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周邊的伊斯蘭教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我國周邊的伊斯蘭教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發布日期:2012-08-18]

  我國境外毗鄰著整片的穆斯林國家或地區,從中亞經南亞到東南亞,連綿猶如一彎新月,包圍著我國的半邊版圖。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伊斯蘭教新發生了各種現象,其中就包括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一、我國周邊的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廣泛存在是我國周邊地區的重要現實情況之一。這裡有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以政教合一為制度體系的伊斯蘭國家,也有雖不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但穆斯林占其總人口絕對多數的穆斯林國家。我國周邊分布的穆斯林民族則更多,但大多屬於突厥、伊朗、馬來等較大族系,其來源也還比較單純。中亞的突厥系民族與我國新疆境內的一些民族還有同族、同源關係;東南亞則是世界上華僑分布較多的地區之一。所有這些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差別較大,經濟文化也各不相同。總之,情況比較複雜,需要分別研究。

  (一)中亞地區

  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中亞五個主體穆斯林民族中的伊斯蘭教信仰情況不盡一致。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兩族宗教意識較為濃厚,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兩族則比較淡薄,這是因為哈、吉兩族有游牧民族傳統,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的歷史比較短,約二三百年。土庫曼伊斯蘭教的發展在中亞五國中屬於較為平穩的,這為獨立後該國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的環境。

  中亞五國是20世紀90年代初在前蘇聯解體之際獨立出來的,現約有5500萬人口,其中80%以上為穆斯林。在中亞五國主體民族中,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等四個民族屬於突厥系統,在這一點上他們與地區性大國土耳其是一致的。而土耳其人是奧斯曼帝國的建立者,他們在阿拉伯帝國之後,曾一度成為伊斯蘭教的強大支柱。至今類似影響仍然存在。

  中亞主體民族中,唯獨塔吉克族不屬於突厥系統,她屬於伊朗(波斯)系統,然而,恰恰是在這一方面,她與另一個地區性大國伊朗是一致的。伊朗是一個什葉派國家,不僅到處充當著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榜樣,還以向外輸出伊斯蘭革命為神聖使命。中亞各國獨立後,塔吉克的伊斯蘭政治反對勢力一度失控,與伊朗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中亞五國獨立後都不同程度面臨著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壓力,儘管他們最終都確立了世俗主義的建國原則,但由於五國80%以上的民眾都信仰同樣的宗教,伊斯蘭教在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中的影響還是舉足輕重的。

  地處中亞南部的阿富汗,現有約2100多萬人口,幾乎全部為穆斯林,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阿富汗境內共有30多個民族,普什圖族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為塔吉克族和烏茲別克族。伊斯蘭教早在誕生之初就傳入阿富汗,但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傳遍全國。1977年阿富汗憲法頒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塔利班上台後之所以有一系列的宗教極端主義的表現。以本·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就曾以該國為大本營,在這裡招兵買馬,訓練武裝,策劃恐怖活動,甚至種毒販毒,販賣軍火,並製造了"9·11"事件。現在,儘管塔利班政權已被推翻,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正施加其影響,但是,要想改變阿富汗的部族伊斯蘭教信仰恐怕絕非易事。

  (二)南亞地區

  在南亞次大陸,兩個地區性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兩個宗教集團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長期處於對抗之中。伊斯蘭教迄今不僅是這裡有影響的宗教信仰之一,還是地區內重要的政治要素之一。

  早在西方殖民主義初期,南亞次大陸就淪為英國殖民地。在反對殖民主義統治的鬥爭中,兩大宗教集團也曾開展過聯合鬥爭。當時,鬥爭的主要領導者一是1885年成立的印度教教徒占多數的印度國民大會(國大黨),一是1906年成立的穆斯林聯盟(穆盟)。在其合作期間,國大黨曾得到過穆斯林的支持,甚至有許多穆斯林直接加入了該黨。然而,由於印度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印度教教徒與穆斯林之間,一直有著無法消除的矛盾和對立,再加上英國殖民當局的挑撥利用,當國大黨於1937年執政後,穆盟便走上了與之徹底決裂的道路,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國。

