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五眼——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五眼】:梵語pan~ca caks!u^m!s!i,巴語pan~ca cakkhu^ni,藏語spyen-ln%a。「眼」,徹見、照燭、鑒照之義。總名。從「眼」的德用分五種,稱「五眼」,即指照了諸法事理,於物心兩方面皆能徹見事物的五種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相當於佛所具備的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十八圓滿抄》云:「佛意之五重玄者,諸佛內證,具五眼體,即『妙法蓮華經』五字也。佛眼是妙,法眼是法,慧眼是蓮,天眼是華,肉眼是經」(第一四三六頁)。

【肉眼】:

梵語(ma^m!sa-caks!us),指世間肉身凡夫假父母氣血所成的凈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能分明照見色境。《集異門論》五卷十五頁云:「肉眼云何?答:雜骨肉血,凈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是名肉眼。」《大智度論》卷三十三釋之:因有色質障礙故,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此礙,故求天眼。以《妙法蓮華經》五字配於五眼,則肉眼相當於「經」;五眼配五智,則肉眼相當於「成所作智」。

【天眼】:

梵語(divya-caks!us),又稱凈天眼、天眼明、天眼智、天眼通、天眼智通、天眼智證通,指天趣眾生以色界天趣清凈之四大所造之眼根,或由禪定境界而得的眼。《集異門論》五卷十五頁云:「天眼云何?答:不雜骨肉血,極凈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是名天眼。」今催眠術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謂之「千里眼」。若得天眼,因無色質障礙故,遠近、微細形色皆得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通達無礙。阿羅漢、菩薩所得的天眼,生滅相等亦可見,能了知六道眾生依身口意三業成就之善惡之行,由正法或邪法因緣,命終之後生於善趣或惡趣等。將「五眼」配佛之「五智」,即相當於妙觀察智;將「五眼」配諸佛內證「五眼體」之「妙法蓮華經」五字,相當於「華」字。天眼雖能見和合因緣所生的假名之物,但不見實相,故為得實相而求慧眼。

【慧眼】:

梵語(prajn~a-caks!us),指聲聞、緣覺、菩薩所證之照見空理,了知諸法平等、性空一切種若色非色所有諸法的智慧,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眼」,徹見、照燭、鑒照之義;「慧」,觀達之義。因智慧有識別、洞察事物的功用,猶如眼能辨色一樣,故名慧眼。因其能照見諸法真相,故能度眾生至彼岸。《集異門論》五卷十五頁云:「聖慧眼云何?答:諸有學慧及無學慧,並一切善非學非無學慧,是名聖慧眼。」將「五眼」配佛之「五智」,「慧眼」相當於平等性智;將「五眼」配諸佛內證「五眼體」之「妙法蓮華經」五字,相當於「蓮」字。

《思益經》三曰:「慧眼為見何法?答言:若有所見,不名慧眼。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大智度論》卷三十三所釋之「慧眼」:若得慧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見眾生盡滅一異之相,舍離諸執著,不受一切法縛,智慧自滅於內。但慧眼無所分別,不能度眾生,故求法眼。

「慧眼」一詞後來被世俗廣泛借用,指具有獨特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目光敏銳,見解高超,常用來稱讚那些有遠見卓識的人,如:慧眼識才、獨具慧眼等。

【法眼】︰

梵語dharma-caks!u,巴利語dhamma-cakkhu。即菩薩之眼,指菩薩為度眾生所證得之徹見佛法正理,澈了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之實相,審細觀達差別諸法、洞觀如幻緣起等慧力。「眼」,徹見、照燭、鑒照之義。《大經慧遠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曰法眼。」將「五眼」配佛之「五智」,「法眼」相當於大圓鏡智;將「五眼」配諸佛內證「五眼體」之「妙法蓮華經」五字,相當於「法」字。《大智度論》卷三十三釋之:法眼能令得之者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行無漏之法,得無漏之道,令眾生修佛法證菩提果。然而不能遍知度眾生的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

【佛眼】:

梵語buddha-caks!Us,「佛」名覺者,覺者之眼雲「佛眼」。指諸佛慈心觀眾生之眼,以及照破諸法實相,究竟證知諸法真性的慧力。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諸佛同時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之用,人見為極遠、幽闇、疑、微細或甚深處,在佛眼是至近、顯明、決定、粗、甚淺,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能夠見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議的道理。將「五眼」配佛之「五智」,「佛眼」相當於「法界體性智」;將「五眼」配諸佛內證「五眼體」之「妙法蓮華經」五字,相當於「妙」字。

