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視野——二戰舊照圖集:巴巴羅莎行動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大舉進攻蘇聯,由此揭開了「巴巴羅莎」行動的序幕。希特勒妄圖以「閃電戰」擊敗蘇聯,但事與願違,儘管德軍長驅直入,直搗莫斯科,但蘇軍的抵抗也堪稱頑強,冬季來臨,蘇聯的嚴寒讓德軍望而卻步,「巴巴羅莎」行動只能以失敗告終,這也成為二戰的一個轉折點。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同盟向蘇聯悍然發動代號「巴巴羅莎行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部署於德佔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的約450萬軍隊發起了閃電攻擊。即便在德蘇兩國1939年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希特勒仍舊對蘇聯的資源虎視眈眈。長久以來,雙方一直是互懷疑心,條約不過是給了它們更多時間準備戰爭罷了。蘇聯對綿延近2900公里的邊界上突如其來的閃電襲擊毫無防備,結果損失慘重。僅僅一個星期,德軍就向蘇聯境內挺進了200英里,擊毀近4000架飛機,蘇聯紅軍死亡、被俘和受傷的人數總共有60萬人左右。至1941年12月,德國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並對這座城市實施合圍,但素以嚴寒著稱的俄羅斯冬季(綽號「冬季之冠」)開始了,德軍攻勢只能偃旗息鼓。到這場戰史上最龐大、最致命的軍事行動之一結束之際,德國傷亡人數約為775000人,而蘇聯喪生的人數超過了80萬,另有600萬蘇聯士兵受傷或被俘。這次行動對德國而言也是一場失敗——儘管在蘇聯境內長驅直入,但希特勒想在冬季之前征服蘇聯的企圖落空了,由於德國付出的代價甚巨,這後來也被證明為二戰的一個轉折點。(本文是「每周二戰回顧20部分」中的第6部分)

1、1941年,巴巴羅莎行動初期,在蘇聯南部,一名德國步兵走向一具蘇聯士兵屍體和一輛燃燒的BT-7輕型坦克。(德國聯邦檔案館)

2、(編者按:圖片說明中的日期有誤,這些火箭發射車直到戰爭末期才開始部署。)1941年6月22日,德軍攻擊蘇聯之際,蘇聯火箭發射車在開火。(美聯社照片/蓋蒂圖片社)

3、1941年7月21日,德國入侵蘇聯期間,在戰爭前線某處,一輛Sd.kfz-250半履帶車位於德國坦克部隊前列,這支部隊正準備發起攻擊。(美聯社照片)

4、1941年8月,蘇聯境內一輛裝甲車裡的德國半履帶車駕駛員。(德國聯邦檔案館)

5、1941年7月10日,即將向蘇聯境內進軍之前,德國步兵從戰壕向外觀察敵軍動向。(美聯社照片)

6、1941年11月6日,德國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正掠過第聶伯河與克里米亞之間的海岸線,飛往他們的攻擊目標——克里米亞半島的門戶。(美聯社照片)

7、1941年某日,德國入侵蘇聯高加索地區期間,德國士兵正乘坐一艘衝鋒艇,越過一條標明為頓河的河流。(美聯社照片)

8、1941年10月,蘇聯佔領的芬蘭東北部地區的薩拉科拉半島附近,在穿越一片濕地時,德國士兵推著一輛馬拉車通過木排道。(美聯社照片)

9、1941年,一名德國哨兵在新近佔領的基輔城內站崗,背景里有第聶伯河上一座燃燒的大橋。(德國聯邦檔案館)

10、1941年德國侵略期間,蘇聯遠東紅軍里的機槍手。(國會圖書館)

11、1941年11月,二戰期間,在一處不明位置上空,一架德國轟炸機右舷引擎著了火,正往下墜落。(美聯社照片)

12、1941年,在攻佔烏克蘭基輔的戰鬥中,納粹部隊埋伏於灌木叢中。(美聯社照片)

13、1941年末的一幕場景,證明當德軍進入重重包圍的羅斯托夫時,在街頭遭遇了蘇聯抵抗。(美聯社照片)

14、1941年7月2日,德國與蘇聯開戰初期,左側的蘇聯士兵雙手抱頭,走回德國前線的後方,與此同時,一支納粹部隊正開往前線。(美聯社照片)

15、1941年10月21日,列寧格勒市郊,蘇聯的男男女女正從他們著火的房子里搶救那些簡陋的物件,據說,這是蘇軍執行焦土政策而放的火。(美聯社照片)

16、1941年7月26日,馴鹿在芬蘭的一處機場吃草。背景里,一架德國戰機正起飛。(美聯社照片)

17、蓋世太保與武裝黨衛軍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圖左戴眼鏡的)在視察蘇聯境內的一處戰俘集中營。(國家檔案)

18、這張照片提供了莫斯科前線戰鬥慘烈的證據,照片上顯示了德軍聲稱他們在布良斯克和維亞濟馬俘獲的65萬蘇聯戰俘的一部分。1941年11月2日,他們正在這兒等著被轉運到蘇聯境內某地的一個戰俘集中營。(美聯社照片)

19、1941年8月7日,希特勒(圖中)正與德軍總司令、陸軍元帥布勞希奇(圖左)及陸軍參謀長弗蘭茨·哈爾德(Franz Halder)上將一起研究作戰圖。(美聯社照片)

20、1941年6月26日,德國入侵蘇聯期間,德國士兵在裝甲運兵車的支援下,開進一處不明地點的著火的蘇聯村莊。(美聯社照片)