  巴基斯坦是在"兩個民族理論"(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民族)指導下建國的。分治後雖有大批穆斯林從印度分離了出去,但也有相當多的穆斯林留在了印度。1991年,印度的穆斯林人口仍多達一億以上,約佔其總人口的12%。不幸的是,印、伊兩個宗教間的矛盾和對立卻一如既往。非但如此,由印控克什米爾人問題而引發的印、巴兩國的矛盾乃至武裝衝突,使印度國內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間的矛盾更加難於解決。在印度教教徒看來,只有他們信仰的宗教才是南亞次大陸的本土宗教,伊斯蘭教只不過是當年入侵者的宗教。他們還認為,是穆斯林分裂了印度。這使得印度穆斯林的處境非常尷尬。

  巴基斯坦幾乎全國信仰伊斯蘭教。建國以來,歷任國家領導人一致奉行的一條重要的建國綱領,就是伊斯蘭化。隨著伊斯蘭教被確立為國教,巴基斯坦也就成南亞次大陸的一個典型伊斯蘭國家。

  不過,在英國殖民地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巴基斯坦,畢竟受到過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深刻影響,她在獨立進程中也有過民族民主鬥爭的經驗和傳統,而在其國內,除烏萊瑪等宗教保守勢力外,還有一批受過西方影響的現代知識分子,所以,儘管該國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但卻沒有像塔利班執政的阿富汗那樣,走一條很保守的國家發展路線。同時,其對待西方的態度不像有些中東國家那樣固執,而顯得靈活一些。

  (三)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是一個民族、種族、語言、宗教都比較複雜的地區,除穆斯林或伊斯蘭國家外,還有天主教國如菲律賓。這是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宗教方面,除伊斯蘭教外,還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當地土著信仰。印尼的總人口中有各佔5%的基督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民族、種族、宗教問題都是該地區影響社會發展和左右社會關係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之間也相互作用,從而使地區形勢經常呈現出異常複雜的發展態勢。

  馬來人是東南亞的主要族群,基本上都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把伊斯蘭教看作是"自己的宗教",而將其他宗教看作是"別人的宗教"。馬來西亞和汶萊是東南亞的兩個伊斯蘭教國。印尼則受處於東西方海上交通之樞紐位置的影響,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據有關資料介紹,東南亞現有穆斯林人口近2.1億,其中,印尼約佔1.8億,為其全國總人口的87%。馬來西亞約1400萬,為62%。菲律賓約400萬,為5%。汶萊約21萬,為68%。此外,緬甸和泰國也分別有穆斯林人口約400萬和200萬,各佔8%和3.5%。

  1.印度尼西亞。據說,早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初,就已伴隨著阿拉伯商人來到了印度尼西亞群島。到15世紀時,開始在島上迅速傳播,很快就戰勝佛教,成了印尼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印尼歷史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儘管她曾淪為荷蘭殖民地達350多年之久,但基督教和天主教卻沒有像菲律賓那樣獲得統治地位。其二,儘管她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卻沒有像馬來西亞那樣把伊斯蘭教奉為國教。1945年獨立以來,印尼始終堅持的建國五原則被稱作"潘查希拉",融伊斯蘭教和民族民主思想於一體,長期以來,伊斯蘭教在該國既被認可,同時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2.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由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構成的,其中,馬來人占多數,華人(約26%)居次,印度人(7.5%)居再次。馬來人和其他原住民均屬土著居民,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他們享有許多社會特權。宗教方面,馬來西亞主要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伊斯蘭教被定為官方宗教。華人雖在政治、文化、語言等方面與馬來人相比居於相對弱勢,但她在經濟上卻一直佔有優勢。馬來人與華人兩族群之間這種比較複雜的關係,對馬來西亞的社會關係起著很重要的影響。

  3.菲律賓。菲律賓的天主教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85%以上,但伊斯蘭教仍是該國的第二大宗教,其信奉者是12個講不同語言的馬來人(摩洛人)部族。這些部族比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的棉蘭老島、蘇祿群島和巴拉望等島。早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伊斯蘭教就已開始傳入菲律賓南部,並在當地建立了兩個蘇丹國。16世紀中葉,當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到達菲律賓的最大島嶼呂宋島時,這裡已有馬尼拉等一些穆斯林政權。西歐天主教勢力隨西班牙殖民者來到菲律賓群島後,不僅導致了這裡的穆斯林與西班牙殖民者之間長達300年的"摩洛戰爭",還開始了天主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綿延至今的對立與衝突。

