉佩l副,系由柳葉形玉片64片、菱形玉塊30件、魚形玉塊8件以及黃絲纓36個組成。其製作方法是以黃絲纓上綴一菱形玉,其上再綴一對柳葉形玉片為一組合,這樣相雜串聯,最下端貫穿一魚形玉墜,以成長串。此玉佩包巾內未發現有鉤、珩之類物件。其繼妃孫氏棺中出玉佩2副,形制、組成相同,出土時每件一包。其組合排列順序為:上用金鉤,下由珩、璫、瑀、琚、璜、沖牙、玉魚、墜子和玉滴等12塊玉組成,並相間綴聯玉珠子352顆,在玉珩的兩側孔內又穿有以黃絲纓、菱角形玉和玉葉相間組成的長串裝飾。玉片上均陰刻雲鳳紋圖案。金鉤長7.5厘米,鉤內刻有「銀作局嘉靖元年六月內造金伍錢」。兩鉤共重37克(圖六)。定王棺中出土玉佩飾6片。玉質潔白素凈,刻花生動流暢。2片呈花朵形,應為玉珩,陰刻有龍紋圖案。每片上部有二孔,下部有五孔,作穿系絲絡之用;3片呈圭形,陰刻有雲紋圖案,每片上下各有一孔;1片呈半圓形,帶一小缺,整體作璜狀,陰刻有雲朵狀的靈芝圖案,上有一孔。

明中期的端王墓中出土的玉帶板多為20塊,而明晚期的玉帶板雖仍多數為20塊,但也有少於20塊的,不那麼固定,頗為靈活。如宣王繼妃孫氏棺出土的碧青玉帶板只有16塊,除了長方形、桃形之外,還有盆瓜形和吊籃形的,共四種(圖版五三);定王次妃王氏棺出土的玉帶板也只有17塊(圖版五五)。明晚期玉帶板的大小也有變化。端王墓所出的20塊玉帶板(圖一)。最大的為8×4.8×0.65=24.96平方厘米,最小的為4.8×1.95×0.65= 6.84平方厘米;而宣王繼妃孫氏棺出土的玉帶板,最大的為13.l×5.1 xO.65 = 43.43平方厘米,最小的為2.6×2.6×0.6 =4.01平方厘米。

從製作工藝看,明中期的玉器為初、晚兩期玉器的過渡,從而多少帶有工整、細巧、嚴謹的作風,隨之而出現的是簡括潦草的做工。明晚期的玉器碾工技法上也有粗有細,在雕工上趨向粗獷,奔放不羈,與明早、中兩期有所不同。在此,可舉四墓中出土的玉圭為例。

從四個藩王的七個妃子棺中共出土玉圭6件(益定王元妃亦隨葬,但被盜)。端王墓所出玉圭色呈豆青,有灰白色斑。兩面均刻有5行圓泡,中行17顆,兩側四行各16顆。圓凸起的平面作不甚規則的六邊形,即所謂「以聘女」之穀圭(圖版四二)。庄王元妃王氏棺內隨葬的玉圭系暗綠色菜玉琢就,兩面均刻直線四條,左右再刻平行斜線使二、三條與直線相交,將圭面分劃成六邊形的凸起五行,凸起的六邊形之間有小的三角形凸起,這些凸起的六邊形和三角形均不甚規則,但凸起面平齊(圖版四八)繼妃萬氏棺內隨葬玉圭為豆青玉,兩面滿刻圓泡,每面五行,每行有圓泡13至14個,甚規整。圭色青綠,玉質潤澤,打磨光滑,較王氏棺內所出土者為佳(圖版四九)。宣王元妃李英姑棺內隨葬的玉圭為青玉質。上刻谷紋五行,橫排作斜向交錯。谷紋每行16顆,似蒲紋,圓泡較規整,但其玉質欠佳,做工不甚精緻。且下側一角部偏薄(圖四)繼妃孫氏棺內的玉圭為暗綠色青玉,玉質發暗,雕有谷紋五行,兩側每行15顆,中間三行每行16顆,均作圓泡狀,玉質下甚細膩,雕刻的谷紋圓泡不突出,較扁平,上殘留劃痕。其雕刻不正規,行距亦不規則,對稱不嚴謹,雕工較粗糙,刀法欠佳,器物一側邊有斜削痕迹。定王次妃王氏棺室隨葬玉圭青玉質,上有谷紋五行,兩側每行16顆,中三行各17顆,均為圓泡狀。

另外,端王彭妃棺內所出的玉鴛鴦、玉魚、玉羊(圖版四五),王人(圖版四三)、玉泥鰍等佩飾,大概是生前所用玉禁步的配件,在碾治藝術上作抽象化的變形處理,做工簡略。其玉質多綹,有多處黑斑點,形象簡樸,為此期玉器一種特例。宣王繼妃孫氏棺內出土的花形玉帶板,在雕琢技法上也較粗放,陰刻線內塗金(圖版五三)。同棺出土的谷紋玉圭,雕琢的線條不規整、上刻的谷紋圓泡狀不突出,較扁,雕琢的線條粗獷。明中、晚兩期雕琢技法上,常用的碾治方法為在平地上陰淺剔線隱起或凹減,使其略有起伏感。晚期的益庄王妃王氏棺內出土的浮雕龍紋玉帶是使用剔地浮雕的手法表現出龍的神力。帶板上浮雕龍、鳳鳥、蝙蝠及如意吉祥圖案,雕工較細,玉質光度較強。萬氏棺內出土的谷紋玉圭,色青綠,玉質潤澤,做工較細(圖版四九)。益定王朱由木棺內出土的玉香籠,系用鏤空透雕而成,雕有纏枝梅花、卷尾虺虎等圖案,刻劃精細(圖版五四),白玉質玉帶板的玉色乳白透亮,圖案系鏤空透雕而成。六塊玉佩飾刻花生動流暢,陰劃有龍紋圖案。次妃王氏隨葬的透雕帶翼麒麟花卉帶板,採用祥瑞象徵的手法雕琢(圖版五五)


推薦閱讀:

精校清名家詞 靜惕堂詞(二)
名家推介—傅占魁
清名家詞之三 曹溶《靜惕堂詞》
母親節專題 | 名家筆下的母親形象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3

TAG:名家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