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揭秘《周易》卦序之謎[轉]

首先聲明,《周易》卦序隱藏的奧妙原本不是秘密,此文只是為了重新將這個秘密揭開,如果不想讓這個秘密再次失傳,請頂貼!  接下來,是揭開《周易》神秘的面紗,見證神奇的時刻——    (一)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一詞,出自《周易》。通行本《周易》的第49卦為《革》,第50卦為《鼎》。據《雜卦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可知,《革》卦有「去故」之象,而《鼎》卦有「取新」之象,兩卦合起來,所以叫做「革故鼎新」。  《革》和《鼎》兩卦,為什麼有去舊布新之象呢?  謎底的解開,要從先天六十四卦圓圖說起。這個圖有人說是北宋時候的邵雍所創,其實很可能早在《周易》成書之時甚至之前,這個圖就通過一個秘密的渠道流傳下來。(關於這一點,看完此貼自然明白)。  網上搜一下「先天六十四卦圓圖」,有圖有真象(圖附後)。  觀察這個圖,尋找一下《革》卦和《鼎》卦的位置。從《坤》卦的位置開始順時針數,數到16正好是《革》卦;從《坤》卦的位置開始逆時針數,數到30剛好是《鼎》卦。  16和30這兩個數字,有什麼意義嗎?  聯繫到農曆的一個月有30天,這兩個數字就非常有意義。  因為農曆16正好是滿月,而農曆30則正好是月晦之時。  月有盈缺。農曆16的月亮,已經走過了圓滿,正在變為殘缺;農曆30的月亮,經歷了完全的晦黯之後,又即將變為一鉤嶄新的月芽。  正因此,《革》(農曆16的月亮)象徵著陳舊事物即將衰落,而《鼎》(農曆30的月亮)則象徵著嶄新事物即將誕生。「革故鼎新」的真正含義,在於天道的輪迴不息。正因為《革》和《鼎》所象徵的得失和盛衰都不是恆久不變的,所以唐代張銳在《唐中書令梁國公姚崇神道碑銘》中說:「革故鼎新,大來小往;得喪而不形於色,進退而不失其正者,鮮矣!」  或曰:隨隨便便的兩個數字,碰巧而已!北宋時候才流傳於世的六十四卦圓圖,怎麼可能和通行本《周易》有這樣的聯繫!  果真是碰巧嗎?請看《周易》的《革》卦是怎麼說的:「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革》卦中兩次出現了「己日」。眾所周知,「己」在天干中排名第6,如果農曆初1的干支是「甲X」日的話,農曆16日的天干正是「己X」日!  或曰:如果以農曆初一為甲日的話,農曆初6、16日和26日都算是己日……所以俺還是不太相信這類數字遊戲……  本人數學極差,也並不喜歡玩數字遊戲,但是對照著先天六十四卦圓圖數一數,卻發現其中奧秘無窮。請細看,圓圖上與《革》卦相對的是《蒙》卦,而正對著《鼎》卦的則是《屯》卦。  或曰:《屯》和《蒙》,不正是通行本《周易》中,排名僅次於《乾》、《坤》的兩卦么?難道它們也和月相有關??  然也!觀察先天六十四卦圓圖,尋找一下《屯》卦和《蒙》卦的位置。你將會發現,從《乾》卦的位置開始順時針數,數到16正好是《蒙》卦;從《乾》卦的位置開始逆時針數,數到30剛好是《屯》卦。  16和30的數字再一次出現了。當然,通行本《周易》把《屯》和《蒙》卦擺在僅次於《乾》、《坤》的順位上,也有可能「僅僅」是巧合。《屯》、《蒙》和農曆16和30的月亮究竟有沒有關係?這個問題先擱置。讓我們繼續將這個數字遊戲玩下去。

革故鼎新圖

(二)損益之道,恆也

  如果先天六十四卦圖中的卦序真的和農曆的月相有關,那麼我們不妨再把幾個農曆中月相比較特別的日子挑出來看看。  或曰:先看看15吧,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了。  好的。從《乾》卦逆時針數到15,為《損》卦;逆時針數到第29卦,為《益》卦。在通行本《周易》中,這兩卦恰好是一對。單單從卦名上,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出《損》和《益》這兩卦與月相的關係。《損》表示農曆15的滿月,往後當然是「損之又損」,最終消失不見,而《益》卦則表示農曆29日月底之時的晦月,雖然目前看不見,往後卻會日益豐滿起來。從本質上來說,《損》、《益》和《革》、《鼎》以及《屯》、《蒙》這幾對卦都與月中和月末的月相有關。  或曰:我靠,貌似還真有那麼一回事,還有嗎?  《損》和《益》卦中所包含的玄機還不僅止於此。因為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圓圖上與《損》卦相對的是《咸》卦,而與《益》卦相對的正是《恆》卦。而眾所周知,在通行本《周易》中,《咸》和《恆》正是下經的開頭兩卦!