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迷人人自迷?()
06-13
色不迷人人自迷?作者:清凈心色不迷人人自迷?(上) ──情愛的提升與超越 佛教「愛不重,不生娑婆」一語,直接道出「愛欲」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具有極大的誘惑性與傷害力,可以使人茶飯不思、神魂顛倒。明朝陸道威先生曾說:「色之迷人,如水蕩舟,當牢舵,自不迷所向。」由此觀之,著名的理學家也不否認美色之迷人與可愛。不過,賢者與常人有別,賢者能「牢舵」,常人卻見色心動,心蕩神搖,情海起浪,波濤洶湧,不能自主。說明了,男女間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不過,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感情,佛教之所以稱眾生為「有情」,就是因為「有愛」的緣故。人活在世間上,除了飲食的養分,還需要精神的滋潤,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潤品,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說是息息相關。不過,感情雖然帶給人很多溫暖,卻也充滿著痛苦;相愛的人,感情濃烈,如膠似漆,難分難捨,可是,若愛過了頭,一旦失去了,又或者是追求而不得,就變會成極度的痛苦。正如《維摩經》所說:「從痴有愛,是我病生。」由於愚痴而生起愛欲,所以世上之人,往往為情所苦,為情所困、為情所惑、為情煩惱;因此,佛陀教我們要認清愛情與慾望的本質,從而自我凈化、提升與超越。以下是兩個佛陀引導弟子出離愛欲的故事,內容喻意深刻,甚具教化與啟迪的意義: 在佛世的僧團里,有一個年輕的比丘,因為經常到村裡托缽,認識一名貌美的女子,兩人日久漸生情愫。 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來到佛陀面前,胡跪合掌,沮喪地說:「佛陀!我為情慾所苦,女子的倩影清眸整日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無法靜下心來修行辦道。所以,弟子請求能離開僧團,回去與女子共組家庭。」 佛陀聽了以後,並沒有責備比丘道心不堅,仍然慈祥地說道:「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那就舍戒回去吧!如果還不急於一時,不妨再留個三天,三天以後再回去。」 比丘對於佛陀的慈悲倍覺感動,想到僧團的清凈和合,心中還是有幾分留戀,於是決定等三天以後再走。佛陀要他珍惜最後的因緣,用心持誦「九想觀」。所謂「九想觀」即是對人屍體之醜惡形相,作九種觀想,是不凈觀其中的一種,透過這種觀想的修持,可以斷除我人對肉體的執著與情執。九想為:(一)青瘀想,又作想相壞、青想;觀想風吹日晒,死屍變黃赤色,復又發黑青。(二)膿爛想,又作想相爛、絳汁想;觀想死屍皮肉糜爛,自九孔出膿生蟲。(三)蟲噉想,又作想相蟲啖、食不消想;觀想蛆蟲、鳥獸之食屍。(四)膨脹想,又作想相青;觀想死屍之膨脹。(五)血塗想,又作想相紅腐、膿血想;觀想死屍之膿血溢塗。(六)壞爛想,又作想相蟲;觀想皮肉之破裂、腐爛。(七)敗壞想,又作想相解散;觀想皮肉爛盡,僅存筋骨,七零八落。(八)燒想,又作想相火燒;觀想死屍燒為灰燼。(九)骨想,又作想相生、枯骨想;觀想死屍成為一堆散亂之白骨。比丘依教奉行,三天來持誦不輟。 三天後,佛陀來到他的寮房,比丘虔誠頂禮,歡喜地說道:「偉大的佛陀!感謝您!情慾已經不能動搖我的心意,我不想再離開僧團了,因為我對生命已經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個故事說明了「色不迷人人自迷」的道理,當我們把浮動的心澄靜下來後,心水自然逐漸回復清澈,這時就能見到自心、自性的本來面目,就能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就能不為外色所迷、外物所動,就能透視情愛的本質。 第二個故事,更說明了美貌只是相對性的,而建築在其上的愛情更是虛幻不實,從而教人徹底省悟,做到真正的舍離與超越: 有一天,佛陀托缽到弟弟難陀的門前;佛陀問難陀:「近日來在忙些什麼?」難陀回答道: 「我和孫陀利姬結婚不久,她是我們迦毗羅衛國十六城中最漂亮的美人,我每日要忙著幫她化妝打扮,致使無暇前去探望佛陀。」 「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擁有美麗的妻子,我現在已經獲得,所以別的事再引不起我的關心了。孫陀利姬除要我終日陪伴著她以外,也不准我關心其他的事情;我非常愛她,我不能不聽她的話,她實在是我的心肝。」 難陀繼續說:「佛陀今日大慈大悲,前來寒舍,未知想要我什麼樣的供養,請快些說吧!恐怕孫陀利姬等我等得著急了。」 難陀的表白,佛陀感到異常難過,迦毗羅衛國未來的命運,佛陀的心中像早就知道。他聽難陀說完後,放下手中的缽,就轉身向尼拘陀樹林走去了。 難陀見佛陀放下缽,趕快盛滿飯菜追趕佛陀。難陀因此也進入尼拘陀森林中。佛陀見難陀到來,即刻問道: 「難陀!我為照顧一切眾生,就不能不照顧你;照顧你就不能不為你永久的幸福著想,我現在問你,你跟隨我一同出家好不好?」 難陀以為佛陀是開玩笑,口中就含糊應道: 「願意!願意!」 佛陀就把舍利弗叫來,著他為難陀剃度。 難陀一見佛陀如此認真的做法,大驚失色,想到朝夕共歡的孫陀利姬,他是無論如何不能出家的,但佛陀莊重威嚴的站在他身旁,他又不敢拒絕舍利弗為他剃度。 難陀剃度後,怎樣也不能安心修行,心煩意燥的醜態,佛陀全看在眼中,知道以再多的理論是感動不了他的,唯有用事實說明才可使他覺悟回頭。一天,佛陀帶難陀到郊外散步,行行重行行,走到黑山地方的茂林深處,忽然碰見一隻骯髒醜陋的母猴,佛陀即刻指著問難陀道: 「難陀!你的妻子孫陀利姬和這一隻母猴相比怎麼樣?」 「佛陀!請不要開我的玩笑!」難陀不高興的答道:「我的妻子有傾國傾城的美貌,有無雙的嬌容,對我的恩愛難分難捨,她好似天上的仙子,怎麼能和這母猴相比呢?」 佛陀又慈和地說: 「難陀!你的妻子真是美如天上的仙女,難怪你聽到我的話氣憤不平。不過,你根本沒有見過天上的仙女,這是不可相比的。假若你真想一見天上的仙女,我倒可以滿足你的願望,我可以把你帶到天上去看看。」 難陀非常的歡喜。佛陀即運用威德神力,轉眼之間,把難陀帶進另一個燦爛輝煌的世界。 在這一世界,難陀見到富麗堂皇的瓊樓玉宮,聽到的是悠揚悅耳的音樂,嗅到的是馥郁芬芳的花香。難陀的神魂飄蕩起來,他忙問佛陀道: 「佛陀!