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親子共處妙方——許添盛 (轉) | 幼教論壇
06-13
現代社會的親子共處妙方——許添盛 (轉) 0點——本文來自: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文章地址:http://www.szccf.com.cn/wqhg_content_375.html——視頻地址:http://www.szccf.com.cn/movie_content_830.html(內容有點長,但可讀性比較強,原文段落無間隔,為方便大家閱讀,打空格鍵也花了好幾分鐘,呵呵)現代社會的親子共處妙方主講人:許添盛 時間:6月27日 地點:深圳圖書館五樓報告廳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來賓、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的市民文化大講再次開講,真的非常感動,今天早上8:30分時我已經看到非常非常多朋友在一樓的門口等待入場,這裡面有一份大家對我們大講堂的支持,同時也有一份對我們徐添盛老師的尊重。我們再次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台灣的徐添盛老師。徐添盛老師是台灣著名的心理學作家,曾任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目前擁有自己的陽光心靈教育基金會、陽光心理診所以及文化出版社等,其著作有《在孩子心裡飛翔》、《孩子都是老靈魂》、《絕處逢生》、《我不只是我》、《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親子新生活》等。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徐添盛老師為我們帶來的「現代社會親子共處妙方」!(鼓掌… …)徐添盛:各位親愛的深圳朋友大家早上好!(鼓掌… …)很高興在周六早上來到深圳大講堂,來和各位進行一場現場的分享。昨天晚上好像有颱風,昨天晚上大家就沒有出門被風吹跑。剛才劉琴小姐很緊張,是因為她今天沒有化妝,連口紅都沒有擦,因為今天的主持人臨時有一些事情,所以由她來代替。剛才劉琴小姐對我做了一些介紹,我再講一下我的背景,我的背景是家醫科專科醫師,屬於心理學精神醫學的領域,目前是職業醫師。今天的主題是我的強項,尤其是親子關係部分。在心理領域中,親子關係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大家過去也都聽到過一句話「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所以,教育應該是整個國家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現代人生孩子比較少,最多是兩位。在這個「少子化」的過程中,我們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可以飛翔得更高。我在想,各位在過去常常聽過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最近流行另外一句話「不要讓孩子在到達終點前跌倒」,因為提早跑不一定提早到,提早跑有可能跑錯方向,在起跑點沒有輸給人家,可能在終點的時間輸得很殘,所以真正好的親子教育和親子關係是我們今天的講座的重點。在我的臨床經驗當中,我常常會講,不僅現在的小朋友是小孩子,連所有的大人在內都有一個所謂的「內在小孩」,今天的講座並不止是針對小朋友,今天的講座也可以針對現場所有的成年人。聖經上有一句話「只有像小孩子一樣單純的心靈,才可以上天堂。」意思就是說,當我們是一個大人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忘記我們的童心?忘記了我們的赤子之心?忘記當我們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那種天真無邪的歡笑?我在從事心理治療領域常常有一個很深的感慨就是,小朋友擁有的最少,但是小朋友的歡笑最多,但當我們慢慢長大了,慢慢的擁有了事業、車子、房子的時候,反而我們的歡笑更少了,我們的快樂更少了,我們的笑容更少了。我希望在今天的講座當中,能夠喚起很多成年人內在的童心和內在的赤子之心。回到我們的主題「親子共處妙方」:第一、我想跟大家建議的是,我們要多增加和小朋友相處的時間。現在很多的父母親會送小朋友去學鋼琴,學跳舞,學很多才藝。父母親常常在旁邊接送或者監督小朋友的學習。我常常建議爸爸媽媽要一起去學習,如果你的小朋友在學芭蕾舞,我有時候會建議爸爸也換個芭蕾舞裝,你能想像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穿著芭蕾舞裝的樣子嗎?我相信,當小朋友看到爸爸穿上芭蕾舞裝的時候效果很好,馬上會給小朋友產生激勵的作用。我的意思是,所謂的親子教養應該是大人要陪小朋友一起學習,大人不止是一個監管的角色,也不止是出錢的角色,大人可以把學習當做一門樂趣,甚至與小朋友一起學習。比如說,如果小朋友在學美術,我會建議父母親至少有一個人陪小朋友一起學習、玩耍。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小朋友,他在小學3、4年級時產生一種拒絕學習的問題。當小朋友拒絕學習的時候,會產生幾個現象:第一、上課不專心,開始和其他的小朋友說話,開始不聽老師上課。這個小朋友有時候早上會懶得起床,開始遲到,有時候會肚子痛,常常找很多借口不想上學。很多家長開始有一個煩惱,因為小朋友已經出現了拒絕學習的問題。甚至很多3歲小朋友會被誤診為過動症,就是所謂的「過動兒」,當這個小朋友被認為是「過動兒」的時候,開始被施於臨床上抗過動的藥物,我本人不太鼓勵過度使用藥物。當小朋友出現拒絕學習時,我們開始要問「為什麼」?為什麼小朋友會拒絕學習?剛才提到小朋友拒絕學習的問題,後來我和這位小朋友做了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小朋友告訴我兩件事,他告訴我的第一句話是:「徐醫生,我當小朋友,我來到這個世界是來玩的,我不是來寫功課的,我到這個世界是來玩的,我不是來上學的,我想大人一定是搞錯了!」小朋友跟我講第二件事,他說:「徐醫生,媽媽以前是天使,媽媽以前對我很好,可是自從開始上學,開始寫功課、考試之後,媽媽就變成魔鬼了!」我就問他說:「媽媽是怎麼樣從天使變成魔鬼呢?」他說:「從前媽媽都很愛我,對我都和顏悅色,我們親子的關係非常和諧。可自從開始上學之後,媽媽開始會變臉,媽媽開始變成魔鬼的臉,會因為功課而罵我,會因為考試考不好而罵我,所以媽媽變成魔鬼了!」我就問他:「你覺得你的敵人是誰?」他說:「我的敵人是功課,我的敵人是老師,我的敵人是學校!」所以,後來這個小朋友拒絕寫作業,媽媽剛開始以為可能是他學習能力不夠,可能是專註力不夠。後來,有一次媽媽發現,小朋友把已經寫好的作業從背包里拿出來,故意不帶到學校去,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他討厭功課,因為功課讓他的媽媽變成了魔鬼。後來,我就和這位媽媽講,我說:「請問,媽媽自己小時候喜歡考試嗎?」各位,在座從小喜歡考試的請舉手?奇怪,現場怎麼都沒有人舉手。人的天性不喜歡考試,人的天性不喜歡很辛苦。我就和這個小朋友說:「老實跟你講,徐哥哥跟你講!」(他媽媽的旁邊,臉就快掉下來了,這個醫生怎麼叫自己徐哥哥?)我和他說:「我跟你說,徐哥哥小時候也不喜歡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爸爸媽媽也不喜歡上班!」