我們可以重複之前的數字遊戲: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15卦,正好是《咸》卦,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29卦,正是《恆》卦!  難道說,通行本《周易》中,將《屯》、《蒙》排在上經的開頭,而《咸》、《恆》排在下經的開頭,也僅僅是與農曆月中(15、16日)和月末(29、30日)的月相碰巧了嗎?如果碰巧,怎麼解釋《損》、《益》和《革》、《鼎》(同樣與15、16、29、30有關)這兩對卦名與月相的驚人吻合呢?而且,《彖傳》中說「《咸》者,感也」,為什麼說「咸」有「感」之意呢?從月相上解釋就非常明白:因為《咸》表示15日的月相,此時月亮和太陽分別位於地球的兩側且在同一直線上,陰陽遠隔卻能夠相互感應,所以《彖傳》說「二氣感應以相與」;《彖傳》又說:「《恆》,久也」,《恆》卦表示月末29日之卦,9與「久」諧音,此時月亮與太陽位於地球的同側且在同一直線上,從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的位置重合,所以《彖傳》又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指出了陰陽交合是恆久不變的需求!  或曰:我靠……還有這樣的事情?讓我來看看《屯》和《蒙》卦,《彖傳》說「《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屯》表示30日的月相,和《恆》卦一樣,此時月亮和太陽處於地球的同側且在同一直線上,所以說「剛柔始交」,從地球上看,太陽正好在月亮的背面,耀眼的光芒掩蓋了月亮,因此我們想要看到新月的產生還要幾天時間,故曰「剛柔始交而難生」。(後面還會看到,《屯》、《小畜》、《大畜》、《需》等卦,均表示月亮屯積光明以演變為滿月之象);《蒙》表示16日的月相,其卦文說「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可見「求」字是《蒙》卦的核心思想,所謂同聲相應,異性相求,「求」也有「感應」之意,因此《蒙》卦和《咸》卦一樣,都表示太陽和月亮被地球分隔開來,雖然陰陽遠離,但是卻仍然互有需求。《彖傳》又說「《蒙》以養正」,《象傳》也說「《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其實指的是16的月亮已經滿盈,滿則招損,謙則受益,賢君子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就應該懂得持滿守中之道,《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說的同樣是一個道理。  讓我們繼續對15這個數字進一步摸索:從《坤》卦開始,順時針數到15,為《離》卦;從《乾》卦開始,順時針數到15,為《坎》卦……  或曰:太奇妙啦,《坎》和《離》不正是通行本《周易》上經的最後兩卦么!!  不錯。農曆15的滿月月相象徵著事物到達了鼎盛的極點,因此,通行本《周易》將圓圖中排名第15的《坎》和《離》取出來,作為上經的結束,又把圓圖中排名第15(月中)和29(月末)的《咸》、《恆》二卦取出來,作為下經的開始,不正是蘊涵著物極必反,終而復始的深遠意義么?《坎》、《離》二卦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俺在另一個叫什麼「用九與用六」的貼子裡面已經說過,魏伯陽和邵雍乃是同門師兄弟,他的《周易參同契》,其實也是按著先天六十四卦的圓圖寫成,他們這個門派的最明顯特徵,就是強烈地突出了《坎》、《離》二卦的運用,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寫道:「《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在實際運用上,魏伯陽是將64卦中的《乾》、《坤》、《坎》、《離》這4卦單獨抽離,並將其比喻為輪子的主軸和框架,其餘30對(60個)卦則象是輪子的30根輻條,《乾》、《坤》如天地,《坎》、《離》如日月,而其餘的30對卦就像是輪子上的30根輻條,隨著日月的運行而輪轉不息。《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器之用」。《周禮》曰「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均是相同的道理。  或曰:說了半天,其實就是說,通行本《周易》的卦序,其實源自於先天六十四卦圓圖的卦序,而且兩者的排列,都與日月(《離》、《坎》)的運行有關,集中的體現就是月亮的圓缺變化!  對啦!俺嘴笨,說這半天也沒有整明白,還是您一下子點得透!月亮的圓缺變化,其實正是太陽、地球和月亮三者共同造成的,《周易》的卦序,無論是通行本還是帛書本還是先天六十四卦圖的順序,都是要體現這個變化!