這裡是什麼人做天子?」 「你去問問那些天女,她們一定知道。」佛陀回答。 難陀給那些冰肌玉骨、艷麗純潔的天女誘惑得恍恍惚惚。他鼓起勇氣,把自己的疑惑向天女探問。 色不迷人人自迷?(下)──情愛的提升與超越 許多天女圍攏過來嬌態嫵媚地向難陀說道: 「人間的迦毗羅衛國有一位佛陀的弟弟難陀,因為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後就會生到我們天上來,做我們這裡的天子。我們將是他最寵愛的妃子,終日和他遊玩作樂,談情說愛,過著花好月圓的生活。」 天女慢慢地說:「我們這裡不比五濁惡世,生在五濁惡世的人,生命只有數十寒暑,聲色享樂、榮華富貴,不能永遠存在。如果生到我們這裡來,壽命有數千年之久,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更有我們姐妹陪伴左右,情意綿綿,蜜語甜言,真是勝過人間百千萬倍哩!」 「我們這裡的情形不能與你多講,因為你現在還是一個凡夫,沒有經過刻苦的修行,所以業感的身體還在。對呀,你是怎麼跑到我們天上來的?」 難陀彷佛沉迷在夢中,給天女一問,才驚醒過來。他想:天女的言語甜蜜溫柔,體態輕盈窈窕,只要修行,將來就可以和她們天長地久地在一起。他既歡喜又自慚地退了出來。 「難陀!你的妻子和天女相比怎麼樣?」佛陀見難陀出來了,仍然慈和地問他。 「佛陀!你不要笑我的愚痴,這些天女舉眉動目,勾魂攝魄。我的妻子和天女相比,正如山間的母猴,美醜實在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我不知道修行的功德,現在聽了天女的話才清楚明白了。佛陀。我以後得安心修行,求生天上,享受天上的五欲快樂。」 佛陀聽到難陀立志修行,莞爾而笑,點頭不語。 慈悲偉大的佛陀,救度眾生有無量的方便,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他終於使難陀暫時離開慾海進入佛道了。 佛陀知道難陀樂道的心,只是暫時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著希求滿足更大的慾望,為著憧憬將來快樂無比的天堂生活,為著妄想和天女們長相廝守,生活在一起。大智的佛陀,當然還得進一步的使難陀放棄這不正確的思想。 於是,佛陀又以威神力,把難陀帶入鐵圍山中參觀一切地獄,想以此作為難陀徹底入道的增上緣。 難陀剛踏入地獄之門,就覺得陰風習習,殺氣騰騰。他戰戰兢兢地欲行又止。佛陀見他踟躕不前,因此說道: 「難陀!你不要恐怖,這兒的情形雖然和天上完全相反,但我們是為遊玩參觀而來,可怖的場面與我們無關,你大膽的前去觀看,遇到疑惑的地方可問獄卒,請求解答。我在門口等你,你速去速回!」 難陀聽佛陀的指示,鼓著勇氣又再前行。刀山劍樹,鐵樹銅柱,血河油鍋,拔舌剝皮,一切凄慘的事實都擺在他的眼前。天堂地獄的因果報應,他再也不敢譏為是無稽之談。 這裡是隨著眾生自己業力的大小,感受一切罪刑。難陀見到各處都有人在受刑,唯有一個巨型的油鍋還空著。難陀因此就問獄卒油鍋中是等誰來受刑? 獄卒猙獰地答道: 「人間迦毗羅衛國的佛陀有一位弟弟名叫難陀,他因修行祈禱生天,等他天福享盡,還應墮落地獄,受此油鍋煎熬之苦。」 難陀一聽獄卒的話,嚇得魂飛魄散,拔腿往外飛奔。天堂的幸福,天女的多情,竟被獄卒寥寥數語全完粉碎。「念地獄苦,發菩提心」,難陀深深體味到人生的空幻與無常,以及學道了生脫死的刻不容緩,實時拜倒在佛陀前面,向佛陀懺悔;佛陀是不舍任何眾生的,只要眾生有悔改心,他就立即施以援手,予以解救。現在見到難陀懺悔得痛哭流涕,知道他已真正的悔悟,因此,撫摸著難陀的頭說道; 「難陀!你不要這麼傷心,改往修來,現在還不算遲,你跟我回去吧!」 難陀從此就漸漸的安心學道了。 由此可見情愛乃至人生的本質都是緣起的,都是變化無常、虛幻不實的;而世間上的愛,其實有很多種,有「小」愛、有「大」愛;有的愛是「污染」的愛,有的愛是「純潔」的愛,有的愛是「佔有」的愛,有的愛是「奉獻」的愛。從壞的方面來講:愛如繩索,會束縛住我們,使我們的身心不得自由;愛似枷鎖,會困鎖住我們,使我們的情緒不得安靜;愛有時猶如盲者,使人陷身於黑暗之中而渾然不知;愛又像刀刃上的糖蜜,為了貪嘗那一絲絲甜味,而可能有破舌喪命的危險;愛更如同苦海,所謂「愛河千尺浪,情海萬重波」,可以使我們在苦海中傾覆滅頂。 因此,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情」和「愛」,而不為所迷、不為所惑呢? 第一、用理智來凈化感情——有時感情就好像一個瞎子,所以必須要有智慧,要有明亮的眼睛來看清愛情的盲點,為愛情引路、導航。因為如果愛的對象不正確,愛的方法不正確,就會產生問題。 第二、用慈悲來升華感情——愛的升華就是慈悲。一般世俗的情愛是自私的、狹隘的。如果能夠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此一切就更完美了。 第三、用禮教來規範感情——感情如果沒有禮貌、沒有教養,隨便亂愛,胡作妄為,這種違背倫理、不合道德的感情是會害人害己的。 第四、用道德來引導感情——人皆有情,但要用道德來引導感情,所以君子愛人以德。真正的情愛是奉獻,不是佔有;真正的感情要為人設想、為人打算,要尊重別人、幫助別人、利益別人,這才是真正道德的感情。 所以,我們不要執著於感情,不要局限於一己的小愛,但亦不要變得冷漠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的眾生,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看作是因緣變化,明白了「緣聚則合,緣滅則散」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提升與超越。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93485.htm)--------------------------------------------------------------------------------------------------------------------------------凈空法師:色不迷人人自迷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4-27 10:16:00這個四句好懂。前面第一句,「有剎眾寶成,常放無邊光」,這個地方是『有剎眾寶成,色相無諸垢』,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我們有沒有看到無量無邊的色相清凈無染,就在我們眼前!