各位,如果你去工作、去上班,老闆不給你發薪水,你還會去上班的,請舉手?沒有,大家都很正常。如果你去上班還沒有薪水,你還會去上班,表示你有精神問題。所以我跟小朋友說:「我跟你講,爸爸媽媽如果沒有薪水,誰也不肯去上班,可是爸爸媽媽因為愛你,因為要讓你有飯吃,讓你可以去受教育,所以他們還是去上班了。我能夠了解你不喜歡念書,我能夠了解你不喜歡考試,我能夠了解你不喜歡寫作業,可能誰都不喜歡。但是,在不喜歡的前提下,我們可能要試著讓自己喜歡一點,因為這個世界都有所謂的責任與義務。」各位,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父母和家長喜歡跟小朋友說道理,可是小朋友聽著你的道理,他腦子裡知道、同意,但是他心裡不接受。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和小朋友說一大堆的孔子《論語》、孟子的道理,他腦子裡知道,他心裡做不到。他可能會告訴你:「媽媽,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可是我起不了床,因為我的床上面有個強力磁鐵,我一離開床,馬上就被吸鐵吸回去了,我懷疑有人在我的身體上面裝了大吸鐵。」這在親子互動關係非常重要的觀念,叫「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可以去了解小朋友的感覺,了解他內心的一種感受,了解他內在的想法,當我們了解的時候先不要批判,先不要職責,也不要馬上轉變他的思想,因為如果你轉變他的思想的時候,沒有轉變的讓他心服口服,那他只是口服心不服,他是勉強同意你,可是心裡不以為然,這樣長此以往,小朋友到了中學、到了高中容易罹患抑鬱症。抑鬱症就是我腦子裡知道我要念書,可是我心裡念不了書;我腦子裡知道我要上進,可是我沒法上進;我知道我要努力,可是我做不到。這就形成了抑鬱體質,當我們想要改變小朋友這樣的傾向,我們要首先使用同理心。我常常在和小朋友「心理對談」治傷的過程中,我會和他說「真的,徐哥哥小時候也不喜歡念書,可是後來當我發現,可以在念書當中找到樂趣,我就覺得心裡好過多了。」尤其我會告訴他:「小時候我最喜歡自然課,可以看到綠豆發芽,看到植物生長,我特別有植物研究的精神,我特別喜歡一些實驗學科,雖然功課很討厭,但當我們慢慢投入時間後,還是可以慢慢產生樂趣。媽媽和徐叔叔都同意你玩。」小朋友天生喜歡玩,我們天生都是愛玩的,包括每個成年人天生都是愛玩的,我就跟他說:「你現在開始上學了,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學。」他說:「可是弟弟沒有上學!」我說:「弟弟才三歲,沒有上學,將來弟弟長大了會上學的。」後來我跟他講:「要不然徐哥哥教你兩個方法,讓你玩的時間更多,讓你爸爸媽媽更愛你!第一個方法,你上課的時候可以隨便講話嗎?」上課講課會被老師罵,上課講話不但你被老師罵,小朋友也會被老師罵的,我說:「你上課是不是很無聊?」他說:「對啊!」我說:「那你就專心聽老師在說什麼。」他就說:「我為什麼要專心聽?」我跟他講:「當你上課的時候越專心聽老師上課的內容,你放學之後複習的時候越短,因為你上課的時候已經聽懂了。反正你上課哪裡也去不了,你上課也不能到操場去玩,你乾脆在上課的時候仔細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當你上課仔細聽的時候,一般的小朋友放學要花兩個小時做作業,你可能只要一個小時,為什麼?因為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你已經聽懂了,你已經都學會了。你放學之後先不要急著玩,你放學之後趕快把今天的功課統統學完。」他說:「可我想玩!」我跟他說:「徐哥哥教你如何增加玩耍的時間,你上課越專心,下課花的時間就越少,你放學立刻把今天的作業寫完,你玩的時間就比別人多。你以前是不是從6點、7點開始寫作業,有時候寫到9點、10點,寫到11點還在寫作業。他說:「對啊!」我說:你怎麼辦到的?」他說:「我一邊寫,一邊玩!」我說:「你有玩到什麼?你被罵了嗎?他說:被罵了!」我說:「功課寫的很好嗎?」他說:「沒有寫得很好!」我和他說:「那我們就改變方法,我們放學立刻寫作業,從6點寫到7點就好了,或7點寫到8點,我們用一個小時就可以把過去要3個小時做的事情做完。你是不是剩了2個小時,你剩下2個小時幹嗎?看故事書,增加玩耍的時間,你說這樣好不好?」小朋友說:「好啊、好啊、太好了!」這個小朋友後來每次回來都考了第一名,為什麼?因為他功課變得越來越好,而且玩得時間越來越多。他發現他能夠在上課的時候變得很專心,他發現他能夠在放學的時候,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功課完成。我和他講:「現在媽媽有沒有變成魔鬼了?他說:「沒有了,媽媽又變成天使了!」。我和他講:「其實,當媽媽對你發脾氣的時候,媽媽不是不愛你,媽媽是因為愛你,關心你才會對你發脾氣。所以,媽媽是對事不對人。所以,當你能夠了解媽媽是愛你的時候,你就會更能夠專心在自己的功課上面。」未來像這種所謂的特殊體制的小朋友,因為每個小朋友生下來的先天氣質都不一樣,當過父母親的有經驗,請問兩個小孩的個性是不是完全不同?是的。如果你們有3、4個兄弟姐妹,每個人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而且常常屬於互補的個性。尤其是父母親,小孩子的某一個特質一定會接近父親的特質,比如,一個小孩子比較樂觀、比較外向、不注重細節,另外一個小朋友就是比較敏感、內向、注重細節。所以,小朋友的個性常常是互補的,小朋友和父母親之間也是一個互補。親子教育時,有時候父母親要把小朋友當做是一面鏡子,我們不只是在幫助小朋友學習和成長,小朋友也是在幫助父母親學習和成長。我這個親子專家和其他的親子專家不太一樣,很多的親子專家都在教我們怎樣教育孩子,可是我常常會講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透過小朋友讓我們開始成長。因為,小朋友經常是父母親潛在個性的延伸,小朋友經常是父母親性格矛盾的一個延伸品。所以,很多的夫妻都是因為小朋友而吵架,因為教養觀念的不同,因為兒童概念的不同。舉例來講,可能爸爸媽媽裡面有一個人特別注重原則,特別嚴肅,對小朋友有一個規矩,另外一個比較溺愛,比較寵愛,沒有原則。當出現這樣不同的教養態度時,小朋友會產生矛盾,我常常舉例來講,感情很好的夫妻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感情很好的夫妻,尤其是夫妻可以一起牽手去散步,一起牽手去看電影,夫妻能夠在家庭當中充滿幽默,充滿輕鬆的氣氛,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曾經還輔導過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到了學校對老師很不尊重,也不在乎大人,從來不聽大人的話,後來我發現,在他的家庭當中,媽媽特別沒有地位,比如,不管媽媽和小朋友說什麼,永遠會被爸爸否定,媽媽對孩子沒有教育權利,因為教育權利在爺爺奶奶手上,這個小孩子從小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可以不尊重媽媽,媽媽講話不算數,當媽媽講話不算數時,老師講話也不算數,校長講話也不算數,這個小朋友到了學校不會去尊重其他人,他會以自己為中心,他覺得所有人都要滿足他的需要,後來這個孩子的人際關係會很差。很多的家庭以後只有一個小孩子,當只有一個小孩子時,有7、8個大人共同聽孩子的話,7、8個大人在服侍一個小朋友,把他當成一個「小皇帝」,大家都變成「小李子」了,你要喝水嗎?喳!你要吃點心嗎?喳!所有人都變成「李連英」了,7、8個大人在服侍一個「小皇帝」。