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地菩薩為何始終不離念佛?

十地菩薩為何始終不離念佛?《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第三十九: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十法雲地;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佛子,菩薩住此地(十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能授眾生、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行,於法界中所有問難無能屈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佛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進,於一念頃,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現爾所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所謂:若修行、若莊嚴、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語、若光明、若諸根、若神變、若音聲、若行處,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注】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即『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十聖位』之菩薩,共四十階位,十地菩薩修至等覺、妙覺,方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圓滿成佛。『 十地』是從歡喜地到法雲地。登地後才進入修道位,因大地能生萬物,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有大慈悲,大神通,可以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入諸佛位。《地論》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雲地。」法雲地的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修行功滿,很快成佛,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凈空法師: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凈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凈土者,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凈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凈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共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凈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凈土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的第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餘經教全部擱置。凈空法師: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華嚴經》表明,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句經文要記住。你說這個念佛法門比不上其他法門,為什麼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他們在沒有登地之前,所學的法門不一樣,真是八萬四千法門;登地之後,統統修一門,就是念佛法門,而且都是念阿彌陀佛,這是《華嚴經》上說的。怎麼知道念阿彌陀佛?文殊、普賢勸導華藏海會四十一階位法身大士往生淨土,向阿彌陀佛學習,毘盧遮那佛看到沒有生氣、沒有制止,看到生歡喜心。華藏會上這些菩薩都是毘盧遮那的弟子,文殊、普賢全都把他們帶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沒生氣,沒有一絲毫嫉妒、障礙,而是生歡喜心,見阿彌陀佛好。為什麼?在華藏世界修行時間長,到極樂世界去修行,時間大幅度的縮短,很快就成佛,這有什麼不好?佛佛皆念一切皆成佛,我們前面讀過。每一尊佛心裡都常想,都希望眾生趕快成佛,為什麼?早一天成佛就少受一天罪,不願意看到眾生再受苦受難。這是佛心,這是本善,人性本善,都是希望-一切眾生能夠快一點證得究竟圓滿。所以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密切合作,十方世界諸佛如來,他的弟子只要登地,修行達到初地以上果位,全都修普賢大士之法——「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菩薩不修普賢法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地上菩薩全修普賢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一開頭就修普賢大士之法,《無量壽經》就是普賢大士之法。省多少事!直截、穩當、快速、容易。善導大師講得好,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印光大師開示: 「凈土法門,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當今之世,若舍凈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凈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凈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凈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凈土,同歸一源。」三世諸佛,念佛成佛《般舟三昧經》云:「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佛,現在過未來,皆以念佛因,得成無上覺。」