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就撕開日軍防線!二戰中的澳大利亞第1裝甲師
在二戰期間作戰的英聯邦眾多國家中,澳大利亞是出力甚多的,其風格硬朗、作戰剽悍的步兵師數次成為軸心國軍隊的勁敵。比如北非戰場的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就曾令沙漠之狐隆美爾都趕到頭痛。而澳大利亞人還的第1裝甲師的經歷則更為不凡。
在德軍的裝甲部隊潮水般衝進波蘭後,澳大利亞決定組成第二次遠征軍(Second Australian Imperial Force,簡稱2nd,AIF),像一戰那樣前赴歐洲作戰。在先後組織了第6-9四個步兵師的同時,第1裝甲師也一同誕生了。1941年7月1日,第1裝甲師正式組建完成,擔任師長的是約翰·諾斯科特少將(John Northcott),統率它的機構——澳大利亞裝甲部兵團(Australian Armoured Corps)也在這一天宣告成立。
▲二戰期間澳大利亞為遠征軍徵召士兵的海報
▲約翰·諾斯科特少將
在編製上,第1裝甲師有第1、2兩個裝甲旅,每旅三團,另外還有裝甲汽車團、摩托車團、工兵團、炮兵團等等支援單位,看起來兵強馬壯。但是在裝備上,澳大利亞本土的坦克數量極少,到了1941年的11月,澳軍手上只有10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和8輛英制輕型坦克,外加30輛訓練用的布倫機槍車。歐洲緊張的戰事也無法讓英軍輸送更多坦克到大洋彼岸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裝備的缺乏使得第1裝甲師沒有辦法跟步兵兄弟們上前線去。澳大利亞還試圖自己製造坦克,無奈沒有這個能力,第一輛自產的坦克「AC-1」直到1942年8月才走出製造車間,而且尚屬實驗性質,問題重重不堪使用。但是巨大的危險已經迫在眉睫,在第1裝甲師組成後還不到半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海陸軍不斷向南挺進,澳大利亞本土陷入局勢危急,卻又無兵可用的窘境。對於第裝甲師來說,這倒是給了他們一個上去拼搏的機會。
日本軍隊的快速推進使得第1裝甲師前往中東接受裝備和訓練的預期化為泡影,但美國參戰之後,就從另一邊給予了澳大利亞軍隊大量的增援。因此第1裝甲師在1942年的四五月間得到了一部分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和「斯圖亞特」,開往更北部的地區加緊訓練,為對抗日軍做好準備。期間,霍拉斯·羅伯特森少將接過了指揮官的位置(Horace Robertson)。第1裝甲師的官兵們焦急地關注著局勢的發展,希望能夠早日讓日本侵略者吃些苦頭。從中東調回的澳大利亞第6、第7步兵師也在5月下旬調回本土,他們將和麥克阿瑟手下的美軍一起在北面的島嶼構成第一道屏障,為第1裝甲師完成訓練,也為同盟國軍隊積攢更多的力量爭取時間。
▲澳大利亞在二戰期間保有的坦克及裝甲車數量(註:括弧內數字來自其他資料,具體坦克數未知)
1943年前後,第1裝甲師正式投入對日作戰。7月18日,掘井富太郎少將率領的南海支隊在巴布亞半島的布納登陸,迅速擊潰防守海岸的澳大利亞士兵,企圖從熱帶雨林中強行開出一條直達莫爾茲比港的道路。在澳大利亞第6、第7步兵師各一部的頑強阻擊下,日軍儘管看到了莫爾茲比港的燈火,但卻與之無緣,最終在澳軍的反擊下不得不後撤。麥克阿瑟一面正面推進,一面在敵人側後組織登陸,包圍圈裡的日軍狀況越來越糟糕,但是抵抗的瘋狂程度一點都沒減弱。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甲部隊出動了。
▲訓練中的澳軍「格蘭特」坦克
受地形和運輸船隻不夠的影響,第1裝甲師在二戰都是以各團甚至營連單位支援步兵作戰。1942年12月18日,第2/6裝甲團的8輛「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配屬澳大利亞第18旅的兩個營,從日軍防線左翼發起進攻。已經與澳大利亞人作戰數月的日軍深知澳軍的戰鬥力,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坦克的出現!在這幾輛輕型坦克的有力支援下,澳大利亞步兵用了一個小時就撕開了日軍防線。但「斯圖亞特」畢竟是輕型坦克,負隅頑抗的日軍第47野戰高射炮兵大隊急紅了眼,把用於防空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放平炮管轟擊澳軍坦克。在當月24日有2輛「斯圖亞特」被日軍高射炮擊毀,其他坦克的作戰行動也不得不中止。四天之後,日軍飛機場被澳大利亞軍隊佔領。隨後,第2/6裝甲團的6輛坦克又協助美軍41步兵師發動進攻,日軍力不能支,最後的戰線被突破。歷時六個月的科科達之戰以美澳聯軍的勝利告終。
▲澳大利亞第2/6裝甲團的「斯圖亞特」協同步兵推進
之後,美軍和澳大利亞聯軍在西南太平洋轉入了反攻,第1裝甲師接連派出裝甲團和更小的部隊支援步兵進攻,給日軍帶來了巨大恐慌。新幾內亞的經驗雖然證明了使用坦克對日作戰給己方帶來的巨大優勢,但是裝甲師這樣大的單位在太平洋的島嶼根本無法施展,鑒於澳大利亞國內兵源呈現緊張之勢,盟軍高層在1943年9月撤銷了第1裝甲師的師部,其作戰部隊被分編給裝甲旅這樣更小的單位,與步兵共同作戰時,則以中隊這樣更小的單位行動。
▲1945年,在婆羅洲配屬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作戰的第2/9裝甲團的「瑪蒂爾達」坦克
雖然沒有歐洲戰場裝甲對撞的壯懷激烈,但是在氣候惡劣,寸土必爭的太平洋小島上,坦克的出現同樣是對步兵最大的慰藉,澳大利亞的裝甲部隊大部都常駐本土,但是出戰在外的澳軍坦克,從家門口一直打到印度洋附近,推動了二戰的勝利結束。
▲1945年9月13日,原第1裝甲師師長霍拉斯·羅伯特森接受日軍第18軍司令安達二十三的投降
推薦閱讀:
※前方高能 | 186和187政策的變化大匯總來襲,are you ready?
※【簽證案例】誰說澳洲拒簽立馬二簽就過不了的?扯淡!
※A2奶粉的澳洲藥房售價
※重磅! 澳洲擬推出史上最低要求移民簽證! 無投資金額限制, 雅思只需4個5! 政府只要你有個好創意即可申請!
※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反華」?| 毛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