(三)否極泰來  或曰:這個遊戲越來越好玩啦。讓我也來試玩一下看看吧!參照先天六十四卦圓圖可知:  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16卦為《遁》卦。  從《乾》卦逆時針數到第16卦為《臨》卦。  《彖傳》對《遁》的評語是「(柔)浸而長」,對《臨》的評語則是「剛浸而長」。可見在《彖傳》的作者(據說是孔子)眼中看來,《臨》和《遁》正是一對相對的卦。在通行本《周易》中,與《臨》配對的是《觀》卦,而與《遁》配對的則是《大壯》卦。巧的是,《觀》和《大壯》這兩卦,不僅在先天圓圖中是一對,而且它們的順序正好也與30有關!從圓圖可以看出:  從《坤》卦順時針數到第30卦為《大壯》卦。  從《乾》卦順時針數到第30卦為《觀》卦。  從月相上來分析:《臨》、《觀》、《遁》、《大壯》這四個卦,與農曆16日和30日的月相不無關係。如《觀》為30的月相,眾所周知,30日為月晦無光之時,因此《觀》的卦文說「觀國之光」,而《臨》為16日的月相,一輪滿月照臨大地,鑒察萬物亮如白晝,《詩經》中則說是「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因此卦名叫做「臨」非常恰當。至於《遁》卦,「遁」字與30日的月相非常符合,因為此時看不到月亮反射出來的陽光,體現出陽氣遁逃之象,而《彖傳》說「(陰)浸而長」,則指的是月亮(陰)將會逐漸變得圓滿起來。《大壯》的「壯」字,其實是「戕」字的通假,「大戕」就是「大者受傷」之意,同樣描述的是30日月晦之時陽氣極衰的現象。由此可知,從月相的角度可以完美地詮釋出《周易》各卦的卦名含意。而且,《遁》和《大壯》這兩卦又是通行本《周易》的下經中,僅僅次於《咸》、《恆》的開頭兩卦——前面已經說過,《咸》和《恆》位於下經之首,與月相有著密切的關係!  或曰:還有哪些數字在農曆中是有特別意義的呢?  既然魏伯陽和邵雍是同門師兄弟,不妨看看魏伯陽是怎麼說的。在《周易參同契》中,魏伯陽寫道「三日出為爽……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十六轉受統……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  或曰:原來除了15、16和29、30以外,3、8和23這些數字在農曆的月相上也是有玄機的!讓我們來看看圓圖中3、8和23這幾個數字對應的卦吧!先從8開始。  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8卦為《否》卦;  從《乾》卦逆時針數到第8卦為《泰》卦;  從《坤》卦順時針數到第8卦為《隨》卦;  從《乾》卦順時針數到第8卦為《蠱》卦。  在通行本《周易》中,《否》和《泰》,《隨》和《蠱》正是兩對獨立的卦。按照月相理論,這四個卦應該都與初8時候的月相有關。初8時候的月相,按照《周易參同契》的說法應該是「上弦平如繩」的樣子,即月亮正好是一個半圓形。細觀《泰》、《否》兩卦,均是三陽爻和三陰爻平均分配,就像是剛好缺了一半的月亮。《泰》卦說「小往大來」,表示陰陽平分的上弦月,月亮即將變為滿月,月面的陰影部分縮小,光明部分增大;而《否》卦說「大往小來」,表示月相是與《泰》卦相反的下弦月,月面的陰影部分增大,光明部分減少。  或曰:不是說初8嗎?怎麼冒出23日的下弦月來了呢?  原來《泰》、《否》兩卦,《泰》和《否》都是陰陽平分,都表示一半明一半暗的月相,而初8的上弦月和23日的下弦月,都是滿足這一要求的。後面講到23的時候還會再提到這一點,此處暫且不表,先來說說《隨》和《蠱》卦。  《隨》和《蠱》同樣和半圓形的月相有關係。從卦象上看,《隨》卦上兌下震,《蠱》卦上艮下巽。根據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的劃分,兌卦表示初8的月相,震卦表示初3的月相,艮卦表示23日的月相,巽表示16日的月相。(《周易參同契》云:「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十六轉受統,巽辛見平明,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可見魏伯陽是以八卦配月相,震配初3月相,兌配初8月相,乾配15日月相,巽配16日月相,艮配23日月相,坤配30日月相。)  綜合魏伯陽的說法,則《隨》卦(上兌下震)體現出從初3(下卦震)向初8(上卦兌)演變的卦象,月亮由一鉤月芽變成了半圓形的上弦月,《老子》說「前後相隨」,初3到初8,正是一前一後,所以卦名叫「隨」,非常恰當。而《蠱》卦則體現出從16日(下卦巽)向23日(上卦艮)演變的卦象,此時月亮由一輪滿月變成了半圓形的下弦月。  或曰:原來初8和23日的月相是可以互通的呀!這麼說來《蠱》和《隨》就可以和《泰》、《否》聯繫起來看了。因為這四卦都是表示半圓形的月亮,《泰》的卦象是坤上乾下,表示下半邊月亮是亮的,為初8上弦月;《否》的卦象是乾上坤下,表示上半邊月亮是亮的,為23日下弦月;《蠱》卦表示月亮從16日變成23日的下弦月,《隨》卦表示初3的新月變成初8的上弦月。