《華嚴經》:「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大乘入楞伽經》卷六:「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法身及報身,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入楞伽經》卷九:「報相佛實體,及所化佛相,眾生及菩薩,並十方國土,習氣法化佛,及作於化佛,是皆一切從,阿彌陀國出。」《觀無量壽經》云:「念阿彌陀佛即念十方諸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云:「舍利弗,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凈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謁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鍛金為人,車馬運載,乃至眾寶,各滿百數,以用布施;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車,盡載大秦國中種種珍寶,及以瓔珞,數各滿百,以用布施;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若以四事供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經》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云:「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增一阿含經》云: 「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擠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普曜經》:「若有一心叉十指,等心自歸一如來,口自發言南無佛,是功德福為最上。」《文殊師利問經》云:「若能專念如來十號,佛於彼人常在不滅,亦得當聞諸佛說法,並見彼佛現在四眾。」 《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增一阿含經》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供養一閻浮提人衣服、飲食、卧具、湯藥,所得功德寧為多不?」阿難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數量。」佛告阿難:「若有眾生,善心相續稱佛名號,如一構牛乳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量,無有能量者。」經云:「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不如一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十輪經》說:「若人於百大劫,至心念觀世音菩薩等,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若百大劫念觀世音菩薩,況前校量,即當過百千萬億不可說恆河沙菩薩名號供養也。若多劫中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至心念阿彌陀佛,功德無量無邊也。」《念佛鏡》(沙門道鏡、善道共集)云: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少。」《悲華經》云:「阿彌陀佛,昔為轉輪王,名無諍念。千子具足,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取西方極樂凈土。諸經中知名佛菩薩聲聞等,皆昔之千子也。太子不瞬,觀音也。次摩尼,大勢至也。次王眾,文殊也。次能伽奴,即金剛智慧光明菩薩。次無畏,即蓮華尊如來。次庵婆羅,即虛空光明菩薩。次善臂,即師子香菩薩。次泯圖,即普賢也。次蜜蘇,阿閦佛也。密蘇發心已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常念諸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焉。」(諦閑大師《念佛三昧寶王論義疏》釋義:此所引經,乃法界緣起,事大理深,隱呈息心念佛,謂東方妙喜世界阿閦如來,因地為王子時,發心已來,行時一步一步,念念之間,不令空過,心心數法,無不常念諸佛也。)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得大福報《龍舒凈土文》云:「釋迦佛在世時,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記數,念阿彌陀佛,發願生西方。佛云:我別有方法,令汝念佛一聲,得多谷之數。乃教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出自《寶王論》。嘗以秈谷校之,一合千八百粒,此數乃二千擔谷之數矣。佛自以此教二老人,則其功德甚大,可知矣。若愚人不能念者,且單念亦可。教人全念,得大福報。」《樂邦文類》云:「昔釋迦牟尼佛住世行化,至一俗舍,見翁婆二人,以谷一斗記數,共念阿彌陀佛,願生凈土。佛言:我有異方便,令汝於一聲中念得多谷之數。遂令念上佛名。佛既自以此教人,則其功德不可思議也。」凈土文句句皆有出處,斷不是生造。《寶王論》指佛經,並非《念佛三昧寶王論》。 由此可知此法的殊勝,若再加誦往生真言,可解怨延壽,得大福報,證無生忍。若加念阿彌陀經,迴向往生凈土,皆可上品上生!這個鮮為人知的修行妙法,只一念,便可日進千功,修行更加圓滿。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一句就等同於念阿彌陀佛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這就是方便之法,真實不虛!凈界法師:念阿彌陀佛跟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有什麼差別?念阿彌陀佛跟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有什麼差別?每一個佛菩薩都有他的願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聖號引導你到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得到觀世音菩薩願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薩,得到地藏王菩薩本願的加持。阿彌陀佛加持的特點,是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消業障,但是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往生到觀世音菩薩的國土嗎?不能的!因為他沒有臨終十念救拔的願。你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跟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絕對不一樣!因為你跟兩個不同的佛結緣,結果怎麼會一樣呢?