請問各位,這樣的小朋友到了學校有沒有7、8個老師在「服侍」他?老師在面對全班的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會讓他,每個小朋友都是「小皇帝」,誰讓他?所以,他到了學校馬上產生了挫折感,為什麼在家裡每個大人都要聽我的?在家裡每個大人都要讓我,到了學校沒有人讓我?為什麼我在打其他小朋友的時候,老師不幫我一起打?在家裡大家都要幫助我,大家都要聽我的。如果在家裡面7、8個大人都聽小朋友的話,請問,這個小朋友到了學校有辦法和其他的小朋友相互尊重?沒有辦法。家庭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什麼叫做「社會遊戲規則」?第一、責任與義務,你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麼?第二、家庭當中有沒有相互的尊重?比如,爸爸有沒有尊重媽媽?媽媽講話的語氣有沒有尊重爸爸?兩個人在溝通的時候,有沒有一個人會被任意的打斷,任意的批評和任意的責備?我常常講,小朋友就是小間諜,他從出生之後就耳聞目染的觀察你怎麼對待他?他耳聞目染的觀察你怎麼對待你的先生(太太)、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怎麼對待其他人?我們對小朋友的一切,所有夫妻的互動會變成小朋友的潛意識,所有爸爸媽媽的個性都會變成小朋友的潛意識。如果這對父母親感情不好,相互衝突,彼此看不順眼,小朋友的內心有兩個潛意識在打仗、在抽搐、在掙扎,因為爸爸變成他的潛意識,媽媽變成他的潛意識,爺爺奶奶又變成他的潛意識,小朋友的內心在打架。他沒有辦法擁有一個非常整合的人格。在古典精神分析理論中也提到,當我們要治療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從他的潛意識開始。很多父母親會說:「沒有啊,我們都沒有在小朋友面前吵架,我們都是關起門來彼此「射飛鏢」!」這沒有用,因為小朋友是透過心電感應的方式了解父母親的內心。你不用講他都知道,因為他從小就潛伏在你們的身邊,小朋友對整個家庭的能量,對整個家庭的動力學是透過潛意識、透過心理電感應的層面在吸收能量。我曾經輔導過暴力青少年,就是他到了學校會打人。後來我發現,其實是他從小就看到爸爸媽媽打媽媽,或者媽媽打爸爸,或者他從小被揍,當小朋友被揍到15歲長大的時候,他有了力氣就會去揍人,他把你從小對他的方式還給你。我現在在輔導一個ABC,他是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現在又移民回來,他媽媽之前有抑鬱症,媽媽發脾氣會罵他、責備他、打他。現在這個小朋友發脾氣時,車子開到一半時就用手把車窗打破,或者把後照鏡拆下來,在家裡有一些破壞行為,為什麼?因為小時候媽媽有抑鬱症。我就和這個媽媽說,一定要從你自己開始治療。因為一個不快樂的家庭,一定會產生不快樂的小朋友;一對不快樂的父母親,一定會產生天生悲觀的小朋友。我做的親子教育很特殊,要全家人都要來參與,全家人都要來成長。所以很多父母親來看時說:「徐醫生,看到後來怎麼是我有病!」我說:「對啊,當然是你「有病」!並不是說你有病,是一定要從你自己開始來改變!」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實例,我最近在輔導一個小朋友,妥瑞氏症是一種兒童神經疾患,兒童會突然產生一些非自主的動作,像小朋友突然會罵一些髒話;會突然出現不自主的動作。有一個國中的小朋友突然手伸出去想摸女生的胸部,伸到一半覺得不好又縮回來,就在那裡動來動去。這個疾病目前在醫學上沒有有效的治療,他媽媽來問我,我和她說:「媽媽本身有焦慮症!」這位媽媽本身是有焦慮症的人,因為她上班很緊張,前兩年她先生又有外遇,這個媽媽一直在一種緊張的情緒當中。小朋友的心靈像海綿,海綿是用來幹嗎的?吸水。小朋友的心靈像海綿,當這個小朋友把媽媽很多的緊張情緒吸收進來,把媽媽很多的擔心、焦慮吸收進來,但是小朋友沒有辦法處理這些情緒?他沒有,所以小朋友會開始咬指甲,還有半夜尿床,還有小朋友半夜會磨牙,說夢話,還有小朋友半夜會起來夢遊。為什麼?因為他在白天累積了太多的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什麼是緊張焦慮的情緒?比如,小朋友自己跌倒旁邊又沒有大人,他會怎麼辦?他會自己拍一拍屁股,爬起來;當小朋友自己跌倒,如果他擦傷了,剛開始他會叫一下,看到旁邊沒有大人,自己摸一摸就沒事了;但如果旁邊有大人,一看到會叫很大聲,小朋友被大人嚇到了。小朋友自己跌倒沒有事,他被大人的反應嚇到了,大人在旁邊,他會哭得更嚴重,為什麼?反正你在旁邊,他哭得更嚴重,你就來安慰他。小朋友最早的依賴感是從這裡養成,大家不要誤會,徐醫生沒有教大家小朋友跌倒裝做沒有看到,你可以稍微讓自己鎮定,稍微讓自己用平常心的反應來對待。現在內地有沒有輪狀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癥狀?實際上很多小朋友沒有問題,他們常常被大人的大驚小怪嚇到了。許多小朋友是有能力面對這些場合,當我們不斷的給他投射緊張和焦慮,小孩子不會處理,小孩子沒有辦法面對,他的緊張和焦慮會變成妥瑞氏症,或者是過動症,或上課沒有辦法集中。那個小朋友有妥瑞氏症,我後來和媽媽講:「媽媽,你要來看徐醫生進行治療!」這位媽媽開始來治療。當媽媽一改變,小朋友的病完全好起來了,根本沒有吃藥就完全好起來了,因為這個媽媽長期讓自己在一種緊張、焦慮的情緒里,親子關係要從大人開始做起。我剛剛講了和小朋友之間的相互尊重,這是很重要的身心理念,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在屬於他自己領域的天才。只有不會教的大人,沒有不能教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是屬於他自己領域的天才。我來舉七頭駱駝的故事:以前阿拉伯人的太太是買來的,他們用駱駝買太太,最好的女人要用七頭駱駝來買,普通的女人要一頭駱駝就可以了。後來有一個有錢的商人,他到買女人的地方看上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以當時的價格只值四頭駱駝,可是這個商人和老闆說:「我要用七頭駱駝跟你買這個女人!」老闆就想:「這個商人有神經病,這個女人明明用四個駱駝就可以買到,你幹嘛用七個駱駝買?」商人可能想:你管我,我錢多,我要促進國家經濟,不可以嗎?我錢要流動,要擴大內需,現在經濟不景氣,要擴大內需,錢要流動!商人就跟他說:「我拿七頭駱駝跟你買!」他就把這個女人買回去了,結果到了1年左右,這個被買回去的女子的親朋好友到商人的家裡看她,大家都赫然發現,這個女人完全180度轉彎,變成另外一個人,她變得值10頭駱駝。他們就很奇怪:「你以前不是這個樣子,你的氣質、你的外貌都沒有這麼好,你怎麼會有這種轉變呢?」這個女人講了這句話:「我的先生用行動來告訴我,我不止是值四頭駱駝。他願意以七頭駱駝的錢來買我,就表示我一定比這個價值更高。」以前在國內有一本很火的兒童教育書《賞識你的孩子》,賞識你的孩子就是你永遠要告訴你的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前,在台灣有一個小朋友,第一是功課不好,第二是他到中學還喜歡玩芭比娃娃,可是他是一個男生,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變形金剛,他在玩芭娃娃,他到學校會被排斥,他父母親很難過。後來,他父母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結果把他送到美國去受教育,這個小朋友到了美國他很開心,他認為他喜歡芭比娃娃沒有錯,他接受了自己,他不覺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後來這位小朋友變成了芭比娃娃的服裝設計師,一年的薪水上百萬美金。