21、1941年9月15日,蘇聯前線一處十分隱蔽的位置上,炮手們在操控一門軌道上的巨型蘇制大炮(可能為直徑203mm的M1931榴彈炮)。(美聯社照片)

22、飛速挺進的德軍在他們戰線後方遭遇了游擊隊的頑強抵抗。由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在一個小村莊旁,四名游擊隊員帶著上好的刺刀和一支小型機關槍正在戰鬥。(國會圖書館)

23、1941年9月19日,蘇聯某地,紅軍士兵在檢視與入侵德軍交鋒中所繳獲的戰利品。(美聯社照片)

24、1941年10月3日,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被毀後的一幕場景,戰爭烽火席捲這座城市之後,蘇軍撤退,它落入納粹之手。(美聯社照片)

25、1941年9月,在斯摩棱斯克地區的Velizh鎮附近,檯子上的五名蘇聯平民脖子上繞著繩套,德國士兵正準備弔死他們。(國會圖書館)

26、1941年10月19日,一輛芬蘭部隊的火車通過之處,之前發生了一次爆炸,炸毀了一輛火車,破壞了鐵軌和路基。(美聯社照片)

27、1941年11月22日,蘇聯下頓河畔的羅斯托夫,當德軍進入頑強防禦的這座工業中心城市時,燃燒的房子、斷壁殘垣說明了前一刻戰鬥的慘烈。(美聯社照片)

28、1941年9月3日,蘇聯前線,德國第二裝甲集團軍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將軍與坦克手們在交談。(美聯社照片)

29、1941年7月18日,意欲征服蘇聯期間,德國士兵正取走眾多蘇聯國家標誌之一。(美聯社照片)

30、1941年8月9日,德軍蜂擁而入明斯克時,一名男子和他的妻子、小孩離開明斯克後的場景。原始的戰時說明文字有一部分是這麼寫的:「懷抱小孩,對納粹的仇恨之火在男子的眼中燃燒,他的妻子精疲力竭地躺倒在地面上。」(美聯社照片)

31、德國軍官稱,這張照片攝於1941年10月1日,是在德國圍城前線對列寧格勒用長距離鏡頭拍攝的,天空中的黑色物體被標明為蘇聯巡邏戰機,不過那更像是防空氣球。這表明了德軍對這座城市的最深推進位置,他們包圍列寧格勒長達兩年多時間,但始終無法完全攻佔這座城市。(美聯社照片)

32、1941年10月19日,大批蘇聯裝甲車開赴前線。(美聯社照片)

33、1941年9月3日,德國某地,德軍指揮官恩斯特·布斯切(Ernst Busch)上將在視察高射炮位。(美聯社照片)

34、1941年8月10日,芬蘭士兵沖入一處蘇聯地下掩體。圖左,一名掩體中的蘇聯士兵舉手投降。(美聯社照片)

35、1941年11月24日,德國部隊急行軍通過一處火光衝天的蘇聯列寧格勒郊區城鎮。(美聯社照片)

36、1941年7月7日,被德軍俘虜的蘇聯戰俘。(美聯社照片)

37、1941年9月3日,一隊在新近烏克蘭的戰鬥中被俘的蘇聯戰俘正前往一處納粹戰俘集中營。(美聯社照片)

38、1941年11月21日,德國機械化部隊在蘇聯斯塔里察(Stariza)休息,這裡的蘇軍剛剛撤離,隨後,攻佔基輔的戰鬥打響。背景中破壞殆盡的建築證明蘇聯的「焦土」政策執行得非常徹底。(美聯社照片)

39、1941年9月1日,德國步兵強行衝擊狙擊手的藏身之處,蘇軍一直在此處向進軍的德國部隊開火。(美聯社照片)

40、1941年8月9日,蘇聯某地,兩名現已淪為戰俘的蘇聯士兵在檢查一座列寧的巨型雕塑,這座雕塑的基座被毀,德軍在進軍時還將它砸碎。注意雕塑頸部的繩索,那是德軍留下的典型標誌。(美聯社照片)

41、1941年10月24日,德國方面將右邊這位一臉陰沉的男子描述為被俘的蘇聯上校,他正在接受納粹軍官的審訊。(美聯社照片)

42、1941年8月,德國部隊長驅直入,兵臨蘇聯首都莫斯科期間,他們進入了蘇聯中部城市斯摩棱斯克,背景里,燃燒的建築火光衝天。(美聯社照片)

43、1941年10月3日,一火車德國方面描述為蘇聯戰俘的男子在前往德國的路上。幾百萬蘇聯士兵最終被送到了德國戰俘集中營,其中大多數都未能生還。(美聯社照片)

44、1941年8月27日,蘇聯某地,在德國士兵監視下,蘇聯狙擊手走出麥田裡的藏身之處。前景里是一輛報廢的蘇聯坦克。(美聯社照片)

45、1941年11月,在經過莫斯科附近一個地區時,穿著笨重防寒服的德國步兵與身旁的馬拉車。冬季的惡劣條件致使本已不支的補給線更加吃緊,並迫使德國停止進軍,其士兵暴露在惡劣天氣與蘇聯反擊的危險之下,最終導致人員重大傷亡,進攻勢頭也嚴重受阻。(美聯社照片)


推薦閱讀:

導師請轉身!
荊楚網:李雙江兒子打人焦點之後的焦點
【新提醒】縣域焦點事件評析
梅湖二號墓發掘結束 「虎落」成為考古界焦點
益智球:Perchang

TAG:行動 | 視野 | 焦點 | 圖集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