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四集)
06-13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24 請掀開經本,第二卷,第四十六面,倒數第七行,從第六節看起: 【佛所說法,本來皆不可取,皆不可說。故取法說法,取非法說非法,皆非也。明得此真實義,便為實信。】 我們昨天講到這個地方。必須要補充一句的,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實信,這一條是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也是說明了,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的事實真相,我們明白、了解,這才算是實信。這一條實在說相當不容易,它的水準相當之高。一般人只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什麼叫「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就很難懂了。這一段的意思,我們知道世尊說法「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因此法與非法都不可取、都不可執著。但是佛所說的一切法,對我們來講,有大用處、有大利益,可是這個利益如果有絲毫執著,那就變質了,這是佛法之難處。佛法自始至終,破執著而已,諸位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執著有,錯誤;執著空,就是執著沒有,也錯了。有、沒有都不可以執著,那個才叫對了,那個是知見,叫佛知佛見。這底下說: 【一念相應得無量福】 一念與什麼相應?在此地講,就是與法跟非法,不取法相,也不取非法相,與這個相應,此地是指這個,那你得的福就無量無邊了。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他們在生活上、在事業上、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做法與自性相應,性德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因此得福就無量,道理是在這個地方。 【以一念相應是凈念相繼之根也】 凈念相繼不一定是指凈土宗念佛。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他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佛的方法。我們看到這四個字,不能執著這一定是念佛法門的,這是凈土宗的,你要是這個執著就錯了。其實凈念相繼這一句,通所有的大小乘佛法,無論是哪一宗,無論修哪一個法門,如果不能凈念相繼就不能成就,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這一句是通達一切法。 【佛雖成佛,終不自以為有少法可得。】 佛成佛了,佛證得什麼?佛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話不假。佛有沒有自己以為我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這個念頭。如果佛有這個念頭,哪個證得的?我證得的,我相有了,有我相,與我對面的就有人相,就有眾生相,就有壽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說有法可得,是我們凡夫看到的,而佛呢?佛心清凈,確確實實沒動一個念頭,說我有什麼法可得。換句話說,佛是從來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雖然做了,雖然證得了,心裡還若無其事,這是他高明之處,心裏面絲毫的分別執著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到底下一大段,要詳細說明這個道理。 【無少法可得者,不自以為成佛也。故曰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於所得之法不執著,於所證的地位也不執著。證的地位,我們說他成佛了,佛在十法界,至高無上,他沒有覺得他至高,他沒有覺得他無上,沒覺得。這是我們要曉得的,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得一點點就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很高,甚至於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值得驕傲;值得驕傲,你想想看這個話是什麼味道?他值得驕傲。佛證了無上正等正覺,他沒有覺得有什麼好驕傲的,沒覺得。佛成了佛,也沒有覺得值得驕傲的,沒有!所以佛能夠與九法界眾生打成一片,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 【徹始徹終,一以貫之曰,無住而已矣。】 在這一大段裡面,第一大段,我們所看到的,這一段就是「的示無住以生信」,這裡面一句話可以把整個意思都包括了,就是「無住」,無住就是不執著。佛就是教給我們不執著,執著就錯了。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 因果是世出世間的定律,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作佛、作菩薩之因,就是無住。能夠空有兩邊不住,就能成菩薩、成佛,這是從因到果。成了佛、成了菩薩之後,還是兩邊不住,果徹因源。從這個地方,我們又明白一樁事情,那就是佛法當中所說,佛法是不二法。