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的《石頭記》——《紅樓夢》前五回賞析

曹雪芹的《石頭記》產生於清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腐朽,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萌芽。曹雪芹在「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後,嗅到了封建制度垂死的氣息。《石頭記》以賈府的衰亡史為主線,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副線,全書故事情節根據這兩條線索展開(高鄂續寫部分將主、副線進行了置換)。由於清朝統治者對漢人大興「文字獄」,作者為避其禍,不得不釆用十分隱晦的創作手法。

  小說前五回,作者用暗示的方法,對故事情節及主要人物的結局作了精心的安排,是對全篇小說的高度濃縮。  【第一回】  作者開卷便說,「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告訴讀者,他經過構思之後,決定釆用隱晦的方式來創作。假借「通靈(寶玉)」來敘說作者的家世,以及親歷親聞的真人和真事。甄士隱(諧音「真事隱」)這個人物,就是作者自家(曹家)的總代表。作者接著說明,《石頭記》中所要講的是「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的閨閣中人,他將女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其用意是,要假借讚美女子來抨擊「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來」,「於篇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這是要讀者注意,他在本書中將以假說真,以虛幻寫實情。交待完這些,才開始切入本回主題。  作者假託神話,表明《石頭記》的創作原由,「女媧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這段話的寓意是:一、作者借「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頌揚中國歷史上的優秀婦女,同時也暗示封建社會這個「天」已破損;二、女媧所煉之石,非同尋常,它原本具有補天的功能;三、數字「十二」暗指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十二個朝代;「二十四」暗指二十四史,「三萬六千五百」是一百年的天數,暗指過去一百年的歷史(即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一百年),作者藉此暗示讀者,本小說立足於過去一百年的歷史,筆鋒觸及整個中國朝代史;四、「大荒」指荒唐,無邊無際。「無稽」指無所考證。「青梗」即「情根」的諧音,暗示該小說以「談情」為立足點。  接著,作者說這塊女媧遺石「靈性已通」,可大可小,因無才補天,日夜悲哀。一日,從遠道而來的一僧一道發現了它,僧人說要在石上鐫幾個字後,攜帶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走一遭。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有個訪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發現了石頭上面的字跡,敘述它被攜入紅塵後的經歷見聞,並有一偈(佛經中的唱詞,義譯是「頌」):「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這是作者假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著書,把自己對現實的體悟寫成《石頭記》。「無才」是作者的憤慨之詞;「補蒼天」是作者借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來說明清王朝的社會制度已存在嚴重的缺陷;「枉入」句,是作者感嘆年華虛度;「此系」句,是石頭身前和身後所經歷的故事,作者暗指小說中所寫的,並不限於作者個人的生活經歷,還是對從他祖輩開始到他所能預見的整個封建末世的種種現實的藝術概括;「倩」指央求。  空空道人看完偈語,便與「石兄」對話。作者借「石兄」之口,說出了寫《石頭記》的現實主義文學見解,其中也包含著對藝術結構的精僻看法,同時還說明《石頭記》不同於一般的言情小說,即便是其中的詩詞曲賦也不是一般的「情詩艷賦」,都含有深意的。  空空道人將《石頭記》從頭至尾地抄錄回來「聞世傳奇」,從此「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這是作者暗示,《石頭記》由「道」開端,以「佛」終結,其間經歷「情」與「色」的搏擊,即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這裡的「情」,暗指「理想」;「色」,暗指「現實」(佛教中的色,指現實世界的一切可見物)。  以上其實是《石頭記》的楔子。作者還假託這部書的底稿是空空道人從石頭上抄來的,後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題名為《金陵十二釵》,並自題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首詩是全書中作者以自己身份來寫的唯一一首詩。  以下開始了《石頭記》的傳奇故事。  姑蘇城裡有座葫蘆廟,廟旁住著一位「神仙一流人物」甄士隱(諧音「真事隱」)。這個人物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載體之一(另一個是賈寶玉)。甄士隱炎夏伏几盹睡,夢見一僧一道攜「通靈寶玉」下凡,這一僧一道邊走邊談,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媧遺石幻化人形,成為警幻仙子處的神瑛侍者。絳珠仙草亦幻化為人形。神瑛侍者下世為人,絳珠仙子決心同他一起去,要用一生所有的淚報答他的澆灌之恩。  「仙」是道教的產物,確切地說是莊子思想的產物,因為,神仙之說最早見於《莊子》:「藐菇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吹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疪癘,而年穀熟。」後來的道教據此塑造了風姿清靈、逍遙自在的「神仙」形象。作者在這裡說明,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就是寶玉和黛玉的前身。二人來自仙界,也就是說,寶玉和黛玉的思想均源於道家學派。  甄士隱聽了一僧一道的談話,便上前搭話,他為了免遭沉淪之苦,要仙師給他「大開痴頑」。僧、道對他說:「到那時,只要不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這句話的意思是:佛、道兩家思想,可以指引人們逃避現實的苦難。「火坑」指的就是黑暗的社會。這裡出現的一僧一道與前文提到的「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迵異」的一僧一道不同,這裡的一僧一道是指作者所處時代的僧與道,此時的佛、道兩家思想已相互融合。  