如果這樣的小朋友是男同性戀,他會怎麼辦?他在國內不一定有前途。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你有你美好的未來,假設你的小朋友不愛念書,每次都是班上的最後一名,你要怎麼辦?你每天逼他念書,每天告訴他「你一定要拿第一名,你是最後一名就完蛋了,你只能當乞丐了,你沒有前途了,不如回去自殺算了!」夫妻每天就在那天哭泣「糟糕,我們的小朋友又是最後一名,以後一定死定了,現在經濟越來越不好,不如我們先去自殺算了!」各位,有這麼離譜嗎?那你應該怎樣和小朋友說?你應該跟小朋友說:「小朋友,如果你念書真得不行,那麼你一定在其他地方很行,縱使你這一輩子到任何的班級都是最後一名,不代表你不會成功!」像這次奧運會的「飛魚」菲爾普斯,他得了七面游泳金牌,菲爾普斯小時候是過動症,當老師把他放在班上的時候,他就像一條蟲一樣,像一條魚一樣在那裡跳。大家看過活魚放在桌子上是什麼樣子?蹦蹦跳跳的。菲爾普斯的媽媽一度放棄希望,他媽媽以為幫助不了他了,就把他送了游泳隊和教練說:「教練,就求你收容我的孩子吧,我的孩子在班上,他的老師已經快瘋了,我的小朋友已經沒有前途了,拜託你收留他吧!」當教練把菲爾普斯放在水裡,他變成一條魚了,然後他締造了奧運七面金牌的記錄。我常常講,你不要拿你的孩子去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我們從小都是被比較長大的,甚至有時候我們的社會一直在強調比較,強調誰比誰好、誰比誰優秀,誰的成績比誰優秀,誰考試又比過誰了… …我剛才的那句話是「每個孩子都是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的天才」,而不是拿你的孩子去和別的孩子做比較。烏龜和兔子賽跑,兔子和烏龜比賽游泳?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讓兔子和烏龜比賽賽跑,烏龜肯定會被踩死,可是如果在水裡,烏龜一定游的比兔子快。成年人也是一樣,我的講座不止是幫助小朋友,是要幫助每一個成年人。在座的每一位成年人有沒有找到你是誰?找到你這一輩子的「天命」,找到你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擅長的是什麼,你最擅長的是什麼?還是,你有沒有真的找到你的自信心?兒童教育中自信教育永遠比專業訓練更重要,如果一個小朋友每科都第一名,可是沒有自信心,一遇到挫折、失敗就完蛋了。以前我們在教小朋友一定要成功,現在是教小朋友經得起失敗,教小朋友在失敗當中學習,在失敗當中成長,鼓勵他去嘗試,鼓勵他做錯了沒有關係,每做錯一個東西可以學到一個智慧,這個小朋友未來真的會成為國家的主人翁。大人的教育是希望孩子少走幾步冤枉路,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我們希望孩子做任何事情一下子就成功,但不一定,有時候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你腦子比不上別人,可你一定有比別人更棒的地方。有時候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上帝是全世界最棒的經濟學家,因為他不會創造沒有用的人,所以,小朋友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他的專長,在座每一個人一定要肯定自己,在座的成年人也是一樣。我希望在座的每個成年人回來肯定自己,你沒有不如別人,你沒有比不上別人。在全世界65億人口當中,一定有人在某些方面贏過你,可你也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這就是對兒童教育非常重要的地方,你一定要鼓勵你的小朋友去認識自己,找到他的特色,如果他念書不行,那麼他的音樂行不行?如果音樂不行?體育行不行?如果體育不行?畫畫行不行呢?如果畫畫不行,那他有沒有同情心?是不是特別善良?是不是特別有領導力?所以,每一個家長和老師要像偵探一樣,像福爾摩斯一樣,來發現小朋友的專長在哪裡。我常常講,如果有可能,任何對於兒童的教育都要因材施教,而不是設立同一個標準讓所有人去競爭,競爭永遠有第一名,永遠最後一名。我常常鼓勵最後一名的小朋友,我說:「你看,你是最後一名,你只要稍微一努力,你就進步了,第一名沒法進步,第一名再怎麼進步都是第一名,他永遠拿不到一個獎就是「最佳進步獎」,你太棒了。第二、你很善良,你每次都是最後一名,你還這麼快樂,表示你對自己有很大的肯定,每次都最後一名,還能充滿了自信、陽光和生氣,你看第一名,只要變成第二名他就愁眉苦臉的。你看,全班第一名的學生,每次他考的不好的時候就哭著回家,他想,糟了,這次回去爸爸肯定要罵他了,每次都是第一名這次怎麼會是第二名?他也很辛苦。而你只要隨便進步一下,大人都會為你鼓掌,你還這麼善良,為了全班同學的福利,永遠在背後墊後。所以,最能夠了解最後一名的心情的人,將來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心理諮詢師,為什麼?當「個案」坐在你面前的時候,他發現你的焦慮比他還悲慘,他的病就要好了。如果你做一位心理諮詢師,誰會去諮詢?是感覺自己失敗的,覺得自己沒有用的人。這樣,你就能夠現身說法地告訴他,我從小到大就是最後一名,但是我依然對人生充滿希望,還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諮詢師,這會給病人帶來很大的希望。「條條大路通羅馬」,親子之間的和諧,親子之間的理解,古人講「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個親子關係要「修」多久?要「修」一萬年。我常常和我的父母親講,我說:「爸爸媽媽,感謝你們在芸芸眾生當中,命運決定了你們的潛意識,決定我來當你們的孩子,你們真是好眼光,你們這一輩子生了我,真的是一路長紅,我是績優股,是長期投資的,絕對不能短線進出,炒股時炒短利絕對不行。你們一輩子挑了我當你們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感恩宇宙讓你們當我的父母,感恩宇宙讓我當你的孩子!」各位,我們天天都要感恩,感恩在芸芸眾生裡面,偏偏是他來當你的孩子,你來當他的父母親。父母親需要給予愛、支持、鼓勵、關心,還有永遠不放棄,父母親扮演的角色是「全世界認為我的孩子沒有希望,但是沒有關係,我挺他!」父母親扮演的角色是,當你的孩子放棄他自己的時候,你告訴他「縱使你放棄你自己,爸爸媽媽也不會放棄,因為你是我們最愛的小孩子!」各位,如果你是這樣的小朋友,當你聽到爸爸媽媽說這句話時,你是什麼感覺?感動。你要跟孩子怎麼說?「孩子,你快樂就好了,孩子,你不一定是為了父母念書,將來賺錢多了留給我們一點也沒有關係,賺少了自己用!」「孩子,如果將來你成功了,我們當然很有面子,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為你的人生而活!」當你越和你的孩子這樣說,他就會越感恩、越努力,孩子很愛父母親的,當孩子知道父母親這樣愛他,鼓勵他,這個孩子就不用你去打、去罵。我們講「攻心為上」,我教很多的父母親告訴小朋友一句話「小朋友,我愛你勝過你所有的表現。我愛你勝過你所有的成績好還是不好,爸爸媽媽這一輩子希望你找到要走的路,希望你真的肯定自己,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會成為未來一個很棒的領導人,領導未來的力量!」你只要這樣說,小孩子會為你賣命的,你越支持他,他越會奮鬥他的前途。