更妙的是,這四卦都是由三陰爻和三陽爻組成,形象地表明了初8和23日的月亮上,亮和暗的部分各佔一半!  說得不錯。發現了《泰》、《否》和《蠱》卦之間的關係後,才能夠完美地理解《蠱》卦中所說的「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詳細解釋起來還要畫圖,太麻煩,此處略去三百字)。  或曰:《周易》之中,由三陰爻和三陽爻組成的卦還有《歸妹》、《漸》、《既濟》、《未濟》這四卦,它們難道與初8和23日的月相也有聯繫嗎?  當然。有圖有真相。接著從先天圓圖中找: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12卦,是《漸》卦;逆時針數到第22卦,是《未濟》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12卦,是《既濟》卦;順時針數到第22卦,是《歸妹》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12卦,是《未濟》卦;順時針數到第22卦,是《漸》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12卦,是《歸妹》卦;逆時針數到第22卦,是《既濟》卦;  從卦象上看,《蠱》(上艮下巽)和《漸》(上巽下艮)是一對相通的卦,其卦名含義也相通:「蠱」通「痼」,指久治難愈的慢性痼疾;而「漸」字也有緩慢漸進之意。《歸妹》和《隨》的卦象,一個是震上兌下,一個是兌上震下,因此也是一對相通的卦,其卦名含義也相通:「隨」有伴隨陪同之意,而《歸妹》卦中說「歸妹以媭,反歸以娣」,「媭」和「娣」反映的正是古時候姐姐(「媭」)給妹妹或妹妹「娣」給姐姐陪嫁的風俗。  或曰:原來如此!那麼《既濟》和《未濟》這兩卦,它們應該也與初8上弦半圓月和23日下弦半圓月的月相有關,巧的是,它們正好排在通行本《周易》下經的最末尾!看來通行本《周易》的編排並非沒有道理的!因為上經是以《乾》、《坤》、《屯》、《蒙》四卦為首,《乾》為15日月相,而《坤》為30日月相(《周易參同契》「十五《乾》體就……《坤》乙三十日」),《屯》和《蒙》分別是30日和16日的月相,《坎》、《離》都是15日的月相,排在上經的末尾;《咸》、《恆》分別是15日和29日的月相,排在下經的開頭,《既濟》和《未濟》是初8和23日的月相,排在下經的末尾!(四)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發現了8、15、16、23、30這幾個數字的奧妙後,接下來看看3。在先天圓圖上: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3卦,是《比》卦;逆時針數到第31卦,是《大過》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3卦,是《頤》卦;順時針數到第31卦,是《大有》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3卦,是《大過》卦;順時針數到第31卦,是《比》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3卦,是《大有》卦;逆時針數到第31卦,是《頤》卦;  前面已經說過,初3的月相,是新月方生的樣子,而在農曆裡面是沒有31日的,因此與其對應的月相,應該是月底的下弦殘月。《大有》卦對應著初3的月,新月方生,前途大有光明,所以卦名「大有」;《大過》卦對應著月底的殘月,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所以卦名叫「大過」;《比》卦對應著月底的殘月,此時月亮運行到與太陽的同一位置,陰陽即將交會在地球的同一側,日月相從,陰陽相親,充分體現出「比」的內在意蘊;《頤》卦對應著初3的新月,「頤」者,養也,此時新月如初生的嬰兒,需要慢慢培養和扶持。  或曰:我靠!原來《周易》不但是按著先天六十四卦圖的順序寫的,而且連卦名(包括經文在內),也都是按著日月輪迴所產生的月相來命名的!!!在通行本《周易》中,《大有》卦和《同人》卦是一對的,《比》卦和《師》卦是一對的,它們應該也和初3新月以及月底的殘月的關係吧?  是的。從先天六十四卦圓圖上看: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17卦,是《師》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17卦,是《同人》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17卦,是《師》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17卦,是《同人》卦;  可見不論是從《乾》卦還是《坤》卦開始,無論是順時針數還是逆時針數,《師》卦和《同人》卦都是正好位於第17的位置上,充分地體現出了「同」字的含義,而「同人」就是聚眾,「師」不正是眾人之意么?  