諸位從這裡能看到,因果是一,不是二。因裡頭有果,果裡頭有因,因果是一法,不是二法。把因果看作二法,你就看錯了,所以佛法是不二法。這就是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這八個字說明因果是一法。第一大段「生信」,我們就報告到此地。 再看底下第二大段。第二大段科題:「推闡無住以開解」,推是推廣,闡是說明。我們把這個展開來詳細的說明,幫助大家開悟。信是真正相信,以此為實,以這個為實在,真正相信,信了以後要理解。由此可知,佛法裡面講的信,跟其他宗教講的信不一樣。一般宗教叫你決定相信神,不明白的也不能問,神說的那還有什麼話說?佛法不一樣,佛法可以打破沙鍋問到底,佛不會怪你,佛法是准許你問的,一定要叫你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全都搞明白了,那才行,有絲毫的疑惑就變成你修證上的障礙,所以解太重要了。我們要清楚,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要是在信解行證這四個字裡面,這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是在哪一個字?全都在解,這才知道解的重要。信了以後,要了解、要明白,所以佛教的信不是迷信。我們佛法講正信,什麼叫正信?道理明白了,真相明白了;可見得這個信是有條件的,不是沒有條件的,你講得很有道理,確實是事實真相,我相信得過,這是有條件的。正信還不是真信,想想有道理,但是這個道理,你證得了,我沒有證得。事實真相,你受用到了,我還沒有受用到。必須自己親自證得那個時候、親自得受用那個時候,那個信才叫做真的相信。可見得佛法講信,分很多等級。前面一大科講實信,實信的標準是要依教奉行。這一段唯恐你還不能真正發心去做,這才不厭其煩,再加詳細說明。目的希望你真的相信,真的能去照做。經文一開端,世尊舉小乘人,小乘四果,來做一個樣子,做一個例子。我們看經文: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這個意思是說明,叫著須菩提問他,你的意思如何?你以為如何?須陀洹會不會有這麼一個念頭,「我得須陀洹果,我證須陀洹果了」,他會不會有這個念頭?你們大家如果不看這個經文的話,你們想想有沒有?如果你證得須陀洹果,「我證得須陀洹果了!」我們在很多地方,在外國、在台灣我也聽到,沒人這個說法,都說須陀洹果太低了,有很多人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已經成佛了,佛再來的,這隻能夠騙騙無知的人。假如《金剛經》你要是念熟了,他就騙不了你,他說他是菩薩再來,他著了菩薩相;他說什麼佛再來,他著了佛相,著了相就是凡夫。佛菩薩怎麼會著相?不但佛菩薩不著相,連小乘初果須陀洹都不著相。我們看尊者的答覆: 經【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陀洹是梵語,要是把它的意思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入流的意思。入什麼流?入聖人一流,他不是凡夫,他已經入聖者之流,是這麼個意思。所以證得須陀洹果,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我們看底下這個註解: 【初果】 須陀洹是初果,小乘初果。 【斷盡三界八十八使】 使是煩惱,煩惱的代名詞。古時候講使,就是衙門裡面當差的,像現代的刑警隊,刑警隊跟在你後面,絕對不是好事,你一定犯法,他要來抓你的。這八十八個煩惱,天天跟著你,你就不自在了,你就不得不搞生死輪迴,原因在此地,這是煩惱。我們通常把煩惱分為兩類,一個是見解上的錯誤,一個是思想上的錯誤。這是屬於見惑,見解上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總共有八十八種,所以稱為八十八使,初果斷盡了。八十八種要是把它歸納,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一切眾生都把這個身當作我,這是錯誤的見解,這個見解叫身見。從這裡我們就了解,初果之人,絕對不會把這個身當作我;如果你還把這個身當作我,保證你沒有證到初果。如果你證到初果,你不會再把這個身當作我,你要自己想一想,我有沒有證果,不就知道了。還把這個身當作我的話,沒證果。第二個是「邊見」,所謂邊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相對就是兩邊。譬如經文前面所講的,空有是相對;邪正是相對,真假是相對。而我們確實是生活在相對的世間,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那個相對在我們佛法講邊見。這是錯誤的見解。 第三種叫「戒取見」,第四種叫「見取見」,這兩種合起來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就是非常固執他的看法,這個我們叫做成見很深,這個也是很嚴重的煩惱。為什麼分成兩個?一個是因,一個是果。因上的成見,我們就叫它做戒取見。持戒是修行之因,所以說是因地上的。佛在經上舉比喻說,這是世尊當年在世,印度那個時候的確是宗教之國,佛教以外,經典上記載,印度宗教可以算是有名的,信徒都相當多的,有九十六種,九十六種外道,那是宗教。其中有些宗教持牛戒,持牛戒是什麼?學牛,牛吃草,他也就吃草,牛給人家耕田,他也幫人家去耕田,為什麼他要學牛?這些人都是有修行的人,都修定,確實有定功,他在定中看到牛死了以後生天,人死了以後墮三惡道。他一想的時候,牛能夠生天,這很值得他去羨慕、去效法;他也想生天,於是他就學牛。你要告訴他,牛不是這樣生天的,他不相信,他在定中親眼看到的。所以這個成見就很深,這一類的就叫做戒取見,他是錯誤的。實際上牛能夠生天,是它前世善根成熟,不是這一生的;這一生當中,作牛可以說受果報而不造業,牛的性情很溫順,又吃草,它也不是吃肉的,替人耕田服勞役,它是在消業障,沒有造業。