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總是在逃離,女人總是在焦慮
每一個文藝而理性的人
都置頂了「周沖的影像聲色」
3:12 。 來自周沖的影像聲色
有一個會魔術的朋友,泡妞特別厲害。
方法也極簡單,無非是玩桌面魔術時,讓女生長時間盯著他的眼睛,然後耍一個小花招。
技術含量不算高,他也不算帥,但幾局下來,對方就不行了,一個接一個怦然心動,浮想連翩,他輕而易舉,就能牽住對方的手,去往7天如家錦江之星的大床房。
有人問,還有別的招嗎?
沒有,只此一招。所向披靡,一發必中。
我曾疑惑這招為什麼這麼厲害。
後來學了心理學,方知是有科學原因的。
原因簡而化之:女人對注視的需要,比對啪啪啪和買買買的需要更甚。
在遠古時期,女人與孩子,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方能躲過敵人或猛獸。
於是,生存希望的大小,與和他人聯繫是否緊密成正比。
身邊有人,與他靠得近,安全有保障。
身邊無人,與他遠離,安全指數直線下降。
這種需求模式,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內化成了內部系統,使得女性在辨識關係是否親密時,會直接以距離遠近,當作標準。
愛人一直在身邊,並傾聽她的需求,她會感到幸福放鬆。
愛人疏遠逃離,與之無法溝通,她會焦慮痛苦。
門羅的《逃離》里,卡拉就因為丈夫的冷漠,焦慮難安,失望無比。
她需要他時,他在玩電腦遊戲。
她傷心時抱著他,他的手也沒有離開鍵盤。
她的整個生活,都陷入疲憊模式,空虛、毫無生趣、透不過氣。
但是,如果卡拉被一直注視,就會感到安心。
因為,這會帶給她三種信息:
1,我在你身邊;
2,我能看見你;
3,我會保護你。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女生被長時間注視,往往都會心動的原因。
對孤獨的感受,女人一直比男人更敏感。
如果身邊人與自己冷戰、沉默、置之不理,女人就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這是因為,失去與他人的聯繫,會更令她們感到本能的害怕。
前不久,聽說一樁離婚。
男人與女人,都屬於中產階級,人也俊俏漂亮,亦無大矛盾,不過是丈夫與妻子的相處時間太少,導致最終分道揚鑣。
他總是向外走,今天在東,明天在西,偶爾回家,則要麼醉著,要麼沉溺於手機。
她總是往家走,但是,家裡只有她一人。
她感覺自己像個隱形寡婦。
身邊有人,卻無人能陪。
《泰囧》里,徐錚的妻子就因為長期被冷落而提出離婚。
他錯過孩子的成長,錯過妻子的需求,錯過家庭的幸福與憂傷。
細節的累積,就會變成真正的癥結。
女人與孩子都需要被真正地看見。
當男人以打拚天下為名,三過家門而不入,極少與家人相處,往往就會令整個家庭,都陷入恐慌和失落,失去真正的幸福。
據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2/3的人平均每天陪伴伴侶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七成以上女性因為長期缺少陪伴而缺乏幸福感。
63%的都市白領每年只會有不到三次的家庭聚會;
75%的年輕父親因工作等原因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說話。
家庭治療大師李維榕曾說過,棄婦的悲憤,其力量是巨大的。
比如,「失陪族」代表孟姜女就是典型,她從新婚之夜開始,就一直獨守空房,內心鬱郁,竟至於縱情一哭,就可以摧毀長城。
現代女子亦然。
比如一個朋友,因丈夫常年忙於應酬,回家極少。
她難忍孤獨,出了軌。
後來事發,面對丈夫的責問,也不覺得自己有大錯:你視我如空氣,我為何要為你守貞?
是的,如果一個女人長期被冷落,只會有三個結果:
一是被道德與倫理所縛,困在寂寞中抑鬱難安;
二是出軌;
三是離婚。
這三種,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都是一種重刑。
應該怎麼辦呢?
無他,多陪伴,多關注,多傾聽。
《泰囧》的末尾,徐錚放棄部分事業,把時間留給妻兒,最終贏得妻子的回頭。
但現實生活中,少有男人會做出這樣的取捨。
成功近在眼前,名利指日可待,讓我放棄?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事實上,男人逃離,也有他們的理由。
當他回到家,總是面對無休止的怨懟,無休止的責罵,無休止的尋釁滋事,並且無論怎麼做,都無法令妻子滿足。
那麼,家對於他而言,就是一個充滿麻煩的所在。
相反,工作卻能為他提供尊嚴與價值感,自然會吸引他一直投入。
這樣一來,「男人逃,女人追」的怪圈就形成了。
男人總是在逃離,女人總是在焦慮。
雙方都不願意積極解決,那麼維繫家庭的責任,最終就會落到孩子身上。
孩子會不自覺地,替父母承擔起搞好婚姻的責任,造成額外的負擔。
你放眼四周,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幸福的父母,其兒女往往非常沉重,比同齡人更不快樂,更加鬱鬱寡歡。
哪怕父母努力在他面前,製造家庭和諧的假象。
這就是心理學家認為的:焦慮的妻子,逃逸的丈夫,必然養育沉重的孩子。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怎麼辦?
1,固定家庭聚會日。
男人要擠出「愛家時間」,用時間和行動,去療救一個家庭,而非只是語言和錢。
2,給男人以休息時間,給女人以嘮叨時間。
男人回到家的半小時,是最需要時間休息的,女人可以按捺下自己的怨氣與怒火,讓他盡情休息。但這段時間之後,男人應該好好傾聽女人的嘮叨。不可以不耐煩和審判。
這樣,每個人都能在家庭中,得到情緒的空間。
《孟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桃應問孟子:「舜當天子,任命皋陶當大法官,假設舜的父親瞽瞍殺人,皋陶應該怎麼辦呢?」
孟子答道:「當然是把瞽瞍抓起來。」
桃應問:「難道舜不會制止嗎?」
孟子答道:「舜怎麼能制止呢?舜授命於皋陶,讓他執法。」
桃應問:「那麼,舜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孟子回答:「在舜看來,放棄天下如扔破草鞋一樣,他很可能偷偷背著父親瞽瞍逃跑,沿海濱而住,終生高興地享受天倫之樂而忘卻了掌握天下的權力。」
也就是說,在孟子看來,保全家人之樂,勝過稱王天下之樂。
所以,他為了保全至親,寧願失去江山。
父親如此,妻子亦然,而孩子,更是你應傾盡此生之力,去呵護與陪伴的對象。
只有與之長相守,與之長相依,與之長相樂,才不會在生命終結時,大憾而嘆曰:這一輩子,我真的愧對於他們……
推薦閱讀:
※這支年度最催淚短片,治好了我的焦慮!
※焦慮的身份——《身份的焦慮》
※美國失業率創新低!然而中產階級卻更焦慮了!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 失控的孩子(深度好文)
※你為什麼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