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巧練太極

本文系來自<首屆混元太極拳國際交流大會論文集> 作者:袁標有著悠久歷史的太極拳,因其獨特之風格,顯著的醫療技擊之效果且老少咸宜,得到越來越多喜歡運動健康的人士喜愛。成為全球最多人數參與的運動之一。然而,在眾多打著太極拳的人之中,能理解和表現內核---太極內功者並不多見。看見芸芸太極愛好者,打著太極拳之套路(架子),又打不出太極拳之味道(內涵)。花著同樣的時間又末必得到同樣的效果,事倍功半者,甚至與太極背道而馳者比比皆是,不禁令人感到非常可惜。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法有多樣。一、有人瞎練---只學會一些套路,不聞也不問太極之內涵,隨便天玩玩,胡亂練練之人。此種對太極內功期望不高的練法,倒也不失不過,雖和內功無緣,但也不會產生太大的負作用,運動一下肢體總比不動者好。二、有人盲練苦練----指對太極內功期望很高很虔誠但又胡塗地懷惴一句"拳打萬遍理自觀"為信條,不再問其它,每天窮盡時間和精力十數遍地去練拳.姑且不問如此練法是否一定成功,但如此練法者有否計算過代價;太極拳提倡的是慢練盤,一趟架子少說十五分鐘,多則一個小時.就算以十五分鐘計,練三十遍即是四百五十分鐘合七個半小時,還有練單式者,所需時間難以想像,專業人員都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要養家糊口之工薪一族.如此練法,會否以五勞七傷為代價?會否影響家庭?會否影響事業?弄個"天下無敵"?不可能吧.需知"江山代有奇士在,武林永無第一人".故盲目苦練之法不值生活於現代之人所取。如何才能練好太極拳功?經驗告訴我們用一個巧字來練太極拳功----亦即明白地、系統地、科學的、小代價地練出太極拳功.巧練太極拳功應做到如下幾點:一、客觀看待太極拳。學者應該知道人人身上一太極,只看認識不認識.太極拳只是大千世界中的客觀事物,任何把太極拳神神化或簡簡化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因如果將太極看至天下無敵,自然會有自大難容,不求上進之心:如果將太極看至遙不可及,自然會有凡人難及的畏難情緒而有不敢奢求之心:又或者將太極拳簡單地看作與一般的肢體語言運動無異,自然難有認真求學之心,終與太極無緣.二、請教明師(書),弄通拳理.吾師雲:"打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有明師身教當然當好,但有明書言傳也是不錯的.筆者認為太極拳之理包含如下幾個方面:1道家內丹學視為太極拳內氣生產運作之理論基礎;2中醫經絡學視為太極拳之竅穴路線基礎;3西醫人體生理解剖學視為太極拳之力學結構基礎;4太極拳套路視為表現與執行太極內功之形架基礎;5太極拳招式(推手)之技擊含義視為太極拳內涵之傳神基礎.三、寧可不練拳,亦要先練功.俗語有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吾師亦有雲:"寧可不練拳亦要先練功"初練太極拳者之所以覺得太極拳難就是難在不肯相信這句話而誠心去練功.學者需知萬事開頭難.而太極拳之難就難在內處雙修之-----主修內.因些只有外在之形架而沒有內在之功力之太極拳被善意地稱這"太極操".太極殿堂雖不高至遙不可及,亦不會是低至隨手可得地掛在半山間,學者一定要有信心,決心誠心和恆心地沿著上山之路(科學之練功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才能及至殿堂,得至太極之功,而後將太極之功寓入拳架之中去求真正意義之太極拳才能達至事半功倍之效果,否則能事倍功半者,命運尚算待你不簿,弄個與太極背通而馳,越勤越遠就不好了.四、實踐與理論要反覆錘練.學者需知俗語:"學拳容易改拳難"此話雖不假,但對於太極拳來說是不適用的.否則就不會有吾師公陳公發科為吾師馮志強改了七次拳之多的故事,亦不會有"一師帶九徒,連師十個樣"之感嘆了.需知太極拳之成長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肯定自已又不斷否定自已,滾動提高的過程,同樣是一個從無到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過程.一成不變不合道,故亦不合太極拳.比如:學者用"今天"之拳理去練出今天之功;感覺很正面,精神和肉體有了"莫明其妙之爽",自然很有興趣練下去,達至"明天"功力提升了,精神和肉體有了"知其然之爽".便覺得今天的爽好過昨天的爽,再對照昨天看過的理論似乎理解深了一些,多了一個"更明白"自然更有興趣地練下去;有了這個明白的練下去,功力又再提升,達至"後天",精神和肉體又感覺到出來了一個"知其所以然的爽".感覺又好過昨天前天之爽.對照原來看過的理論,心中"更清晰了";再練至隨心所欲之爽.對照理論"更亮堂"------甚至有所共鳴,如是之感覺過程不斷循環產生,功力自然不斷地提高這正是太極拳引人入勝,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五、加入自已的思想,多用"悟"字訣.學者需知在習練太極功的過程中,"悟"是很關鍵的,在繼承傳統練法的同時,需加入自已的思想去"感覺"去"悟",這樣才能尋找到更適合自已的"練法"和更容易判明是非之"感覺".這樣才能以適合自己的速度將拳理由"心知"達至"身知"而達至"心更至"而"身更知",才能將傳統的東西為已所用.否則,它山之石始終是它山之石.六、練功多用"養"字決,不要強迫自已.吾師雲:"練拳是運動,不是勞動""練拳似休息""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學者需知道法自然,消極之等待方法故不可取,但強迫自已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的方法更不可取.如果在不能保證心情愉快的情況下,每天給自已一個定死的定時,定量的練功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對練功產生厭煩,甚至恐懼,在如此壓抑的心態下練功,功效自然不會有積極的、正面的作用,長此下去還會產生負面、消極之作用。結果會是:一、你的精神崩潰,放棄練功;二、咬牙堅持,弄個五勞七傷。所以練功需循序漸進,順其自然,想練就練,否則不練;精神好,體能好就多練,否則就少練;總之以不傷神,不傷身求得精神爽、肉體「爽」為前提。七、不落俗套,寓養氣,行氣於日常動作之中。古人練功,因為當時科技之限制、神秘色彩極濃,規矩亦很多。但在科技昌明之今天學者亦應與時並進,在古為今用的同時,大膽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揭去太極拳之神秘面紗,知規矩而不死守規矩,如傳統有關練功之方位、時辰、五行八卦之代入、行氣線路秩序等說法對功力成長的直接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故學者可在練得太極拳之「內氣」後,除將氣寓於樁,拳中去練,還可大膽地把氣寓於日常生活之任何動作之中去養、去行,只要當時的空氣素質、精神及體能許可,行、卧、站、坐均可以練。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你專門用在練功上的絕對時間,且功力成長快,代價小,是最適合工作及生活均繁忙的現代人之最為科學有效的練法。本人1997年底始學太極拳,1999年轉為主修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數年來本著巧練的精神去學和傳播混元太極,使自已和身邊的同好者受益非淺少走彎路,身邊的修練混元太極者之中,曾獲大型比賽榮譽自願放棄十餘套刀、劍、拳路轉練混元太極拳者有之;從不愛好運動而轉好混元太極者有之;有多種運動經歷轉好太極者有之;有多拳種經歷轉好混元太極者有之;修練多年太極拳之前輩轉好混元太極者有之。成為地方混元太極傳播中堅力量有之,混元太極再傳弟子有之;患有久治不愈之症因練混元太極痊癒者有之;因練混元太極達至能主能動氣療傷去疾者亦有之,白紙一張混元太極兩年不到功力能讓練太極十數年的對手感到震撼者亦有之。巧練太極----太極拳功巧練成。