能生天是前世的善因,前世必定修十善業道,這一生它的壽命完了之後,過去生中的善業現前,這樣生天的,絕對不是吃草、耕田而生天的,沒有這個道理。這是舉出這一個例子,把這個因看錯了,不是這個因,以為是這種因。世間法裡頭,與這個相類似的很多很多,我們一一要細心去觀察、去辨別。 見取見,這個見就是見解的見,這是從果上說的。佛在經上也有比喻,譬如生天,有許多人認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就得永生,這個見解是錯誤的。天人的福報確實比我們人間大得多,壽命也長。譬如忉利天,這是古時候這些印度人祭天,多半都是祭忉利天主,中國人也不例外,中國人也祭天,我們中國人叫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欲界第二層天,並不很高。佛告訴我們,忉利天人的壽命一千歲,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忉利天人看我們人間,人活得很可憐,壽命只有一天,一百歲才一天,如果說五十歲就走的話,那就是半天。所以,你說人有什麼值得驕傲?天人看起來真可憐,時間實在是太短太短了。忉利天人,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壽命一千歲,當然我們算起來是天文數字,壽命是真長;其實他的壽命並不很長,天有二十八層,這才是第二層,上面還有二十六層,愈往上面去壽命愈長。譬如大家所熟悉的彌勒菩薩,彌勒現在是菩薩,現在沒成佛,將來要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八相成道成佛。什麼時候來?他現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壽命盡了,他下生,兜率天在上面,他下生,到我們人間來是下生。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它是倍倍增長的,忉利天壽命是一千歲,忉利天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的壽命二千歲,是忉利天的一倍,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又是夜摩天的一倍,四千歲。時間的時差也不一樣,我們現在講時差,時差也不一樣,我們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一天,彌勒菩薩那個地方,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人縱然活上一百歲,假如兜率天也是以二十四小時計算,一百歲的壽命在他看起來六個鐘點,五十歲三個鐘點就完了,這些跟大家講的都是事實真相。兜率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一年也算是三百六十五天,四千歲,他要什麼時候到我們世間來成佛?《彌勒下生經》裡面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年歲就是這樣算出來的。菩薩從兜率天下降到這個世間來成佛,是我們娑婆世界賢劫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這個要知道。 現在有很多人說,釋迦佛已經退位,彌勒佛掌天盤了,這個說法你能夠相信嗎?沒根據!我們說東西要以佛的經典做根據,佛經典上沒這麼說法,沒這個說法!實實在在講,以忉利天的人來看,釋迦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滅度,到現在時間不長,以忉利天來算,玉皇大帝那裡算,他們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外國人的演算法是二千五百年,忉利天才二十五天,哪有這麼快彌勒菩薩就下來了,沒這個話,這是講不通的。必須要明理,就不會被人家這些說法動搖了。經典上所說的,都是真實的。這是屬於錯誤的見解,叫做見取見。非果計果,不是真正的結果,把它當作結果,這是錯誤的。真正不生不滅,真正永生,只有在佛法,佛法裡面講的菩提涅盤,那才是真正的果報,那就沒有錯了。末後一個叫「邪見」,邪知邪見;除了上面這個四種之外,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包括在這一類。八十八使可以分為五大類,初果這五大類統統斷掉了,換句話說,他知見正。 【已見真空之理,而知無我亦無我所矣。】 他明白這個,他了解無我,我尚且沒有,我所有的當然更不執著了。這是初果須陀洹的條件,這是佛門小學一年級。諸位要知道,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我們在佛教學校里念哪個班?統統念的幼稚園小班、中班、大班,沒有到一年級,小學一年級從來沒有去過;如果到了小學一年級,就是學生,正式的學生,不退轉。初果須陀洹就不退轉,位不退。我們還在三界六道里打滾,說起來很慚愧,無量劫來念幼稚園,生生世世都留級,都不能夠往上升,我們是這麼一個樣子。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要發憤、要努力,要脫離幼稚園的班,要往上面去進取,這個就對了。 【須陀洹,此雲入流。】 這再解釋什麼叫入流。 【根塵相對,名為六入,所以相入者,識為分別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識矣。雖名入流,而實無所入。】 可見得入流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入的意思,我們要把它搞清楚。 根塵相對,譬如我們眼根對的叫色塵,眼根對的是色;眼所見的統統叫做色,用這個字來做代表,眼所見的都叫色。