  二、我國周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當今世界中被人們炒得沸沸揚揚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其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的瓦哈比運動。不過迄今為止,它從來都不是一個統一的運動,而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表現。如果說有什麼原則貫通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整個發展歷史的話,那麼,這就是"伊斯蘭原則"至上主義,而它的最好的表達就是:"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不要憲法,不要法律,《古蘭經》就是一切"。然而,這裡所表達的原則,從本質上看,不是宗教原則,而是政治原則,我國周邊的以下三個方面的發展事實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一)極力推動伊斯蘭教政治化

  我國周邊的情況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在已經建立了政教合一體制的伊斯蘭國家,如中亞的阿富汗、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汶萊,原教旨主義運動雖在國內實現了其最高的政治理想,但沒有因此而消失。這是因為在國際上反西方特別是反對美國霸權主義、重塑穆斯林民族的形象、提升伊斯蘭世界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非但如此,他們實際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挫折。"9·11"之前的阿富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後,在原教旨主義的推動下,在國內推行了一系列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做法,在國際上,則針對美國等西方社會,充當了"基地"組織的最大庇護所,成了國際恐怖的大本營。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義者則對印控克什米爾人的命運表示了更多的關注,為此不惜把毗鄰的地區大國印度或其印度教教徒當作恐怖襲擊或"聖戰"的對象,甚至把印巴兩國的關係,一次又一次地推到核威脅的地步(目前已有緩和徵兆)。

  不過,總的來看,在已經建立了政教合一體制的伊斯蘭國家內部,原教旨主義的表現,主要是在捍衛"真主主權",推動全面伊斯蘭化方面,這方面巴基斯坦為一個典型代表。巴基斯坦是一個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方面都實現了伊斯蘭化的國家。1973年巴基斯坦憲法宣布:"整個宇宙的最高權力只是屬於全能的真主。巴基斯坦人民在真主所規定的範圍內行使權力是一種神聖的職責。"一般而言,在這些國家的國內事務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一般都不會出現極端的表現,而是採取政治合法手段進行,如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促進會就是如此。

  2.在未建立政教合一體制的穆斯林國家,如中亞五國、印尼等國,原教旨主義的首要目標還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不管這一目標的實現是採取合法的手段,還是不合法的手段,一般都在所不惜。這些國家的原教旨主義最容易發展成宗教極端主義,甚至暴力恐怖主義,並與各式各樣的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中亞五國建國之初,都曾面臨著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還是建立世俗主義的民主政權的艱難選擇,也許是受前蘇聯政治背景的影響,這五國最終毫無例外地都選擇了世俗主義的建國原則。但是,各國為實現並捍衛這一原則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甚至是血的代價。塔吉克就是在徹底挫敗1992至1995年的伊斯蘭復興黨發動的反對派戰爭後,才捍衛住世俗主義原則的。反對派勢力在其最囂張時期,曾一度控制塔吉克一半以上的國土。好在經過艱苦的鬥爭,現在中亞五國的世俗主義原則都得到了牢固的確立,原教旨主義政治理想的實現近期已失去了可能性,所以,其活動也開始轉向比較溫和的發展路線。

  印尼獨立以來,一直面臨著國內建立伊斯蘭教國的壓力。1949至1962年該國爆發過"伊斯蘭教國運動"。70年代末,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並向外輸出革命時,遠在東南亞的印尼也未能倖免。一些伊朗的原教旨主義者鼓動印尼穆斯林起來反對"非伊斯蘭的政府"。印尼伊斯蘭革命委員會領導人依姆蘭在1980年3月曾給霍梅尼寫信,表示要在印尼建立一個完全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的伊斯蘭國家。與此同時,一度平息的"伊斯蘭教國運動"亦死灰復燃,製造了多起流血事件,其矛頭直接指向印尼的建國綱領"潘查希拉",認為這不是真主的旨意,而是"人造的",他們決心要為"在印尼實現伊斯蘭化"而鬥爭。2000年以來,亞齊和巴布亞等省出現的民族分離主義運動,其目標也是要徹底脫離印尼統治,而建立自己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如位於蘇門答臘島西北端的亞齊,作為印尼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擁有約5.5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約410萬,其中98%信仰伊斯蘭教。1976年12月,亞齊穆斯林成立了"自由亞齊運動",其目標就是在亞齊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結果20餘年來,不斷與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導致1.2萬多人喪生。2002年12月9日,印尼政府與該組織雖在日內瓦簽訂了一項停止敵對行動的和平協議,並成立包括雙方和國際和平監察團在內的聯合安全委員會,負責監督和平協議的實施,然而最近,和平協議再次遭到破壞,武裝衝突更加激烈,損失也更慘重。