或曰:我靠!!……太神奇啦!不論是初三的新月還是月底的殘月,這個時候太陽和月亮都是位於地球的同一側上,陰陽相會之時,所以將卦名叫做「同人」和「師」,更包含著陰陽交融,兼收並蓄的深遠含義!!   (五)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前面已經說過,初三和月底殘月之時,太陽和月亮位於地球的同一側,且兩者之間的夾角很小,看起來非常「親密」。依理可知,初一時候的月亮,與太陽幾乎位於同一條直線上。在先天六十四卦圖上看: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2卦,是《剝》卦;逆時針數到第32卦,是《姤》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2卦,是《復》卦;順時針數到第32卦,是《夬》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2卦,是《姤》卦;順時針數到第32卦,是《剝》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2卦,是《夬》卦;逆時針數到第32卦,是《復》卦;  由於農曆沒有32日,因此依照前面的例子,將32日的月相定為月底的殘月。《復》卦是初1、初2時候的新月之象,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此時月亮剛剛經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連線,重新開始新一輪的圓缺,所以卦名叫「復」,有周而復始之意;《夬》卦的「夬」,其實是「缺」字,正是月底殘缺的月相;《剝》卦的「剝」,有侵蝕剝落之意,也與月底殘缺的月相相符;《姤》卦的「姤」字,有邂逅相遇之意,初1、初2時候的月亮,剛剛經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連線,從地球上看,正是日月相會之象。    (六)明夷?鳴鵜?都是月亮惹的禍!  或曰:這個數字遊戲越來越有意思啦!還有什麼數字我們沒有提到的呢?對啦,6字!六六大順,咱們來看看初6的月相吧!  在先天六十四卦圖上看: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6卦,是《晉》卦;逆時針數到第28卦,是《巽》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6卦,是《震》卦;順時針數到第28卦,是《需》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6卦,是《巽》卦;順時針數到第28卦,是《晉》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6卦,是《需》卦;逆時針數到第28卦,是《震》卦;  《震》卦表示初6時候的月相,《巽》卦表示28日時候的月相(前面說過,魏伯陽把震表示為初3的新月,巽表示為16日的月相,《震》由兩個震卦組成,所以是初6;《巽》由兩個巽卦組成,不能表示32日,應該算成接近月底的殘月,月相與初6時正好相反。)《晉》卦有「明出地上」之象,「晉」字通「進」表示初6時新月進一步長成升高;《需》的「需」字通「須」,有等待之意,說明月底28日的殘月要想像初6的新月那樣豐滿,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在通行本《周易》中,與《震》、《巽》配對的分別是《艮》和《兌》,與《晉》、《需》配對的是《明夷》和《訟》。對著先天圓圖,來看看《艮》、《兌》、《明夷》和《訟》這四卦的位置: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10卦,為《訟》卦;順時針數到第24卦,為《艮》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24卦,為《訟》卦;逆時針數到第10卦,為《艮》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24卦,為《明夷》卦,逆時針數到第10卦,為《兌》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10卦,為《兌》卦,逆時針數到第24卦,為《明夷》卦,  農曆初10的月相,介於上弦半圓月和滿月之間,為《兌》卦之象,而《艮》卦則為下弦半圓月到月底之間的月相,從兩卦的陰陽爻數量來看,《兌》卦有4陽爻,2陰爻,而《艮》卦有2陽爻,4陰爻。