耳所聽的都叫聲,都用一個字來做代表。怎麼個入法?我們看到這個花,花是不是真的入進去?沒有!你會入進去?明明花在外面,沒跑到我們裡面去,怎麼會入進去?識為分別,這個識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起什麼作用?分別的作用,這是人,那是物;這是花,那是葉;分別的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第六識只管分別,它不執著;第七識執著,末那執著。分別那個病很輕,執著就嚴重了。所以世尊教給我們大家,教須菩提實在講就是教給我們大家,云何降伏其心?不執著。我們的妄心,就不會有很大的起伏了。一切法都不執著,那就對了。 今曰不入,入流者而無所入。這句話的意思,小注里說,明,明是明了,明了他把情識離開了、不執著了,情識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換句話說,他能在境界當中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就叫做入流。實際上哪有所入?能入、所入都沒有。叫它做入流,因為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對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他也不執著了,這是聖人之流,這麼個意思。如果我們也不執著了,說老實話,我們念佛求生凈土,比須陀洹功夫高多了,彌陀弟子,那不一樣! 【故曰,是名須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 底下「是名」很多很多,凡是講到是名,都是這個意思,這是一個名稱而已。名是假名,名是名相。名相跟事實,的確是有距離的。我們要從名相體會它的事實,體會到事實之後,不執著名相,名相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這是說初果,初果不著相了。再看看二果: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這個句子要注意。 【初果進斷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證二果。】 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初果,他還有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思惑難斷,見惑容易斷,思惑難斷。思惑就是錯誤的思想,最重的六品斷掉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這六品,他就證二果。「尚餘下三品」,還有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這三品沒斷,他還要天上人間一次往來。 【二果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之,故稱一往來。然其心中,實無往來之相。】 他確實天上人間一次往返。他在天上不著天人之相,他到人間不著人間之相。著相才有往來,不著相哪有往來?由此可知,往來是從分別執著上所現的這個境界,離開一切分別執著,覓往來了不可得。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兩邊都離開了,都不執著、都不分別了,那就是古人所講的「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就是這個意思,這是相當高的境界,一般人的確很難體會。我在講經的時候,有的時候引用現代科學來做證明。現代科學家知道,空間是多維次的,不是一個單純的。像我們人居住這個空間,屬於三度空間。愛因斯坦發現的,還有四度空間、還有五度空間,現代科學家證實有十一度空間。實在說,空間是無限度數的,不只十一度,十一度就很難想像了。所謂生則決定生;去為什麼實不去?空間的轉變。空間轉變的樣子,實在講就像我們看電視,頻道的轉變,看還是這個螢幕。我們這個頻道看新加坡,按一個鈕,那個頻道看美國,美國就現前了,美國有沒有來?沒有來,都在這一個畫面上,很像這個意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換頻道而已,所以叫實不去,換頻道而已。真的西方極樂世界現前了,娑婆世界不見了,真的西方世界現前了。二果聖人天上人間一往來,實在講就是這樣的境界。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不來。二果再進一步,把欲界底下三品惑斷盡,他就不到欲界來了,這裡我們曉得了,到欲界來要有欲界的因,沒有這個因,他怎麼會來?三果聖人就是阿那含,他把欲界九品惑都斷盡了,欲界的因沒有了,所以他不到欲界來了。不到欲界到哪裡?到色界,他住在色界四禪天。 【寄居色界四禪,不來人間,故稱不來。然其心中,實無所謂來。】 他的心很清凈,從來沒有分別我來不來,沒這個念頭,他在四禪天,在那個地方修行。我們在佛經上仔細去觀察,世尊為我們說的,三界六道凡聖同居土非常明顯的有三處。第一個是四禪,四禪一共有九天,其中有五天都是這些聲聞他們修行的道場,所以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天有四天,聖人有五天,總共是有九層天。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兜率,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有內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內院是彌勒菩薩,所以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還有一個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確實有菩薩、有羅漢、有緣覺,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也住在這個地球上。