這裡簡單講一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過程:第一階段,以《易經》天人文化為基礎,屬於原始的、質樸的思想,經過夏商周三代演進,形成以「易」、「禮」為中心的天人思想;第二階段,周、秦之際,產生了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經秦、漢前後的演變,逐步形成儒、道、墨三家學說為主流的思想文化;第三階段,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道教相繼產生,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到隋唐以後形成了儒釋道三家鼎立,互相滲透的局面。此後,宋元明清都以這三家思想為代表。清代推崇程朱理學,康熙親政後,進一步表彰孔孟程朱,利用他們的學說來鞏固封建統治。最突出的是宣揚「三綱五常」,這是封建國家中央專制集權統治的理論基礎,也是程朱理學的核心。  我們回到《石頭記》。甄士隱聽了仙師的話後,說還要見見他們所說的「蠢物」。甄士隱從那僧人手中接過玉石,只看見上面刻著「通靈寶玉」四字,便被僧人奪了過去,說是已到幻境。見一座石牌坊,上書「太虛幻境」四字,兩邊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沒有的當作有的,有的也就成為沒有的了。作者藉此暗示,甄(真)的遭遇和歸宿,是賈(假)的縮影。為避「文字獄」,作者故意將「真事隱去」,以甄(真)亂賈(假),以賈(假)作甄(真)。  甄士隱聽到一聲震耳霹靂,從夢中驚醒。隨後帶女兒英蓮上街看熱鬧。遇見一僧一道,「那僧癩頭跣足,那道跛足蓬頭」,顯然與甄士隱夢中的一僧一道不同。說明現實中的佛、道兩家思想均遭受創傷——被程朱理學排擠。  那癩頭和尚一見英蓮便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甄士隱不理睬,和尚念出一首詩:「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這首詩是對英蓮(諧音「應憐」)一生遭遇的高度摡括。英蓮在元宵夜被人拐走,後來改名香菱。詩中的「菱花」句中,「雪」諧音薛,「菱」遇「雪」,喻生不逢時,即「有命無運」。暗指香菱後來落在薛家成為丫頭。  甄家小姐英蓮的不幸命運,就是賈府眾女兒命運的寫照。英連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元宵節,在第五十三回寫的榮國府慶元宵,也正是賈府由盛至衰的轉折點,此後的賈府變故層出,風波迭起,直到最後食盡鳥散,煙消火滅。  跛足道人與癩頭和尚分手,相約三劫後在北邙山相見。北邙山在河南洛陽,傳說太上老君曾在那裡煉丹,有六代二十四帝王的陵墓設在北邙山。那道人與僧人相約,到那兒會齊後,同往太虛幻境銷號。意思是說他們將來要一同葬在北邙山上。作者藉此對封建帝王的譏諷,對皇權的藐視。  甄士隱見賈雨村走來,便邀他到家去。正值甄家有客人,賈雨村便候於書房。窗外有個丫環看了他兩眼,雨村以為有意於他,便自我陶醉起來。到了中秋之夜,雨村對著明月吟過一首詩後,覺得不過癮,又吟誦道:「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甄士隱聽到了,說雨村抱負不凡。  聯句中的「求善價」、「待時飛」嵌入了賈雨村的名字,他姓賈,名化,表字時飛。  「玉在」句:出自《論語·子罕》,賈雨村用以比喻自己,想抬高身價,希望得到統治者的賞識。  「釵於」句:傳說漢武帝時,有神女留下玉釵;到昭帝時,有人想打碎玉釵,不料,打開匣子,只見白燕從匣中飛出,升天而去(見郭憲《洞冥記》)。賈雨村藉此說自己有朝一日要飛黃騰達。  賈雨村應邀去了甄士隱家,飲酒賞月,詩興大發,又對月吟誦道:「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這首詩的後兩句是仿趙匡胤尚未顯貴時作的《詠月》詩:「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徐鉉聽到趙匡胤念到這兩句時,以為顯露了帝王之兆,大為頌揚。  賈雨村仿此詩,甄士隱聽了也說:「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以為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便贈衣服、路費讓他赴京應考。  第二年元宵節,甄士隱令僕人霍啟(諧音「禍起」),抱英蓮去看社火花燈,不料被人拐走,果然應驗了癩和尚念的四句言詞。  甄士隱夫婦丟了唯一的女兒,悲痛欲絕,雙雙病倒。禍不單行,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一種宗教活動),又引起火災,「接二連三,牽三掛四,將一條街饒得如火焰山一般」。廟隔壁的甄士隱家成了一堆瓦礫場。士隱只好住到自家的田莊去,但「賊盜蜂起,官兵剿捕」,田莊上也難以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岳父去了。  這裡說「盜賊蜂起」,是暗指反對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興起。  一日,甄士隱在街前散心,忽見一跛足道人口念言詞,便上前問他念的是什麼。  道人說是《好了歌》: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甄士隱聽了道人的話,頓時徹悟,為《好了歌》作了註解。之後,隨道人飄然而去。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畫出了封建末世統治階級內部各政治集團、家族及其成員之間爭權奪利,興衰榮辱迅速轉變的歷史圖景。從這裡可以看出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敗壞,政治風雲的動蕩、變幻,以及人們對社會制度的懷疑、失望等。由於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只能發出人生無常、萬境歸空的感嘆,認為只有斷絕俗緣(所謂「了」)便得解脫(所謂「好」)。作者不僅借《好了歌(注)》寫出以甄士隱為代表的社會群體對現實社會的極端憤懣和失望,還透露出了小說的一些情節。開頭就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敗亡結局作了暗示,如:「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暗指賈赦、賈雨村等人;「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上句指賈政,下句指賈環;「脂濃粉香,一變而為兩鬢如霜」是對大觀園中眾女兒的概括描寫;「白首孀居」是暗指湘雲、寶釵的結局。  至此,甄士隱退出讀者的視線,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載體將由賈寶玉來擔任。  甄士隱隨道人而去,說明他的思想歸宿選擇了道教;賈寶玉最後出家當了和尚,他的思想歸宿是選擇佛教。  【第二回】  賈雨村考中進士,新任知府。上任那天就看見了甄家大丫環嬌杏(諧音「僥倖」),第二天晚上,就將她討來做了二房。一年後,生了兒子。又過半年,賈雨村原配夫人病死,嬌杏就被扶作正室。  作者「贊」嬌杏道:「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  「一著錯」指雨村在甄家書房,嬌杏因好奇看了他兩眼,致使雨村浮想聯翩。封建禮教講「非禮勿視」,不準女子偷看陌生男人,所以說是「錯」。因這一「錯」,嬌杏從丫環成了官太太。