前面已經說過,陰陽爻數量的多少可以表示月球表面明亮和陰暗區域的大小,《震》和《艮》都是2陽爻和4陰爻組成,故可以表示陰影佔大半的月相(如初6和24日),《巽》和《兌》都是4陽爻和2陰爻組成,故可以表示陰影佔小半的月相(如初10)。《明夷》表示農曆24日的月相,此時將近月底,月亮進一步蝕缺,光明消減,《老子》曰:「視之不見名曰夷」,「明夷」正是光明即將消失不見之意。  或曰:且慢!如果「明夷」是光明消退的意思,那麼「明夷于飛」怎麼解釋呢?《詩經》裡面說「鴛鴦于飛」,「燕燕于飛」,都是指鳥在飛,明夷如果是「光明消退」之意,又怎麼會「于飛」呢?  原來,此「明夷」並非彼「明夷」也。說來話長,此處略去七百字,回到正題上來——《明夷》表示24日的月相,則《訟》卦表示初10的月相。「訟」是爭訟吵架之意,眾所周知,月亮的周期不僅影響到女性的生理,對所有人的心理都會產生影響。初10的月亮正在向滿月發展,人的情緒受到影響,變得容易激動,所以才會產生爭吵之事。  或曰:靠,原來《訟》卦都是月亮惹的禍啊!(七)大畜生和小畜生  或曰:通行本《周易》之中,《大畜》、《小畜》和《大過》、《小過》這兩對卦名,意思相反,可是卻並不排在一起,究竟為什麼呢?  答案還是要從先天圓圖中找。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5卦,是《小畜》;數到第7卦,是《大畜》;因此,《小畜》和《大畜》分別對應著初5和初7的月相,它們要變成滿月還需要等待一些日子(這就是為什麼圓圖上,《需》卦排在第5位,正好在《小畜》和《大畜》的中間)。初7的月亮比初5的月亮更亮更豐滿一些,所以說《大畜》卦積蓄的光明比《小畜》卦多一些,這正說明了兩卦卦名的由來。為什麼說「畜」字是「蓄積」的意思而不是「畜生」的意思呢?原來,在卦圖上看: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7卦,正是《萃》卦,「萃」的意思就是「薈萃,萃聚」,和《大畜》卦一樣,都是表示初7的月相;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5卦,正是《豫》卦,「豫」字又寫作「余」,如果不蓄積,怎麼可能會有餘呢?所以《豫》卦和《小畜》一樣,都是表示初5的月相,表示「小有蓄積,略有盈餘」,此時月亮仍然需要積蓄更多的光明,方能變成15的滿月。  再看看《大過》和《小過》卦。前面已經說過,《大過》卦表示月末30日左右的晦月,因此《小過》卦應該表示月中15日左右的月相。從卦圖上可以看出,  從《坤》卦逆時針數到第13卦,為《小過》卦;逆時針數到第21卦,為《解》卦;  從《乾》卦順時針數到第21卦,為《家人》卦;順時針數到第13卦,為《中孚》卦;  從《坤》卦順時針數到第21卦,為《中孚》卦;順時針數到第13卦,為《家人》卦;  從《乾》卦逆時針數到第13卦,為《解》卦;逆時針數到第21卦,為《小過》卦;  《小過》表示21日的月相,錯過了15日滿月的鼎盛時期,不過相對於月底30日左右的《大過》,它的過錯的還算是比較「小」的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小過」和「大過」這兩個名字,生動地描繪出15滿月之後月亮「日日減清輝」的衰退階段。《解》卦表示13日的月相,此時月亮已經近於滿月,黃昏即出現在天空而且一直到黎明前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利於人們夜間趕路,因此《解》卦的經文說「利西南……有所往,夙吉」。又由於13的月亮將又一次恢復到滿月的狀態,所以《解》卦里說「其來複,吉。」《中孚》和《家人》這兩卦,說的就是13日和21日的月相了。此時的月亮陰影部分還是少於明亮部分,因此體現在卦象上,《中孚》和《家人》的陽爻數為4,陰爻數為2,陽多於陰,表示明亮部分多於陰影部分,正符合13日和21日的月相!《中孚》為13日的月相,此時臨近15滿月,所以《中孚》的卦文中說「月幾望」,「望」即滿月,「月幾望」正是將近農曆15的意思!《家人》卦符合21日的月相,《彖傳》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這什麼說到了「內外」呢?這正是從月相上說的:21日的月亮已經由滿月變為殘缺,陰影出現在月球的西側(陰),象徵著女性居家主內,光明的部分位月球的東側(陽),象徵著男性在外掙錢養家,所以說,男主外,女主內是「天地之大義」也!  或曰:我靠,你這明明是歧視婦女……在通行本《周易》中,與《家人》配對的是《睽》卦,與《解》配對的是《蹇》卦,在先天圓圖中:  從《乾》順時針數到23卦為《蹇》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11卦為《蹇》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23卦為《睽》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11卦為《睽》卦;  《蹇》是農曆23日的月相,《睽》則表示農曆11日的月相。