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 (1--20)

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

序 言

我習書多年,有時斷斷續續,未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地學習下去,僅僅是心血來潮之下,拿筆寫寫而已。如此的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簡直談不上什麼「習書」!2006年起,我「痛改前非」,開始「發憤圖強」,天天堅持習書,時間在三到六個小時左右。三年以來,我自覺書藝大有長進。

習書之餘,我也會瀏覽一些書法雜誌和書法論著,更著重地研習了一些與書法理論相關的古今書家的論著。通過幾年來的學習、複習,我感到自己再也不是以前那樣的一知半解,對書法有了更深地認識和把握。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線條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我對藝術有著天生的愛好,不管是音樂、文學,還是書法,我都對之有著深切的感情。只是雖然樣樣喜歡,卻又皆樣樣不精,沒有什麼深厚的造詣。在藝術中,書法和音樂、文學中的詩歌有著神奇的關聯,若沒有對它們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旁人是無法理解其中三味的。我雖然對藝術涉獵不是太深,卻也不是一個門外漢可比。書法、詩歌、音樂之間的異曲同工之妙,我在此不需贅言,僅略說對聯在書法中的關係。

在中國,對聯是一種看似簡單,實則高深的文學藝術形式,是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它與書法的關係,可以這樣來理解:自有對聯始,就直接同書法融合在一起。書法不一定同對聯有關係,對聯若作為欣賞藝術,就一定同書法有關係。書法對聯,是一種可以給人至高的美的享受的。

在此不去深入探討書法和對聯的關係。

我把一些前人的論述、經驗及自己對書法的一些見解,用對聯的形式,把它們歸納成一百幅對聯,並用各種書體書寫出來,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言簡而意賅。在錄出這些對聯的同時,我還對它們作了一些簡單的注釋。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寫出來,也算是一種「理論」吧。

這百幅書法理論對聯也許有的不夠工整,但是內容絕對是正統的繼承。有些書法史上錯誤的、片面的言論,這裡概不收集。

2010年元月14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二)

一、 蠢書萬言值三笑

妙款一字抵千花

洋洋萬言,若是寫得一片潦草,讓人看了莫名其妙,也不過是博來旁人的笑聲罷了;而一幅再好的書法作品,如是款落得不好,也是會大大地影響作品的審美情趣的。

書法固然要多練才會好,款卻與「練」無關。一件書作,論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上、下款之間,還有印章;印章又有閑章和冠名章之分。作品中,落款的字不能太大,否則必有喧賓奪主之嫌。上款不能高過天頭,下款不能低於地腳,並且下款尾字下面要留有蓋印章的地方。款要活潑,勿呆板,特別是下款,可以針對內容給予適當地說明或補充,這些款千萬別落俗套,人云亦云。不好的款,等於沒有;好的款,欣賞作品的人會越看越愛。總而言之,好款、善款要與書法內容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每一個字都要認真斟酌,不能馬虎了事。

好作品,須有妙款相配,方稱佳作也。

2010年元月15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三)

二、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骨露

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添

古來書界關於執筆、用筆一直有中鋒和側鋒的爭論。中鋒運筆瘦勁干挺,骨氣凜冽;側鋒行筆則稜角鋒鋒,筆畫粗厚。無論中、側,我以為,都要視情形有別交相使用,不能單用某一筆法卻拋棄另一筆法。當然,大多數情形之下還是要用中(正)鋒的,間或用些側(偏)鋒,當令作品更加生色,或露骨,或添肉,線條更為豐滿。

千多年來,中、側之爭一直沒有停止過,直到現在,還是在各說各的理。這種爭論,也沒必要去統一,藝術本來就是多變的,多變方能致美。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意指此也。

2010年元月16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四)

三、筆斜以鋒露

管正而意藏

所謂側鋒,就是筆管稍斜運筆,令筆鋒在畫的邊上過去。這樣寫出的筆畫,會產生一邊光一邊毛的效果。

正鋒,即傳統所說的中鋒,它講究無往不收,鋒在畫中間運行,內蘊深藏,絕不外露,形成了如歐陽詢、顏真卿等大家剛正不阿、挺拔有勁的風格。

2010年元月17日作於曼君堂

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五)

2010-01-18 12:06:27|分類: 書法對聯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四、心正筆正

手浮畫浮

柳公權曰:「用筆在心,心正筆正,筆正乃可法矣。」一個人要寫出好的字,首先須正其心,要求他品格端莊,品性正直,無虛偽,無造作。這樣的人,只要有恆心練字,肯定能練好字的。