覺悟的人看到了。迷惑的人看到什麼?染污。為什麼?你見色聞聲起心動念。說句老實話,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很深的道理,「色不迷人人自迷」。這句話不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五欲六塵,我們今天常講,巨大嚴重的誘惑。迷惑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迷了。真的講是你自己在迷惑自己,自己在誘惑自己,外頭人真的沒有誘惑。你要入這個境界,你就入了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看到這個境界清凈無染,為什麼?他看到這個境界,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外面這個境界,五欲六塵,清凈平等。凡夫為什麼會變成染污?會受它影響?凡夫自己的煩惱習氣深重,看到這個境界,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你不能怪外頭境界,你怪外面境界,你錯了,你怨天尤人,你又再那裡造罪業了。你說這些境界能誘惑人、能迷惑人,為什麼它不能迷惑佛菩薩?真正有道德、有修行人,他為什麼不受迷惑?為什麼偏偏你受誘惑?如果我們冷靜細心觀察就明了了,一真法界跟五濁惡世是同時的,同處存在。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我們現前境界是一真法界。放不下的,念念還是起妄想分別執著,還是起貪嗔痴慢,那這個境界就誘惑你。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都是清凈的,都是平等的,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壞。「好醜起於心」,好醜是什麼?你六根接觸之後,你的反應。佛菩薩的反應是清凈的,外面境界是清凈的,境隨心轉。佛說出事實真相,境隨心轉,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這是真話。我們如果真的懂得佛這個真實教誨,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要怎樣學佛菩薩?我們轉境界,不被境界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能轉境,那你就是生死凡夫。這個事情的主權操在自己手中,不在別人手裡頭。(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9000.htm)--------------------------------------------------------------------------------------------------------------------------------男女情愛發布:原平五峰山壽寧寺 [] 日期:2011-3-30 7:33:00男 女 情 愛[摘編]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六道輪迴當然原因很多,許許多多原因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愛;說得淺顯、明白一點,男女之愛,這是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因素。幾個人能把這個看破,能把這個放下?果然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迴。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 為什麼?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這個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不是。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哪裡是真的!你們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自己有時會想不通,為什麼求夫求妻可以求得到?為什麼有的一生恩恩愛愛,有的打打鬧鬧過一生,更有的結婚沒有幾天就鬧離婚。人不是都有感情的嗎?難道感情也是可以勉強的嗎?為什麼呢?左思右想這就是因果吧!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此生能遇到賢夫惠妻,就是幾世與他們結下的善緣。而今生遇上惡夫劣妻,也是因為自己前世欠他(她)的。這樣就可以理解了,一個精進修行的人,他能遇得好姻緣,因為他在生生世世的修行中,與人總是廣結善緣,那麼報恩的人自然就多了,結髮的妻子,可能就是他前世大力幫助的人,今生來報此恩德,自然就會對他照顧有加,而使家庭和睦了。婚姻的美滿與痛苦,來自各人前世與今生的行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的,也非他人強加的。故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過去、現在、將來的行為負責。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真的都是自己種的因所感來的果報啊!「在人世間最強大的就是煩惱色慾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煩惱色慾的力。人要想戰勝煩惱色慾的話,那就得要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智慧的箭,頭戴正思和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方能戰勝五欲的世間。」