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間意識理解魯迅

彭林祥《 人民日報 》( 2011年08月16日 20 版)

《魯迅時間意識的文學建構與嬗變》:吳翔宇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是考察社會文化變遷和歷史進程的重要維度。可以說,我們如果解開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生活模式背後所潛隱的時間結構,就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破解這些群體生活的基本走向,更深刻地把握其生存的基本樣式。中國新文學現代性的發生肇始於傳統歷史觀的消隱,時間上的「現代與傳統」、空間上的「西方與中國」二元對立,與「新與舊」、「進步與落後」價值二元論一起,構成20世紀中國現代性觀念中比較穩定的內涵。作為中國新文學先驅的魯迅處於那個時代語境,同樣不能脫離文化轉型的新傳統。魯迅以「歷史的中間物」的身份觀照歷史與現實,他對於主體的當下審視是完全個人化的,然而卻包含著深刻沉厚的歷史性和現實性內容,他對主體的任何洞悉和調整,都源於對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更全面更深刻的感受與認識。與其說魯迅是一個珍惜時間的思考者,不如說是一個睿智的時間思考者。在他的筆下,時間不僅是聯結歷史的信使,還是熔鑄生命的爐火,歷史的長河和生命的情狀匯成了其豐富而深邃的文學現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時間意識的文學建構與嬗變》一書,將魯迅思想的生成放置於古今、中外文化空間的對照中予以觀照。這樣一來,魯迅時間意識的形成和建構有內外兩方面的緣由:既有主體思想的獨特體驗、價值的不同取向、人生的不同選擇,又與主體所處的時代語境息息相關——20世紀中國這一歷史場域孕育和影響著魯迅時間意識的生成。全書將「歷史」和「人」融入時間想像的現代性邏輯框架內,進而達到了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歷時思考,在一種開放的時間結構和充滿問題性、未完結性的歷時意蘊中生成一種深刻的現代精神。循著這本書的思路,我們可以挖掘魯迅時間意識的文化構成與內在特質。同時,魯迅的思想並非以「完成狀態」呈現的,用時代語境中某種思想潮流來印證其時間意識的文化內蘊,往往會忽視其演變過程中複雜性、變異性因素。在洞悉魯迅時間意識的文化構成同時,也應兼顧其變狀。全書緊扣魯迅思想的一貫性(「常態」)和嬗變性(「變狀」),以雙重視野探析了其時間意識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生態及與相應社會歷史發展狀態的關聯,表呈了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內在理路。
推薦閱讀:

如何備考言語理解與表達
什麼是真正的修養?你的理解一定有錯誤!
官透財藏的理解
YOLOv1論文理解
太極拳視頻 如何理解太極拳的至理名言

TAG:意識 | 時間 | 魯迅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