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美國大使駱家輝

專訪美國大使駱家輝

稿件來源:《時尚先生》 文: 蔣明倬 攝影:Hanako Kuga 策劃: 李楊 編輯: 葉三謝丁 視覺編輯:Grace Yang  採訪: 蔣明倬 Grace Yang 衛亞男 服裝編輯: 衛亞男造型:(陽乾造型)周延澤 攝影助理: 陳旻 燈光: 中紡時代聯盟專業影棚

  華人面孔,只乘經濟艙,背雙肩背包,愛喝星巴克,自從2011年8 月13 日入駐北京光華路美國大使官邸後,駱家輝已成為13 位美國大使中最受關注的一位。為此,《時尚先生》決定去他家轉一轉……

  2011 年2 月下旬一個寒冷的上午,我去了北京光華路美國大使官邸,見駱家輝大使。他身著西裝,一絲不苟,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背後是五六米長的落地窗,整個人都浸透在早春的陽光里。我們的交談剛開始非常嚴肅。我讓他評價這次習近平副主席的美國之行。他的回答中規中矩,「那是一次很成功的訪問」。他很自然地把它分為兩部分來表達:從習近平代表的中方角度來看,它是成功的,因為他會見了美國的政要,「完成了他希望完成的目標」;從美方的角度,也是成功的,「在一些美方關注的中美經貿問題上取得了進展」。典型外交人員的談話方式,立場明確、隨時換位。

  我們見面那天,駱家輝剛剛陪同習近平副主席回美國訪問歸來不久。駱家輝所說的美方關注的進展,指的是美國保險公司獲准進入中國汽車保險領域。中美就電影方面的合作也達成了協議,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 部的基礎上增加14 部3D 或IMAX 電影,美方利潤分賬比例從13%上升到25%。

  習近平2 月訪美,陪同的貿易投資代表團在美採購了271 億美元產品,美國收穫頗豐。這可能是一年來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兩個事件之一。

  另一個事件則是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那一次,剛剛到任的駐華大使駱家輝,和拜登一起前往北京的姚記炒肝吃麵條。兩個美國政界高層一共吃了79 元的賬單。對普通中國人來說,這個數字更令人印象深刻。隨後半年,駱家輝逐漸成為美國歷任駐華大使中最具有中國人緣的一個。

  從美國的角度看駱家輝似乎也表現不俗。他簡化了美國簽證的手續,使中美之間的商務簽證更為便利。他也數次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在一些領域缺乏開放性和透明性。在《財經》雜誌的年會上他發表演講,對「美國對中國走向更強國家經濟干預的趨勢感到困擾」表示憂慮。雖然他往往措詞委婉,也喜歡從中美兩國共同獲利的角度來分析問題,但如果坐到中美經貿談判桌上,他懂得如何更有技巧地使美方獲利。

  在習近平離美之前的午宴上,美國副總統拜登講話,特別感謝了駱家輝「做出的傑出努力」,評價他的特點是「實幹,效率高」。對中國來說,駱家輝無疑是坐在談判桌對面的最為精明、能幹的對手之一。

 

 在中國,駱家輝可能是最出名的一任美國大使,差不多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2009年末,時任商務部長的駱家輝在駐華大使洪博培陪同下,去廣東省參加國際商貿論壇。因駱家輝祖籍就在廣東,他在當地很受歡迎。洪博培向《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講述他的感受,「和駱家輝同行就像和波諾(U2主唱)走在一起」。但那僅僅是個預演。

  洪博培任大使期間用Twitter跟中國網民溝通時,說過一段話:「今天的世界比歷史任何時期都要嚴重依賴健康安全的中美關係。這其中也包括通過現代手段如Twitter 和其他類似載體來溝通的能力。此種溝通代表了中美互相不斷了解的能力,這對於中美特別是對年輕一代來說,極為重要。」現在看來,洪博培像是對他的後任發出「預言」。既預言了駱家輝在中國的「走紅」,也預言了他走紅的方式。

