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溫嶺明代與清代大事記

清代順治三年(1646)六月,清兵至台州,南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敗走海門入海,縣境始入清朝版圖。順治六年(1649)浙東民眾不服剃髮令,紛紛起義反清,以白布裹頭,號「白頭軍」。永嘉白頭軍何兆龍部,攻樂清縣城,入據境內冠嶼、部瀆等地。順治十六年(1659)鄭成功部攻縣城,金標都司李一元和台協都司李國柱戰死,城遂陷。鄭部聞清兵至,即退。順治十八年(1661)清廷頒「遷海令」,命戶部尚書蘇納海至台州。令沿海三十里居民內遷,空其地以絕鄭(成功)援。縣境自今木城河以東居民限兩月內遷入,不遷者殺,越界者殺。後禁令漸寬,康熙八年(1669)展界十里。至二十二年(1683),鄭成功之孫鄭克塽降清,遷界盡復。康熙十三年(1674)靖南王耿精忠於福建起兵叛清,遣總兵曾養性部攻溫、台二州,八月陷縣成。次年,清兵收復縣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太平縣誌》修成,知縣曹文珽主修,縣人林槐總纂。康熙五十年(1711)知縣徐尊顯因勒丈土地激起民變,閉城罷市。徐被革職。康熙五十一年(172)八月,大風雨,海潮暴涌。雍正五年(1727)巡撫李衛奏請劃太平縣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都地設玉環廳。六年春交接完畢。雍正八年(1730)重修金清壩。十年築金清、永安、興平三閘。十一年,天雨十日不止,大水成災,官府未啟閘排澇,萬眾持鋤毀興平閘、壩。乾隆十六年(1751)大旱,民飢,知縣劉居敬不事賑恤,饑民鬧至縣署。後知縣張肇揚至,勸捐施粥,事息。乾隆十九年(1754)知縣左士吉創設鶴鳴書院,次年,新河士紳創設龍山書院。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村為庄,全縣並為98庄。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海潮暴涌,二塘、三塘坍。乾隆四十年(1775)募捐重修寺前橋。至嘉慶初橋記,重募再建,改平橋為拱橋,始稱金清大橋。為今台州最大石拱橋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牧嶼閘,歷時五六年成,從此水泄旱蓄,可收半縣之利。乾隆六十年(1795)石塘、橫門等營汛之地和營羅等庄,從玉環廳劃歸太平縣。是年,築新瀆閘。嘉慶五年(1800)六月,安南(越南)兵船與福建鳳尾、水澳盜匪六七千人進逼台州灣,停泊松門山下。定海鎮總兵李長庚與黃岩鎮總兵岳璽合兵,設計圍殲,適遇颱風大作,覆溺盜船過半,擒安南侯爵倫利貴,殺之。嘉慶九年(1804)音韻學家澤國戚學標所著《漢學諧聲》刻本刊行。嘉慶十五年(1810)《嘉慶太平縣誌》修成,知縣慶霖主修,戚學標總纂。道光元年(1821)六月,霍亂流行,死者甚多。秋,大旱,饑荒。是年,始種罌粟(鴉片)。至二十二年,種植頗廣,吸毒盛行。道光十一年(1831)築琅嶴閘,閘七洞。