前面說過,23日的月相是下弦半圓月,再往前發展,月面的陰影部分將會超過明亮部分,最終發展成完全的晦暗無光。所以《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蹇》的卦文還說「利西南,不利東北」,這與《解》的卦文「利西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處略去一百字證明。《睽》卦表示農曆11日的月相,此時月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到15日的時候日月距離最遠,初1的時候離得最近),「睽」有背離相違之意,生動地描繪出月球和太陽之間相對位置的變化,《彖傳》說「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說的正是日月雖然遠離,但是陰陽之間的交感卻從未停止,可謂「貌離神合,睽中有通。」    (八)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或曰:不知不覺,六十四卦的奧秘已經破解了一大半了,看來剩下的十卦讓我來破解好啦!  從先天六十四卦圓圖上可以看出: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27卦,為《噬嗑》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27卦,為《萃》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7卦,為《噬嗑》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7卦,為《萃》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23卦,為《蹇》卦;順時針數到第11卦,為《困》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23卦,為《困》卦;逆時針數到第11卦,為《蹇》卦;  由上可知,《噬嗑》卦表示農曆27日的月相。《彖傳》曰「《噬嗑》……剛柔分,動而明」,這句話也是指月相而言。「剛柔分」,分開即睽違也,前面說過,《睽》卦表示11日的月相,表示月亮正在朝遠離太陽的方向運行,陰陽遠離,所以說「剛柔分」,到了27日的時候月亮又向太陽靠攏,所以說「動而明」!月亮從與太陽分開再向太陽靠攏的過程,就像是「噬嗑」一詞形容人們咀嚼東西時候嘴巴一張一合的樣子,有張有合,方能咀嚼,有分有合,才是天道。《萃》表示初7的月相,前面已經講過了。《困》卦和《蹇》卦一樣,均表示為23日的月相,巧的是,「蹇」字有「難」的意思,和「困」字組成「困難」,形象地表現出23日下弦月的艱難處境(光明即將衰微,要「明夷」了,而《明夷》正好是24日的月相!《彖傳》曰「《明夷》……以蒙大難」,也說是「大難」之象!)  在通行本《周易》中,與《噬嗑》卦配對的是《賁》卦,與《困》配對的是《井》卦。參照圓圖查找《賁》和《井》的位置:  從《乾》開始順時針數到第7卦,為《井》卦;  從《坤》開始逆時針數到第26卦,為《井》卦;  從《乾》開始順時針數到第7卦,為《賁》卦,  從《坤》開始逆時針數到第26卦,為《賁》卦  《井》表示的是初7的月相,《困》表示的是26日的月相。「井」就是水井,古代重要的水源之一,一方水養一方人,所以《彖傳》說「《井》,養而不窮也」。這個「養」字讓我們想起《頤》卦來,前面說過,《頤》卦有「養」之意,且《頤》卦表示初3之月相,《井》卦為初7之月相,這兩個時候月亮都還屬於新月未半圓的階段,當然要慢慢地「養」上一段時間,才能夠變成滿月那圓乎乎的體態,而且井中有水,坎為水,又為月,因此那「養而不窮」的水井,和那前途無量的初7新月,構成了一對絕對的比喻。《賁》表示的是26日的月相,《彖傳》曰:「《賁》……柔來而文剛」。26日之時,月亮來到靠近太陽的地方(30日與太陽距離最近),太陰(柔)向太陽(剛)靠攏,所以說「柔來而文剛」,「賁」字在馬王堆帛書中寫作「蘩」,「蘩」字通「燔」,因此《賁》卦的原名叫做「燔」,《象傳》曰:「《賁》,山下有火。」,從《賁》的卦象上看,下卦離為火,上卦艮為山,正是大火燒山之象,《賁》的爻辭中也說「賁(燔)於丘園」,充分說明《賁》卦其實是《燔》。《井》卦象徵著欣欣向榮的初7新月,而《賁》(燔)卦則象徵著走向窮途末路的26日殘月。《燔》有焚燒山林之象,而與之相對的《井》卦則是以水養人之象,山上的樹燒光了,火就滅了,而井裡的水汲幹了,卻還有源源不窮的時候。這兩卦蘊含的豐富哲理一言難盡,略去三百字。  回到正題:從卦象上看,《噬嗑》(離上震下)和《豐》(震上離下)可以配成一對;《賁》(艮上離下)和《旅》(離上艮下)也是一對;《井》(坎上巽下)和《渙》(巽上坎下)也是一對;《困》(兌上坎下)和《節》(坎上兌下)也是一對卦。