  2011 年9 月9 日,駱家輝赴任北京不足一個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演講時,他說:「我知道人們對我作為大使的任期有著非常高的期望。我知道為什麼。我是第一個擔任此職的華裔美國人。並且,我確實有著過硬的經歷:作為一名州長;作為商務部長;還有作為一個掌握了自己買咖啡和自己背包這門藝術的男人。」他最後這句話一出口,就引來全場的笑聲。駱家輝背著包買咖啡的形象對中國網民來說,已經太熟悉了。

  這年8 月,新浪微博就出現了一張網民在西雅圖機場拍的照片—駱家輝背著耐克雙肩背包,在星巴克買咖啡。那天他正要去北京赴任。這條微博很快轉發超過三萬次。駱家輝一家人到了北京機場,除了最小的女兒,每個人都自己拖著碩大的行李。這一場景被等在首都機場的記者拍下。這些照片也迅速被微博、網路媒體轉載。網友評論說,「沒有隨從,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也沒有熱烈誇張的儀式,駱和他的家人就像普通人一樣來到了北京。」

  在那之後,駱家輝出現在北京飛大連班機的經濟艙里,被乘坐同一架飛機的中國記者發現。他的照片又在網路大量轉載。之後,了解駱家輝的行蹤變得非常容易。每當他出現在一架飛機上,立刻會被網友拍下來放在微博上,有人戲稱他為「經濟艙大使」。我見他時也問,「你還總坐經濟艙么?」他嚴肅地答,「是啊,我陪同習近平副主席訪問,在美國國內都坐經濟艙。美國國務院規定,14小時以下的飛行都要乘坐經濟艙,如果自己花錢,乘坐商務艙當然也沒問題。我做州長、商務部長時也坐的是經濟艙」,他停頓了一會,又說,「我問過別的國家的駐華大使,他們也都是坐經濟艙的」。

  可能若干年來,美國歷任大使都像駱家輝一樣,輕車簡從,像駱家輝所說,「那是美國公務人員的行為方式」。老布希總統70 年代曾經做過駐華代表處主任,經常騎著自行車逛北京。洪博培大使在任時,也經常騎著自行車去中國外交部會見中國官員。但他們都沒能受到普通民眾的關注。駱家輝一方面用獨一無二的亞裔面龐引起注意,又恰巧遇到了微博這種傳播手段在中國的興起,讓他可以用細節來傳遞「美國價值觀」。他們一家人去旅遊景點排隊,在某個飯店等位排隊,在超市,在公園..都會被拍下來,放在微博上。這是對駱家輝平民風格的欣賞,但更多的是以此諷刺公款消費無度、講究排場的中國官員。

  駱家輝的妻子李蒙說,來中國的這半年,每周出門他們都會被認出,總是要和大家拍照。之前沒有任何一任駐華大使遭遇過這樣的經歷。李蒙和駱家輝把這看作一種認同,「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還有比人們都認識你、想跟你拍照更好的歡迎方式么?這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駱家輝在中國成為「明星大使」,有個明顯的優勢—華裔。美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包日強這半年來陪同駱家輝在中國各地出差。他說,儘管前任大使洪博培能講流利的中文,而駱家輝只能講英語,但普通民眾依然更願意與駱家輝溝通。

  駱家輝代表著美國夢的實現。中國民眾對於他、他的家庭、家族的故事充滿好奇,這種了解的衝動在其他大使身上沒有發生過。駱家輝的個人故事傳遞的就是美國社會的歷史、價值觀,甚至政治制度。這種傳遞也剛好是大使的職責所在。

  駱家輝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三代中國移民。祖父駱世澤在1900 年前後到美國闖蕩,靠在白人家裡做傭人賺錢去補習英語,後來回台山老家娶妻、生子。其子駱榮碩,也就是駱家輝的父親,13 歲也跟隨父親去了美國。駱榮碩在二戰爆發前加入美國陸軍,曾參與過諾曼底登陸等著名戰役。