我上個月到中國傳媒大學,有一場對學生和老師進行的講座。在我去之前發生了一個校園自殺案件,就是一對情侶,女朋友要和男生分手,男生不肯,男生就把女生從頂樓上推下去摔死了,男生自己也跳下去死掉了。中國傳媒大學另外一個學生跟我說:「徐醫生,我從小到大都是父母親幫我決定的,小時候我用哪一個牌子的尿布都是他們幫我決定的!」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們高考要填志願卡,志願卡的樣子我沒有看過,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填寫的!」他有一種很痛苦的感覺,到底我是為了誰來念書?到底我是為了誰而上學?後來,他的人生很痛苦,非常的痛苦。我就開始和很多的父母親講,教育是一種責任與義務,父母親愛孩子,我們總想幫他做對的決定,可是我問大家一句話,到底是你幫孩子做對的決定好,還是讓你的孩子擁有做對的能力好呢?是你直接幫他做對的決定還是讓你的孩子一輩子擁有做對的能力,選擇對的能力就是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孩子怎麼釣魚。」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在親子教育過程當中,父母親常常會心急,心急會犯三個毛病:第一、過度保護,大家以前聽過一句話「溫室中的花朵」,過度保護像盆栽一樣,盆栽每天要澆水、察看、剪葉子,盆栽在桌子上很美,可是長多高?只有這麼高,還是扭來扭去的。你是希望你的孩子變成盆栽,還是大樹?如果在座的父母親希望孩子變成大樹,要記得變成大樹的三個原則:陽光、空氣、水。很多的父母親過度的保護孩子,什麼都不讓他做。以前我姐姐帶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長大後她讓孩子學著洗碗時,第一、她怕孩子打破碗,第二、孩子洗的不幹凈,只洗了裡面,沒有洗外面,後來她想,乾脆不要讓他洗了,還是自己洗。這對嗎?不對,你要讓孩子開始練習。孩子洗碗只洗了裡面外面沒洗,怎麼辦?兩個方法:第一、下次把那個最油的,旁邊沒有洗的拿給他。孩子一拿到碗說:「媽媽,這後面怎麼油油的,拿不住?」媽媽說:「我怎麼知道,上次的碗是你洗的。」我們要適當的裝糊塗、裝傻,這樣孩子會說:「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洗碗外面也要洗!」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後面沒洗就罵一頓,以後孩子永遠不幫你洗碗了。他第一次洗碗就被你罵,他再幫你洗就是「神經病」。所謂的過度保護是什麼樣的事情都幫他想好;什麼樣的事情都幫他準備好;包括犯錯了都還幫他處理好。我曾經遇到過一對父母親,他的孩子後來信用卡欠款,他父母就偷偷幫他還,還不讓孩子知道。這樣的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你們一定要記得,孩子不能過度保護,為什麼不能過度保護?家庭就是一個未來的社會,請問,你的孩子到了社會上有沒有人過度保護他?沒有。你想想看,當你的孩子離開你的時候,他到世界上怎麼生存?你對待他的方式有沒有讓他永遠離不開家?有沒有讓他對父母產生依賴?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宅男、宅女,有個男生大學畢業4年在家當宅男,不工作,不出門,每天在家上網,他媽媽快要瘋了。我們不要過度的保護小朋友,很多事情讓他去學習;讓他去成長;讓他去跌倒,跌倒之後,一次、兩次、三次,他就會找到他的智慧和經驗。第二、不要過度批判。最好的父母是永遠支持、鼓勵小朋友,可是支持小朋友不是什麼都幫他做,而是在旁邊鼓掌「小明,你做的很好,自己爬起來!」「小明,你明天早上記得叫媽媽起來做早餐!」「小明,明天自己上學,要乖乖的,媽媽給你鼓鼓掌!」所謂的不干涉還包含了你對小朋友所做的一切是抱著一個正面的支持和鼓勵心態。很多人會罵小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將來沒有前途了!」「你這麼笨,怎麼會賺到錢!」「你這麼懶惰,以後到學校去怎麼辦?」「你怎麼這麼蠢,跟個豬一樣!」「你是白痴,連這個也不會!」「這個不是這樣做,應該是那樣做!」等等,這種話都不要講,我專門研究人類的潛意識,用這種教育教育出來的小朋友將來都會變成我的病人。我們的潛意識當中,經常在播放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們說過的話,我的講座很特殊,你們坐在這裡也是在接受心理治療,還不用花大錢,要謝謝我們的市民大講堂。很多人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小時候父母親告訴我們的話已經入到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像錄音機一樣錄進去了。當你遇到挫折、遇到失敗的時候就播放出來了。當你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很多人的潛意識跑出一個聲音就是「我不夠好!」這個聲音是什麼時候錄進去的?是小時候爸爸媽媽覺得你不夠好;你再怎麼樣考第一名都不夠好;你表現得再傑出,他會告訴你不要驕傲,你還有沒有做好的地方。如果你從父母那邊得到的是不管你做什麼都不夠好,你將來會是抑鬱症。因為你將來工作了,可能是私人企業的老闆,或者公家企業的領導,你做得再好也都覺得「我不夠好,我一定還不夠好!」你的潛意識不斷的播放這個聲音「我不夠好!」還有很多父母親永遠在告訴孩子「你不夠努力!」後來,當你在人生當中遇到失敗了,你一樣會自責「我不夠努力!」「我該死!」等等。你們的潛意識到底對你播放一個什麼樣的訊息?2003年流行非典,我負責的醫院是非典的專責醫院,當時我有機會和非典的病人面對面進行接觸。當時我媽媽跟我講,我媽媽說:「兒子,非典來了,聽說死掉的都是醫生和護士。如果真得那麼危險,我們就考慮不當醫生了!」我聽了那句話眼淚都流出來了,因為在我們學習的環境當中,我自從念了國中、高中後都沒有拿過第二名,因為以前台灣是日據時代,是日本人統治的,台灣的有些人才都是當醫生,在過去40年台灣優秀的人都往醫生方向走,我們要成為一個醫生很不容易,10萬個人裡面才有一個。可是,我發現了我媽媽對我的愛,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讀書當醫生,我媽媽竟然因為愛告訴我:「如果這樣有生命危險,就不要當了!」並不是說我媽媽的觀念是對的,但我完全感受到她對我的這份愛。各位,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全然的愛他,讓你的孩子知道不論你表現得好不好,不論你錢賺得多不多,不論是你社會上有沒有成功,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就是愛他,這個愛是最重要的親子教育。我年級越來越大了,我的父母親越來越對我表達他們的愛,這一次颱風來了,我爸爸打電話給我:「兒子,颱風來了,你還活著嗎?」我說:「爸爸,我一定會比你晚死,你放心好了!」(笑…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是一份愛的關係,之前我看到一部廣告片讓我很感動,最近經濟不好,在家鄉的爸爸媽媽和孩子說,不管今年有沒有賺錢今年一定要回家團聚,有錢也好,沒錢也好。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是那份愛,讓你的孩子知道,要對你的父母表達,或者你的父母要對你表達,表達什麼?