寫字時,手要有力。力從何來?一般來說,肩帶肘,肘帶腕,腕牽指可也。如此說來簡單,做來絕不易為。一筆一畫,莫不耗神費力。指抓筆管,當然手指最為關鍵。筆正、筆斜、筆快、筆緩,皆看手指的有力與否。這個「力」,非死力、蠻力,乃是千錘百鍊下出來的運筆之力,非屠夫鬥士所能為也。

心端正,手又不輕浮,則書藝提高可期。

2010年元月18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六)

五、偏以取態

正而立骨

偏鋒耶?正鋒耶?縱觀古今書家,無不正偏兼用。個別書家一意宣揚中鋒,然觀其作品,卻也不乏偏鋒用筆。如何運用,如何取捨,視乎個人修為若何。「用筆千古不易」,這是宋末元初大書家趙孟頫所說的。以我思之,未必如是。每個人有不同風格,不一而足,用筆也當然不可一概而論之。

偏鋒取筆,側鋒入畫,可以令筆畫意態萬千,優美至極;中鋒行筆,正鋒藏意,能夠使線條間架剛硬勁直,壯美無方。以此論之,優美兼要壯美,則中、側皆必須也。

2010年元月19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七)

六、用筆之勢,毋須特定;

為書之體,不可專執。

自然、天真之態,是書法藝術中最為難能可貴之處。這種作品毫無斧鑿之痕,比那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作不知強了多少倍。

一個人練習書法,入帖難,出帖更難;出帖之後,逐漸就會形成自己的書風或字體。這條路,是幾乎每一個習字之人都要走的,但是我們在創作作品時,那是追求一種美的境界,根本上沒有可能生搬硬套下來。

一幅作品,首先要看內容:內容豪邁,字也豪邁;內容柔美,字就柔美;內容婉約,字便婉約……不管什麼內容,寫字時都要在字裡行間凸顯出內容的風格來。要達到這種水平,非有二、三十年經驗而不可得。有了經驗,就千萬別執著、生硬,要在具有一定法度的情況下,大膽創新,敞開懷抱去寫,絕不拘泥於一招一式,盡量在不經意間創出天真爛漫、自然和諧之作。

筆勢、書體,雖有一定之規,卻也非毫無變通之處,須講究靈活、靈動,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更有具神韻和風采。

2010年元月20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八)

七、獨中鋒,必至無鋒而後止;

兼側管,方生有骨以前開。

先人(大家除外)作字,多重中鋒,而棄側管,殊不知,此乃一大弊病也!

單用中鋒,體無變化之態,字形必定拘束,不能促自然之局。寫來寫去,最後肯定造成無鋒之境,再無任何作為。如此,豈不悲乎!故重視中鋒是對的,而單獨僅用中鋒卻不可取。

遠觀古人名帖,其作字入筆,常用側鋒,靈動飄逸,姿態萬千。中鋒兼側管,才能令筆下之字既有骨氣,又有靈氣,從而寫出更高境界的作品來。當然,畫中多用、常用中鋒很好,這樣可免浮滑、輕漫之病。

2010年元月21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

九、飛鳥出林勢

驚蛇入草姿

草書極致也。

一筆一畫,一字一行,一篇一牘,在草書來說,若能有出林飛鳥、入草驚蛇之態,則如此之作品,必是頂尖佳作。

草書,更為講究的是運筆靈活,不事安排,上下左右,線條飛舞,縱橫無度,似左實右,引上帶下。如天空飛鳥,隨意而飛;若草中驚蛇,難測其勢。寫出的字,有時三、五字連成一字,有時兩行混為一行,有時小字三個無一個大,有時三個沒一個長,變幻無方,鬼神莫測。

一幅好的草書,要在氣勢上連貫始終,要在神韻上貫徹全篇。當快則快,當緩則緩,當停則停,絕不拖泥帶水,勉強為之。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一)

十一、八面鋒尚不夠使,何論一中鋒;

萬方管且才堪用,遑言半側管。

中鋒、側鋒之別,前面論述頗多,說來說去,皆言需兩種用筆兼顧,而不能顧此失彼,稍有偏頗。下面一說亦可:

常用中鋒,間用側鋒;圓用中鋒,方用側鋒;中鋒正氣,側鋒添韻。

2010年元月24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二)