  駱家輝回憶早年的生活,「在家吃中餐,父母說廣東話、台山話,我們幾個孩子用英語回答他們。長大一點我們就要在父母開的雜貨店裡幫忙,每天放學之後坐公交車去店裡,作業就在店後面的角落裡做。」駱家輝後來的勤奮受了父母極大影響。他印象中,父母一周7 天,一年365 天都在工作。「我們一直節省,父親每年還得給台山的親戚們寄錢。」

  駱家輝幼年的夢想是做個老師。上大學之後,他希望成為一名律師。耶魯政治學系畢業之後,他去了波士頓大學法學院繼續讀書。「從來沒想過從政,成為州長或者商務部長。只是想做個律師,有個小辦公室,處理一些移民問題。」

  在美國從政的華人不多,尤其是幾十年前。1981 年,駱家輝作為志願者,為金縣議員、華人社區領袖周馬雙金助選,周馬雙金落敗。「那時我也沒想過自己能參與競選。直到有一天,朋友鼓勵我, 『蓋瑞,你應該去競選,你比其他人更勝任這項工作!』」駱家輝那時已經在華盛頓州立法機構工作了一段時間,他意識到,「參與立法的那些人都是普通人,律師、醫生、會計師、農民..如果他們能,我也能。如果我真的在乎這些問題,就應該推進這些政策,讓它影響社區。」

  1982 年,駱家輝成功當選華盛頓州眾議院議員,並連任長達11 年之久。1997 年,他又以高達58% 的得票率履任華盛頓州長。柯林頓總統在那年的美國國情咨文中特別提到了駱家輝的名字,說他是「數百萬美國亞裔移民中的兩位所養育的值得驕傲的兒子。這些亞裔移民用他們的辛勤勞動、他們的家庭觀和他們作為公民的良好表現,增強了美國的力量。他代表著我們大家都能夠實現的未來。」

  在任職華盛頓州長之前,駱家輝就因精通中美貿易事物而名聲鵲起。華盛頓州是美國貿易大州,也是與中國經貿關係最為密切的地區之一。擔任州長後,他代表華盛頓對中國做過幾次貿易訪問,該州對華出口也在他任期內增長了一倍。放棄連任後,他在西雅圖戴維斯律師事務所擔任亞洲貿易顧問。「主要是幫助美國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把美國的公司介紹到中國來」。正因為這樣的背景,2009 年,他被奧巴馬總統延攬入內閣,成為首任華裔商務部長。

  奧巴馬派遣駱家輝做駐華大使的意圖非常明顯—通過駱家輝在商務部的兩年豐富經驗,提振中美雙邊貿易與投資,從而進一步帶動美國的經濟和就業。

  我問駱家輝,「奧巴馬總統是怎麼說服你來中國的?」駱家輝笑著說,2011 年初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後,中美雙方都認為那是一次收穫頗豐的訪問。當時的大使洪博培剛剛宣布了要離任。「奧巴馬總統把我叫到一邊說: 『中美關係,可能是美國面對的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他說,你是一個非常好的商務部長,但這個工作更重要,我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與中國政府溝通。」

  那時,駱家輝任美國商務部長兩年,一家人在華盛頓生活愜意。大女兒艾米莉15 歲,熱愛游泳。兒子13歲,和鄰居的孩子組了個樂隊。妻子李蒙當時在為一個抗癌NGO 工作。駱家輝一向重視家庭,甚至曾為第三個孩子的出生放棄連任州長。對一家人來說,「去中國」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考慮了好幾天,他還是答應了。「如果總統拍著你的肩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兒,我需要你去中國。」他說,「怎麼能回絕?」

  