無論你今天在外面好不好,順利不順利;無論你有沒有離婚;有沒有多賺錢,家庭當中的那一份愛與接納最重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全然的愛他。所以,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不斷的播放著小時候父母跟我們說的話。大家看警匪片中,警察經常一抓到犯人經常講「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說的每一句話將會成為呈堂證供!」所以,各位,你要小心父母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你說的每一句話被孩子錄到他的潛意識當中。如果孩子考試考的不好,你要說「孩子沒問題的,你只是這一次不用功,你下一次用功就好了!」如果孩子再用功也考不好,你就告訴他:「孩子沒有問題,也許你的專長不在這裡,你將來是世界的偉人,可是並不是靠功課!」當你的孩子失敗的時候,你要怎麼辦?你抱住他,安慰你的孩子:「沒有關係,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當父母親要離婚的時候,你要怎麼說? 「小明,我告訴你,媽媽是壞女人,她交了男朋友了,媽媽不要爸爸,也不要你了,好了,我們回家吧!」還是這樣和小明說:「小明,我告訴你,爸爸被狐狸精騙了!狐狸精不是好人,爸爸是個笨蛋,所以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爸爸是一個壞人!」是這樣說的嗎?不是。如果夫妻感情不好,第一句話要說:「小明,爸爸和媽媽離婚不是你的錯,是我們大人之間可能不夠成熟,我們正在學習和成長,如果爸爸和媽媽離婚,爸爸依然是你的爸爸,媽媽依然也是你的媽媽,離婚有一個好處是爸爸和媽媽不會吵架。所以,爸爸一樣是爸爸,媽媽一樣是媽媽,這個事實不會改變,只要你需要,我們永遠在你的身邊!」我曾經遇到一個小朋友是憂鬱症患者,在學校一直在睡覺,老師很生氣,說「你這個孩子要帶去看精神科!」可怎麼罵孩子都不聽,還是在課堂上睡覺。你知道為什麼嗎?後來我問這個小朋友才知道,因為媽媽有憂鬱症,他怕媽媽自殺,他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覺,他怕他睡著了媽媽去自殺。對小朋友來說,是上學的功課比較重要,還是媽媽在不在比較重要?當然是媽媽比較重要。這個小朋友晚上不敢睡覺怕媽媽自殺,所以白天打瞌睡,上課一直睡覺。我就跟這個小朋友說:「了解到你的感受,叔叔覺得很心疼!」我的外號叫做「兒童殺手」,我能夠很輕易的了解每個小朋友內心的感覺,我能很輕易的在和小朋友的對談當中,讓小朋友會留下感動的眼淚,小朋友一輩子沒有被了解,他來到這裡覺得全世界終於有一個人了解他的心,終於有一個人了解他的感覺,原來他這麼愛他的媽媽。他媽媽就跟我說:徐醫師,我以前自殺也沒有讓他知道!」你自殺沒有讓他知道,他會不知道嗎?你們夫妻離婚沒有跟他講,他會不知道嗎?小朋友從小是一個「間諜」,他埋伏在你們的婚姻當中。他在嬰兒時代,在媽媽的肚子里就知道了。最近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可以看到外面,我們不要以為做彩色超音波看得到裡面,裡面的胎兒也能看到外面。媽媽肚子里的胎兒透過媽媽肚子里的細胞聽外面的聲音,也在感受外面的情緒,很多媽媽都有這種感覺,當你心情不穩定的時候,裡面的孩子就在踢。剛才我提到,所有父母親講的每一句話都會錄到孩子的潛意識,各位也是一樣,請問,你們的潛意識經常在播放的聲音是什麼?「我很差勁!」「我不夠好!」「我比不上別人!」「我很笨!」如果你們的潛意識在播放這種聲音要趕快改變。從今天開始,你趕快改變對孩子說話的方式,不要經常用批判式的口氣和他說話。假設這一杯水很燙,但並不是滾水,他要摸,你就讓他摸,讓他去嘗試和學習。如果你經常用批判的、職責的、否定的態度,你的孩子在未來會充滿了批判、職責和否定。第三、過度干涉。什麼叫過度干涉?將來父母要把孩子放到世界上,孩子要放眼全球,他要在世界的舞台上去創造,從小要讓你的孩子開始慢慢的為自己、為自己負責。比如,有一個爸爸來問我:「小孩子要買球鞋,對於他的年紀,我只是打算買一雙普通的,100塊錢。」可是,現在有很多邁克喬丹的限量鞋,一雙可能是500元,本來你打算花100塊錢,他想花500塊。你怎麼說?「可以啊,爸爸媽媽幫你出300塊錢,另外的200塊從你去年的壓歲錢扣掉!」如果去年的扣光了,就扣明年的壓歲錢。當孩子花的是自己的壓歲錢,他就要思考了,這就是最早引導孩子的理財觀念。我曾經輔導過一個青少年,他一生氣就把門打破了,我就和媽媽說:「不要去修理它!」媽媽就說:「過年客人到家裡來,就會看到那個門被打破了!」我說:「很好啊,客人一定會問,這個門怎麼回事?」媽媽就說:「沒有啦,我們家小明生氣的時候打破了!」小明會怎麼樣?很沒面子,他會怎麼辦?自己拿錢出來修理,那下次他生氣的時候會很注意,什麼可以打破,什麼不可以打破,因為最後要他自己去承擔。很多小朋友的決定都要我們慢慢的輔導他,我們要當孩子的「墊腳石」,不要當孩子的「絆腳石」。要當孩子的「墊腳石」是讓孩子墊著往上跳更高,而不要當孩子的「絆腳石」,有時候越能幹的父母親;能力越強的父母親;事業心越高的父母親,他的孩子越不中用。以前我們有句話「強將手下無弱兵」,可是不對,「強將手下」後來會變成「蝦兵蟹將」為什麼?有時候成就越高的父母親,越容易去干涉孩子的決定,他會認為一句話說的「我吃的米比你吃的鹽還要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多。」你交什麼朋友,念什麼書,吃什麼東西統統我決定,如果你幫他做對的決定,小朋友有沒有學到能力?沒有的,他的能力沒有進步。可是,如果你幫他做錯決定,你就糟糕了,他會一輩子賴你「爸爸媽媽,既然你們跟我做決定,我的人生都是你們幫我做的,要不然你們養我一輩子就好了。」我曾經遇到過,有的小朋友上過大學好痛苦,他認為他的一輩子毀在爸爸媽媽的手裡,他為什麼很痛苦?因為爸爸媽媽愛他,連大學志願卡他都沒有看過,他這一輩子沒有為自己做過決定。一個一輩子從來沒有為自己做過決定的孩子,當他一旦開始為自己決定,他就開始跌倒,他開始做錯的決定,因為他沒有經驗。所以,隨著孩子年紀逐漸增長,父母親要變成他背後的團隊,引導他做自己的決定,還有是信任。為什麼很多青少年後來不跟父母溝通,父母親開口跟他講就是講道理,孩子都已經會背了,很多青少年希望得到父母親的信任。我曾經遇到一個很痛苦的媽媽,她就去問孩子:「孩子,有沒有什麼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講了三個字:「別管我!」別管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後來,孩子什麼話都不跟父母講,當他有了反叛的、獨立自主的人格,孩子不想讓父母知道了。有時候當我們的孩子跟我們商量時,你要忍住聽他把話說完;你要忍住不發表意見;你要忍住不要職責他;你要忍住不和他說道理,所有父母都要接受諮詢師的訓練。我覺得很奇怪,當我是諮詢師的時候,孩子到我面前什麼話都願意說,面對父母親什麼話都不說,因為他說了只有倒霉;他說了只會讓你在那邊煩惱擔心;他說了只會有更多的衝突,你根本不認同他,你也不會接受他,你也不會贊同他,你只是眼睛、鼻子、嘴巴統統在一起擔心,孩子就不想告訴你任何話。各位是成年人,你們有很多話會跟父母說嗎?很多時候我們不想跟我們的父母親說話,同樣我們的小朋友也是,在我所專註的領域裡面,我常常告訴自己一句話「生命會自己找出路!」而且我相信,每個來到人間的小朋友,都會有他內在的生命藍圖。人有DNA藍圖,DNA決定了我們是人類,可是你們知道有心靈的藍圖嗎?你們知道,每個小朋友來到這個世界,他有他的心靈藍圖?所以,一個真正、很好的親子教育和親子關係真的是透過肯定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讓孩子覺得他可以在犯錯當中學習,讓孩子知道,不論他表現得好不好,爸爸媽媽都愛他,而且都以他為傲。