  3.在穆斯林佔少數的國家,如印度、菲律賓等國,由於穆斯林不甘心居於政治上的從屬地位,再加上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從主體民族國家中分離出來而獨立建國。為達此目的,原教旨主義者也同樣不惜與民族分離主義者、宗教恐怖主義者相互結合,形成合流之勢。近代以來,宗教問題一直是影響南亞各國、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教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不僅是導致巴基斯坦獨立建國的重要原因,而且至今仍是印度國內的一個重大的不安定因素。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伴隨著伊斯蘭教在世界範圍內的復興,印度國內印、穆兩大族群的關係亦因印度教教徒反穆斯林情緒的增長而隨之緊張起來。一些極端的印度教教徒宣稱,既然周邊一些國家以宗教的緣故從印度分離出去,那麼,擁有83%印度教教徒的印度也應宣布自己為印度教國家。他們甚至對本國的穆斯林講,如果他們繼續生活在印度,那麼,他們就必須像印度教教徒一樣地生活。對於印度穆斯林如克什米爾人而言,從印度分離出去,歸屬伊斯蘭救國巴基斯坦當然是其最大的奮鬥目標,而且這一目標還得到了巴基斯坦包括原教旨主義勢力在內的各種勢力的支持。

  生活在亞洲唯一天主教國--菲律賓的穆斯林的民族分離運動,主要是在著名的伊斯蘭政治組織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領導下進行的。後者是由前者中分裂出來的,目前是菲律賓最大的穆斯林武裝,1998年已擁有武裝人員約1.2萬人,他們的目標就是在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該武裝於1998年底雖已與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但協議從未得到真正實施。

  4.在所有周邊穆斯林或伊斯蘭國家裡,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把組建伊斯蘭政黨,作為實現其政治理想與目標的重要手段。中亞五國中,影響最大的伊斯蘭政黨,當屬塔吉克的伊斯蘭復興黨,其宗旨就是要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1992年,該黨曾迫使塔吉克政府與之達成"民族和解",建立聯合政府,一度接管國家政權。其後雖經歷了一個時期的挫折,但在1995年又捲土重來,一度控制塔吉克50%以上的領土,再次迫使塔當局與之簽署民族和解協議。20世紀90年代初,中亞五國出現的比較有名的伊斯蘭政黨還有烏茲別克的統一人民運動、吉爾吉斯斯坦的吉爾吉斯運動和哈薩克的九月黨等。巴基斯坦國的合法的伊斯蘭政黨是伊斯蘭教促進會。馬來西亞最大的伊斯蘭政黨是伊斯蘭教黨,即通常所稱的回教黨,該黨目前擁有黨員約30萬,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反對黨。印尼歷史上最著名的伊斯蘭政黨是1945年成立的馬斯尤美黨和1973年由幾個伊斯蘭政黨聯合成立的建設團結黨。蘇哈托強制穩定時代結束後,印尼伊斯蘭教開始介入國家政治生活,2000年6月大選後,入選的48個政黨多數為伊斯蘭政黨。

  此外,印尼還有兩個規模較大的伊斯蘭組織: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和穆罕默德傳教教會。菲律賓的伊斯蘭政黨主要是穆斯林聯邦黨和菲律賓穆斯林團結黨等,其他伊斯蘭組織有穆斯林協會、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皈依者協會和穆斯林聯盟等。以上凡是正式的政黨組織都積极參与各所在國的政治進程,成了伊斯蘭教政治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極力推動伊斯蘭教復興

  對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而言,在各種現實條件中,能夠賴以實現其政治理想的最大的工具就是伊斯蘭教,為此,他們總是不惜一切努力來推動伊斯蘭教復興,目的是以此來創造與他們有利的社會氛圍,奠定可為其利用的社會基礎。他們的這一做法,再次體現了當今伊斯蘭教復興中宗教與政治之間的密切關係,即政治離不開宗教,宗教離不開政治。