英蓮的命運與嬌杏的命運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原是主,後淪為婢;一個原是婢,現升為主。甄士隱的失意,與賈雨村的得意,也是一個對照。尊貴與卑賤先後易位。作者藉此諷刺黑白顛倒的社會。  賈雨村任知府不到一年,「雖才幹優長,未免貪酷」,被同僚以「貌似有才,性實狡猾」之名參了一本,革去官職。  從這裡可以看出官場上相互傾軋、互相排擠的狀況。另外,賈雨村因貪酷之事敗露,同僚卻以「貌似有才,性實狡猾」之名告了他的御狀,不敢以實情告發他,說明同僚與賈雨村的貪酷之事必有牽連,由此折射出封建官僚的腐敗現象已經普遍存在。  賈雨村丟了官,被朋友引薦到揚州新任鹽政林如海家當家教,教的就是林黛玉。一年後,林黛玉母親病故,賈雨村得閑外出郊遊,到了一座名為「智通寺」的破廟,見廟門旁有幅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雨村心想:廟裡面可能有摔過跟斗的人。於是走進廟,見到的只有一位「既聾又昏,齒落舌鈍」的老和尚在煮粥。  廟名「智通」,意指只有智者才能領悟。結合破廟荒涼景象與廟內孤苦的老僧,來領會廟門這幅對聯。上聯「身後有餘忘縮手」,彷彿是老僧在告誡:「莫貪」;下聯「眼前無路想回頭」,是說:「莫過」。作者寫破廟孤僧,是對下文冷子興演說的榮國府的最後結局作了預示:賈府最終將如智通寺一樣破敗荒涼;賈寶玉的暮年生活,就像廟內老僧那樣凄慘。  賈雨村到村肆喝酒,遇到以前在京都認識的古董商冷子興,二人很是投緣。冷子興對金陵石頭城的賈府十分熟悉,向賈雨村演說了榮、寧二府的詳情。作者借冷子興之口,介紹了賈府的狀況,以及賈寶玉降生等。  根據冷子興所述,賈府主要人物如下:  ●血親關係  【寧國府】寧國公→賈代化→賈敷(夭亡)、賈敬  賈敬→賈珍、惜春(女)  賈珍→賈蓉  【榮國府】榮國公→賈代善(已故)→賈赦、賈政、賈敏(黛玉母親)  賈赦→賈璉、迎春(女)  賈政→賈珠(夭亡,遺一子)、元春(女)、探春(女,庶出)、賈寶玉  ●人物簡介  寧國公和榮國公是一母同胞兄弟。  賈母:賈代善之妻史老夫人,原金陵史候的女兒。  賈敬:道教信徒,愛煉丹燒汞,把官位讓給兒子賈珍。因賈珍不務正業,寧國府已亂。  賈赦:為人中平,不理家事,襲文官職。  賈政:為人端正,自幼酷愛讀書。因皇上憐愛先臣,所以賞賜他為額外主事之職,現升員外郎。夫人王氏。其妾生有一子。  賈璉:賈赦之子,捐了個同知(官名),不務正業,住賈政家幫助料理家務,其妻為王夫人內侄女,「模樣極標緻,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掌握管理榮國府的實權。  從以上介紹可以發現,獲取官位的途徑有:世襲、賞賜、轉讓、捐(用錢買)。  以上介紹的人物,其實就是以賈母(史老夫人)為首的「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  深知賈府內情的冷子興說,賈府如今沒有以前那樣興盛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比平常仕宦人家還要好些。但「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說明「佔了半條街」的賈府,貌似昌盛,內部卻開始露出衰敗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必然走向衰亡的趨勢。  賈政之妻王氏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抓周時,他卻喜歡脂粉釵環之類的東西。賈政說他不過是酒色之徒。長到十來歲時,發出了奇談怪論:「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這小孩就是賈寶玉, 「太虛幻境」中的神瑛侍者來到了人間。作者以銜玉而生,暗示賈寶玉與玉石是一體的,這塊有字跡的玉石是女媧遺石的象徵物。賈寶玉說的這句話,是對處於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女性的讚美,對以男子為中心的封建統治階級發起挑戰。這是賈寶玉的首次叛逆。由此也反映出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是與生俱來的。  賈雨村覺得這小孩「來歷不小」,於是發出了「正邪兩賦」之說。  賈雨村的這番論說,理論依據是朱熹關於「理、氣」的學說:「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朱文公集》)  賈雨村還列舉了一些歷史人物來說明。以下是其中幾個人物的簡介:  【許由】 是上古時 代一位高尚清節之士。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 ,他推辭不受,逃於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帝又讓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些世俗濁言。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後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  【陶潛】即陶淵明,東晉末期的大詩人,立志要濟世救民,但得不到社會的重視。因受不了官場的污濁而辭官歸隱。  【阮籍】魏晉時人,反儒家禮法思想激烈。他說:「汝君子之禮法,誠天下賊、亂、危,死亡之木耳。」「禮豈為我輩設耶!」  【嵇康】魏晉時人,性剛直,好老莊學說,官至中散大夫,政治上與司馬昭對立,對封建禮法進行了尖銳的抨擊,遭司馬氏殺害。  【劉伶】 魏晉 時期文學家、詩人,「竹 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 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 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 《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 趣,蔑視傳統「禮法」,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 最低的一個。魏正始年間,劉伶與嵇康、阮 籍、山濤、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 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 林七賢」。他們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 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 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 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 情。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不顧禮法,霜占兒媳,後來又將皇位讓給兒子李享。  【宋徽宗】趙佶,歷史上著名的書畫家,政治上昏庸腐敗,生活上窮奢極欲,在女真族發動戰爭期間,將皇位讓給兒子趙恆,自稱太上皇。  【唐伯虎】生於明代成化六年,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性格狂放不羈,不拘禮法,反對官場上的繁文縟節。  