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化藝術八法
點化是思想說服的常用藝術,是思想工作者以巧妙的方式對說理對象進行「點撥」或啟發,從而促使其感悟或反省,達到認識上的轉化。點化藝術的巧妙之處在於點而不破,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收到「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效果。 一、全局在胸,鞭辟入裡。當對方鑽入「牛角尖」,思維一時很難「轉彎」的時候,常規的說教往往很難奏效,這就需要思想工作者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想得更深一些,從全局出發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言明利害關係,促使其跳出固有思維的束縛。《史記》中記載的趙國左師公觸龍說服趙太后的事例就極為典型。當時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趙國把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人質,趙太后不肯答應。觸龍先和太后進行聊天,談到自己的兒子「不肖」,請求太后允許當皇宮衛士,引出「丈夫愛子」還是「婦人愛子」的討論和爭論。隨後觸龍評論太后愛長安君不如愛燕後,探討趙國及諸侯國三世前為侯者,但他們的子孫卻沒有再為侯的人,其原因就是「位尊而無功,俸存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並且指出愛長安君,就應該讓他有功於國。終於太后同意長安君「恣君之所使之」。思想認識上的轉彎涉及極其複雜的心理背景,而心理活動是微妙的,認識的轉化需要自覺地主動進行,它離不開微妙的心理活動。對那些思維進入誤區難以自拔的人,思想工作者在點化時,一定要從全局出發,選好切入點,輕鬆柔和地介入,一點一點地使其心理舒服起來,進入設計好的圓柔心理軌道,在不知不覺的進程中,進入期望的認識狀態,從而達到促其猛醒的目的。 二、移花接木,柳暗花明。就是對對方明顯荒謬的觀點,先故意不予駁斥,反而承認其正確,並以此為前提進行推設,得出更加荒謬的結論,使對方的謬論不攻自破。齊景公好打獵,叫燭鄒主管禽鳥,但燭鄒不善管理,造成禽鳥死的死、跑的跑。景公十分惱怒,準備殺了他。晏子對景公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一一指出,譴責之後再殺他。景公答應了。於是晏子把燭鄒召到景公面前說:燭鄒,你沒有管理好禽鳥,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君王因為禽鳥的事殺人,是第二條罪狀。使諸侯聽見這件事,認為我君重鳥而輕人,這是第三條罪狀。晏子說完後就請景公殺他。景公說: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表面上晏子在斥責燭鄒的罪狀,實際上指出了景公愛鳥不愛人的錯誤,點化景公不能因鳥而殺人,因小而失大。這種以迂取直的點化關鍵在於迷惑對方,然後給對方一個完全相反的解釋。通常思想工作者可採取真假並用、褒貶並用、正反並用的方法,以曲折的、間接的方式而且帶有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見稍作歪曲,使之成為耐人尋味的樣子,通過歪曲使對方領悟你真正的意思。這既可避免當面指責的尷尬,又使對方明白了事理,能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三、高瞻遠矚,撥雲見日。當客觀形勢發生變化,與之相關聯的各種因素也會變化,身處其中的人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循規蹈矩地辦事,順延思維的慣性,就會造成判斷上的失誤、行動上的莽撞。藺相如曾是趙國宦官繆賢的一名門客,繆賢曾因犯法獲罪,打算逃往燕國躲避。藺相如問道:你是如何知道燕王會接納你呢?繆賢說:我曾跟隨大王在邊境與燕王相會,燕王曾握著我的手說,願和你結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會接納我。藺相如勸阻道:事實是趙國強而燕國弱,而你又受到趙王的寵幸,因此燕王才願意和你結交,如今你在趙國獲罪,逃往燕國是為了躲避處罰。燕國懼怕趙國,勢必不敢收留,他甚至會把你抓起來送回趙國的。你不如向趙王負荊請罪,也許有幸獲免。繆賢聽從了藺相如的勸告,果然被趙王赦免。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繆賢僅僅看到燕王願意與他私交的表面現象,卻沒有看到燕王所關注的只是燕國的利益。如果他失去了趙國的地位,也必將失去與燕王私交的基礎。作為思想工作者就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通過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看本質,並根據變化的形勢,及時調整思路,作出應對之策。 四、開誠相見,信任勵人。信任具有相信而敢於託付的意思,它有促使他人全心全意、愉快地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效應。人們期待信任的心理一旦得到滿足,就會激發出極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937年夏天,徐向前帶領原西路軍的剩餘部隊,歷經艱難困苦回到延安。當時,一些人埋怨徐向前把西路軍原有的幾萬人馬都消耗光了,徐向前為此痛苦不堪。