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爭議:聶榮臻、林彪等均表示不滿
[導讀]筆者在研究「四渡赤水」這段歷史時發現:一方面,有關史料對四渡赤水倍加尊崇、極力神化,「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當事人不僅不恭維,甚至批評有加。
四川古藺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內的宣傳畫。
作者系紅四方面軍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
>>筆者在研究「四渡赤水」這段歷史時發現:一方面,有關史料對四渡赤水倍加尊崇、極力神化,「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當事人不僅不恭維,甚至批評有加。
>>這個新「三人團」(遵義會議前,有周恩來、博古、李德組成的舊「三人團」),很耐人尋味。
>>4月23日,林彪同聶榮臻致電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在對目前的軍事行動作了一般性建議後,著重指出:「須儘可能避免走弓背路,而寧可對不大的敵人(守碉的)採取以一部監視,掩護主力取捷徑通過的辦法」。(《聶榮臻年譜》)這是林彪、聶榮臻首次對部隊四渡赤水走「弓背路」的不滿之詞。發電之後,林彪意猶未盡,這位平素沉默寡言的人,竟然放言批評:毛澤東指揮走「弓背路」,「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指毛澤東)這樣領導指揮還行?」
————————————————————————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周恩來負責軍事,毛澤東為周恩來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1月28日,由毛澤東提議,中央紅軍進行了土城作戰。
戰鬥失利,中央紅軍在猿猴場到土城之間,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開進。
2月2日,紅一軍團圍攻敘永縣城不克,撤出戰鬥。7日,中共中央令各軍團迅速脫離川敵,向扎西(今雲南威信)地區集中。
2月18日,中央紅軍由太平渡、二郎灘開始東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重入貴州。
2月24日,紅軍進佔桐梓;26日攻佔婁山關,擊潰黔軍兩個團,並於27日擊潰黔軍六個團,再占遵義;28日,擊潰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縱隊兩個師,殲其一部。
3月4日,中央紅軍組成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委。12日,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包括毛澤東、王稼祥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
3月15日,中革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意見,集中主力向魯班場地區的周渾元縱隊三個師猛攻。紅軍血戰終日,傷亡慘重,不得不撤出戰場,並於次日轉兵西進,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區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次進入川南。
蔣介石急令川黔滇部隊向川南進擊。在此情況下,中革軍委以紅軍一個團向古藺前進,誘敵向西,而以主力突然折向東北,於21日晚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東渡赤水(即四渡赤水),向南急進,3月31日南渡烏江。
接著,中央紅軍以一部佯攻息烽,主力向貴陽逼進,此後趁滇軍東調增援貴陽之機,乘虛進軍雲南,又轉兵向北,於5月9日渡過金沙江。
筆者在研究「四渡赤水」這段歷史時發現:一方面,有關史料對四渡赤水倍加尊崇、極力神化,「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當事人不僅不恭維,甚至批評有加。
又一次「走麥城」
中央紅軍二渡赤水,重占遵義。3月4日,中革軍委在遵義設立了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委。這是毛澤東正式恢復軍內職務。
在勝利鼓舞下,毛澤東希望再打一個大勝仗。
於是,次日朱德、毛澤東發布了《關於首先消滅蕭、謝兩師的作戰部署》。蕭、謝兩師,即國民黨中央嫡系之蕭致平第九十六師、謝溥福第五師。
這個決定,其實有很大的盲動成分。
遵義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然而,紅軍的作戰對象大部分為黔軍。其與吳奇偉兩個師的戰鬥,大部分只能算擊潰,俘虜和繳獲很有限。同時,紅軍自身的傷亡也很大。僅以紅三軍團為例,損失幾達三分之二。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打一場硬仗,困難可想而知。
因而,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在接到朱德、毛澤東的命令後,於10日鄭重向軍委建議進攻駐守在打鼓新場的黔軍一個師,認為一則打敵黔軍一個師有把握,二則可以為前進掃清道路。
對這個建議,毛澤東很生氣,朱德則認為「林、聶建議可取」。朱、毛髮生分歧。
此種情況下,毛澤東搬出了剛就任中央總書記的張聞天,希望張聞天支持。可張聞天也一時無法決斷,於是召開軍事會議討論。
會上,毛澤東向大家表示,打鼓新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