十一、書要兼備陰陽二氣

詩須共存動靜雙修

書道中,陰者,柔、妍、媚、圓,即優美之態也;陽者,剛、鍵、勁、方,即壯美之體也。一個優秀的書法家,一幅優良的書法作品,皆需具備陰陽二氣,缺一不可。作品以雄強為主,卻也不可失之以陰;作品以柔弱為主,同樣不可失之以陽。只要平時習書時,多注意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則書品自然可達高深之境。

詩、書一道,紋理如一。詩歌,特別是一首好的詩歌,極富感染力,令人讀了或心潮澎湃,或黯然淚下。但要達到這種境界,絕不易為,非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濃重的生活氣息而不可為。好的詩,講究動靜之美。動,行為、語言,自然中動態的描寫;靜,心理、外貌,一切可想可望之靜態的抒發。動靜結合,必然通達。

從上分析可知,陰陽、動靜一理也,無論詩歌書法,皆務必遵循其理,不可稍有懈怠,忘乎所以。如此,則藝有所成也!

2010年元月25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三)

十二、 詩須遜書三分韻

書卻輸詩一段情

書法由線條組成,講究動感。在線條的千變萬化的流動中,那種氣質,那種神態,那種情韻,是詩歌所無法比擬的。

詩歌重情,字裡行間,無不透出一種歡喜,一種悲傷,一種無奈之感,那是多麼得動人,多麼得純真呀!書雖有情,卻根本同詩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總結一下:詩重靜態中融動之美;書偏動感里柔靜之神。不管詩或書,都離不開韻、情,只要是好的,不經意之下,自然生韻、生情。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四)

十三、有中先藏,有側先露;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書道精義,要用八個字來概括,絕對沒有這八個字更為準確和合適:「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是每一個習字者首先需弄清的書理。上面所引八個字,從字面上來分析,是凡有「垂」的必「縮」,凡有「往」的必「收」,這當然沒錯。但在很多情況下不縮、不收,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比如懸針豎不縮,左尖撇不收,僅乃表面上如此,從「筆斷意連」之理來看,還是有縮、有收的。

至於凡有中鋒先需藏鋒,凡有側筆先需露筆,是中鋒和側鋒的辯證關係,前面已有多述,這裡就不說了。

中側和縮收,是書法藝術史上講述、爭論最多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樣,只要習書者根據自己的習慣和風格多去逐磨、去鍛煉,自然就能掌握其間的精髓。不但在間架結構上、筆畫組成上,就是在字與字間、行與行間、通篇布局上,都可以用中側和縮收來細而述之,一樣可以通用無誤的。

2010年元月27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五)

十四、草法楷寫,簡而又動如脫兔;

楷藝草書,繁之還靜比澷煙。

古今書法家對楷書、草書都有一個相同觀點的法度:楷書草寫,草書楷寫。

楷書,也謂真書、正書,寫出來的字端端正正,一筆一畫一絲不苟地組合在一起。初習楷書者,只懂在橫平豎直的層面用線條湊合在一起,這樣寫出來的字也就僅僅是「字」罷了,不能、也不可能稱之為「書法」。這種字在行家眼裡,那是死氣沉沉的,沒有活力,缺乏神韻,毫無生氣可言。要寫好楷書,在熟悉筆畫和間架結構的前提下,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什麼叫「楷書草寫」。

楷書草寫,顧名思義,就是楷書要融合進草書筆法去寫。一個方塊字,它的線條間必須有「起、承、轉、合」的呼應關係。楷書的每一筆幾乎都有停頓,它的這種停頓,筆勢向著下一筆的起點,形成一種很好的遙相呼應的關係,彼此之間絕不孤單,而是很好地相互關照著。這種筆法,就是書家口裡經常念叨的「筆斷意連」。

反之草書,就要楷寫。草字充分展示的是線條中流動的美的姿態。這種流動,有狂草的連綿不斷、一瀉千里;有今草的時斷時續、常有牽絲;也有隸草(章草)的魏晉古意、曲美婀娜。不管何種草法,都不能寫得一塌糊塗,象流水帳一樣,要注意「緩、急、快、慢」的節奏感。當動則動,當停則停,當連則連,絕不勉強為之。寫草書,節奏不能亂,要有寫楷書的心態,這樣才不致於亂了方寸,寫出的草書作品才有「清水自然流動」的和諧的美感。