故事:我在佛前求了500年,佛說: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句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吧:有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出身豪門,家產豐厚,又多才多藝,日子過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門檻給踩爛了,但她一直不想結婚,因為她覺得還沒見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個男孩。直到有一天,她去一個廟會散心,於萬千擁擠的人群中,看見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不用多說什麼,反正女孩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結果了。可惜,廟會太擠了,她無法走到那個男人的身邊,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那個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後來的兩年里,女孩四處去尋找那個男人,但這人就像蒸發樣蹤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禱,希望能再見到那個男人。她的誠心打動了佛祖,佛祖顯靈了。 佛祖說:「你想再看到那個男人嗎?」 女孩說:「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棄你現在的一切,包括愛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女孩:「我能放棄!」 佛祖:「你還必須修鍊五百年道行,才能見他一面。你不後悔么?」 女孩:「我不後悔!」 女孩變成了一塊大石頭,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風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覺得沒什麼,難受的是這四百多年都沒看到一個人,看不見一點點希望,這讓她都快崩潰了。 最後一年,一個採石隊來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鑿成一塊巨大的條石,運進了城裡,他們正在建一座石橋,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見了,那個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麼急事,很快地從石橋的正中走過了,當然,他不會發覺有一塊石頭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 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現的是佛祖。 佛祖:「你滿意了嗎?」 女孩:「不!為什麼?為什麼我只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鍊五百年!」 女孩:「我願意!佛祖:「你吃了這麼多苦,不後悔?」 女孩:「不後悔!」 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這裡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女孩每天都在近處觀望,但這更難受,因為無數次滿懷希望的看見一個人走來,又無數次希望破滅。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鍊,相信女孩早就崩潰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女孩的心逐漸平靜了,她知道,不到最後一天,他是不會出現的。又是一個五百年啊!最後一天,女孩知道他會來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動。 來了!他來了!他還是穿著他最喜歡的白色長衫,臉還是那麼俊美,女孩痴痴地望著他。這一次,他沒有急匆匆的走過,因為,天太熱了。他注意到路邊有一棵大樹,那濃密的樹蔭很誘人,休息一下吧,他這樣想。他走到大樹腳下,倚著樹根,微微的閉上了雙眼,他睡著了。女孩摸到他了!他就倚在她的身邊!但是,她無法告訴他,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儘力把樹蔭聚集起來,為他擋住毒辣的陽光。 千年的柔情啊! 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為他還有事要辦,他站起身來,拍拍長衫上的灰塵,在動身的前一刻,他抬頭看了看這棵大樹,又微微地撫摸了一下樹榦,大概是為了感謝大樹為他帶來清涼吧。然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視線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現了。佛祖:「你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你還得修鍊……」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佛祖:「哦?」女孩:「這樣已經很好了,愛他,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佛祖:「哦!」女孩:「他現在的妻子也像我這樣受過苦嗎?」佛祖微微地點點頭。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就在這一刻,女孩發現佛祖微微地嘆了一口氣,或者是說,佛祖輕輕地鬆了一口氣。女孩有幾分詫異,「佛祖也有心事么?」佛祖的臉上綻開了一個笑容:「因為這樣很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鍊了兩千年。」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那麼,我的前世是積攢了多少次的回眸啊,才換得與你相識相知?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完全擁有她,只要她過得幸福,那麼我也就幸福了!想一想他的心既然已不在自己的心上,那麼自己又何苦去追逐一份不屬於自己的感情呢?