但是,大家認為毛澤東的理由不成立,最後少數服從多數,通過了攻打打鼓新場的決定。
毛澤東環視全場,孤立無援,氣呼呼地頂起牛來:「既然如此,我這前敵司令部政委不幹了!」
凱豐立馬回敬他:「少數服從多數,你這是什麼態度。」
會議接著就撤銷了毛澤東的前敵司令部政委職務,由彭德懷暫時代理前敵總指揮。
毛澤東究竟是非凡人物,不甘心自己的意見被否決。據「文革」期間周恩來敘述:當天夜裡,毛澤東又「提馬燈到我那裡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周恩來軍事文選》)
3月11日,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的名義頒發了《關於我軍不進攻新場的指令》,取消了前一天會議的決定,並將向打鼓新場方向運動的紅一軍團召回。
接著,毛澤東以軍情緊急、人多議而不決會耽誤軍機為理由,向周恩來和張聞天提議,組成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軍事領導小組,周恩來為團長。
這個新「三人團」(遵義會議前,有周恩來、博古、李德組成的舊「三人團」),很耐人尋味。
周恩來為「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參加「三人團」並為負責人,名正言順。毛澤東是組成「三人團」的提議者,名列其中,也很正常。問題是有王稼祥而無朱德。王稼祥並不太懂軍事,朱德則為職業軍人,是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員,卻位列「三人團」之外。
成立新「三人團」後的第二天(3月13日),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前敵司令部決定中央紅軍進攻魯班場之敵。
魯班場位於打鼓新場以北40公里處,駐有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縱隊的三個主力師。其中,謝溥福、蕭致平兩師共七個團,萬耀煌第十三師下轄兩旅六團。
周渾元縱隊已經到達魯班場四天,工事碉堡齊備,要迎戰彈藥不多、缺乏攻堅手段的中央紅軍,並不困難。
戰前,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向前敵司令部表明了反對態度:「敵人陣地工事堅固,地形對我不利,無攻破周渾元可能。似應迅速脫離當前之敵,控制仁懷、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兩敵,尋求機動。」(《彭德懷年譜》)
但是,毛澤東並不以為然。
3月15日,中央紅軍集中紅一、三、五軍團和幹部團,從三個方面向魯班場發動進攻。激戰至黃昏,紅軍傷亡慘重。此時,敵援兵將至,萬耀煌以一部固守陣地,親率一部向東北迂迴林彪的右後翼。
局面大壞,紅軍不得不撤退。
此戰的結果,一種說法是:敵軍死傷四百餘人,紅軍傷亡達一千五百餘人。
這是毛澤東的又一次「走麥城」。
林彪的批評
魯班場作戰失利後,中央紅軍於3月16日向西渡過赤水河,再次進入川南。
當初,毛澤東反對朱德、林彪、聶榮臻進攻打鼓新場的理由是「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不應該」。既然打黔軍一個師是「啃硬的」,那麼打國民黨中央軍三個師又是什麼呢?
在此期間,林彪、彭德懷等人對毛澤東的指揮流露出不滿情緒。
3月20日,中革軍委命令中央紅軍「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折而向東」「渡過赤水河東岸,尋求機動」。(《紅軍長征·文獻》)
就在同一天,彭德懷向中革軍委報告,提出了不同意見:我軍應繼續西進,吸引川、滇兩敵,然後脫離川敵,與滇敵作戰。
他的建議未獲批准。
次日,中央紅軍主力向東四渡赤水。
4月6日,中央紅軍於貴陽附近伏擊薛岳部兩個師未果,趁滇軍東調,大踏步進入雲南。
4月23日,林彪同聶榮臻致電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在對目前的軍事行動作了一般性建議後,著重指出:「須儘可能避免走弓背路,而寧可對不大的敵人(守碉的)採取以一部監視,掩護主力取捷徑通過的辦法」。(《聶榮臻年譜》)
這是林彪、聶榮臻首次對部隊四渡赤水走「弓背路」的不滿之詞。
發電之後,林彪意猶未盡,這位平素沉默寡言的人,竟然放言批評:毛澤東指揮走「弓背路」,「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指毛澤東)這樣領導指揮還行?」
接著,林彪以個人名義,又給中央三人軍事領導小組寫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面軍會合。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在會理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據聶榮臻回憶,此時林彪給彭德懷打電話說:「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聶榮臻元帥回憶錄》)
作戰「亂碰亂撞」,行進彎來繞去「打圈子」,盡走「弓背路」,部隊大量傷亡減員。十分明顯,林彪此時已經公開地表示了對毛澤東軍事指揮的失望。
在會理休整時,紅一軍團過去為兩個師六個團,現在只能「合編為三個團」。(《聶榮臻年譜》)至於紅三軍團,早在土城之戰後,「每連亦只有50-60人」。(《黃克誠自述》)紅五軍團和紅九軍團的損失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四方面軍會合時,五軍團只剩兩千人,九軍團不足千人。推薦閱讀:
※3D電影技術遭遇被市場裹挾捆綁的爭議
※史上最具爭議的30個母乳餵養話題
※民間借貸非法吸收存款 審理刑民交叉案存爭議
※名家丨陳海良:中國當代書壇無可爭議的實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