【李龜年】 李龜年是唐代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工,常在貴族豪門歌 唱。唐玄宗時,李龜年兄弟三 人都有文藝天份,李龜年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 作曲等。他們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 的賞識。  【敬新磨】事迹見於《新五代史》,是個藝人,聰明機智,滑稽詼諧,蔑視禮法,侮弄皇帝。  【紅拂】隋末大臣楊素家裡的婢女。有一次,李靖以平民身份去見楊素,從容談論天下大事,紅拂在旁見他氣宇軒昂,談吐超人,知他將來定非平庸之人,就連夜偷跑出楊府投奔李靖,與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  【朝雲】王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她 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 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 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 ,一日,他與幾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飲時招來王 朝雲所在的歌舞班助興,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 舞女濃妝艷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 央的王朝雲又以其艷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 別引人注目。後來,王朝雲成為蘇東坡的侍妾,蘇東坡遭貶後仍陪伴著他。  這些人物都是不願受約束、率性而為之人,當中有不少是反封建禮法的。  「禮」的對立面是「情」,「禮」出自名教,「情」源於自然。從魏晉時期開始,「情」就成為中國反封建禮法的武器。《石頭記》也是立足於「談情」來反對封建禮教的。作者借賈雨村之口說出這些歷史人物的目的,是暗示讀者,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情與他們類似。  賈雨村又由異樣的賈寶玉,說出了賈府的老親,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公子。這位公子對女子「極尊且愛」,下人們若說「女兒」兩字,要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方可,若是說錯了,便要鑿牙穿眼。  甄家公子比賈寶玉更愛「女兒」,說明他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更強烈,「鑿牙穿眼」意指採取暴力手段。這裡說的「甄(真)府」,是暗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並非虛構;「甄府是賈府老親,他們兩家來往極親熱」是暗指甄(真)府與賈(假)府的政治背景相同。「真」與「假」在這裡相互交錯。  從賈雨村與冷子興的對話中還可以看出,賈雨村是個極力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人。  【第三回】  賈雨村獲悉朝廷准許起用舊官員的消息,很 是高興。冷子興建議他通過黛玉之父找賈政幫忙。  第二天,賈雨村去找林如海,還沒開口,林如海就對他說:「因向蒙教誨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弟已預籌之,修下薦書一封,托內兄務為周 全,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弟於內兄信中寫明,不勞吾兄多慮。」  從這段話中可推測到:一、林如海先知道朝廷起用舊員的消息; 二、賈雨村已取得林如海的信任;三、林如 海為人誠實、心細。黛玉的家教及人品由此可見一斑。  賈雨村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進謁。」  雨村是向林如海討教該用什麼方式拜見賈 政,並證實一下冷子興所說的話是否可靠。  林如海對他說:「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一家。」告訴他可以用「本家」的規矩去拜見賈政。隨後,林如海又向他介紹了賈赦、賈政的大致情形:賈赦,字恩候,襲一等將軍之 職;賈政,字存周,現任員外郎,「非膏粱輕 薄之流」。  通過林如海的介紹可以知道,賈赦襲一等將 軍之職。在上一回中,榮國公之子賈代善襲何官職沒有提及,作者在這裡作了補充說 明。由此可知,賈代善之父榮國公是一等將軍之職。  林如海介紹完賈政,接著說:「否則,不但有污衊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可以看出,林如海對賈雨村是何等尊敬。說明賈雨村的偽裝術很高明,林如海被他矇騙了。  林黛玉被送往金陵賈府,賈雨村「依附黛玉而行」。  作者用了「依附」這個詞,道出了賈雨村的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方式。他最初是「依附」葫蘆廟裡的僧人和葫蘆廟旁的甄士隱,考中進士當了官;因有「貪酷之弊」丟了官之後,又「依附」林如海生存下去;現在「依附」林黛玉進賈府;將來再「依附」賈府飛黃騰達。  到了京城,賈雨村果然以「宗侄」的身份拜訪賈府。  賈政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加則賈政最喜歡讀書人,於是優待雨村,極力幫助他,不到兩個月,就復職補了金陵應天府的缺。  賈雨村東山再起開始步入上流社會,同時,也與賈府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本回開頭提及的雨村同僚張如圭,正「四下里尋情找門路」,與賈雨村的官運亨通形成對比。說明人際關係在官場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任人唯親的封建官僚體制。  接下來寫黛玉進賈府,作者通過黛玉的視角,細緻入微地把榮國府宏大的建築、豪華的裝潢、貴重的擺設、盛大的場面、華麗的服飾和奢侈的生活等,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將小說的主要人物作了詳細的介紹。  以下是本回部分精彩片段與細節描寫賞析:  ●黛玉在進賈府的途中,心裡暗想:今天到外祖母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  【賞析】反映出黛玉內心的不安。也可以看出黛玉內向的性格,謹小慎微的生活作風和極強的自尊心。  ●黛玉有不足之症,與賈母吃一樣的葯:人蔘養榮丸。  【賞析】該葯功效:溫補氣血,寧心安神。由此推想,賈母與黛玉均是氣血不足,心神失養。反映在黛玉身上,表明叛逆思想的基礎薄弱;反映在賈母身上,表明統治階級的理論基礎已動搖。  ●王熙鳳人未至而聲先至,黛玉暗自思忖:「放蕩無禮!」  【賞析】這是林黛玉的首次叛逆。  ●賈母說王熙鳳是潑辣貨,南京所謂的「辣子」。王熙鳳稱賈母為「老祖宗」。  【賞析】南京話「辣子」是無賴之意。從這個情節可以看出,王熙鳳與賈母的關係十分親近、融洽。說明王熙鳳手段之高明。  ●榮國府正室堂屋內懸有赤金九龍青地大匾,上書「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歲宸翰之寶」(書中是「萬幾宸翰之寶」,抄寫之誤)。還有東安郡王穆蒔的手書對聯。  【賞析】「萬歲宸翰之寶」是皇帝印章的印文,這塊扁是皇帝親筆御賜。從這裡可以知道賈府的政治背景,一等將軍榮國公賈源,與皇帝、東安郡王的關係十分密切。這個歷時百年的賈府,「鐘鳴鼎食」之家,靠的就是皇家勢力的蔭庇扶持。  ●王夫人說寶玉是「孽根禍胎」,家裡的「混世魔王」。  【賞析】從王夫人是個母親這個角度理解,是說寶玉惹禍、不安分;從王夫人是代表封建統治集團的一員這個角度理解,是說賈寶玉是製造麻煩的叛逆者。  ●黛玉回答賈母說,剛念了「四書」。  【賞析】「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黛玉說「剛念」,說明她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少。  ●黛玉一見寶玉,大吃一驚,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的,何等眼熟!」寶玉見到黛玉,笑道:「這個妹妹我見過的。」又說「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心裡倒像是久別重逢一般。」  【賞析】寶、黛初次見面,均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密切關係從太虛幻境過渡到人間。  ●寶玉送黛玉一表號(字)「顰顰」。  【賞析】相傳西施心痛病犯時「捧心而顰」,樣子極美,寶玉暗取其意。  ●寶玉笑道:「除了四書,杜撰的也太多呢。」  【賞析】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賈寶玉對「四書」持肯定態度。他認為除此之外,大多是杜撰出來的,當然也包括程朱理學在內。程朱理學脫胎於孔孟學說,是清代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寶玉間接地對它進行了否定。  ●寶玉問黛玉有沒有玉,黛玉說沒有。寶玉就摘下通靈寶玉狠命摔去,罵道:「連人之高下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賈母急的摟了寶玉,道:「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寶玉滿面淚痕,哭道:「家裡的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兒。如今來了這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  【賞析】這個情節的描寫,作者要表現的有三點:一、寶玉不願受束縛,要求與黛玉成為志趣一樣的人,即結成叛逆同盟;二、寶玉在追求平等;三、賈母(封建統治者)極力阻撓。  「通靈寶玉」是女媧遺石的象徵物,它與寶玉是同一體的,意味著賈寶玉本可「補」封建社會這個破損的「天」的,所以賈母這個封建統治者的代表,視「通靈寶玉」為「命根子」。而代表先進思想的賈寶玉對封建社會這個「天」已徹底失望,當然不願「補」它,所以他要從「補天」這個思想束縛中掙脫出來,因此他視「通靈寶玉」為「勞什子」,摘下來摔了。反映了民主平等的先進思想與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尖銳對立。  【第四回】  金陵城的薛蟠與人爭奪一丫頭,出手打死了人。他的舅舅王子騰派人來賈府,欲將薛蟠叫到京都來。  王子騰是京營節度使,王夫人的哥哥。此案是一年前犯下的,王子騰為什麼這個時候才讓薛蟠來京都避風頭呢?原來,審理此案的應天府主事換了新人。  新到任的應天知府就是賈雨村。他聽原告訴明案情後,大怒:「那有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來的!」  正要下令捉拿兇犯的家屬來拷問,站在一旁的門子(衙役),連忙使眼色制止雨村。雨村將門子帶入密室談話。這門子原是葫蘆廟內的一個小和尚,因賈雨村曾在葫蘆廟寄居過,所以他認得。雨村拉著他的手說,「原來是故人」、「你我也算貧賤之交了」。門子對雨村說出了關於「護官符」的事情來。  「護官符」上面寫的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諺口碑,下面所注皆是自始祖官爵並房次(《紅樓夢》中無小注,小注可反映四大家族的財產分配情況以及勢力範圍)。  「護官符」中的第一句是說賈家的富貴豪奢;第二句是說史家的顯赫;第三句是說王家的豪富;第四句是說薜家貴族的奢靡生活。  門子介紹說:「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接著,他說出了那個被賣的丫頭就是甄士隱的女兒英蓮,並對賈雨村講了她的遭遇。  賈雨村聽罷,嘆息道:「這英蓮受了拐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頭路,且又是個多情的(馮淵),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這薛家縱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逸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於一人。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女兒!……」  賈雨村說的這些話,看起來對英蓮頗有同情心。但賈雨村現在的身份是知府,已經知道恩人的女兒遭難,卻沒有說要幫助她的話。說明賈雨村已經意識到,這件事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在門子面前順看事理說了些好話,先把自己偽裝一下。這個案子怎麼斷,雨村不說,他是先向門子討教。  門子對他說,您今天能到此任知府,聽說是得到了賈府和王府的幫助。這薛蟠是賈府之親,您何不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日後也好去見賈、王二公。  雨村說:「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今蒙皇上隆恩,起複委用,實是重生再造,正當殫心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能忍為者。」  賈雨村這話說得義正詞嚴,他又為自己披上一層偽裝。  門子聽了,還以為雨村不懂官場之事,冷笑道:「老爺說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豈不聞古人說'大丈夫相時而動',又說'趨吉避凶者為君子',依老爺這話,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還要三思為妥。」  門子這話,揭開了封建官僚統治集團的黑幕一角。賈雨村作態說「事關人命」、「豈可因私枉法」,門子卻說「依老爺這話,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難保。」說明在官場上走正道是行不通的。門子又為賈雨村找了走歪門邪道的理論根據:「大丈夫相時而動」、「趨吉避凶者為君子」。  雨村沉默了老半天(大概是假裝很為難的樣子),然後問:「依你怎麼著?」  雨村不再反駁門子,說明他已經贊同門子的看法了。雨村向門子討教,並不代表他拿不出斷案的法子,他讓門子出主意,是為了降低走歪門邪道存在的風險。  門子對他說,可在公堂上設乩壇,「扶鸞請仙」協助斷案。  