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健康飲食十大原則
我們日常的飲食是以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為標準的,但是如果作為專業的運動員,對於飲食的要求就要同我們日常的飲食有一定的區別的,運動員們在飲食方面格外注意,合理的營養安排才能讓運動員及時補充體力。下面我們就給給大家說說運動哪些飲食方法更健康吧。
合理安排營養素
在運動員耗供平衡的前提下,應合理安排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食物中的比例。以熱量的攝取為例,一般蛋白質佔總熱量的15%,脂肪佔總熱量的30%左右、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55%左右較為適宜。蛋白質的攝取也應根據不同運動條件,合理安排動、植物蛋白的攝入。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其他營養素的攝取也應如此。
注意熱量的平衡
由於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消耗能量較多,只有給予及時補充,才能滿足他們的正常需要和保護充沛的運動能力及必要的能量貯備。然而過多的熱量可導致體脂肪增多、身體發胖、運動能力降低。所以,運動員的飲食安排一定要合理,要因人並因項目而異。
合理的飲食制度
飲食制度包括飲食質量、飲食分配和進食時間。進食時間要與訓練和比賽相適應。最好在進餐2.5小時以後再進行訓練或比賽,否則劇烈運動會使參與消化血液流向肌肉和骨骼,影響胃腸部的消化和吸收。飯後立即劇烈運動還會因胃腸震動及牽扯腸系膜而引起腹痛和不適感。訓練或比賽後也應休息40分鐘後再進餐,否則也會因進入胃腸的血液減少,胃液分泌不足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長注意熱源質的合理比例
運動員的熱源質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要少。對大多數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來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應為1:1:4;耐力項目的比例則應為1:1:7,一定要做到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正確選擇食物、合理烹調加工
正確選擇食物是保證飲食質量的關鍵。運動員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由運動項目的強度和身體條件來決定。所強調的是蛋白質的質量,蛋白質攝取不足可引起運動性貧血,這在賽前強化期尤需注意。賽前的調整期要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賽當日碳水化合物應為主要食物。選擇食物要講究營養,應選那些有營養、易消化、符合運動員需要的食物,主食不宜過於精細,品種要多樣化,米、面應合理搭配,充分發揮食物的互補作用。副食不能單從價格出發,因為昂貴的食物不一定營養豐富。烹調時應盡量保持食物的營養成分,還要注意色、香、味,以增進運動員的食慾。高熱能飲食
這一原則的確定,是為了減輕運動員的腸胃負擔,力爭在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食品中獲得身體所消耗和所需求的熱能供給,一般每天食物總量不宜超過2500克。
充足的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和調節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缺乏會造成機體活動能力減弱、抵抗力降低,運動能力也隨之下降。運動時代謝旺盛、激素水平增高、排汗增加,對維生素的需要量也因項目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耐力項目對維生素B1、維生素C的需要量較大。如果蔬菜水果供應充足,則無需另外補充維生素。此下去還會引起慢性胃腸疾病。
飲食多樣化
這一原則的提出,一是為了運動員胃口的需要,二是為了獲取充分營養的需要。也就是說,這樣有助於運動員避免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當然,在多樣化的前提下,如果沒有食物良好的色、香、味的配合,沒有合理、適當的營養素的搭配,多樣化的目的是達不到的,並且會因營養攝入不足而影響身體。這裡所說的多樣化是在良好的色、香、味和「營養」的前提下的多樣化飲食。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是為了減輕運動員的腸胃負擔,為了適應高強度運動的要求,也是為了及時補充各種體內因運動而耗費的營養。如果少餐多食,會給腸胃增加負擔,從而影響運動員的身心狀態,對運動水平的發揮、運動成績的提高及以後體能的恢復都是有害無益的。
注意酸鹼平衡
飲食的酸鹼搭配不僅與運動員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也直接影響到運動後體力的恢復。一般來說,白面、玉米等穀類食物,以及花生、核桃、肉類、蛋類、糖及酒類,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在人體內被氧化後,會產生帶陽離子的酸根,使體液出現酸性傾向。大豆、綠豆、水果、海帶、牛奶、蔬菜等含鉀、鈉、鈣、鎂等元素,在人體內氧化後則生成帶陰離子的鹼性氧化物,會使體液出現鹼性傾向。如果食酸性食物過多,就會使運動員的血液呈酸性,這不僅會增加體內鈣、鎂的消耗,易引起疲勞,而且還會使血液的黏滯度增高,對運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運動員飲食要求酸鹼相對平衡,酸鹼食物要合理搭配。
推薦閱讀:
※肯德基霸氣回歸!鹽系藍攜手原力粉俘獲少女心!
※十二道城味兒——細數你不知道的城市味道
※各種血型健康與飲食
※飲食補血,哪些是靠譜的?
※【飲食】如何以顏色看菜的藥用? - Qzone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