  當代伊斯蘭教復興是一個全面的社會運動,它不僅體現為在國家事務方面組建政黨,介入政治過程,還體現為在民間加強宗教宣傳,擴大宗教活動,大量修建清真寺,興辦宗教學校,出版伊斯蘭教報刊雜誌和書籍,試圖恢復宗教法律,並通過這些強化方式,而使伊斯蘭教日益深入人心,使伊斯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使伊斯蘭教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意識形態。

  從我國周邊的實際情況看,由伊斯蘭教的復興而引發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於堅持世俗主義原則的國家來講,伊斯蘭教復興對其政治統治不利。在我國周邊地區,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國,所佔只是少數,大多數國家都不是伊斯蘭國家,而是穆斯林國家。還有的國家甚至連穆斯林國家都不是,如菲律賓,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由於原教旨主義者在其推動伊斯蘭教復興過程中,常常會使宗教的發展超出純信仰範疇,而達到極端的狂熱程度,這勢必會威脅到國家的世俗主義原則。這就是為什麼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中亞伊斯蘭教復興,會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原因之所在。以2001年為例,這一年的4月11日,塔吉克總統的國際問題顧問卡·尤爾達舍夫被殺害。6月15日,在塔吉克考察的15名德國農業組織技術人員和4名塔吉克地方安全機關工作人員被劫持為人質。7月,塔吉克政府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哈·桑吉諾夫被暗殺。9月8日,塔吉克政府文化部長拉希莫夫在家中被殺害,這些行為都是直接針對國家政權而來的,其性質非常惡劣。

  2.對宗教多元的國家來講,伊斯蘭教的復興對其他信教群眾不利。我們知道,東南亞是一個民族、種族、宗教、語言多元的地區,這裡除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人穆斯林族群外,還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華人等族群。事實多次證明,伊斯蘭教的復興對於後者而言,帶來的往往是社會恐慌,甚至是直接的傷害。這是因為伴隨著宗教復興而出現的各種極端主義行為,其矛頭所指,往往就是擁有不同信仰的群眾,從而激發出各式各樣的宗教矛盾。2000年初發生在印尼馬魯古的宗教衝突就是典型的例子。當時,穆斯林與基督教教徒在首府安汶等地相互殘殺,結果導致近萬座建築物被燒,1100人喪生,2000多人受傷。雅加達等城市發生的穆斯林與華人之間的衝突,則使印尼華人蒙受了更大的損失,無數的華人店鋪被洗劫燒毀,車輛遭搶砸,人被無辜殺害,近百名婦女被強姦。

  3.對穆斯林佔少數的國家來講,於其維護國家統一不利。在穆斯林佔少數的國家裡,國家政權掌握在非穆斯林的主體民族手中,廣大穆斯林本來就不甘於政治上的從屬地位,伊斯蘭教復興無疑會更助長這樣的心理發展,所以,容易導致宗教極端主義與民族分離主義合流,從而形成分離勢力,進而威脅到國家的統一。天主教國的菲律賓就是典型的一例。目前,菲律賓國內的最大問題就是棉蘭老島的穆斯林鬧獨立,建立所謂摩洛民族共和國問題。多年來,菲律賓政府針對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這一穆斯林武裝,雖進行過多次圍剿,並付出過沉重代價,但一直未能根除隱患。而這支穆斯林武裝則一度發展到近2萬人。