在圓圖,把《豐》、《旅》、《渙》、《節》也找出來: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14卦,為《豐》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20卦,為《豐》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14卦,為《節》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20卦,為《節》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14卦,為《旅》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20卦,為《旅》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14卦,為《渙》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20卦,為《渙》卦;  出現了14和20這兩個非常明確的數字。《旅》和《節》都表示14日的月相,《豐》、《渙》則表示20日的月相。「旅」的意思就是遠行,此時月亮離太陽的距離已經接近最遠,且相對於11日的月相已經取名為「睽」,14日的月亮就像是一個遠離了溫暖太陽的浪子旅人,取名為「旅」,多麼的形象生動!《節》卦表示14日的月相,《彖傳》中說:「《節》,剛柔分」。14日的月亮和太陽距離接近最遠,陰陽遠隔,故曰「剛柔分」。「豐」的意思就是壯大,14日的月亮接近滿月,所以取名為「豐」。《彖傳》說「《豐》,大也,明以動,故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很形象地說明了《豐》卦的月相接近滿月的特點;《渙》卦表示20日的月相,「渙」即有渙散之意,而巧的是,前面說過《解》卦是21日的月相,「解」字也有解散之意!20日和21日的月亮已經走過圓滿,光明漸漸渙散黯淡,因此取名為「渙」和「解」,同樣非常的生動。    (九)臨深履薄,慎終如始  通行本《周易》中,與《大畜》配對的卦是《無妄》,在圓圖上找出《無妄》的位置:  從《乾》卦逆時針數到第25卦,《坤》卦順時針數到第9卦,為《無妄》卦。  從《乾》逆時針數到第9卦,正是《履》卦,  從《坤》逆時針數到第9卦,正是《謙》卦;  從《乾》順時針數到第25卦,正是《謙》卦;  從《坤》順時針數到第25卦,正是《履》卦;  《無妄》表示的是初9日的月相。從初8日開始,月球逐漸遠離太陽,同時月亮也從半圓形逐漸向滿月發展,象徵著事業蒸蒸日上,將此時的卦命名為「無妄」,乃是告誡人們不要因為得意而「妄行」。《履》卦同樣表示初9的月相,卦名叫做「履」,和「無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告誡人們在接近成功之時更要以謹慎小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履虎尾,像《老子》所說的「若冬涉川…若畏四鄰」,就像《象傳》在《震》卦中所說「君子以恐懼修身」。(《震》卦表示初6的月相,此時離15滿月尚遠,有遠見的人已經能夠「以恐懼修身」,更何況初9的月相離15的滿月更近一步了呢?戒滿戒驕,是《周易》中屢次重複強調的思想,《老子》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也是強調接近成功之時,越是要小心謹慎。)《謙》卦表示25日的月相,此時月亮的陰影部分已經超過明亮部分,象徵著事物處在下坡路上,諸事不順,此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則必然能在逆境中得到進益。《彖傳》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這段話完美地解釋了「謙」字的內涵。      (十)乾坤者,易之門戶  不知不覺,64卦已經講完了。  或曰:《乾》和《坤》不是沒有說么?  ……看了這半天的圖,哪一次不是從這兩卦開始數數的?《乾》表示15日滿月之時,6爻皆陽,表示月亮光明而沒有陰影;《坤》表示30日月晦之時,6爻皆陰,表示月亮隱藏無光。  或曰:貌似還是有點亂……  累了,剩下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吧(話都讓我一個人說了,多沒意思啊)……後會有期!

推薦閱讀:

批八字,寅巳申名為無恩之刑,周易微學堂告訴您為什麼稱其為無恩
零基礎學周易八字合婚入門 圖文結合 一看就懂 五分鐘學通
《巽》:從「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看《周易》卦爻原始納甲
太極水的圖書館【周易中的『風水』目錄】
周易盲派八字案例詳解----如何換象看象

TAG:轉載 | 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