如果把最早的三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也算作「大使」,那麼,駱家輝就是第十三任駐華大使。從尼克松訪華到現在,四十年來,中美關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尼克松總統和毛澤東主席恢復中美兩國外交接觸,並不是因為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有共同點,而是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共同抵禦蘇聯的威脅。中國當時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中美貿易遠遠小於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的貿易,中國還不構成一個經濟要素。那時,北京聯絡處主任是非常充滿傳奇色彩的職位。首任布魯斯大使,來中國之前就做過英、德、法國大使,是尼克松與基辛格深為信任的朋友。之後的老布希到中國之前就是相當活躍的美國政壇人物,當過眾議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離任之後,做過中情局局長,直至美國總統。駐華大使在當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中美關係明顯的一次轉折是在1989 年。蘇聯解體之後,中美關係在動蕩中不斷發展。發展戰略性中美關係的政治和心理基礎逐漸減弱了,但柯林頓政府鞏固了美中兩國的經濟關係,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恢復美中正常貿易關係。2001年,小布希總統執政之後,中美關係進入相對平穩期。

  外交界有句名言—「外交授權有限」。在中美關係中能起核心作用的還是白宮和中南海。駐華大使們遇到大事都要請示華盛頓,按白宮或國務院的指示行事。不論個人觀點,必須奉行華盛頓決定的對華政策。在很多核心問題上,比如台海問題,中國人權問題、對持不同政見者的態度等問題上,歷任美國大使的公開表態,幾乎完全一致。「如果有差異,只體現在危機發生後,有些大使會積極跟中方溝通,安排高層互訪,改善關係。差異只在操作的細節上 」。中國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時殷洪說。他分析,大使如果能起作用,歸功於若干因素,「首先取決於中美關係的盈虧、走向,當然也受到大使個人背景、個性的影響,如果任期長、特別是得到總統和國務卿的信任。有很好的資歷,受到總統的尊敬,起的作用就會很大。」大使和總統的關係密切,也很重要。「雷德大使在中國格外受到尊重,對中美關係起了很大作用,因為他是小布希總統的同學、朋友」。

  2009 年,奧巴馬總統執政之時,中美關係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關係「既衝突又合作」成為常態。2010 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3.2 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位勢與權重。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3800 億美元,是兩國剛建交時候的150 倍。但就在同時,美國國內經濟受經濟危機影響,深陷債務危機,失業率居高。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使得兩國關係更加敏感、複雜。

  奧巴馬政府巨額赤字和高失業率兩大難題,希望通過大幅增加出口解決。提出了2015 年前將美國出口額提高至3.1 萬億美元,創造200 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中國在其中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駱家輝一直都是推動其出口倍增計劃的「關鍵人物」。

  2010 年,駱家輝作為商務部長帶領貿易代表團多次到訪中國,推廣「清潔能源」。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出口增加,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這一年與中國簽署的貿易協議,就能支持23.5 萬個美國就業崗位。駱家輝還主持過中美商貿聯委會,參加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他任州長和商務部長時,已同中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且結識了很多中國高級政商人士。

  奧巴馬總統在這時需要一個他信任的大使去中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六個字—打開中國市場。

  駱家輝還記得他第一次來中國時的觀感。那是1988 年,他38 歲。他去了上海、成都、重慶..他向我描述當時的中國,就像播放一段黑白的老電影。

  「我到達上海的那個晚上,我們下了機場大巴,周圍到處都是自行車。父親和孩子都在一輛自行車上,孩子坐在車把手上。情侶們也在一輛車上,女孩子坐在後面。老爺爺騎車帶著自己的孫子。沒有路燈,街上非常黑,即使公交上也沒有前燈。」

  「我記得的另外一個場景是,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人坐在馬路的中間,維修馬路,他用手拿著很原始的工具—鎚子、鑿子修路面。汽車就呼嘯著在他身邊駛過..我非常擔心,車會撞到他。沒有人保護他,周圍也沒有任何標識提示正在維修,也沒有旗子掛起,或者什麼東西圍在他的周圍。我只是非常、非常驚訝於他工作的艱苦。」