  (三)極力推動瓦哈比教派發展

  18世紀興起的伊斯蘭教的瓦哈比教派,曾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最早的推動者,在當代伊斯蘭教的復興運動中,該派再次充當了原教旨主義的重要推動力量。18世紀,穆罕默德·伊本·阿不杜拉·瓦哈比面對伊斯蘭世界的衰落,曾把原因歸咎於廣大穆斯林脫離了伊斯蘭正道,因而主張奉行穆罕默德的原旨教義,提出了"恢復正教"、"回到《古蘭經》去"的口號。在他的影響下,整個阿拉伯半島曾掀起過近代以來的第一場以振興伊斯蘭教為旗幟的社會運動,即瓦哈比運動。200多年來,瓦哈比教派以沙特為根據地,以佔有麥加等"聖地"為依託,一直謀求向外傳播。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伊斯蘭教的復興,為其贏來了新的時機,而我國周邊的穆斯林國家或地區則成了其目標區。目前,在中亞地區,瓦哈比教派主要在烏茲別克境內活動,以此為根據地,其影響所及,已波及到吉爾吉斯斯坦南部的一些烏茲別克族居民。瓦哈比勢力與烏茲別克伊斯蘭復興黨及其他組織糾集在一起,舉行遊行示威,煽動穆斯林自治,向政府當局發起挑戰。這一時期中亞屬於瓦哈比教派的信眾急劇上升,部分地區已佔當地居民的10%。在吉爾吉斯斯坦,瓦哈比教派的伊瑪目有的已被奉為地方上的穆斯林領袖。在烏茲別克,瓦哈比教派的信徒曾謀求在費爾干納盆地實行穆斯林自治,試圖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浩罕汗國。其中的一些極端分子還秘密地建立了武裝組織,即所謂的"伊斯蘭衛隊",1997年底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在納曼干州先後製造了3起恐怖兇殺事件,包括殺死一名警察少校。1999年2月,一些恐怖分子又在烏茲別克首都進行了一系列爆炸活動。2000年8月,以阿富汗北部為基地的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和沙特等國極端勢力的資助下,武裝入侵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公然與政府軍對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恐怖分子不斷派其成員赴境外接受極端激進思想和恐怖主義訓練,經常在中亞從事販賣毒品、槍支等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宗教極端主義宣傳,鼓動通過聖戰推翻中亞世俗政權。伊斯蘭宗教極端勢力及其恐怖活動正成為影響中亞政局穩定和地區安全的嚴重威脅。瓦哈比教派在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傳播,引起了當地人們的高度關注。

  三、我國的國家安全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從本質上講,當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屬於政治範疇,因為組建政黨,參政議政是他們最主要的追求,而試圖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則是他們的最大理想。而在政治方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也代表了伊斯蘭教利益,並把伊斯蘭教作為實現其理想的最主要的依靠,因而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政治與宗教的高度結合。我國周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更是一開始就表現為一種政治與宗教一體化的社會運動,表現為一種思潮、組織、行動一體化的社會運動。在這裡需特別提請注意的是,一些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為了能夠介入政治進程,為了實現其建立伊斯蘭教國的目的,往往不惜與民族或宗教極端勢力相糾結,不惜採取暴力恐怖手段,不惜製造社會恐慌與動亂,不惜把普通民眾不加區別地當作施暴對象,這樣做純粹是出於自私自利,而置人民的生命財產於不顧,置人民於水深火熱而不顧,因而對當今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那麼,根據我國周邊的這種情況,應如何認識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尤其是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對我國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危害呢?

  當今國際上泛濫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尤其是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已經危害到了我國。20世紀90年代,新疆出現的打著民族、宗教旗幟的境內外組織,發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以及我國內地穆斯林群眾中近年來出現的瓦哈比教派的秘密傳教活動等,都已經或潛在地對我國的國家安全與地區的社會秩序與穩定,構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威脅。一些民族分裂主義分子想要新疆從我國分離出去,而讓他們獨自擁有新疆,這是危害到我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分裂主義,是一定要根除的。為此,筆者認為,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應正確認識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政治本質與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反動本質

  國際上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表現是十分複雜的。在當今世界民主化進程中,各種可能的民主力量都在逐步被動員起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傳播與發展,顯然是成功地利用了這樣的歷史機遇。而進入社會政治領域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從本質上看,已不再具有原來的宗教性質,而是極大地政治化了的產物,因為他們的組織、目標、理想與手段,已不再是宗教的,而是政治的,這種意義下的宗教,只是充當了被利用的工具。另外,當今世界仍是一個充滿了各種民族、宗教、社會矛盾的世界,也是一個遺留了無數歷史問題而沒有解決的世界,這些矛盾與問題,往往成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實現其政治目標過程中被利用的對象,因而使之變得更加複雜,更難於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而言,由於少數極端自私而別有用心人的推動,也就難免出現各種極端主義的表現,從而變成極端的原教旨主義。歷史事實證明,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是當今世界中一種非常反動的東西,非常有害的東西。