道光十八年(1838)築金清閘,三年完工。閘七洞,閘底高琅嶴閘二三尺,洞門狹,出水不暢。道光二十年(1840)營兵王欽本聯合和尚彥悟,於報國寺聚眾造反,為知縣劉旭鎮壓。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初一午後一時至三時,日食,天黑如夜。是年,於金清舊港築大壩,以資御蓄。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月,馮芳、陳壽璐、林藍等7人,繼明代「花山詩社」遺風,在花山新庵結「修梅吟社」,人稱「修古七詩翁」。道光二十七年(1847)金煦春、趙培訓創建宗文書院,阮輯刊創建文炳書院。道光二十八年(1848)七月初五日,大水,平地水高八尺許。初八日,鄉民聚眾冒雨哄至縣署,求官開閘未成。十二日,水鄉五萬餘人持鋤往毀金清閘壩,閘外監生陳梅五等竟向閘內民眾施放火炮,屠殺無辜。咸豐元年(1851)夏,大水,鄉民往毀金清閘,守備鍾鳳祥率兵往捕,民多落水死,捕40餘人解省,後皆釋回。咸豐三年(1853)夏,李大六、李小六率眾起義,屯花居洞,劫掠富室。八月,被官兵擊敗。咸豐四年(1854)七月五日,暴風驟雨,海潮泛濫,沿海居民漂沒3萬餘。咸豐六年(1856)五月,水大。金清閘不開,水鄉聚眾數萬前往掘壩毀閘。閘外人聚眾拒之,槍炮轟擊,死者數十人,溺水者眾。咸豐八年(1858)溫嶺(今溫嶠)有虎、熊傷害人畜。咸豐十年(1860)七月,倉浦林光法等截劫東洋金姓富室租谷船,參將藍新浩、守備張纘成率兵往緝,林拒捕,營兵大敗、次年,光法加入太平軍。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七日,響應太平軍起義的「十八黨」首領徐大度率數百人至太平縣,初八日遭鄉團阻擊,徐退出縣城。九日晚,響慶太平軍起義之朱子珊率百餘人入縣城。十日,天國殿前丞相邱善潮率數千人續至,十五日拂曉撤往樂清。十七日,李世賢至黃岩。准於太平設鄉官治理,太平始安。同治元年(1862)三月十六日,呂昌焰率部八百來縣鎮守,四月十一日撤離。縣民先後投太平軍者萬餘。同治六年(1867)十一月,乃演武生員王仁旺等聚眾數百人入城,求免鹽稅未成,憤毀鹽董房。事後,知府劉璈遣兵至乃演等村焚燒民房,擊殺200餘人。同治十年(1871)疏浚東南河道200餘里。是年,縣城東街火災,焚屋400餘間。是年,天主教傳人。同治十三年(1874)松門南閘至南塘頭舊路加高尺余,並築避潮台。從此,海山至松門徒步可行。光緒十年(1884)四月二十二日,黃岩場(設南鑒)差役擾民生事,新河罷市。光緒十四年(1888)平陽余姓師傅來縣傳授制碗技術,橫峰、牧嶼、石粘相繼開設瓷窯九支,產品行銷臨海、黃岩、太平三縣。光緒十五年(1889)七月,山洪暴發,縣城西牆崩百四十丈,沖毀數百家民房,淹死七八十人。是年,築藍田閘,閘五孔。是年,重修松門衛城。光緒二十二年(1896)《光緒太平續志》修成刊行。知縣陳汝霖、代理知縣鄧之瑛主修,黃岩王棻總纂。光緒二十五年(1899)五月,海門干蓬武生員應萬德號召「護國滅教」,率眾至太平,焚毀新河、澤國、石橋頭等天主教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三月初十日,肖泉村、小南門民眾焚毀南門天主堂,法國籍神甫李思聰負傷逃走。光緒二十八年(1902)縣城開設太平郵寄代辦所。是年,宗文書改為宗文高等小學堂。是年,霍亂流行,死者甚多。光緒三十年(1904)十月,創設自新工藝局,為罪犯改造工場。生產機織毛巾、棉紗、帽子、肥皂等日用品。光緒三十二年(1906)縣設勸學所。改橫湖官學堂為太平中學堂,並附設初級師範簡易科。創縣中學、師範教育之始。是年,始設縣巡警局。宣統二年(1910)改稱警察局。宣統二年(1910)縣商務分會成立。八月二十日,縣商會以部瀆雞血凍石所刻圖章送南京南洋勸業會開幕式展出,經審定石質優美,色澤頗佳。是年,省咨議局議員東洋金秉亘民祝洋林存涵為興辦教育,擬將牧嶼廟改辦學堂,遭當地封建勢力反對,煽動群眾數百,燒毀課桌,砸搶金、林兩家,鬧至縣署,官兵開槍,打死2人。宣統三年(1911)八月,大雨,平地水深五六尺。災後霍亂流行,死者無算,棺材售罄。十月,浙江光復。台州軍政分府都督姚梧崗委任詹泰鍾(大溪人)為太平民事長,清知縣為和在地紳支持下拒不交印,揚言殺詹,詹被迫離去(後任玉環縣知事)。胡為和改任縣民事長。
推薦閱讀:

這種手相之人,註定可做大事,將來富貴無雙
學佛答問 — 往生大事
一周之內,中美各自宣布兩件大事,引爆全球!
人生無大事,活著就是陽關道
四種心機重的女人面相,尖酸刻薄心術不正,翻臉不認人難成大事

TAG: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