倒不如停下來好好想想,這樣也給自己與別人一個平等的機會,你苦苦追逐的愛情不屬於你,而同時也有人在苦苦的追逐你,與其去苦求不屬於自己的愛情,倒不如來呼應一份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愛情! 生在這個世間的女人,無論在走路的時候,站立的時候,坐著的時候,睡眠的時候,都希望別人注視她的姿勢。她們畫眉爭妍,熏衣競俏,一切都像花瓶似的為了給別人觀賞。別人讚揚的是衣履的美觀,其實與她並無關係,她也引以為歡喜榮耀,有時她們讓人家畫像,有時從人家面前經過,都想用自己的魅力能囚縛對方,她們對不動心的僧侶,也是同樣有此企圖。」生在這個世間的男人,無論見到什麼女人,他也喜歡看上幾眼,他們的眼睛好像就是為了女人而長的,女人的一句話,能使他生命和名譽都付之一炬,做一件事好像也是為女人而做的,你問我這關於學道的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女人,那麼我告訴你,你務必記好,女人的眼淚,女人的微笑,要看作和敵人一樣;女人俯下去的姿勢,垂下去的手腕,要看作是收魂攝魄的鐵鉤;女人的秀髮,化妝的面容,要看作是捆縛人的鐵鏈。謹慎管制自己的心,不要允許心放肆。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就是業力因果最通俗的說法。婚姻是業力、因果的產物,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為,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如有的人一輩子小心謹慎,為人厚道,婚姻卻屢遭挫折;有的人雖然未經努力,而幸福婚姻卻如影隨形,得來全然不費功夫。這種看似不合理的差異,除了三世因果說,確實很難解釋得清楚。 婚姻源自愛欲心「一切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愛欲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如《圓覺經》云:「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也就是說有愛欲之心,就會淪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脫。佛教把有意識的生命稱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認為其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識」,即有知覺與認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神識」即現代人所說的靈魂,「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對普通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兩件事,就是「飲食男女」。飲食是維持肉體生命的存在所必須,而男女欲愛則是維持人類種族延續的必要活動。古人說:「飽暖思淫慾」,在飲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慾望的滿足,往往上升成為第一需要。兩性之間的迷戀,經過多生累世的熏染,於是在人們的意識深處,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性,以至變得痴迷堅固。故佛陀曾指出:眾生對淫慾的執著,甚深甚巨;如果對世上還有一種事物,其迷戀程度若能與它相等的話,那麼,便沒有任何眾生能超越生死,我也無法度眾生了!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迴之因。《佛說四十二章經》又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下面,我們來看看愛欲在婚姻中的作用。就男女的感情產生來說,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慾(貪)。男女從相識到產生感情,是因為彼此愛慕的欲貪,因此通過交流、互相產生了愛意,而有可能發展成為夫妻。從貪的角度來分析男女的感情。貪的對象有很多,其中色貪第一、眷屬貪第二,其它還有財、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貪對方的美貌,有人貪對方的錢財,有人貪溫柔賢惠甜言蜜語等,這都是貪著。但是男女之間最深的貪著是情慾,這是維繫男女感情最根本的東西。男女的情慾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本質是一樣的,但是程度有差別。(1)色:也就是貪著外在的美貌;(2)情:所謂情是兩個人心靈有了溝通點,不管任何溝通點,都會產生情。不但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也是這樣;(3)愛:愛已經是一種執著,就是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愛你!這跟情是不一樣,它是不需要溝通的;(4)淫慾:淫慾是生理的反應,比較污濁,不管有沒有色、情、愛,它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生理需求,屬於動物性(眾生性)的層面。這四個層次,就是男女之間互相貪著的情執。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這四個層次,就一定會墮入男女情慾的漩渦而苦惱。因為有愛欲,我們心性便無法達到最深刻的純凈。不少男女今天為什麼會離婚?一定是彼此的貪著已經沒有了,或是外面的貪著比對妻子的貪著更強烈;今天為什麼他會愛一個不該愛的人,而捨棄他該愛的人,就是因為他煩惱、愚痴,沒有善性了。如果人的心靈純凈,他站在任何角度,都會把他的煩惱降伏,讓他的善性激發,面對再大的困難,他都不會使感情破滅。今天我們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煩惱障蔽人的心性,讓他陷入愚痴執著的狀態,而造成錯誤的決定。所以如何激發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煩惱,才是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感情問題的關鍵。