  (二)我國的伊斯蘭教必須限於個人信仰範圍,決不允許任何政治化現象滋生蔓延

  由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政治本質,筆者堅決認定,它不適合我國的情況,所以,我國應明確宣布,絕不歡迎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更堅決反對和打擊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眾所周知,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一個根本前提,這就是是否信仰宗教,信仰什麼樣的宗教,信仰哪一個教派的宗教,純屬公民個人私事,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絕不得干涉。只要是在個人信仰範圍內,任何宗教都須得到應有的保護。我國的一些有關國家和社會的組織,如各級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各級宗教協會,就是為了保護宗教信仰者的利益而建立起來的。因此,把伊斯蘭教信仰,也包括所有的信仰,堅決限制在公民個人私事的範圍內,而不使之成為政治因素,不使之成為被政治勢力操縱和利用的因素,是維護公民正常宗教信仰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這一原則今後應繼續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在這方面,塔吉克的教訓是值得我們特別汲取的。該國多次與伊斯蘭復興黨達成民族和解,也許是不得已的,但絕對是一個失誤。相反,土庫曼的做法卻值得借鑒:1994年,土庫曼召開宗教界人士大會,會議決議宣稱"不允許宗教干預社團及國家事務"。所以,自中亞各國獨立以來,土庫曼是顯得較為平靜的一個國家。

  (三)既要保護廣大穆斯林的正當信仰,也要堅決打擊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像世界上許多的國家一樣,我國也是一個民族、宗教、語言多元的國家,也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但總的看,由於我國認真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關係,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真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國的各族穆斯林,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社會環境之中,他們的正常的宗教信仰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很快得到了恢復,還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世界伊斯蘭教的復興,雖波及到了我國,但基本上未超出正常發展狀態,在這方面,我國穆斯林為世界穆斯林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同時也昭示了我國宗教政策是正確而有效的。所以,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應得到一如既往的認真貫徹。正因為如此,我們也要堅決打擊任何伊斯蘭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勢力,因為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維護我國的國防安全與社會穩定,也是為了保衛各族穆斯林的利益。

  (四)要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採取國際聯合行動打擊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一切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我們都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反對,予以打擊。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現在已表現為一種跨國家、地區、民族現象,其危害性具有國際普遍性,而首當其衝的就是穆斯林國家和地區,我國也在被危害範圍之內。就我國與周邊穆斯林國家和地區的地緣、族緣關係而言,重點防範的應是中亞一帶的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中亞五國中的哈、吉、塔三國與我國接壤,公用邊界3300多公里。而我國新疆地區不僅有6個當地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哈薩克、烏茲別克(我國的烏孜別克)、吉爾吉斯(我國的柯爾克孜)為跨國民族,他們與維吾爾、塔塔爾等族又都屬於古代突厥後裔。塔吉克亦是跨國民族。20世紀90年代,我國新疆境內的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與暴力恐怖主義隨著中亞的局勢而活躍起來,絕不是偶然的,這說明我國西北邊疆有可被利用的民族、宗教通道,對於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是很難設防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打擊行動,也必須採取國際聯合行動的做法。其實這一做法,不僅對於我國是必須的,對於中亞五國也同樣是必須的,正是基於這一共識,上海合作組織才能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反恐聯盟順利地組建起來。我們高興地看到,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六國元首在上海會晤時共同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2002年6月7日舉行的聖彼得堡首腦峰會上,再次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憲章》、《關於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三個文件,把反對包括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內的一切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行動落到了實處。上海合作組織的存在與發展,必將對我國與中亞地區安全和政治穩定帶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將來,根據形勢的發展,我們也有必要與南亞、東南亞各有關國家建立類似的反恐聯合行動,尤其是考慮到東南亞的廣大華人集團曾在以往的恐怖襲擊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這一點,這樣做更有必要。維護海外華人的利益,是我們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翠柏:《伊斯蘭教與巴基斯坦的政治發展》[J],《南亞研究》季刊,1996,(4):47。

  [2]盧光盛:《東南亞的伊斯蘭教:現狀與特點》[J],《南洋問題研究》,2001,(3)。

  [3](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程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4]陳聯璧:《三個"極端主義"與中亞安全》[J],《東歐中亞研究》,2002,(5)。

  來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編輯:張世輝)
推薦閱讀:

未來穆斯林世界和非穆斯林世界會有場戰爭么?
齋月臨近,務必做好的應對工作!
揭露宗教極端分子 卡夫卡斯 的畫皮
我國伊斯蘭教教派和門宦
伊斯蘭文明在近代驟然衰落?

TAG:伊斯蘭教 | 周邊 | 主義 | 原教旨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