「我為你自豪」,如果每個小朋友都能夠得到整個社會、整個家庭,他的父母親對他的這一份肯定和支持和愛,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可以保證真的沒有問題。你的孩子永遠不會變壞,你的孩子永遠會找到他自己想走的那條道路。接下來我們開放一些時間,讓大家提問,大家有任何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如果你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家的小孩子,你就說是隔壁家的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大家都會知道,這就是你們家的,大家有謝謝!主持人:感謝徐老師,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樣,在徐老師詼諧風趣的語言中,在我們遇到的親子關係中的困惑點亮了一盞明燈,今天我們的時間有限,徐老師也是專程才台灣過來的,大家可以抓緊時間和徐老師進行互動。提問:徐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這個孩子是隔壁家的孩子,這個孩子6年級要考試了,但是他原來成績可以,後來聽他爸爸說,他和他爸爸關係不錯,他喜歡上小女孩了,他已經沒有心思再學習了,這是很重要的考試,他突然不學習了,請問您怎麼看?徐添盛:這是很好的問題,現在是小學6年級,我先從開玩笑的角度來回答,他是兒子還是女兒?提問:男孩。徐添盛:小學6年級和爸爸說沒有心思考試,念書,要交小女朋友,爸爸跟他說:「要不然,我們學校不要去了,我們打算結婚,你的女朋友差不多可以懷孕了。我們就先到工廠去工作兩天吧!」小朋友去工廠工作了兩天,結果回來和爸爸說:「爸爸,我還是念書好了!」我的意思是說,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大人會站在一個對立的立場:「小學6年級談戀愛,找死,就是要念書、不準談戀愛!」這樣的心態是於事無補的。你可以告訴小朋友,爸爸了解你想要談戀愛的心情,但是現在你畢竟是小學6年級,爸爸建議你先從你喜歡他,他喜歡你開始,如果你因為談戀愛荒廢了學業,我們可以請那女生到家裡面吃飯,問那個女生:「小櫻,我們家小明喜歡你,不要上學、不要念書怎麼樣?」她說:「我才不會和不喜歡念書的人在一起。」小明就從明天開始念書了;小櫻可能會說:「當然不可以,我們現在才小學6年級,我們可以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一起寫功課,當然功課是最重要的!」這是一個好方法。我們要和家裡面的小朋友說:「爸爸媽媽了解你,你現在談戀愛可能失戀了,可是,人生未來道路還長,根據科學統計,初戀只有5%的成功率,所以你不一定執著在初戀,就當做是戀愛的學分!」我們先不要立刻站在一個反對的立場,我們先站一個同理和引導的過程。第一、同理他的感覺,第二、引導他的方向。像我剛才針對不喜歡念書的小朋友的方法就是,我告訴小朋友,叔叔也不喜歡考試,但是你上課越認真,你念書的時間越短,你玩的時間越多,父母就會更開心。用一種同理的心情,引導的方式小朋友會越來越快樂。喜歡他沒有關係,互相喜歡更好,如何把互相喜歡變成一起努力念書的動力。家長常常有一個觀念,談戀愛會影響到功課,但是這個觀念不一樣,如果小朋友已經到了高中、大學擋不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而不是硬跟小朋友對抗,因為父母最後永遠是輸家。提問:您好,徐老師,我的問題很簡單,我的小朋友現在12歲了。他從1、2歲開始就一直啃指甲,到現在也是連續的習慣。曾經我也帶他到醫院去檢查過,醫生說可能是缺鋅、缺鈣等少微量元素,我平常也會注意口頭制止他,可是他開始堅持,我也不太在意,這是什麼原因?這有沒有辦法?徐添盛: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小朋友有焦慮狀態,焦慮會啃指甲,啃指甲有一個好處是自己不用剪指甲,還有的小朋友會啃腳指甲,啃腳指甲有另外一個好處,將來會變成瑜珈老師,因為瑜珈老師會把腳放在頭上。第一個小朋友有焦慮,而且這個焦慮有幾個部分:第一、小朋友可能對父母親吵鬧擔心,比如,他擔心媽媽的潛意識裡面會不會要離婚,你本來沒有說,可是你心裏面可能有這種感覺,小朋友會心電感應,他擔心媽媽會離家出走。第二、現在有隔代教養的問題,如果可能的話,小朋友出生之後,盡量自己帶,這叫「印痕」,就是小鴨子眼睛一張開,它第一次張開眼睛看到的就是媽媽,所以小鴨子有時候會跟著鱷魚,把鱷魚當媽媽。因為從小照顧他的,在心理上會被他當做媽媽,如果小朋友剛出生讓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帶到3歲、5歲孩子再回來,你常常會發現孩子習慣不好,被寵壞了,小孩子一帶回來,媽媽會怎樣做?開始教育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對小朋友有傷害,因為他在心理上還沒有接受你是他媽媽之前,他不會和你產生情感聯繫,而且小朋友剛帶回來,你就要求他,他會在心理上會否定你。因為媽媽這個名詞對他而言沒有意義,有些小朋友從小讓別人帶回來之後,你一定要用「懷柔」政策,什麼是「懷柔」政策?先不要批評他,不要改變他,不要覺得他被寵壞了,想要訂正他,你先給他建立感情,你先跟他建立親子關係,關係慢慢建立後再慢慢的引導他。還有另外一個,小朋友怕自己的表現不好,父母親會生氣,這一類的小朋友和過敏性疾病、氣喘的疾病和剛剛講的焦慮症、夜尿症有關係。我過去輔導過一個小朋友,他小學四年級,他一天到晚肚子痛,爸爸媽媽去看所有的醫生,甚至做了檢查都統統找不到問題,可是孩子就是肚子痛,後來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孩子星期六、星期天不會痛,星期一最痛,為什麼星期一最痛?因為要上學。星期天為什麼不痛?不用上學,因為每次一上學,每次爸爸一看到考試成績就「變臉」了,就不高興,小朋友壓力很大,所以明天都晚肚子痛。你的小朋友有可能是分離焦慮,擔心媽媽不喜歡他,再可能是學業壓力。小朋友有焦慮的情況,你要問自己,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容易緊張得媽媽,還有一種媽媽是「愛心無限,耐心有限」,很多小朋友這一輩子聽最多的一句話是「趕快」,為什麼趕快?趕快起床;趕快刷牙;趕快穿鞋子;趕快出門;回家趕快做功課;趕快上床;趕快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他後來就以為他的名字叫趕快。「媽媽,我的名字叫王趕快嗎?為什麼我這一輩子聽到最多的是趕快!」因為你永遠在趕他,孩子的身高是這個樣子,我們拉著小朋友的手,像拉著雲霄飛車一樣。大人要上班,要趕工作,但是大人要把自己的速度放慢。現在有一種家長體驗課程,家長要蹲著走路,你要從小朋友的高度看這個世界,小朋友的手這麼小,腳這麼小,他趕不上大人的腳步。你們仔細看氣喘的小朋友,家裡面一定有一個比較嚴肅的爸爸或媽媽,所以氣喘的毛病心理學的層面叫做「呼救」,因為小朋友感受到了壓力後吸不到氣,支氣管發言產生了疾病,還有小朋友的過敏,因為他太敏感了,他太在乎別人喜不喜歡他。媽媽也很重要,主要是照顧者的情緒夠不夠安定,媽媽每天是不是在慌張不安,所以種種的問題表明,小朋友咬指甲、拒絕上學,或者是叛逆。未來很多的家長會面臨叛逆的問題。關於叛逆的問題,如何把小朋友的叛逆演變到健康的叛逆?沒有經過健康叛逆,這個小朋友就不會長大。