總之,動如脫兔的草書,要動中有靜;靜比漫煙的楷書,要靜中有動。這些動靜關係,只是因為書體之別而有主次之分罷了。

2010年元月28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六)

十五、未有不善真而工於草

從無總精草卻廢於真

真書快而成草。自古以來,凡善草者,皆精於楷,從無楷書不精卻精於草書者。習書者千萬不能好高騖遠,楷書筆畫、結構若不能瞭然於胸,心到手應,熟極而流,則行、草書肯定難以精緻。

而一些以工於草而名之於世的大書家,於楷書一道,也是常練不懈並精於楷。他們深知,草法楷寫,不精楷,何來楷寫?草書的筆法、笑意雖有別於楷書,卻也非完全不同,畢竟楷書是因草書而來,草法是因楷法而精。

以我的看法,不論習何種書體,都不能放棄楷書的臨摹、鍛煉;不但不能放棄,而且要終生堅持不懈地堅持練習,不管寫的字有多好。在這裡,我想對廣大習書者提一點忠告:「寫一生的字,練一世的楷書。」若能做到這點,則行、草可隨意而為矣!

2010年元月29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七)

十六、草宜流而暢,隨勢生態多勁轉;

真貴收以凝,從形取容總遒折。

草書是在線條的流動中產生美感。這種流動,不能有「澀」的形態存在,而要保證絕對暢通:在線條的轉動中,筆勢保持最有「勁」的流動,隨形勢衍生出千萬種形態。這裡的「澀」,不是指線條的飛動,也不是指線條的邊毛,而是指運筆中的不幹脆、不暢順,時生筆勢無所適從之意。這裡的「勁」,也並非指莽夫劈柴之力、拳手划拳之力,而是指運筆過程中那種毫不勉強、水到渠成、一瀉千里的力度和圓轉。「流、暢、勁、轉」四字,就是草法真諦。

真書切忌浮滑,不安分,要注意筆斷意連的法度。真書,要正,要收得住,到產生凝重的境地為止。真書總體來講就是字形方正,絕無草書般千變萬化,多姿多彩,但也並非說它就是死板板的,它也有容貌可取。怎講?真書隨筆畫的繁簡、間架的錯綜而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顏容」,令人在莊重中以美的享受。不管何種真書,皆重遒勁,力逾千斤,在一絲不苟中運筆,卻又不顯得呆板。它的力度,特別集中在「折」中,單折、中折、連折,皆氣度不凡,令人望而生畏。要保證真書的勁道而不顯遲滯,就把握住「收、凝、遒、折」四字。

2010年元月30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十九)

十八、靈遠虛空最具神韻

中偏正側方得妙鋒

這還是說的章法和筆法。

靈者,空靈、慧敏、有意無意之中也;遠者,伸展、長遠、可望難及之意也;虛者,虛無、飄曳、雲遮霧罩之景也;空者,空洞、渺無、清幽寬暢之感也。達此四要,想無神韻而不可得也。此四字,概括了書道最高處之極則,無過於此者。古來書家為追求此最高境界,不知下過多少苦功。在臨古中創出新意,創出自己的品格,談何容易呀!

至於中、偏、正、側鋒,則是書家追求之「八面鋒」也。行書用筆,絕不可拘泥於一種法度,要根據自己要表達的情感、自己所追尋的意境,故意達於無意,在千變萬化中掌握好筆法。八面用鋒、四方運筆,正是講究的靈活敏捷。

2010年2月1日作於曼君堂

【原創】百幅書法理論對聯注釋(二十)

十九、筆筆中鋒無生氣

字字實畫乏韻情

以前也好,現代也好,都有書家提倡凡用筆皆用中鋒。這樣寫出來的字筆意全部藏起來了,毫無變化可言,何況「八面用鋒」。藝術都是在變化中求美,寫字固然以中鋒為主,卻也未可全拋側鋒用筆呀!

此聯下聯是相對草書多些,小楷也有少許可能。筆畫要虛實相間,筆斷意連。在草書中,還經常出現線條中的空白——飛白。這種特殊的「虛線」,運用得恰當,是很好的線條藝術的美麗。用實間虛,可以增加神韻,不致於呆板而富於變化。


推薦閱讀:

田曉華.....現代書法
來看看大家眼裡的「書法孔見」是怎樣的!
張學良《水墨丹青名家名作》優秀作品欣賞
〖硬筆書法〗田英章鋼筆行書字帖
元代書法

TAG:書法 | 對聯 | 理論 | 注釋 | 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