這些聖者我們見不到他,他也不願意見我們,雖然住在一起,彼此不相識;有緣的人,特別有因緣的人,偶爾會遇到。 像諸位常常拜懺,你們拜水懺,《慈悲三昧水懺》;那個裡面有個故事,迦諾迦尊者是個阿羅漢,他的道場在四川,悟達國師害了人面瘡,他是皇帝的老師,國家有名的這些大夫都看遍了,沒有人能把他治好。以後想起來,他在早年遇到一個人,曾經告訴他,你有急難的時候,將來你來找我,告訴他,他在四川某個地方,在一個山上,山上有兩棵樹,你到那個樹旁邊去叫他的名字,你就會找到他了。他果然找到這麼個地方,真的有兩棵樹,迦諾迦尊者道場現出來了。尊者是阿羅漢,用慈悲三昧水給他洗瘡,冤結解除,他好了。離開的時候,沒走多遠回頭一看,沒有了,一片荒山,這證明真的我們這個世間,有阿羅漢居住,我們看不到,他有他的宮殿,他有他的道場,這是《慈悲三昧水懺》裡面記載的,決定不是假的。悟達國師不會打妄語,不會騙我們的。 另外一個,我們凈土宗第四代的祖師法照大師,法照大師早年在衡山南嶽,河南的南嶽,他出家修行,心地非常之好。有一天早齋,早晨吃粥,那個時候過堂吃飯,出家人都用缽,缽裡面盛的是稀飯、粥。他們正在念供養咒,供養咒念完準備吃飯,眼睛一看那個缽,缽裡面現的有相,就像電視一樣,現了畫面;他仔細一看,看得很清楚,看到裡面有金碧輝煌大的寺廟,那個山、路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了很久,以後沒有了,這個相沒有了。他吃完飯之後,就把這個事情給一些同參道友,幾個比較要好的人告訴他,他看到這個相,結果有人就跟他講,他說你所講的這個好像是五台山,於是他就發心去朝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他一到五台山,很熟!果然跟他看的是一模一樣的,那個路他都很熟,他就循這個路去找,找到了大聖竹林寺,就是他在缽裡頭看到的。他就進去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有兩萬多人圍繞著在那裡聽經,這個座席大概都是這樣的,前面一排人都不願意坐,後頭都坐滿了,他後來的沒有地方坐,就到前面來坐了,所以距離文殊菩薩就很近了。菩薩講經完了之後,他上前請教,末法時期眾生業障很重,修哪一種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就教給他,修念佛法門。念哪一尊佛?念阿彌陀佛。文殊菩薩自己念了幾聲,教給他念,他就學會了。以後離開大聖竹林寺,沿途想做做記號,下一次來不要忘記,結果回頭一看,荒山一片,道場沒有了,這才知道,文殊菩薩真的在五台山,無緣的人見不到,他的宮殿是七寶宮殿,菩薩的寶剎。法照本來是參禪的,以後專修念佛法門,他在文殊菩薩那個地方學的念佛的腔調,於是乎就提倡,叫五會念佛,所以人家稱他叫五會法師,就是稱法照,是我們凈土宗四祖。 諸位要曉得,現在我們也聽到錄音帶有五會念佛,這個譜子是民國初年,民國二十幾年,也是一位法師,我記不清楚了,是一位法師寫的,這一位法師懂得音樂,寫了一個譜,取這個五會的意思。這個樂譜,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在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裡面看到的,看到有幾本,已經很舊了,幾十年前的東西了,我看到也很歡喜,我對音樂不太懂,但是看到很歡喜,因為我知道法照禪師這個故事,看到這五會念佛,我就把它帶一本回台灣,在台灣就翻印,翻印也印得很多。以後我們台灣有一位法師,法展法師,跟我同戒,年齡比我大一點,他懂音樂,沒出家之前喜歡唱歌懂音樂,以後他在中壢圓光佛學院教書,就拿這個譜子去教他們唱。所以他們唱一段時期之後,就錄了一個帶子來流通。這個帶子我聽了一聽,我感覺得不是法照禪師所傳的,為什麼?這個佛號念的,最要緊念的心要定,要把自己的清凈心念出來,這是正確的。他那個五會念佛的聲調很好聽,像唱歌一樣,不能叫我們定心;換句話說,那就對修行沒有幫助。我們要修清凈心,我們要修一心不亂,那個聲調沒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但是有好處,當作音樂表演可以接引初機,很好!接引初機很好,那就很有功德了。真正修行,不行!那個聲調不行。所以真正修行,諸位一定要細心去體會,這個聲調能叫我心定下來,能把我那些妄念統統念掉,那才有用處!種種念佛的音調,我們仔細去觀察,哪一種適合於自己。像現在我們做了不少念佛機,念佛機裡面的聲調,大概是台中蓮社的,李炳南老居士那個地方的念佛聲調。這個聲調很單純,四個字阿彌陀佛,聽久了確實心會定下來。 這是說明凡聖同居土,我們這個世間真的有菩薩、有阿羅漢,住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凡夫不認識,凡夫也見不到。而這些聖者常常會化身在世間,與佛菩薩有緣的,可能你就遇到了,雖然遇到,你也不知道他是菩薩,他也不會告訴你,我是什麼菩薩,他不會講的,這個事情有。我有一個老師的太太,在抗戰期間,我念中學的時候,我們校長的夫人,周邦道周老師的夫人,勝利以後她住在南京,在南京遇到地藏菩薩。那個時候她還不信佛,地藏菩薩到她家,跟她化香油,也不多,好像只化五斤香油,她沒有給他,以後很後悔,她沒給他。地藏菩薩就走了,走了之後,她突然想起來;那個時候她住的院子很大,庭院很大,院子外面有大門,當中還有二門,到裡面住家是第三個門,門都是關著的;突然想起來,這個和尚說他是九華山來的,走了以後才想起來,他怎麼來的?門沒有開,他突然走了,也沒有人替他開門,沒有看到他開門走。所以這個疑問始終她就不解,就是生平遇到這麼一樁怪事情,她說真的她不是在作夢,是白天,一個出家人從九華山來的,跟她化香油。