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四大要點:養心 健脾 消暑 化濕
小暑養生四大要點(資料圖 圖源網路)注意養心 心平氣和防燥熱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人們容易感覺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所以在進行自我養護和鍛煉時,小暑季節還應注重心平氣和。有道是「心靜自然涼」,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段舒緩的輕音樂,腦海中想像藍天、大海等令人涼快的畫面,暢思遐想「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詩情畫意,從而忘卻熱浪襲擊,降低心理熱度,以快樂的心態面對伏天可能帶來的煩躁,預防「暑天情感綜合征」的發生。夏季里還可以每天閉眼靜坐沉思2次,每次至少20分鐘,這對心血管的養護也會有很大幫助。冥想的方式,既可以是打坐,也可以是一般的正襟危坐,甚至可以斜倚而卧。步驟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點:調氣息放心態凝精神暢思想。可採用唐代名醫孫思邈所推崇的「引氣從鼻入腹,吸足為止,久住氣悶,乃從口中細細吐出,務使氣盡,再從鼻孔細細引氣入胸腹」的腹式呼吸法。需要注意的是,冥想有別於瞎想,更不是苦想。在冥想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向積極的、陽光的事物去想像,這樣才會越想越健康。飲食清淡 健脾消暑化濕天熱,很多人都會感到食欲不振。霍曉清說,小暑時節,飲食以清淡為主。但不等於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營養均衡,因為炎熱使人的代謝能力相對變差。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要適量攝入,為了清淡不沾葷腥只能讓人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霍曉清建議,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點「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的作用。同時,飲食要有節制,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濕,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運動忌大汗 早晚為宜小暑養陽,應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普通人群最好不要從事劇烈的運動,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體弱者更應做到這點。當然,「少動」不等於「不動」,如果一味「不動」,炎熱的季節則會造成人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此時運動宜選擇在早晨和晚上的涼爽時段,運動方式以散步、打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為主,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而適度出汗,可以抵禦外邪侵襲;過度出汗,則會使人體陰陽平衡不協調而耗損陽氣。心血管病人出汗多,會處於相對脫水狀態,血液濃縮則可能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會使病情惡化,出現頭暈、胸悶、憋氣、心慌等癥狀,嚴重時就有可能突發心梗。因此,心血管病人更應引起注意,家人對患者的行動和生活方式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起居養生有講究另外,外出散步時,人們還應記住「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時節,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室外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小暑節氣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高溫酷暑下,有些人喜歡光著上身乘涼。其實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因為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還和皮膚輻射有關。當外界溫度超過37℃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來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來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使人感到更加悶熱。
推薦閱讀:
※三款消暑健胃的夏季靚粥
※夏天喝什麼解暑 常喝10種茶飲可消暑降溫
※納涼利器在手,盛夏不再熱成狗——ORICO兩用USB小風扇體驗評測
※夏日一套陰瑜伽,消暑又助眠!
※消暑良品:自製酸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