扶鸞,又稱扶乩(jī),是中國道教的一種占卜方法,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稱為鸞生或乩身。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寫出一些字跡,以傳達神明的想法。信徒通過這種方式,與神靈溝通,以了解神靈的意思。鸞鳥是中國古代傳說的神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負責帶來神明的訊息。因此扶鸞有傳達神諭的意思。  儘管這個做法十分荒唐,但賈雨村還是完全採納了門子的方案,「徇情枉法,胡亂判了此案」,又急忙寫信告訴賈政和王子騰,「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  賈政和王子騰並沒有托雨村辦這件事,雨村為什麼要給他們寫信呢?他的做法似乎唐突。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賈雨村看「護官符」的時候,「忽聞傳點報:'王老爺來拜。'雨村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頓飯工夫方回來。「王老爺」是誰,作者沒有點明。但從雨村的反應推測,此人地位不在他之下。賈雨村聞報,立即穿戴好官服官帽出去迎接,而不是叫他進來。我們由此可以聯想到,「王老爺」與四大家族中的王家定有關係,可能是來疏通的。也就是說,賈雨村見過「王老爺」後,就打算要包庇兇犯薛蟠了。他在門子面前說的「冠冕堂皇」的話全是偽裝!  賈雨村斷了此案後,擔心日後會露出馬腳,又怕門子將他從前寄居葫蘆廟的事說出來有損自己的形象。於是,找了個借口將門子「遠遠地充發了才罷」,就是將門子充軍發配到邊遠的地方去。斷案的點子都是門子出的,雨村沒有留下任何把柄,那門子自然是啞巴吃黃蓮,說不得雨村。  在「斷案」這件事中,薛、王、賈三家如何聯絡包庇薛蟠,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隱藏在事件背後。而賈雨村奸滑作態、虛偽醜惡的嘴臉,卻被無情地揭露出來。  為什麼薜蟠打死了人,搶走了丫頭,「他竟視為兒戲,自以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為什麼「並無難斷之處」的人命官司,拖了一年之久,「竟無人作主」?為什麼剛聽完原告申訴便立刻要抓人的賈雨村,後來卻「徇私枉法」胡亂判案?為什麼賈雨村明知那丫頭是恩人的女兒,卻漠然不顧,任憑她落入火坑?所有這些,都是「護官符」在作祟。作者通過它直接揭露封建政治的腐敗和整個社會的黑暗與殘酷。  本回一開頭就介紹青年寡婦李紈,她是《女四書》和《烈女傳》的犧牲品,雖有健康的體魄,富足的生活,卻心如死水,「槁木死灰一般」地活著。作者藉此暗示:「薄命女」不僅是英蓮,還有李紈、黛玉、寶釵、薛姨媽等眾女人。造成她們不幸命運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英蓮、黛玉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早逝;李紈、薛姨媽為「貞節」守寡一輩子。  薛蟠送妹妹薛寶釵進京,是為了待選「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因此,薛姨媽一家人也來到了賈府。作者對薛寶釵只作簡單介紹。  如果說黛玉進賈府,作者用的是濃墨重彩,那麼,薛寶釵進賈府則是輕描淡寫了。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  「忽家人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合家進京,在門外下車了。'喜得王夫人忙帶了人接到大廳上,將薛姨媽等接進去了。」薛寶釵就這樣隨家人進了賈府。  賈政讓薛家住在當年榮國公暮年養靜之所「梨香院」。薛姨媽也希望在榮國府住下來,怕住在頭薛蟠無人管束又要惹禍。沒想到,住不到一個月,薛蟠就與賈府中的紈絝子弟混熟了。「今日會酒,明日觀花,甚至聚賭嫖娼,無所不至,引誘的薛蟠比當日更壞了十倍。」  可見,賈府中的紈絝子弟,比打死了人還沒事一般的薛蟠,品德更加低劣,生活更加糜爛。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雖說賈政訓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則家族人多,照管不到;二則現在房長乃是賈珍,彼乃寧府長孫,又現襲職,凡族中事,都是他掌管;三則公私冗雜,且索性瀟洒,不以俗事為要,每公暇之時,不過看書著棋而已。」就是說,賈政雖有能力,但房長不是他,而是襲了一等將軍之職的侄兒賈珍。這賈珍是什麼樣的人呢?在第二回,冷子興說:「這珍爺那裡干正事,只一味高樂不了,把那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有敢來管他的人。」由他來掌管家族中事,豈有不亂之理?「況這梨香院,相隔兩層房舍,又有街門別開,任意可出入,這些子弟們所以只管放意暢懷的。  」梨香院不僅「天高皇帝遠」,還為這些「敗家子」開了「方便之門」,更是「隨心所欲」了。  在上一回,作者用了不少筆墨描寫榮、寧二府的繁榮景象。在本回,揭露了隱藏在繁榮假象背後的醜惡東西:「外貌」極好的榮國府,它的「底細」卻是藏污納垢;充滿了詩書翰墨的庭院,原來是摧殘婦女的火坑;富麗堂皇的府第,是培養荒淫無恥之徒的溫床。作者藉此預示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必然走向衰亡的命運。  如果說賈府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縮影,那麼,徇私枉法、見利忘義、虛偽殘酷的賈雨村,就是許許多多封建官僚的縮影;「薄命女」李紈、英蓮可悲的命運,是封建社會廣大婦女命運的縮影。作者簡明扼要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階級壓迫,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摧殘;暴露了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官僚制度、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封建貴族統治的黑暗;說明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這也是《石頭記》全書的主題思想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有個令人費解的地方:薛姨媽一家在金陵城居住,薛蟠犯了人命案,第二天便從金陵起程往京都(今北京),直到一年後,賈雨村在應天府斷了案,薛姨媽一家才到達榮國府。這裡說的金陵城、應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 但在第二回,賈雨村對冷子興說:「去歲我到金陵時,因欲遊覽六朝遺迹,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他和冷子興說的寧、榮二府是在京都(北京),但有六朝遺迹的金陵石頭城,分明也是南京(南京素有「石頭城」之稱,《石頭記》也可理解為「發生在石頭城的故事」),這是怎麼回事?  賈雨村說的金陵石頭城是「假」的。也就是說有真、假兩個南京。作者用藝術手段將他記憶中的南京「搬」到了北京。曹雪芹十三歲以前在南京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曹家兩次被抄,徹底破落。