以後到台中,她學佛了,把這個事情問李老師,李老師就告訴她,地藏王菩薩,她才曉得地藏王菩薩化身來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能就會遇到佛菩薩,但是不知道、不曉得。佛菩薩非常慈悲,常常照顧我們,我們不認識。這是這一個世間叫凡聖同居土。再看下面第四段: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這是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哪裡是阿羅漢?我們看小註: 【阿羅漢,此雲無生。】 三果於四禪天,進斷,進是進步,再往前推進,向上推進,斷上二界,就是色界跟無色界。色界四禪,無色界四天,總共八層。每一層裡面有九品煩惱,思惑,九八是七十二,這七十二品惑斷盡了,色界的因沒有了,無色界的因也沒有了,出了三界,這樣超越三界。 「便證無生法忍」,這是真的不生了,不會再到六道裡面來輪迴,六道裡面的生死沒有了。所以他真的證了無生,證無生法忍。「不受後有」,後有就是死了以後還要投胎,那就有了,阿羅漢沒有了。我們很麻煩,死了還要投胎。《地藏經》上講的,頂多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你要是明白這個真相,你就要曉得千萬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那個麻煩才真大!這是真的,實實在在的。我們學佛,說實在話,目的何在?不死。能做得到嗎?能!念佛往生,往生不是死。有很多人誤會,以為念佛人都是求死,這大錯特錯,這個誤會太嚴重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敢念《彌陀經》,念《彌陀經》是送死的,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知道,活著去的,沒有說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沒死!你是活的,你沒有斷氣,你的頭腦很清楚,眼睛也看得見,耳朵也聽得見,嘴巴也會說話,哪裡叫死人?臨終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福報大的,福報大就是臨走的時候身體很健康,這是福報大的,告訴旁邊家親眷屬,佛來了,來接引我,我跟他走了,你看是活著走的,哪裡是死的走的?福報差一等的臨終生病,但是他頭腦清楚,大家給他念佛助念,他也跟著念佛;臨走的時候,別人以為他嘴巴在動,他念佛走的,其實最後那個嘴巴在動不是念佛,他是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他要走了,嘴巴在動,沒有聲音、沒有氣力,說不出來,是這樣的情形。何況我們在這些年當中,我們見到的、聽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很多! 我們在台灣,台灣這四十年當中,念佛真正往生,最保守的估計也在五百人以上,這是真正難得,這麼一個小的地方,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人往生。其中站著走的,台南將軍鄉的一個老太太,這是民國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跟星雲法師在一起,我幫助他;那是頭一年的事情,就是五十七年。佛光山那個時候剛剛開山,那一塊空地只有一棟建築物,就是他那個佛學院,最早的就是一棟建築物。佛光山的工程一年到頭都沒有中斷,所以有長工,包給他們做的,有長工,其中就有一個是將軍鄉的工人。我有一天晚上,帶著大概有二十幾個學生,月光很好,我們在樹下賞月,在討論課程,這個工人走到我們的圈子來了,我們也歡迎他,你來聽聽佛法也不錯。他坐下來之後,他給我們講佛法,我們洗耳恭聽,聽他講他的鄰居,老太太往生的瑞相,這個老太太一年前往生的。這個老太太不認識字,心地很好,非常慈悲,也不懂什麼叫佛法,佛也拜、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到處都拜,三年前她兒子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就勸她不要去亂拜,在家裡面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這個老太太很難得,她聽她媳婦的話,果然就在家裡老實念佛,念了三年,預知時至;不過她沒有跟家人說,在事後我們想一想,可能跟家人說家人會阻擾她,所以她不講。那一天晚上吃晚飯,她的兒女非常孝順,她就交代家裡人,她說她要洗澡,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家裡的人飯開了,還是等她,等她等了很久沒出來,到裡面去看看,確實洗了澡,叫她沒有聲音。她家有個小佛堂,老太太洗完澡換了衣服,穿了海青,在小佛堂裡面,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也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往生了,站著走的。才曉得這個老太太預知時至,不告訴家人,沒有人干擾她,自自在在往生了。那個工人給我們講了一個多鐘點,勸我們要念佛,念佛往生是真的,我親眼看到的。實在不是假的,念佛往生凈土。 大概在,這個恐怕還不到十年,頂多十年前的樣子,美國舊金山,這個事情是甘老居士告訴我的,是他親戚的朋友,也是很熟的人,一個老太太。在美國老人很寂寞,美國地方大,出門沒有車是決定不行的,老人在家裡不會開車,就做家事,照顧家庭。這個老太太也不例外,照顧自己的兒子、媳婦,照顧孫子,在家裡燒飯、洗衣服,做這些家事。