4: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一)財欲,財即世間一切之財寶。謂人以財物為養身之資,故貪求戀著而不舍。(二)色慾,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貪染,而起造諸種淫慾之事。故心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三)飲食慾,飲食即世間之餚膳眾味。謂人必藉飲食以資身活命,故貪求戀著而無厭。(四) 名欲,名即世間之聲名。謂人由聲名而能顯親榮己,故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息。(五) 睡眠欲,謂人不知時節,怠惰放縱,樂著睡眠而無厭。5:愛欲源自「我見」,其過患是無休止的輪迴一般人的愛欲,主要是五欲中的食慾、色慾,表現在對異性的追求、家庭的迷戀,對所愛事物的執取不舍等;這種貪慾是一強大的潛在心力,它是絕大多數生命痛苦的主要根源。正是這種大小不一的貪慾,引導眾生往複輪迴於此娑婆世界,迫使眾生執著於生命的一切形式。愛欲心強的人,則對五欲均有很大的貪愛與佔有慾,即使他們在生活中,早已出人頭地,家庭、權力、財富、名譽等等,應有盡有,但他們還是會無止境地想攝取一切。 根據佛陀的教誡,超越物質享受,超越生死系縛更為快樂。古德云:「一燈能破千年暗,」只要我們覺悟到生死輪迴的根本源自「我見」,「欲愛結」就會被逐漸解開,系縛我們的無明、貪愛的力量就會失去作用,超越生死,解脫自在便能得到。但要從愛欲執著中超越出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一般人執著於婚姻家庭,就是很多已經學佛的居士,面對家庭婚姻變故,思想上往往也是多年不能適應。夫妻不和,佛在經中講過,這是曾經邪淫的果報。你想改變這個因果,就要斷除邪淫,好好地持戒,這個時候更不能犯戒,不能搞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這個時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將來就會有更嚴重的惡報。學佛的人不能怕現世的報應,要怕造惡業、種惡因。你種下了惡因,將來就要感受果報。種了一次惡因,將來感受果報的時候,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無數次的,是千倍萬倍,而且越來越增長。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業,不怕現世的報應。如你真想解脫,真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老實念佛,斷惡行善,尤其是斷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這樣才能轉變因果。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沒辦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講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業,尤其是自己的行為不正,現在就要感受這樣的果報。所以應該懺悔往昔所做的惡業,從今以後永不再犯。夫妻,再好也就一生一世,幾十年,很短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所以夫妻之間有什麼最重要的事?就是學佛修行是最大的事,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大事呢?只要肯老實念佛專修、專念,真正依教奉行,自然就可以了脫生死永出六道輪迴往生西方,即生成佛了。阿彌陀佛!摘自 凈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2480.htm)--------------------------------------------------------------------------------------------------------------------------------李炳南居士:如果斷絕情愛,怎麼去對待大家呢?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4-1 11:38:00問: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愛就會障礙往生。但如果斷絕情愛,世俗人就會說你太不近情理,怎麼去對待大家呢? 答:『愛不重不生娑婆』這句話中的愛是講的私愛,是小我範圍的愛,有這種愛,就有慾望,就永遠也不能擺脫生死輪迴。佛教講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愛變成了大我的愛,正是灑向眾生儘是愛,與今天講的博愛有點相似。既然走上了學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類同於凡人。世人不能擺脫小我的愛,就只能永遠在生死海中輪迴。但學佛也並不是不近人情,學佛者對家庭、父母、子女、國家都要盡自己的義務,表現出自己的愛心。這就叫做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相分離。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2811.htm)----------------------------------------------------------------------------------------------------------------------------------------------------------------------------------------------------------------------------------------------------------------德吉卓瑪:佛教的愛情觀 四[人間羅漢的情愛]發布:明華居士 [全部文章 空間 留言] 日期:2009-4-26三.人間羅漢的情愛 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間深深的愛,擴大到兄弟姊妹,再擴大到親戚朋友,擴大到鄰居、同胞、全國人民,再擴大到一切的動物、一切的眾生。