後來他長期住在北京西郊,過著窮困的生活,大約四十歲開始創作《石頭記》。  【第五回】  林黛玉倍受賈母憐愛,與寶玉也是「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可是,現在來了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不及。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人,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丫頭們,亦多和寶釵親近。」  寶釵出色的外貌和「會做人」,博得眾人的好感,這給黛玉造成了威脅。一是怕寶釵分享賈母的「憐愛」,二是怕寶釵插足她和寶玉的「親密友愛」關係,因此心中感到不快。  對於黛玉的「不忿」,「寶釵卻渾然不覺」。這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以寶釵的聰明和女性的敏感,對黛玉的「不忿」不可能覺察不到,所以,寶釵只是裝作「渾然不覺」罷了。  至此,作者還沒有讓寶釵說一句話,仍用白描手法寫寶釵,讓她「深藏不露」,與寶釵深藏不露的個性相得益彰。寶釵是封建正統思想的代表人物,進一步說,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所以,她是封建制度的支持者,封建禮教的虔誠信徒。在她美麗、端莊、賢淑的外衣下,掩蓋著封建衛道者極為虛偽的靈魂。她一進賈府就迷惑了多數人,就是最底層的小丫頭,對她都產生了好感,與「孤高自許,目下無人」的叛逆者林黛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黛玉的「反傳統」,由寶釵的「正統」得到了很好的襯托。  賈寶玉「一片遇拙偏僻,視姊妹兄弟皆如一體,並無親疏遠近」,這就使得與他「熟慣」「親密」的林黛玉,有了求全之毀,發生一些小衝突。說明同樣具有叛逆性格的寶、黛二人,往往在思想的某些方面產生分歧(或許,寶玉是要先爭取民主平等,後爭取自由;黛玉是要先爭取自由,後爭取民主平等),給代表「正統」思想的寶釵造成可乘之機。  全篇小說寶、黛、釵三者的微妙關係,在這裡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賈寶玉隨眾人到寧國府賞花,午飯後想睡覺。寶玉隨秦氏來到上房內間,見掛有一副《燃藜圖》,心中有些不快。又見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急忙說「快出去!快出去!」一刻也不想在房內待了。  《燃黎圖》畫的是神仙持青藜杖,吹杖頭出火,照漢代儒生劉向夜坐誦書的事迹。對聯的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畫與對聯相輔相成,是勸學「仕途經濟」的楷模和格言。  寶玉見了,「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  寶玉反傳統的思想性格,在這裡明顯地表露出來。  賈寶玉一進入秦氏的房間,就聞到一股甜香,立刻覺得「眼餳骨軟」,向壁上看時,見有明代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還有宋代秦觀的對聯;屋內擺設有武則天、趙飛燕等歷史上的名女人接觸過的物件。寶玉連說「這裡好!」。  《海棠春睡圖》畫的是楊貴妃的睡態。宋人釋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唐玄宗在沉香亭召貴妃,玄宗笑其「鬢亂釵橫,不能再拜」的醉態說:「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唐伯虎據此典故作畫。畫兩旁掛的對聯是秦觀所作:「嫩寒鎖夢因春冷;香氣籠人是酒香。」上聯是說,初春因天冷不能入夢,青春寂寥,孤枕難眠;下聯是說,人被酒的香氣所吸引,其隱意是:花香自然招蜂引蝶。秦可卿掛這幅對聯,反映出她內心的孤獨感。  寶玉特別喜歡秦可卿的房間,因為他們趣味相投(後面將作詳細解析)。  寶玉睡下很快進入夢鄉,在夢中跟著秦可卿來到一處「朱欄玉砌,綠樹清溪,真是人跡不逢,飛塵罕到」的地方,心想:「我若能在這裡過一生,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管束呢!」  寶玉夢見的地方,是他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未來大觀園的縮影。  寶玉忽聽見女聲歌唱:「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  歌詞大意是:歡樂短暫,青春易逝,年輕的朋友們,何必自尋煩惱?  「眾兒女」暗指未來大觀園裡的青年男女。詞中流露出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由於找不到正確出路而發出的無可奈何的嘆息。  歌罷,一個「蹁躚裊娜」的美女從山後走出來,與凡人大不一樣。  這美女就是警幻仙姑。作者特作一賦來讚美她。此賦是作者有意模仿北魏曹植的《洛神賦》來寫的。  曹植是曹操的二兒子,他愛上了甄氏(原是袁紹的兒媳),但曹操卻讓大兒子曹丕娶了甄氏。後來曹丕立她為後,不久又將她賜死。曹植過洛水時思甄氏,夢見她來會,並留贈枕頭。曹植有感而作《洛神賦》,寫他經過洛水,遇見美麗的洛水之神宓妃,一見鍾情,但終因人神相隔不得不惆悵而別。洛神宓妃就是暗指曹植心目中的甄氏,他用隱晦的手法來表達對甄氏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見,甄氏在曹植的感情世界裡佔有重要的位置。  《洛神賦》這一名篇,為歷代文人所熟知。曹雪芹模仿此賦的用意,顯然是讓讀者由賈寶玉夢見警幻仙姑,聯想到曹植夢見甄氏之事,從而推測警幻仙姑在寶玉的內心世界中所佔的地位。  曹雪芹寫《警幻仙姑賦》用了不少筆墨,字數是讚美寶玊、黛玉二人字數的總和還多,說明警幻仙姑在全篇小說中佔有突出的地位。  警幻仙姑是太虛幻境(仙界)的統帥,她是莊子思想的代表人物。  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著,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主張「無為」,幻想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虛無飄渺的境界中「逍遙遊」,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莊子》中有許多採用虛構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論,對儒家思想進行批駁,說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等語,鄙視高官利祿。莊子的這些思想理論,成為封建社會一些知識分子反禮教、反壓迫的思想武器。  曹雪芹寫賦讚美警幻仙姑,就是讚美莊子追求自由、藐視權貴的思想。因此,如果說太虛幻境是個完全自由的世界,那麼,警幻仙姑就是「自由女神」了。她就是未來大觀園中「叛逆者」的思想主心骨。  寶玉問仙姑從哪裡來,仙姑說:「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是以前來訪察機會,布散相思……」  「離恨天」、「灌愁海」暗指情感,「放春山」「遣香洞」暗指慾望。「情」與「禮」相對立;「慾望」與「天理」相對立。程朱理學宣揚「存天理,滅人慾」,作者藉此相對抗。  從字面上看,警幻仙姑說是專管那些為愛情犧牲的冤魂。