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哲學中指宇宙的本原
06-13
老子的宇宙本原論是中國哲學史上也是世界哲學史上最早的一次劃時代的飛躍.老子從自然現象的變化探索宇宙本原,進而探索人類社會的演變.吸收了伯陽甫的陰陽說思想,通過對自然現象的廣泛考察,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負陰抱陽"的統一體,也就是古代人常說的混元氣,混元氣之中同樣包含著陰陽兩個方面,陰陽兩種勢力的對立,在一定條件下得到統一,產生出新的物質.」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42章),老子從天文曆法的推移,考察天體運行"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德經》25章)的運動規律,是天地運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規律的"道"才使得陰陽二氣均勻調和,主宰著宇宙萬物不失其序地生長變化."可以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強曰道"(《道德經》25章)是整個宇宙萬物的本源.堅持無神論,公然否定天神的存在,並且把主宰宇宙萬物的"道"提高到哲學的層次,提出以"道"為範疇的宇宙本原的認識論和辯證思維的方法論,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向"天神"創造宇宙的神學公開地下了挑戰書.老子認為"道"是客觀世界固有的東西,是宇宙的本體,又是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也是對客觀事物正確反映論述出來的道理."道"既然是宇宙本體和普遍規律,動搖了天命觀,就必定要落實到具體的政治行為和人生過程中去,因此便有了政治,人生和認識論上的意義.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根本存在的運動實體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宇宙本體雖然無形,無聲,無名,不能為我們的感覺所感知,但它是真實存在的,可以為我們的思維所把握.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經》38章).老子天才地預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40章)此」無」並非」純無","空無",而是從無形到有形,從無到有的進化思想和辯證思維的認識."穀神不死,是謂玄牡,玄牡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兮,其名存,用之不勤."(《道德經》6章)老子所說的穀神可能是陰陽對立的元氣,內涵著創生萬物始基,是物質規律性的統一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42章),老子以數字的方式表述了宇宙萬物逐漸生成的過程,老子所說的」道生一」可能是指陰陽二氣的統一體,"其上不潔,其下不昧;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德經》14章)在一定條件下分為天地,天地之氣均勻調和逐漸生萬物."人也是由分化產生出來的". 老子哲學體系的"道"是宇宙的總根源,總規律,是最高存在的真理.老子認為"道"是世界的物質基礎及其變化法則的統一,是物質規律性的統一體;"道"是宇宙存在的運動實體,也暗宇宙運行的道路和規律,是主客觀的統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質運動的一定形態,是無限宇宙的一個有限的區域,而沒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質的同義語,"天地尚不能長久,而況人乎".老子認識了矛盾的普遍性,他認識了矛盾的對立和相輔相成的轉化.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經》里充滿了辯證法的思想.從總體上說老子哲學思想的性質是樸素唯物論自發辯證法."凡是在樸素唯物論自發辯證法基礎上所有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他認識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但不曾看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認識了相反相成的矛盾對立轉化,但不曾認識到矛盾轉化的相對性和對立面鬥爭的絕對性;特別是老子以天道推論人道,否定了人類社會矛盾的特殊性,貶低了人的創造性和鬥爭性,不曾看到根據事物矛盾的性質,採取不同的鬥爭方式,不曾看到根據事物矛盾的性質,採取不同的鬥爭方式,即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矛盾 ,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孔子強烈關注倫理學中道德實踐問題不同,老子思想覆蓋了哲學的各方面,且從本質上說兩者是互補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指」到底擔負了怎樣的罵名?
※手指之中指的長短
※中指竟能看出你壽命長短(4)
※手相感情線在中指下彎向智慧線,其人性格頑固
※表示侮辱性的手勢「豎中指」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