我們從凡夫的愛到聖賢的愛,再進而到出世的羅漢的愛,羅漢、菩薩的情愛就更超越了。 我們常常禮拜的地藏王菩薩,是在安徽九華山修行的,崇山峻岭之間,人煙稀薄,只有一兩個童子跟他一起居住。有一天,幼小的童子住不慣深山想要下山去。地藏王送這童子下山,贈他一首詩,從這詩里,我們可以看到羅漢、菩薩的心腸,他們的情愛是怎麼樣呢?」空門寂寂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門裡面太寂寞了,所以讓你想念家鄉。現在你告別了像雲一樣高的我們的居處,你要下九華山了。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意思是說:你啊!喜歡回去像小孩子一樣地騎竹馬遊戲,不願在這裡黃金寶地聚沙成塔地修行作功德。 」瓶添澗底休拈月,缽洗池中罷弄花。」是說:你回去之後,拿著花瓶到有水的溪澗邊去換水的時候,不要去空撈那澗水上的明。人間是虛幻,不是真實的,你洗缽的時候,看到花花樹樹的倒影,也不要以為池塘裡面有一個真實的花花世界。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你好好去吧!不必流淚,我住在九華山上自有陪伴我的人,你看天上的雲、天上的霞,那輕飛的煙,大自然不都是可以陪伴我的嗎? 像這一種薩羅漢,他們體諒人情,愛護幼小的少年,給予他安慰,所說的話,字字句句都很超越。 唐朝的道積法師,住持益州福感寺的時候,收容了許多麻瘋病人,一個個身上腐爛發臭,道積法師不但不嫌惡他們,與他們同吃同住,而且耐心替他們薰沐治療,絲毫不覺厭煩。風聲傳開,許多信徒紛紛躲閃不敢接近。有人問道積: "法師啊,你天天跟些又爛又臭麻瘋病人在一起,難道你不怕被傳染嗎?" 道積微微笑道:"大德明鑒:所謂清凈與臭穢,全是人的心識作用,心中沒有憎厭,那裡來的怨恨?心田清凈,處處清凈,我一個出家人如果連這點瞋妄心都放不下,連這點慈悲心都提不起,豈不有愧道法?" 羅漢菩薩這些聖者的胸懷高曠,他們的慈悲是平等的,物我生命都是一樣的。 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是一位大阿羅漢。大迦葉是出身富家的公子,父母要他結婚,他婉拒,他說要修道。被父母一再逼迫,到不得已,便用黃金雕塑了一個女人,對父母說,除非有像她那樣美麗的女郎才肯娶。他的父母就派人抬著這一尊金像遊行全國,說這是一尊金神像,少女膜拜她會有好運氣,於是,全國的少女都聞聲前來膜拜。有一個少女到了金像前面,頓時金光黯然失色,全被她的美貌掩蓋了。後來就把她娶回來做媳婦,原來她就是有名的美女妙賢。 妙賢和大迦葉結婚了,原來這位妙賢也是要修道,起初她還怪大迦葉:"我的父母為了你家有錢有財,叫我嫁給你,違背了我修道的志願。"大迦葉一聽:"那很好,我也要修道的,我們各修各的道吧!" 所以,名義上是夫妻,實際上他們還是修行的。經過了十二年,他們的父母都去世了,想到可以依自己的意願去修行,便出家修道,後來,分別成為比丘、比丘尼。由於妙賢太美貌了,雖然是比丘尼,但每一次出去托缽乞食,都有很多少年們跟隨在後面,和她開玩笑,嚇得她不敢出去化緣,曾經做過名義上丈夫的大迦葉就出去托缽,分一些食物給她吃。因此惹了很多閑言閑語:"你們大家看,什麼十二年名義夫妻,現在出家做比丘、比丘尼了,兩個人還是那麼恩愛的樣子。"後來,妙賢深深地慨嘆自己的美貌是很悲哀的事情,便把容貌弄醜,希望做一個」丑僧俊道」。所以,大阿羅漢的情愛與人間一般的常識看法是很不一樣的。 在佛寺的齋堂里懸掛著一幅對聯:」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在一般人的觀念里,阿羅漢們已經拋棄了人間的感情,過著一種灰身滅智、無情無愛的生活。其實阿羅漢們是絕情而有情,充滿至情至性的聖者。阿羅漢們的無情,是超越兒女私情,捨棄個人貪慾的,也唯有捨棄男女之間私情私愛的絕情,才能對一切的眾生興起廣大無私的無限慈悲。我們看弘一大師的避見妻孥,唐朝從諫禪師的闔門拒子,看似無情,卻是大有情。他們把對妻子兒女情愛,凈化為對真理的追求,提升為對芸芸眾生的關愛。因此真正的情愛不是擁有對方,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的無盡奉獻!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1701.htm)--------------------------------------------------------------------------------------------------------------------------------德吉卓瑪:佛教的愛情觀 五[人間佛佗的情愛]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4-26四.人間佛陀的情愛 成為大聖者的佛陀,他的感情生活怎麼樣呢? 佛陀的母親在他出生的第七天就過世了。成道之後的佛陀一直希望能夠為他母親講說佛法,報答生育之恩,後來終於在忉利天為他的母親說法,一了心愿。佛陀的父親凈飯王去世後,諸王子們商量要親自為父親抬棺,佛陀雖然已成就道行,也親身為他父親抬棺。大家看到佛陀也在抬棺的行列裡面,弟子們沒有一個不感動的。也為我們佛教的孝順父母做了很好的模範,佛陀實在是一位忠孝兩全的偉大聖者。 佛陀的愛是建立在」怨親平等」上的。我們知道,佛陀沒有出家之前,已經娶了天臂城主善覺王的長女──耶輸陀羅公主;佛陀成道以後,要回到相離十多年的故鄉。一個成了佛的佛陀,與一個獨守空閨的妻子終於要見面了,耶輸陀羅內心很著急,不知道過去的夫婿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她的心裡充滿了期待與疑惑,不知道該如何與他見面才好? 佛陀與父王、大臣、王子們敘過舊之後,終於來和耶輸陀羅見面了。耶輸陀羅心裡想:"我要好好地責問他,為什麼捨棄了我?"但是,當她看到佛陀那付莊嚴的樣子時,不自覺地跪了下來。佛陀平靜莊嚴的說話了:"耶輸陀羅,請你諒解我的做法;我雖然對不起你個人,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現在,請你為我歡喜,我終於修滿了我歷劫的願望,我成就了佛陀,我以廣渡眾生為我的志願,你也在我廣渡眾生之列。"那種慈悲的音容、莊嚴的儀止、超越情愛的語言聲音,大家看了無不受到感動,而最後,耶輸陀羅也出家修道了。所以,真正愛護一個人,是引導他趨向正道,幫助他日臻成熟,而不僅僅是形體上的長相廝守。 佛陀對親人如此,對於冤家仇敵也是一樣的。佛陀的仇敵──提婆達多,專門和他作對。