每天早晨,早飯都是她燒的,這一天,她兒子、媳婦起來的時候,老太太沒燒飯,就感覺得很奇怪;怎麼今天老太太這麼晚還沒起來,就去敲她的門,門一打開,老太太盤腿坐在那個地方,叫她也不答應,再一看,往生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往生,坐著往生的。這個老太太很有趣,她床上旁邊擺了好幾套的衣服,孝服,兒子的、媳婦的、孫子的,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做的,統統做好了,都擺在旁邊,還有遺囑老早寫好了,擺在旁邊,預知時至。這都沒有人看見,大概是家人上班,小孩上學了,她在家做這些孝服,連後事她都自己準備好了,都是念佛往生的。所以這種情形,至少三個月之前就曉得哪一天走,她才有這麼多的時間去做衣服,不可思議!類似這些事情,實在講我們看到很多很多。 倓虛老法師在《念佛論》後面說過,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的,他一生當中見到二十多個人。聽別人講的那就很多了,那這個不論,親眼看到的二十多個人。像台北李濟華居士往生,那個也很不可思議。李老居士八十多歲,他大概是二個月以前就知道,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所以星期假日出去看看朋友,見最後一次面,他也不告訴人。走的那一天,他們念佛團聚會,聚會大家在一塊念佛,念一支香跟打佛七一樣,當中講開示,請他老人家講開示,通常開示講半個小時,他那一天高興,講了一個半小時,懇切的勸大家念佛。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我要回家去了。人家認為他八十多歲,講一個半鐘點講累了,他要回家去了。他下了講台,講堂隔壁就是客廳,他在客廳沙發上一坐往生了,你看看,往生之前講一個半鐘點,音聲宏亮,沒有一點改變,下台說走就走了,這是我親眼看到的,哪裡是假的?不信,那真的叫沒福!這個法門是善根福德因緣,你不相信是沒福。世間是假的,一場空,唯有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的!真的不相信,信假的,愚痴到了極處。這說明不受後有,真正能往生就不受後有,以後六道生死輪迴再也沒有了,永遠把這問題解決掉了,這才叫大丈夫,這才叫英雄好漢。 【生死從此了矣,故稱無生。然其心中,實並法亦無之。因其無法,則生滅心息,故稱無生。是亦假名無生耳。】 事相上講,他真的不會到三界來投胎,不會捨身受身,六道輪迴的生死永遠斷掉了。阿羅漢不但沒有這個執著,就連斷上二界七十二品的煩惱念頭都沒有,並不以為我斷七十二品思惑,他沒有這個念頭,連修學的法都不執著,所得的果更不會執著。由此可知,世尊建立這些名相,實在是為解說方便起見而建立的。相是假相,名是假名,因此名與相都不可以執著。舉這麼多例子,這是從證果的人來說,人家因為不執著才能夠證得;稍稍有一點執著就不能證果。後面阿羅漢意思也略說一說: 【阿羅漢一雲殺賊】 它有三個意思:殺賊、應供、不生,這些意思。殺賊,殺煩惱賊之意。有一些人看到佛經的這些名詞術語,感到很奇怪,佛家不殺生是第一條大戒,怎麼阿羅漢還殺賊?賊是比喻,賊偷竊我們的東西,我們的財物受了損失。煩惱能夠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德能,好像煩惱把我們的智慧德能給偷走了,把它比喻作賊,賊滅掉之後,我們的財物就不會受損失,取這個意思,不是真的賊,是煩惱:貪瞋痴慢,是講這個。 【又雲應供】 應供的意思,應是應該,供是供養,應該接受天人的供養,為什麼?他是福田。我們供養阿羅漢,真的種福,他是福田。所以供養他,讓一切眾生得福。我們讀了《金剛經》,我們就曉得,阿羅漢的福田不大,《金剛經》上所給我們講的無上福田,得無量福德,那是超過阿羅漢太多太多了,我們應當要認真的來學習。這是世尊引用小乘四果,說明不分別、不執著所得的成就。 底下這一段,尊者為我們現身說法。他自己出來做見證,這就更親切,更容易去體會、去了解,確確實實是要離一切相,不應該著相。我們看尊者所說的: 經【世尊】 這是對佛尊敬的稱呼。 經【佛說我得無諍三昧】 諸位看這個經文上,沒有說如來說,「佛說」,這個地方就有差別,佛是指釋迦牟尼佛,是從相上講,不從性上講。釋迦牟尼佛常常稱讚他,他得無諍三昧。 經【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大眾當中,誇獎須菩提尊者,他有特長。這裡面的意思,什麼叫無諍三昧?要知道,實在說我們要學習。今天的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什麼都要爭,如果你不爭,那你就是無諍三昧了,你就得無諍三昧,世間人不讚歎你,佛菩薩讚歎你,這個要知道。 【不與物競】 競是競爭。這個地方沒有說不與人競爭,說個物,物的意思比人範圍要大,要大得多。不但我們不與人爭,我們不與鬼神爭,我們不與天爭,我們也不與大梵天王爭,這個物就都包括了;如果用「人」不能包括,物的範圍大。就是與一切眾生我們不跟他競爭。 【一切平等。由不自是,故能無諍。】 凡是有爭執,一定是執著自己的成見,自以為是。兩個人都自以為是,這才爭執,你以為是,我不自以為是,這就沒事了。你爭我讓,就爭不起來。打架,兩個對打才打得起來;一個打,一個讓,打不起來。吵嘴也是如此,兩個人對罵才很熱鬧,一個人罵,一個人不吭氣,他就不會罵了。由此可知,打架的人、吵架的人,兩個人程度一般高;一個高、一個低吵不起來,程度高的會讓,吵不起來,這個要學,學會了你一生都很幸福。你要是跟人家吵的時候,你自己要生慚愧心,怎麼樣?「我跟他一樣的」,不一樣怎麼能吵得起來!我們小時候念書,現在學校跟從前教育不一樣,現在民主自由,老師對學生很客氣。我那個時候念書,老師很尊嚴,學生犯過失,體罰、打手心、罰跪,兩個同學吵架,兩個人統統罰跪。我們做學生的,心很不服氣,明明知道這個同學有理,那個同學沒有理,為什麼兩個人一起罰跪。到以後學佛才明白,兩個一樣的,罰得對,一點沒錯;如果一個真的好,好的會讓,不會鬧事,吵不起來,一定是一樣的,兩個都罰絕對正確,才曉得老師沒做錯,我們想錯了,我們有偏見,老師做的是對的。