幾種打拳的好方法

(一)原地打拳習練太極拳學會了套路,有些人離開了師父,往往會有一段自我感覺良好的階段。每天自我陶醉在自己的行雲流水般的拳架之中。這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也正是拳架出偏的開始,也是誤入歧途的階段。能否及時調整好這一階段的訓練方法以及心態,對今後的太極拳修練十分重要。原地打拳是糾偏的好方法。方法:1、起勢前站上一會無極樁。2、起勢後,保持兩腳原地不同,只是在腰胯帶動上身行架。3、原本腰胯帶動兩腳的運動,改為意念的走動,只要意念到了即可。盡量控制腳的運動。要點:控制腳的運動時,多加一些涵空腳底心的意念,多加一些斂胯收臀的意念。(二)用腳打拳用腳打拳也是糾正「手舞足蹈」的好方法。方法:1、起勢前站一會無極樁。2、起勢後,凡是腰胯帶動手的動作,改為意念帶動手走勁。盡量控制手的動作。讓手保持在無極樁時的姿勢。3、腳的動作,仍然如平時打拳一樣,由腰胯帶動。要點:1、手雖然不動,但意念始終在貫穿著肩、肘、腕、指的走勁。而且可以比平時更加走長一些。2、如果,你平時有手舞足蹈的習慣,你會打了一半忘記下面的動作。這時,建議你從頭開始。(三)反架行拳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太極拳已經「爛熟」,自我感覺良好,大有天地之間「舍我無誰」了(我曾經有過這種感覺)。事實上,已經走入歧途了。檢驗方法便是你能不能反架行拳。起勢後,凡是向左的一律改為向右,凡是右手動作,一律改為左手。右腳在前的,一律改為左腳在前。比如,單鞭,本來是左功步,改為右攻步,左立掌改為右立掌,右勾手改為左勾手.功效:反架打拳,從來沒有師傅會教,但是你倘若慢慢地靠自己的意念去學、去想,你便有了超常的意念。這是內家練「神」的方便法門。(四)水中打拳有了整勁的太極習練者,往往拳架較低,腳很沉重,如水牛犁地。這一過程的習練者往往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太極的基礎功夫。然而,這一階段又十分的痛苦。他在同門中,推手可以立於不敗,而一旦與外家或其他門派的對手交流,便會手腳無措。原因很簡單,他只練了下丹田的功夫。如果將太極拳比喻為做拉麵,那麼,他只是和了一個麵糰。麵糰是吃不得的。如何將麵糰變成拉麵呢?不妨試試「水中打拳」!方法:起勢前,做好「十大要領」,而後設想自己置身與齊胸深的溫水游泳池中。由於水的浮力,你要盡量控制中心與平衡。而後盡量慢的行拳,去細細體會其中的細微處。要點:形松意緊、眼耳並用。如太極拳《攬雀尾》應用歌訣:出手含糊似圍牆,雖逢強敵莫驚慌。變個圈兒左右化,後步挺勁作中梁。若逢剛勁倚逞強,順勁下捋敵難防。左搬右攔傷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卦象乾健首萬物,禁忌上手太剛強。向下常將按勁先,敵雖剛強莫相干。變擠變捋從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掤按雙推須熟練,全憑腰腿作機關。捋來擠去象離坎,剛柔相濟勢不偏。上擁下按隨時變,水火既濟妙難言。陰陽配備最稱神,攬雀尾勢推四正。世人練得圈中妙,真能四兩撥千斤。
推薦閱讀:

何軼群《太極求真錄》[第五篇]陰陽相濟論
我學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第12頁)
說不清的太極拳---張方
太極修鍊程序淺論
太極拳流派 和式太極拳的推手三大要領(2)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