但是,佛陀從來沒有怨恨他,總是告訴大家,提婆達多是他的逆增上緣,是他的善知識。沒有黑暗那裡有光明?沒有罪惡那裡有善理?沒有提婆達多,偉大崇高的佛陀又怎麼能成就佛道令人敬仰呢? 佛陀的慈悲並不是只照顧那些達官貴人,而是遍於一切眾生的。弟子們生病了,佛陀親自去替他送水、煎藥;年老的比丘視力模糊了,縫衣服時不方便,佛陀替他穿針引線。佛陀愛護弟子,就像慈愛的母親一樣,給弟子以光明,給眾生以依靠,佛陀實在是我們的慈航,我們的無盡希望! 佛陀教育弟子善巧方便,耐心調教。對一位挑糞的尼提,佛陀特地繞到原路去渡化他;一位愚痴得連一首偈都不會背的周利槃陀伽,佛陀很耐煩地告訴他,為他講說佛法讓他開悟;他的弟子迦旃延在很遠的地方傳教,有一天,派一位小徒弟來問候佛陀,佛陀知道了之後,就對弟子說"迦旃延的那位弟子來了,就在我的房間搭一張床鋪讓他睡覺吧!"那崇高偉大的佛陀,對於遠道而來的小孩子,都要這樣地慈愛呵護,佛陀不僅關心小弟子,也等於呵護了在遠處傳道的迦旃延。 為了修行而瞎了眼睛的阿那律,一直等到他證得了天眼通,佛陀才放心;阿難陀常常受到女人的麻煩,一直等到阿難陀尊者真正成道了,佛陀心上的石頭才放下來。 因此我們講」談情說愛」,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情的兩情相悅,進而至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愛,再擴大為親戚朋友的守望關照,而提升為對世界人類,乃至一切眾生的悲愍。從凡夫佔有的情愛進而能到達到聖賢愛國民的情愛,最後升華為諸佛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慈大悲。 情愛如水一般,可以滋潤我們的生命,但是水能潤物,水也能覆舟,感情處理不當,也會讓我們滅頂喪生。我們要如何來處理感情呢?我僅提出四點獻給各位: 1.我們要」以智化情」──用理智來凈化感情。 2.我們要」以慈作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 3.我們要」以法范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 4.我們要」以德導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 我們如何把心上的私情私愛去除,陶冶為奉獻大眾的胸襟?我們如何把自私佔有的感情,轉化成無私的道情法愛;把有選擇、有差別的情愛,凈化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我們追求人生幸福之道,升華生命內涵,必須慎思的問題,有了服務眾生、奉獻社會的慈悲,我們的感情生活將更豐富,更雋永!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1702.htm)--------------------------------------------------------------------------------------------------------------------------------德吉卓瑪:佛教的愛情觀 一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4-26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我們前天講的是「談天說地」,昨天講的是「談你說我」,今天佛學講座所要講的題目是「談情說愛」。 一般人對於這個題目,總覺得很好奇;因為,大家以為只有男女的情愛才叫做「談情說愛」。其實,不一定只有男女的情愛才叫做情愛,父子、母女之間的親情,朋友之間的友情,同胞之間的袍澤之情都是情愛。 愛的世界很廣闊,我們不但愛人類社會,譬如愛父母、愛朋友、愛國家……等,我們也愛植物,比如陶淵明愛菊花,周敦頤愛蓮花,現在的蔣緯國將軍提倡」梅花運動」,要大家愛梅花等。還有人喜歡動物,養貓、養狗、賽鴿。甚至有人喜歡礦物,收集各種奇石異物作為賞玩;更有人集郵、集火柴盒。愛慕有情眾生固然是一種情愛,喜愛無情的草木也是情愛。 常常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人類從何處而來的?",佛經裡面便告訴我們:「人是從愛中來的!」經上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又稱我們人類是「有情眾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愛的生命,愛,是生命的根源。 有的愛是屬於「染污」的愛,有的愛屬於「純潔」的愛,有的愛是「佔有」的愛,有的愛是「奉獻」的愛。「愛」究竟像什麼呢?從壞的方面說,愛如繩子,會束縛住我們,使我們的身心不得自由;愛似枷鎖,會困鎖住我們,使我們片刻不得安寧;愛有時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渾然不知;愛又像刀口上的糖蜜,為了貪嘗那一點點甜味,而可能有破舌喪命的危險;愛更像苦海,所「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它可以使我們在苦海里傾覆滅頂。 從好的方面講,愛是犧牲、是奉獻,愛是鼓勵、是慈悲。對大眾而言,總希望被人所愛,喜歡獲得別人的感情。但是有一些人,他們則喜歡發揮自己的愛心,去愛社會上的大眾。可是,愛,有時候是很容易出問題,因為「愛」與「恨」是對難兄難弟,幾乎是形影不離的。愛得不好,會成為恨,因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講的愛,往往僅限於男歡女愛,而不能進一步將愛擴充為民胞物與的襟抱,將愛升華為愛護一切眾生的慈悲。今天,我想分四個層次來跟各位講人間的情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1698.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相面術中的克夫相 – 【人人分享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風水養魚講究:養魚聚財並非人人適宜
※央廣台長談芮成鋼案:人人都有可能犯錯(圖)
※這五種人人緣好,桃花旺,人到中年比較容易出軌,尤其是女人!
TAG: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