「由不自是」這一句話很有道理,不要自己以為是,不要自己以為很能幹,不要自己以為很聰明,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煩。現在社會所講,你保持一個低姿勢,好!不要跟人相爭。尤其是學佛,從哪裡學起,「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無爭無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執著了,念佛往生沒有障礙。念佛不能往生,就是因為你還有爭,你還有求,有爭有求吃虧的是自己,虧吃大了!不能往生,還繼續不斷搞六道輪迴,你說這個麻煩大不大?這個虧吃大了,所以先要學無諍。須菩提尊者於一切人事物都不爭,世尊讚歎他、標榜他,就是教我們學他,用意在此地。 【無諍,則不惱他。意在守護他心,令不生惱。修此三昧,豈非大慈。】 這是大慈大悲,就是不要讓別人生煩惱。假如那個人見到我就討厭,怎麼辦?我們看到他來了,趕快躲開。這是修什麼?修大慈悲,不是怕他,不讓他生煩惱,這是菩薩行,真正學佛就要從這些地方學起,從這個地方下手。 【三昧,此雲正受。】 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 【亦曰正定】 也翻作正定,三昧也可以當作定講。【不受諸受】 我們凡夫有受,受就是有享受,你享受的是些什麼?你所有一切享受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五種:苦、樂、憂、喜、舍,身之享受是苦樂,心的享受是憂喜,我們講精神的享受,物質的享受。物質享受里有苦樂,精神享受里有憂喜;苦樂憂喜都沒有的時候,叫舍受,這是統統都沒有,很平淡的,這叫舍受。舍受好,時間很短,不長。舍受要是長了,那就是定,就叫三昧。它不長久,它是短暫的,一會兒煩惱又起來了。不受這五種受,這才叫正受。 【一切不受,則不為一切所動,是為正定。】 因為不受,當然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換句話說,不會被外境干擾。心就是定的,心是清凈的,這個叫做正定。 【然此三昧之所以成者,則由於人我是非之相皆空耳。】 他為什麼能得到無諍三昧?四相斷了,所以能夠忍世間人不能忍的,世間人沒法子忍的,他能忍。世間人何以無法忍?因為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你就沒法子。佛菩薩、阿羅漢為什麼能忍?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你罵他,他絕對不會答覆你。為什麼?他「無我」,你罵誰,你罵了半天,他「無我」,他沒接受。我們被人家一罵,我們馬上就生氣了,為什麼?他這一罵,我馬上就受過來,就接受了,很快就接受過來,這一接受過來他就有反應。阿羅漢無我相,他這一罵都落空,沒人受他的。你細細想這個道理,如果從今之後,再有人罵你,你馬上就生氣了,你去想想,怎麼我就接受了?接受應當受好的,不好的不要接受,要明了。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讚歎、恭維也不接受,心在境界里保持清凈如如不動,那才叫高段的功夫,這是應當要學的。真正的事實的真相,人家四相都空了,四相都不執著了。 【雖得無諍三昧,而不存有所得心。是自忘其在定矣,此為離三昧障。乃真得無諍、真得三昧。故稱第一離欲阿羅漢。】 這裡面有兩句話很重要,「自忘其在定」,這個定是很深的禪定,像世尊在《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阿羅漢所證的九次第定。忘其在定,他不像四禪天他們所得的禪定、四空天所得的禪定,因為他執著我得初禪了,他就生初禪天,我得二禪了,他就生二禪天;尊者已經得第九定了,他沒有說他得定,所以他還在人間,跟我們大家混在一起,他真的得定了,並沒有執著在定上。由此可知,世間禪定這個四禪八定,四相沒破,我得定了,有我相,我相的對面是人相,人相的對面是眾生相,眾生相相續不斷是壽者相,壽者相是講時間,相續不斷。四相具足,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不能得聖果,就是因為他執著有四相;雖然得第八定,還比不上一個須陀洹,道理在此地,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所修的法門,認真修學,心裏面乾淨,不以為然,不以為我修得怎麼樣了,不可以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是著相了。即使證果,也要像這些聖人擺的這個例子,清清楚楚,他自己並沒有說他證果。我們說他證果,他自己絕對沒有這個念頭;我證果了,我得什麼法了,沒這個念頭,一有這個念頭四相具足;這叫離三昧障。由此可知,世間的四禪八定都有障,他住在這個定裡頭,那就叫障。他把這個法也空掉了,果也空掉了,障沒有了,這叫真得無諍三昧。世尊讚歎他,稱為第一離欲阿羅漢。 【不但於一切人中最為第一,即以阿羅漢之離欲言,亦稱第一也。】 人中離欲第一,就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第一,就在阿羅漢同學當中,他的功夫也比別人高,也算是第一。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3步理清[無生法忍]!心經中般若心咒是快速獲得無生法忍的最究竟方法!
※《彈舌音的功法及心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三十六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三十三集)
※大般若經綱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