從深層次理解,能為愛情犧牲的自然是青年男女;為什麼為愛情犧牲?是因為沒有戀愛自由。  警幻仙姑說來這裡「散布相思」,暗指播撒自由的種子(「相思」是絕對自由的)。  賈寶玉隨仙姑到了石牌前,見上方有「太虛幻境」四字,兩邊有一幅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第一回,甄士隱夢中隨道人到了這裡,被一聲巨響驚醒。現在由賈寶玉繼續甄士隱的「夢幻之旅」。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載體以「賈」代「甄」,在這裡作了交代。  秦可卿沒有到這裡來,書中是說寶玉把她給忘了。實際上,這是作者有意讓秦可卿在「未來的大觀園中」止步。「未來大觀園」是個相對民主平等的地方,這是秦可卿追求的目標。寶玉剛入夢時,是隨秦氏來到「未來大觀園」的。作者藉此暗示,在追求「民主平等」這方面,寶玉和秦可聊是同路人。但寶玉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民主平等」,還有「自由」,而秦可卿追求的目標沒有「自由」。所以,作者沒有讓她進入「自由世界」——太虛幻境。  秦可卿為達到所追求的目標釆取的策略不是叛逆,而是中庸之道。她取得了初步成效,獲得了包括賈母在內的大多數人的認可。但實現這個理想還需要權力的支持。為了獲得權力,她採取的手段是楊貴妃式的,試圖以美色征服公公賈珍(襲一等將軍之職,兼任房長)。可是沒有成功,她與公公的醜事敗露後,自縊身亡。  現在,我們回頭看秦可卿房間里收藏的古董,從中可以窺探出她的思想情趣。「海棠春睡圖」和秦觀的對聯已說過,此外還有武則天用過的寶鏡、趙飛燕跳過舞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壽昌公主卧過的寶榻、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都是歷史上的名女人接觸過的東西。這些名女人直接或間接掌握著大權,秦可卿崇拜她們。她最崇拜的就是楊貴妃,有「海棠春睡圖」和木瓜為證(「太真」是楊玉環在道觀時用的道號)。  「太虛」一詞,最早提出的是北宋哲學家張載。他認為,「太虛」是極細緻的物質(氣),是萬物的本體。就是說,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從「太虛」產生出來的。曹雪芹用「太虛」命名幻境,暗示:全書的故事情節都是從太虛幻境中「產生」出來。  賈寶玉轉過牌坊,見宮門上方四個大字:「孽海情天」,兩旁的對聯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  這幅對聯和橫披意思是說:自古以來,真摯的愛情總是要付出痛苦的代價。暗示賈寶玉如果要爭取戀愛自由,就要付出巨大的犧牲。  警幻仙姑對賈寶玉的「警訓」從這裡開始。  寶玉隨仙姑入內到配殿,看到許多匾額,其中有「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春感司」、「秋悲司」。仙姑告訴他:「此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  「結怨、朝啼、春感、秋悲」六個司名,概括出了天下所有痴情女子的種種不幸。更不幸的還有「薄命司」里的女子。  寶玉到了「薄命司」,兩旁對聯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薄命司」里放的冊子,就是有關金陵十二釵的「文檔」。這幅對聯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寫的,從字面上看,意思是說,這些女子不管有多美好,她們的不幸,都是自做自受。  因為這裡是對寶玉的「警訓」,所以仙姑是佯裝不知內情,以普通人的身份,將寶玉以後要遇見的人和事展示給他看,實質性的東西不能點明。  寶玉先後打開貼有「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副冊和正冊封條的廚子,看了廚子裡面的冊子,冊子里有圖畫和題詞。  「金陵十二釵」指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是貴族小姐、奶奶,列入正冊;又副冊里的是丫環睛雯、襲人;香菱(英蓮)生於官宦人家後淪為妄,介於兩者之間,列入副冊。《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與後面的《紅樓夢曲》,都是用來暗寓書中主要人物的身世結局和對她們的評論,也是對小說最後結局的概括性描寫。  以下是「圖冊判詞」賞析:  【又副冊判詞之一】  畫: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而己。  判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賞析】是說晴雯。 「霽月」指天凈月朗的景象,舊時用以稱讚人的品行;「彩雲」比喻美好,雲呈彩叫雯;「多情公子」指寶玉。判詞前兩句是說,晴雯品行高尚少有,很難為陰暗污濁的社會所容。中三句是說晴雯地位低下(她自幼被賈府買來供家奴賴大役使,連自己父母是誰都不知道),但她有志氣,倔強不屈,從不阿諛奉承,所以招致一些人的怨恨。最後兩句是說晴雯在抄撿大觀園事件中,公然反抗,後遭到報復,在病重時被攆出大觀園,被迫害致死,年僅十六歲。晴雯在賈府所有家僕中,最具反抗精神。晴雯抱屈死後,賈寶玉特意為她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頌揚她的美德,同時也藉此表達了對邪惡勢力的痛恨。  畫中的「滿紙烏雲濁霧」是暗指晴雯所處的社會環境。  【又副冊判詞之二】  畫:一簇鮮花,一床破席。  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賞析】 是說襲人。「優伶」指蔣玉菡;「溫柔和順」指遵從封建道德規範;「似桂如蘭」是暗點其名,寶玉從陸遊詩句中取「襲人」二字為她改名(見前文),而蘭、桂最香,所以舉此;「公子無緣」指在寶玉落難之後,身邊只有麝月一人,襲人早已嫁給了蔣玉菡(原著八十回後,據《脂硯齋評〈石頭記〉》,以下簡稱「脂評」)。襲人出身貧苦,被賣到賈府當丫環。她的思想受封建禮教毒害較深,完全按照封建道德規範做人做事,形成了與晴雯相反的思想性格。作者在判詞中用「枉自」、「空雲」、「堪羨」、「誰知」,具諷刺意味,也暗示她將來的結局與初願相違。  畫中的「鮮花」、「破席」,諧音姓名「花襲人」,此外,還以「破席」暗喻思想麻痹了的襲人所做所為不光彩。  【副冊判詞】  畫: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  判詞: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賞析】這是說香菱,她就是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後被改名。判詞中的「根並」句,暗點其名。「兩地生孤木」是「桂」字,暗指夏金桂,薛蟠娶夏金桂後,香菱就被害死了。  畫的寓意與此同。本帖內容來自天涯社區 _論壇_煮酒論史
推薦閱讀:

國師手筆賞析『皇帝聽政?王爺審案?五子登榜?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唐詩賞析 野老
富命八字賞析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句話好在哪裡?

TAG:石頭 | 賞析 | 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