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運動游擊戰有錯誤」問題的由來
[摘要]使「運動游擊戰」成為問題的是在延安整風時期。
八路軍華北抗戰初期的「運動游擊戰」問題,長期被認為是「有錯誤的」。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一問題至今未能予以澄清。
「運動游擊戰」這一概念主要產生於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所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上。當時提法也不盡相同。如周恩來講,「還是運動游擊戰好」;彭德懷則認為「游擊戰與運動戰是密切不可分開的」,提出「獨立自主的山地、運動、游擊戰」;劉伯承亦談了「游擊與運動要配合」的觀點。
那麼,「運動游擊戰」問題又究竟是如何成為「錯誤」的呢?這是必須加以說明的問題。
問題是由1937年10月8日華北軍分會(中革軍委華北分會)頒發的「訓令」引發的。1937年10月8日的華北軍分會訓令中的第6部分指出:「在目前晉北決戰當中,我們雖然在決戰的軍事上仍然不能起到決定的作用,但我們正確的運用運動游擊戰對敵側後的襲擊與搗亂破壞敵人後方交通供給的積極行動以打擊鉗制分散敵人配合友軍殲滅敵人……反對一切民族失敗主義的情緒與認為華北局勢無法挽救的宿命論」。這一段中提到了「運動游擊戰」、「失敗主義」情緒和「宿命論」,是後來引發爭論的主要內容。
開始毛澤東等認為華北軍分會「訓令」的錯誤並不是錯在「運動游擊戰」問題上。毛澤東、張聞天在致彭德懷等前方領導人的電報中曾明確指出:「軍分會10月8日指示文件有原則錯誤,望停止傳達。」錯在哪裡?電文中未具體說明。到1937年12月1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方講到了這一問題。毛澤東指出:「『洛川會議,戰略方針是對的,與太原軍分會(即華北軍分會)精神不相衝突。」問題出在哪裡呢?毛澤東接著指出:「公開批評中央是失敗主義是不對的,因怕中央不同意而不報告中央是不好的。」關於第二點批評意見,是指當時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代表等系統的負責幹部在太原對一些重要問題有分歧意見,軍分會沒有將情況及時上報中共中央,因而毛澤東認為這是不好的。訓令中說的「失敗主義」、「宿命論」也是有針對性的。朱瑞和楊尚昆在1945年3月12日的華北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中曾經講到了這一問題。當時在太原的一部分中共中央領導幹部對於要不要配合國民黨軍打仗,發生了爭論,爭論發生在劉少奇和周恩來、弼迅時之間。劉少奇主張八路軍應分散打游擊,發動群眾,太原反正是保不住的。周恩來、任弼時則主張八路軍還是要在保衛太原中配合友軍作戰。軍分會訓令中的宿命論等,批的是劉少奇。從毛澤東以上講話中可以看出,關於華北軍分會訓令中的「錯誤」,與戰略方針問題原本毫無瓜葛。而且,自此之後到延安整風運動之前,彭德懷等領導人無論是寫文章、作報告、髮指示或者是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中,始終沒有停止使用過「運動游擊戰」或「游擊運動戰」之類的提法,在實際鬥爭中也沒有放棄在有利條件下打運動戰的主張。
使「運動游擊戰」成為問題的是在延安整風時期,特別是在1945年的華北工作座談會上。有人將爭取在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與「游擊戰」對立起來,並與軍分會訓令相聯繫,認為只要是強調爭取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就是主張以運動戰為主,就是否定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就是違反洛川會議精神。彭德懷等不得不對此作了自我批評。此後,特別是1959年廬山會議以後,這一條也就成了彭總的「罪狀」之一。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一些老同志想淡化這一問題。例如:1982年6月3日,陸定一在致中共中央黨史徵集委員會的一封信中談了這個問題。在信中,他雖然希望將這一問題淡化,將戰略戰役行動與思想加以區分,認為當時八路軍在行動上執行了以游擊戰為主,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但他仍未能完全擺脫歷史上沉澱下來的說法,認為在戰略運動的指導思想上仍有人「主張運動戰為主,當然也要進行游擊戰」,如「林彪他們」。並且他對這種主張也加以限制,指出「平型關一仗,使全軍知道,運動戰好是好,但損失太大,所以以後一個長時期我軍不打這種仗,以游擊戰為主了」。平型關戰鬥是八路軍出師前後所打的第一仗,如果第一仗以後就不再打運動戰了,那麼所謂「運動戰為主」的主張事實上也就不存在了,對此問題的批評也就可以停止了。然而事實不是這樣,因為引起爭論的軍分會訓令正是在平型關作戰以後發出的。而且八路軍對於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一刻也未放鬆過。所以一些同志試圖淡化一下這一問題的設想,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四年級奧數:成數問題
※劉國光——談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書房字畫也須注意風水 五大問題須注意
※氨糖常見問題,你了解多少?
※婚姻的八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