毛澤東在接見徐向前時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了,有了母雞何愁沒有蛋呢!」徐向前被毛澤東充滿信任、關懷、愛護的話語感動得熱淚盈眶,卸掉了思想包袱,半年後隊伍又壯大起來了。思想工作者在教化人的活動中,實行關懷與信任方式,就能使對方在工作受挫後,認真總結失敗教訓,更加增強事業心,所以人們通常把信任譽為「最高的獎賞」、「力量的象徵」。 五、借桑說槐,以石攻玉。對錯誤或偏頗的觀點,如果從正面駁斥難以突破,可找出一個類似的論題,通過一定的方式,引導對方對類似論題進行批駁,從而顯示其觀點的錯誤。據《雅謔》記載,有個叫翟永齡的人,其母信佛,嘴裡整日地念叨著佛,翟永齡三番五次地勸她,她就是不聽。有一天翟永齡故意高聲地叫她,她應了一聲。接著又高聲地叫她,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地叫。她惱了,皺起眉頭說:既然沒有什麼事,這樣叫我做什麼?翟永齡笑著說:我只叫了三四聲,你便惱了,你這麼無緣無故地念佛,一天念了千萬遍,我想,佛也一定會惱火的!相比強制的方法而言,翟永齡的方法無疑是明智的,他選擇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轉彎了老人不易轉彎的既定想法。作為思想工作者,遇到思想僵化的對象時,可先不進行正面駁斥,而是繞個道、拐個彎,採用一定的比喻、誇張、反語、雙關、歇後語等形式,通過富有哲理的同類事物的暗示,使部屬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於某些不便直接說明的問題,可假借其他事例從側面進行迂迴,從而使對方覺醒,自然接受意見或建議。戰國時期,齊國鄒忌外貌俊美,與城北徐公並稱為美男子。一次,他問自己的妻子、小妾和來訪的客人,他與徐公誰更漂亮,三人都說他比徐公漂亮。等他親自見到徐公時,發現自己並沒有徐公漂亮。第二天,鄒忌上朝見齊威王說:臣知道自己並沒有徐公漂亮,但由於臣的妻子偏愛臣,臣的妾畏懼臣,臣的客人有求於臣,都說臣比徐公漂亮。現在齊國幅原遼闊,兵強馬壯,嬪妃們沒有不偏愛大王的,大臣們沒有不畏懼大王的,百姓們沒有不有求於大王的,所以大家都有可能對大王曲意奉承。由此看來,大王聽不到真話,受蒙蔽就實在太深了!齊威王一聽,感到說得中肯,於是下令重賞進諫的人,很快齊國就變得強盛起來了。從人的心理上說,忠言順耳容易讓人接受。思想工作者在說理時要注意把握這一心理,盡量避開「雷區」,從對方樂於接受的方面入手,從日常事情談起,從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談起,既可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又能增強說服力。 七、旁敲側擊,寓教於行。有時對待部屬的錯誤,思想工作者不需要點明批評,通過自身行為加以暗示也許更為奏效。有一位百貨公司的老闆,他每天都到他費城的大商店巡視一遍。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櫃檯前等待,沒人注意,而那些售貨員在櫃檯遠處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這位老闆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默默走到櫃檯後面,親自招呼那位顧客,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就走開了。此後,類似問題再沒有出現過。對於員工的失職,老闆用行動含蓄地批評了他們,促其審視自身過錯。孟子講: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一個稱職的思想工作者,高明之處在於從不冷眼看人、冷語傷人,而是妙語啟人、良行育人。 八、因勢利導,春風化雨。通常,讚美比批評更易令人接受,領導者如果靈活掌握這一點,就能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陶行知是我國著名教育家,他任育才小學校長時,有一次在校園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辦公室。放學後陶先生來到辦公室,見王友已等在門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塊糖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我卻遲到了。」當王友懷疑地接過糖果後,陶先生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裡:「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友哭了:「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先生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能正確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陶行知明知王友不對,並未直接批評,而是另闢蹊徑,先對他進行表揚,讓他在表揚中反思,認識到錯誤。思想工作者發現部屬的過錯後,可先找出其閃光點,出其不意地予以表揚,使部屬自發地產生內疚,自覺地受到感化。
推薦閱讀:
※調情是一種藝術
※魚鱗花大翻領(甜美范兒)——明月的棒針藝術
※做到這幾點,用電腦畫畫從來不是難事
※膽小就別畫畫 膽子大才能畫的好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