  「在重慶的街上,男人用手推著拉貨的車,東西摞在上面有幾米高。他們就推著這樣的車前行、下坡甚至是上山。」

  「這些場景,現在回憶起來,對我來說,都依然非常清晰。那時人的生活是那麼的艱難。我去成都時,去參觀了一所學校。整所學校都沒有採暖設備。教室里的燈,是懸吊式的,電線就暴露在外面。我那時的感受是,自己生作一個美國人是那麼的幸運,我希望儘可能幫助中國人,幫助他們改變生存狀況。」

  一個人對一個國家最初的、最為感性的認識,在理性的外交關係中看,好像無足輕重,但很可能就是這些感性印象,支撐了更持久的好奇心和關注。每任大使的任期雖然都並不長,但歷任大使回美後,對中美關係都會產生長期的影響,他們怎麼看中國,對中國抱有什麼樣的感情,甚至比他在任期內做過什麼更為重要。

  1997 年10 月,駱家輝作為州長訪問中國,他去了更多地方。「依然還有很多自行車,但沒有以前多了。城市有非常大的變化。上海已經到處都是汽車。街上有了更多的商店,以前只有國營商店,外國人買東西還只能去友誼商店。到了97 年,有了各種各樣的商場、超市。」他同時也感受到了普通人生存狀況發生的改變,「也因此對於中國的領導人深懷敬意。」

  隨後,駱家輝前來中國的次數變得頻繁。「每次來中國我都很喜歡。」他說,「我喜歡和人交談,喜歡感受中國的活力。」

 

 駱家輝現在絕大多數時間呆在北京。光華路上的大使官邸是歷任美國大使的家。那棟房子里有古樸的中式傢具,雕花的大衣柜子、條案、中國風格的瓷器基座檯燈,連衛生間的裝修風格都很中式,景泰藍元素得以充分應用。但那都不是駱家輝一家挑選的。傢具都已經很多年,歷經幾任大使。駱家輝住進來以後,更換的唯一傢具,就是沙發,原來的太舊了。

  每天早晨,駱家輝先陪孩子等校車,看著她們上車。7 點半左右,立刻跳上自己的轎車去大使館。「要知道,北京的堵車..」到了使館,一天里會有無數會議。「大使就像是大使館的CEO。大使館有商務、農業、能源、食品、藥品中心、簽證,還有疾病控制中心..好多個部門,承擔各種功能,大使要使每個部門都能高效運轉。」大使還要和一些中方官員會面,加強中美雙方的政治紐帶。比如為準備習近平副主席訪美,「要和華盛頓保持電話聯繫,向他們轉達中方的要求。」通常一天忙完,回到家已經晚上10 點。在我去見他的那天,晚上他還需要去參加一個各國駐華大使的聚會。這樣的宴會也很常見,他也會在官邸宴請中國的政要、學者。當然,還會不斷出差—回到美國,或者在中國其他城市。

  使館客廳角落裡有架日本Yamaha 鋼琴,現在駱家輝的女兒會偶爾彈彈它。那架鋼琴從89 年就在那裡了。不知是哪任大使,向中國外交部爭取了很久,從日本進口了這架鋼琴,以便大使舉行小型宴會使用。我曾問過這裡的管家馬文,「既然鋼琴已經那麼舊了,現在中國外交部也不可能再限制美國大使館買東西,為什麼不換一台?」馬文笑,「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大使官邸更換陳設,花的是美國納稅人的錢,不合理消費立刻會被民眾和媒體指摘。