這兩個佛因地所發的願是不同的,這樣的願產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聖號的成就來自於他的願力,他的願力不同聖號產生的功德怎麼會一樣呢?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大菩薩《佛說山海慧菩薩經·菩薩見佛國往生品第二》:山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願一切眾生皆悉生彼(阿彌陀佛國),然後我等亦願生彼。」佛記之曰:「正觀正念得正解脫悉生彼。複次山海慧。汝今如是發願(往生凈土),是大菩薩摩訶薩!」《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佛說是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時,無量眾生皆悉發願,志求生彼極樂世界。於時世尊贊言:善哉善哉!如汝所願,必得生彼!」《佛說菩薩內戒經》:菩薩當知,三願乃為菩薩。何謂三?一願我當作佛。我當作佛時,令國中無有三惡道者,皆有金銀水精琉璃七寶。人民壽無極,皆自然飯食衣被,五樂倡伎宮殿舍。二願我往生阿彌陀佛前。三願我世世與佛相值(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佛當授我莂(授記成佛)。是為菩薩三願。《出生菩提經》云:「復有四法得值諸佛。云何為四?一者、恆以一心專念佛故。二者、稱讚如來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儀遍清凈故。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無量壽經》云: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即阿鞞跋致菩薩)。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七寶華中,住不退轉。文殊菩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嚴凈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文殊師利發願經》(譯經後記云:「外國四部眾禮佛時多誦此經以發願求生凈土。」)普賢菩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國。既得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彌陀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菩提心乃成佛之正因,易說而難行。凈土之菩提心,難信而易行。祖師雲,發願求生凈土之心,即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深信發願,求生凈土,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阿彌陀經要解》)優曇普度大師認為,「此願生凈土、願作佛之心,正是無上菩提心。」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世尊前後四次教導我們發願求生凈土:「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仁煥法師:呼吸念佛,就是捨命全交,得無量壽下面我們講如何念佛得無量壽、無量覺。做得對了,就一人成為無量壽,也可以幫全家成無量壽。我們每個人的命在呼吸之間,有呼吸就有命在,沒呼吸就沒命了。雖然有呼吸,但是我們平時沒有重視呼吸,就是沒有重視命。念佛,就要做到把精力集中在呼吸上(了悟子按:隨呼吸念佛,也叫數息念佛,就是隨呼吸而念佛號,不要隨念佛而呼吸。出聲念久容易傷氣,最好是心念耳聽,默計次數),吸進來要聽得分分明明,呼出去也要聽得分分明明,一句佛號隨呼吸吸進去,再隨呼吸呼出來(按:我的方法是吸氣時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呼氣時默念「往生極樂世界」,讓每一句佛號都信願具足,直達凈土,這樣可保證任何情況下都能往生,而且品位很高)。呼吸不順暢了就是氣有問題,東想西想就會血脈有問題,所以要什麼都不想,只有一句佛號,就是捨命全交。如果念佛沒有集中精力,東想西想,那叫做捨命不交(了悟子按:有妄想是因為沒計數。只要按印光大師所教的三三四十念計數念佛,就沒有妄想。一吸一呼為一念,十念一循環。養成習慣後,只要一喘氣就有佛號,實現了呼吸與佛號合一,念佛與生命同步,心佛一如,因呼吸為息,息即自心。人無時無刻不呼吸,故行住坐卧都可念佛,與佛號打成一片,與凈土無縫對接。正如印光大師所說:「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舍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人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所謂捨命全交,就是自己念佛自己聽,不許漏掉一句佛號,不許漏掉一個呼吸,把握呼吸把握佛號,不管身體,不管周圍,只管一句佛號,只管自己的呼吸,這叫做捨命全交。為什麼佛經裡面有十念必生呢?意思是說,你精力集中在呼吸上在佛號上,從一到十,再從一到十,這樣轉動不停,越念越感覺良好。如果念念之中,感到身體不存在了(表明念佛得力,妄念止息。楞嚴經說身體即是第一堅固妄想),不要怕,不要驚慌,把握一句佛號,有一句佛號存在就有命存在。感覺身體不存在了,就等於業障不存在了,當你一緊張,又把業障請回來了。請大家跟我念:「呼吸是我的生命,佛號是我的慧命——無量壽,念念不忘一句佛號,就能具足無量壽。」簡單說就是用佛號來貫穿呼吸,用呼吸捆綁佛號,這樣,你越念越有精神,不要老是去想身體,身體不好,身體有病了,就表示有業障現前了。有呼吸在,沒有感覺到身體在,沒有問題;有身體在,沒呼吸,才是真正的有問題。故鄉一別無數秋,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因果願力正相投。說著蓮邦兩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世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徹悟大師(凈宗第十二代祖師)業力相牽入娑婆,幾人醒悟出網羅。凈心始可登覺岸,開口只宜念彌陀。佛號萬千猶恨少,俗緣半句已嫌多。念佛做事兩無礙,智慧光中自在活。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輪迴路險,世道堪憂;黃粱夢短,何必貪求。佛法無邊,信入得救;往生凈土,光明自由。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凈土。花開見佛,親侍彌陀,授菩提記,圓滿佛果。化身無量,遍十方界,普度眾生,悉皆成佛!
推薦閱讀:

大勢至菩薩頭頂寶瓶與觀音菩薩頭頂佛像由來
觀世音菩薩顯靈灑甘露水
百張精美絕倫的地藏菩薩像,見者增福報!
隱形的翅膀(菩薩道)
妙法蓮華經 注音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