天台宗將五眼中的前四眼,立為因位之眼;立佛眼為果位之眼。又藏、通、別、圓,四教於五眼之義各不相同。密教則認為五眼無優劣之分,主張前四眼德,皆與佛眼相等。又真言家特重佛眼,將其佛格化,稱為佛眼尊,說佛眼印具足五眼。《詞義寶藏論》另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立為:法身有金剛眼,報身有蓮花眼,化身有慧眼,自性身為法眼,不壞金剛身乃佛眼。

《大乘義章》卷二十(本)設釋名、辨相、修成次第、約境分別、就人分別、所見分齊、明因、約對十眼等八門,詳說五眼之義。謂肉眼由宿業報得,或由飲食、醫藥長養。天眼有二說︰(1)依大乘說,分成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禪定而得,或由肉眼轉得。報得有兩說,一說佛菩薩由宿世因緣隨所生處而得,一說諸天生於天趣所得。(2)依小乘說,僅由修得而得。慧眼也分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聞、思、修見空理,報得是依宿世的修力隨所生處所得。法眼、佛眼也各分此二種。觀智成而見實性是修得,酬報本修習力而得的報身是報得。

《大乘義章》又明五眼的對境,說肉、天二眼見事中的色境,若是菩薩所得的天眼,生滅相等亦可見。法眼見一切事相,慧眼見空理,佛眼見實性。

至於得此五眼之因,《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謂,行般若波羅蜜時,凈五眼;余行亦然。若別而論之,行布施、燈明等得肉眼,持戒得欲界天眼,禪定得上界天眼,修習凈慧得其餘三眼。

新譯《華嚴經》卷五十七舉肉、天、慧、法、佛、智、明、出生死、無礙、一切智等十眼。《大乘義章》釋雲,第一肉眼相當於五眼中的肉眼與天眼;第二天眼相當於天眼;第三慧眼、第五佛眼、第六智眼、第七明眼、第八出生死眼、第九無礙眼相當於法眼;第四法眼相當于慧眼;第十普眼相當於佛眼。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別列示

FROM:《佛學大詞典》【五眼】:梵語pan~ca caks!u^m!s!i,巴利語pan~ca cakkhu^ni。指五種眼力。即:(一)肉眼(梵ma^m!sa -caks!us ),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梵divya -caks!us ),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三)慧眼(梵prajn~a^ -caks!us ),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四)法眼(梵dharma -caks!us ),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五)佛眼(梵buddha -caks!us ),即具足前述之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此眼無不見知,乃至無事不知、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

天台家說因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者,果位有佛眼。又藏、通、別、圓四教於五眼之義各不相同。密教則認為五眼無優劣之分,主張前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相等。此外,真言家特重佛眼,將其佛格化,稱為佛眼尊。[大品般若經卷二、無量壽經卷下、文殊師利問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三十三、卷三十九、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乘義章卷二十、三觀義卷上]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五眼】:梵pan~ca caks!u^m!s!i,巴pan~ca cakkhu^ni,藏spyen-ln%a。照了諸法事理的五種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1)肉眼(ma^m!sa-caks!us)︰指世間人類的眼根,能分明照見色境。

(2)天眼(divya-caks!us)︰指天趣眾生或由禪定境界而得的眼。遠、廣、微細事物皆得見。

(3)慧眼(prajn~a-caks!us)︰指照見空理的智慧。

(4)法眼(dharma-caks!us)︰指審細了知差別諸法、洞觀如幻緣起的慧力。

(5)佛眼(buddha-caks!us)︰指究竟證知諸法真性的慧力。

《大智度論》卷三十三釋之,謂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此礙,故求天眼。若得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然雖見和合因緣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故為得實相,而求慧眼。若得慧眼,見眾生盡滅一異之相,舍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滅於內。但慧眼無所分別,不能度眾生,故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門,令得道證。然不能遍知度眾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無事不知,覆障雖密,無不見知。在餘人為極遠、幽闇、疑、微細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顯明、決定、粗、甚淺。故佛眼無所不聞、不見、不知,而無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大乘義章》卷二十(本)設釋名、辨相、修成次第、約境分別、就人分別、所見分齊、明因、約對十眼等八門,詳說五眼之義。謂肉眼由宿業報得,或由飲食、醫藥長養。天眼有二說︰(1)依大乘說,分成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禪定而得,或由肉眼轉得。報得有兩說,一說佛菩薩由宿世因緣隨所生處而得,一說諸天生於天趣所得。(2)依小乘說,僅由修得而得。慧眼也分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聞、思、修見空理,報得是依宿世的修力隨所生處所得。法眼、佛眼也各分此二種。觀智成而見實性是修得,酬報本修習力而得的報身是報得。