  那房子中,真正屬於駱家輝一家人的,可能就是他們帶來的那些照片。從進門到客廳有個大約10 平方米的走廊,兩側掛滿了照片。剛進門口的一張,駱家輝穿了件紅色T 恤、牛仔褲,背著妻子李蒙,笑得東倒西歪,還有幾個朋友,每個人都背著自己的女朋友,背景是天安門,那應該是很多年前的照片。更多的是駱家輝和美國政要的工作照。有兩張有趣的,有一張是駱家輝7 歲的小女兒馬德琳和奧巴馬擊掌。馬德琳頭髮柔軟、看奧巴馬的眼神很羞怯,小手搭在奧巴馬的手上,周圍其他的人都在笑。照片下面是奧巴馬手寫簽名「給馬德琳:謝謝你和我擊掌!奧巴馬」,奧巴馬還在和駱家輝大女兒合影下寫道「 給艾米莉:這將是一場偉大的冒險。」這兩張照片應該是駱家輝來北京赴任之前拍攝的。那架「古董」鋼琴上也放了一張照片。駱家輝和奧巴馬在高爾夫球場的球車上。打高爾夫球是駱家輝的愛好之一。照片下一行手寫字跡:「給蓋瑞,祝你生日快樂,團隊中能有你,真是太好了!奧巴馬」。

  1997 年10 月,作為州長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帶著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回到了他父親出生的小村子—台山市水步鎮吉龍村。那也是他父母在美國生活了50 年以後,第一次回到中國。他們上一次離開是1947 年在台山舉行婚禮之後。

  駱家輝在當地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歡迎。酒店門口有上百個記者等著,「一群孩子穿著制服,手裡揮舞著鮮花。」 路旁有橫幅,用英漢雙語寫著「歡迎駱家輝州長」,路邊站著上千人歡迎他們。他們坐車從大城市向1.5 英里外的村莊行進,就變成另外一種樣子。「路兩邊是稻田、水牛,路上很臟。路兩邊還是有孩子們揮舞著鮮花。」

  回到村子,「就像回到1800 年。它看起來還是我祖父離開家鄉時的樣子。他們沒有衛生間,用柴火、煤、煤油做飯。」在駱家輝的六叔公家裡,有一面牆,兩三米長,都貼滿了照片。那是過去一百年來駱氏家族成員的照片。有他叔叔、阿姨們的高中畢業照,他父親穿著軍服的照片,家族成員們的結婚照,還有一張,是他做州長之後的照片。「那時我才意識到,我的成功,是整個駱氏家族在美國的成功。這也讓我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父親一直每年都往台山寄錢,周濟親戚和村裡其他的人。我的成功,也是中國移民在美國的成功。」

  那之後,駱家輝又回去過兩次。一次是在2006 年。「還是老樣子,仍然像是回到1800 年,仍然沒有衛生間。但是當我們離開的時候,透過窗戶,我看到屋子裡的一個年輕學生,在使用電腦..中國的將來是明亮的,雖然會面對很多挑戰。」

  某種程度上,吉龍村不僅僅是他的根,也是他觀察中國的一個坐標。他還能看到「大國崛起」背後的另外一種樣子,那是更全面的中國。西方人看中國,永遠有種大門之外向門裡張望的隔膜,而華裔大使,儘管他的價值觀依然是西方的。但有那麼一種情緒在,他雖然在門外,但是門內有與他血脈相連的人,有他自身無法阻隔的歷史。他會天然就有推動門裡門外的人互相理解的願望。

  2011 年11 月,駱家輝在做駐華大使之後,和他的姐姐回了一次吉龍村。那天開始非常熱鬧,甚至有個舞獅的歡迎儀式,他的一些親戚,表兄都去歡迎他。他去見了他的叔叔、嬸嬸。他們依然都住在非常簡陋的房子里,依然沒有抽水馬桶。他們還去了他捐贈的一個幼兒園參觀,駱家輝給那裡提供捐助已經有十幾年了。

  2011 年初,駱家輝父親去世,沒能看到他做駐華大使。駱家輝抱著父親的照片回到了老屋,姐姐默默流淚,他在父親的遺像前鞠躬良久。包日強當時也在現場,他說,「那一幕,真是感人至深」。


推薦閱讀:

固守冷戰思維——美國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出爐,核戰略有哪些調整?
為什麼西方能接納德國,卻總是和俄羅斯過不去?
法意編譯|美學者重提「大熔爐」概念,以修復美國的認同危機
美國亂撲「諜」驚飛斯諾登
他們操縱美國 可人們卻一無所知?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