比如,當我們是女人,我們最怕嫁給媽媽的乖兒子,有時候男人越是媽媽的乖兒子,越難當太太的好先生,因為他什麼都要聽媽媽的。如果小朋友沒有經過健康的叛逆,他很難是一個健康的青少年。有機會我想跟各位分享這方面的知識,我在身心健康領域有太多的臨床經驗,我看到太多的家庭,我每天在給小朋友、青少年做治療,所以很多的案例我看過,我也知道這個案例是怎麼來的,如果有機會我很希望幫助所有的家長,幫助所有的家庭從當下開始改變,你會發現這真的是太棒了。提問:非常感謝主持人,感謝深圳大講堂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和徐老師零距離,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是:有一個小女孩4歲了,她晚上會警覺,在睡夢中會突然醒來,可能是因為做惡夢引起的,這是什麼原因?徐添盛:小朋友很容易受到驚嚇反應,驚嚇反應經常會反應在夢境當中。你的家庭裡面有沒有一個容易暴怒的爸爸或者媽媽,有時候爸爸或媽媽平常脾氣很好,平常對小朋友也很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暴怒,對小朋友來講,他不知道你怎麼暴怒,他會受到影響。科學家做過一個電擊老鼠的實驗,如果我每隔4個小時電擊老鼠一次,老鼠會很平安的過日子,如果時間到了,它知道等一下電擊一下就沒事的,因為每隔4個小時會電它一下。可是如果你不定期的突然電一下,突然電兩下,老鼠會得憂鬱症死掉。為什麼?因為它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下一次?所謂的「不可預測」會對小朋友造成驚嚇,如果你們夫妻要吵架要和小朋友先說明「小朋友,爸爸媽媽等一下要吵架,等一下如果大聲,不是在怪你,不是在罵你!」你可以先給他打預防針。如果這個小朋友剛好上幼兒園,有沒有被老師嚇到?小朋友被老師嚇到不是因為老師針對他,是老師在處罰其他調皮的小朋友。調皮得、被打的小朋友不一定有事,而很乖的,在旁邊看的小朋友會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他會產生驚嚇反應。有時候被揍的小朋友會很健康,我們的教育裡面有一句話「乖的孩子傷最重」,因為乖孩子打從內心想讓父母開心,打從內心想符合大人的希望,你還沒有開口他已經做好了,因為他怕被處罰。有的小孩子不是因為不乖,是因為他在想什麼時候輪到他,他回去可能會做惡夢。我不知道這邊的學校嚴重不嚴重?像台灣的校園霸凌事件越來越多,小學生在學校被欺負,校園霸凌事件中,小孩子受到欺負晚上回家後不敢講,人家會說你是孬種,這是同學之間的事為什麼要告訴父母親。我曾經治療一個小朋友,他爸爸當公安,他在學校裡面被欺負後回家不敢講。他的同學告訴他:「你要回去告訴你爸爸,我連你爸爸一起打!」他真的相信了,所以,小朋友有很多事情不敢讓父母知道,不敢讓老師知道,所以他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家也不敢說。當有的小朋友會推他,用他的東西,拿他的東西不肯還他,他不知道怎麼辦?這時候我們要教小朋友:第一、你要能夠保護你自己,有事情要和老師反映,還有是家長適當的處理,並不是打罵別的學生。如何讓老師和家長能夠好好的介入處理?家長和老師介入處理時先不要指責,後來很多因為教育爆發的問題是,家長開始指責老師,老師開始保護自己「沒有啊,沒有啊,我沒有把他怎麼樣!」我們都要拿出誠意,大家都希望小朋友好,我們就拿出溝通的方式,不要指責老師的對和錯,我們真的坐下來好好的談,這是很棒的解決方式。提問:我的孩子是個男孩已經6歲了,他得了抽動症,已經兩年了,吃了很多葯,但是效果很差,我不敢不吃藥,不吃藥沒辦法去上學,所以很著急。現在怎樣去治療,他馬上面臨的是上小學的問題?徐添盛:我的立場是,我並沒有反對吃藥,我常常把吃藥認為是一個最後的手段。在吃藥之前,我們要來探討,像你說的小孩子抽搐症,其實這個東西本身是來自焦慮。多動症分三種:多動、抽動和注意力不集中。這三種的治療又不一樣,心理治療是很精微細緻的過程,注意力不集中我們要問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孩子的感覺不好,還是課程沒有辦法引發他的興趣,還是他擔心學不會,壓力很高。衝動本身是一種天分,衝動性高的人去比賽游泳,教練一打槍,他就跑過去了。衝動性高的人,談爵士樂和運動方面特彆強,因為他的反射神經很強。多動可能是學習焦慮,不管是多動也好,衝動也好,注意力不集中,三種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如果是你的小朋友,我會先做評估,到底你的小朋友是屬於多動,還是屬於衝動,還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學生內在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它的抽搐症在什麼時候頻率最高?是上學的頻率?寫功課的頻率最高?還是父母在吵架時的頻率最高?這樣的小孩子有沒有承受很多大人給他的壓力?在我們處理一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經過非常詳密的評估,我自己在這方面經驗比較多,也曾經輔導很多的「兒童多動症」、「雅斯伯格症候群」它是高功能的治病症,小朋友的人際關係出問題了,人際關係不好,有時候有情緒障礙,個性比較固執,孩子的IQ正常,可是EQ出問題了,將來會有很多「雅斯伯格症候群」的小朋友,我們怎樣來輔導這些小朋友,來安定他的情緒?這是我們有機會和各位分享的部分。你的小朋友需要經過一個好的評估才能知道接下來怎麼做。今天我們的時間已經到了,首先感謝市民文化大講堂,也感謝各位嘉賓的蒞臨。謝謝!今天和各位分享很多,我希望每一場分享不僅僅是講座,當場就幫各位做治療,當場幫助小朋友做治療,我也希望這樣的講座真的能夠帶給深圳的市民一個很大的成長,今天我們的講座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鼓掌… …)主持人:謝謝徐老師。我也很想分享幾句,我感覺到今天的講座和以往的不同,徐添盛老師不但給我們介紹了親子相處得具體的技巧和方法,同時給我們我們每位朋友做了心理的治療,同時也給各位的家長做了心理輔導的訓練和輔導。今天我們的收穫是非常大的,剛才在整個講座互動過程中,我有非常非常多的感悟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向徐老師這邊班門弄斧。第一、我們的孩子相處時出現這種癥狀和問題時,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把這些問題的責任放到自己的身上,我們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到問題的根源,這是我的感受。第二、家真的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第三、我覺得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徐添盛老師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也感謝各位的參與感謝大家!歡迎大家再次走進我們的市民文化大講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論壇資源索引】一生不能不聽的50張古典音樂CD,經典中的經典!
※美麗優雅的段染鉤針菠蘿花披肩,女士秋冬編織,快樂編織論壇
※婦聯 論壇·杭州日報
※【中華論壇】「爸爸,一個人越有錢越了不起是嗎?」火爆全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