《大乘義章》又明五眼的對境,說肉、天二眼見事中的色境,若是菩薩所得的天眼,生滅相等亦可見。法眼見一切事相,慧眼見空理,佛眼見實性。

至於得此五眼之因,《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謂,行般若波羅蜜時,凈五眼;余行亦然。若別而論之,行布施、燈明等得肉眼,持戒得欲界天眼,禪定得上界天眼,修習凈慧得其餘三眼。

新譯《華嚴經》卷五十七舉肉、天、慧、法、佛、智、明、出生死、無礙、一切智等十眼。《大乘義章》釋雲,第一肉眼相當於五眼中的肉眼與天眼;第二天眼相當於天眼;第三慧眼、第五佛眼、第六智眼、第七明眼、第八出生死眼、第九無礙眼相當於法眼;第四法眼相當于慧眼;第十普眼相當於佛眼。

天台家說前四眼是因位,佛眼是果位。又說五眼在藏、通、別、圓四教中,義各不同。密教依橫平等之意,說五眼無優劣之分,前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等。又密家專重佛眼,予以佛格化,稱之作佛眼尊,說佛眼印具足五眼。

[參考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文殊師利問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七、卷三十九、卷六十七;《瑜伽師地論》卷十四、卷五十四;《華嚴經疏》卷五十七;《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往生品〉;《無量壽經》卷下。

FROM:《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五眼】:(名數)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問遠近內外晝夜,皆能得見。三、慧眼,謂二乘之人,照見真空無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謂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備前四眼者。見智度論三十三,大乘義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為空諦一切智。法眼為假諦道種智。佛眼為中諦一切種智。

FROM:陳孝義《佛學常見辭彙》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礙,就不能見;天眼是天人的眼,遠近晝夜,都能得見;慧眼是聲聞的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法眼是菩薩的眼,能澈了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門;佛眼是如來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FROM:《法門名義集》——唐·李師政 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為五眼。肉眼障內近色。天眼障外遠色。慧眼所照觀空。法眼照有。佛眼空有俱照。明過四眼。所不能知。悉皆明凈。凡言眼者。以為功良由境別不同。所以分之為五。

FROM:《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於凌波居士著

【五眼】:指五種眼力。即:一、肉眼,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三、慧眼,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四、法眼,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五、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此眼無不見知,乃至無事不知、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五眼】:[出《大智度論》] 眼即照燭之義。瑜伽師地論雲。能觀眾色。故名為眼。眼是總名。從用分別。則有五種。

一、肉眼,假父母氣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見之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內不見外,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色質障礙故也。

二、天眼,謂諸天因修禪定而得也。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以無色質障礙故也。

三、慧眼,謂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觀一切法皆空,不見有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四、法眼,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也。

五、佛眼,謂具前四眼之用,無不見知。如人見極遠處,佛見則為至近。人見幽暗處,佛見則為顯明。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也。

FROM:《祖庭事苑》

【五眼】:《智論》云:「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以此得故求天眼。天眼見和合因緣生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如前、中、後亦爾。為實相故求慧眼,得慧眼見眾生盡滅一異相,舍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內滅,是名慧眼;但慧眼不能度眾生,無所別故,以是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門,令得道,證法眼不能遍知度眾生方便道,以故求佛眼佛。眼無事不知,覆障離密無不見知者。」

FROM:《天台教學辭典》

【五眼】:指五種眼力。1.肉眼:為肉身所具之眼。2.天眼: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3.慧眼: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4.法眼: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5.佛眼:即具足前述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此眼無不見知,乃至無事不知、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台家說因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者,果位有佛眼。又藏、通、別、圓,四教於五眼之義各不相同。密教則認為五眼無優劣之分,主張前四眼德,皆與佛眼相等。又真言家特重佛眼,將其佛格化,稱為佛眼尊。[《大品般若經》卷二、無量壽經卷下、《文殊師利問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三三、《華嚴經疏》卷五七、《大乘義章》卷二十、《三觀義》卷上]

FROM:《藏傳佛教辭典》

【五眼】:肉眼,肉身所有之眼;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論遠近內外晝夜都可看見;慧眼,謂二乘之人照見真空無相之理之智慧;法眼,謂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佛眼。佛陀身上具備前四眼。《佛學詞典》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法身有金剛眼,報身有蓮花眼,化身有慧眼,自性身為法眼,不壞金剛身乃佛眼。《詞義寶藏論》?


推薦閱讀:

瑪魯迦之子經(摩羅迦子經)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老是發些某某經是偽經,老是自問自答,到底有沒有人管了?!
鳥綱下面佛法僧目的命名從何而來?
果戒法師:千年暗室 一燈即破 中國佛教凈土網

TAG:佛教 | 佛學 | 術語 | 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