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參考之戰略追蹤:普京出手克里米亞步步高超

No.239 大參考之戰略追蹤:普京出手克里米亞步步高超

The huge Payback of Crimea

作者:孫軍 2016年12月15日 在 美國、北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俄羅斯回收克里米亞,成功扳回一局,整個過程體現了高超的戰略決策、管理危機、化危為機的能力和藝術。

無論是事先精準的戰略利益分析、風險判斷,還是實施中漂亮的瞞天過海、步步為營,都讓人為之驚艷。

本章為鳳凰大參考專題「俄羅斯利用危機收復克里米亞的戰略決策研究」下半部分,揭示普京出手克里米亞全過程。

危機決策籌划過程

2010年3月,亞努科維奇上台,俄烏關係似乎得到了改善,亞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撤換了親西方的海軍司令,換成親俄的馬克西莫夫海軍中將。解散了國家歐洲一體化中心,這裡是烏克蘭一些支持國家加入北約政治精英的主要活動場所。2010年4月21日,簽署了新的俄-烏協議,主要內容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駐紮期限再延長25年,以換取烏克蘭採購俄羅斯天然氣時,可以獲得30%的優惠。

俄羅斯內務部內衛部隊官兵在演習中。

然而後來俄羅斯發現,亞努科維奇仍與北約秘密接觸。2011年,俄羅斯、烏克蘭媒體公布了一份文件:烏克蘭與北約就一些俄羅斯非常敏感的問題展開秘密談判,而且完全排除莫斯科的參與:黑海安全、俄羅斯黑海艦隊駐克里米亞的未來地位問題、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顯然是針對俄羅斯)等。

兩個重大問題是:北約參與烏克蘭情報部門的改革(實際上使其從屬於西方);基輔採取對外戰略時,一定要與北約協商。這就意味著,烏克蘭對外政策將受到西方控制,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當然也涉及克里米亞。

2011年,烏克蘭邀請配備最新反導系統的美國巡洋艦進入黑海,參加烏克蘭-北約聯合演習,俄羅斯聲稱,這與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國的地位極不相稱。俄羅斯判斷,亞努科維奇只是繼承了該國政治精英的傳統,是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玩平衡。此後,再與烏克蘭精英進一步談判已經毫無意義,對俄羅斯而言,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一部分已經十分危險。從這一時期起,俄羅斯就收復克里米亞半島正式啟動戰略籌劃。

促使俄羅斯加速實施這一計劃的直接動因是,2014年基輔入歐遊行集會期間,俄羅斯情報部門獲悉,激進的親歐派準備在奪取基輔政權後,立即把克里米亞交給北約。

依據解密的材料,俄羅斯此次處理烏克蘭危機、收復克里米亞的決策機構是聯邦安全會議,主要決策人物是總統普京、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伊萬諾夫(建議普京堅決收復克里米亞)和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上任後,大力推動俄軍改革,如突擊戰備檢查,國際軍事競賽等,俄軍的戰備水平、戰鬥力明顯提升,為收復克里米亞提供了強大、可靠的軍事力量支撐)。

決策過程中,俄羅斯還對收復克里米亞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評估:

(一)戰略利益分析:克里米亞絕不能落入北約之手。

首先,俄羅斯認為,處理此次危機要避免的最大危害是:克里米亞變成北約力量針對俄羅斯的強大跳板。克里米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旦北約控制了該半島,毫無疑問,會部署反導系統、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站,基於黑海艦隊的基地建立海軍基地、機場,用於輸送物資等。俄羅斯的西南方向將處於敵方軍事技術裝備的威脅之下,而敵人的反導系統將打破地區戰略力量平衡。俄羅斯領導今後將不得不長期疲於應對,因為目前尚沒有合適的基礎設施。

其次,克里米亞半島如被北約控制,俄可能喪失對整個黑海地區的控制,因為該地區將被北約成員國、與北約緊密合作的烏克蘭、喬治亞所控制。而黑海地區是重要的戰略運輸通道,控制它意義重大。對俄羅斯而言,丟掉克里米亞將是巨大的災難。此外,如果放棄保衛俄語同胞和自己的重大利益區,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社會動蕩。

收復克里米亞的政治與經濟效果,當然很難預測,但是一些問題是明確的。

俄羅斯,從小處講,是地區的領導國家,從大處講,是世界重要的一極,如果實踐中無法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將會怎樣?毫無疑問,如果聽之任之,首先聲譽會受損,然後將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

克里米亞退出烏克蘭後,需要對其投入一定的資源,但長期看來,克里米亞完全有可能成為供給者,不僅實現自給自足,而且可以給聯邦預算帶來可觀的收入。

俄羅斯遭受西方制裁後,俄公司和銀行困難時期保證了企業穩定。

(二)戰略風險判斷:冒險,但不會引來大規模軍事衝突。

首次,收復克里米亞可能遭受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判斷,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只是西方加速實施對俄制裁的一個借口。假如沒有基輔政變和收復克里米亞,西方也很可能找到另外一個借口制裁俄羅斯。

其次,俄認為,如果採取堅決果斷的軍事行動,迅速控制克里米亞半島,與西方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克里米亞半島並不是西方的核心利益區,西方不會因為克里米亞與俄發生全面大規模的軍事衝突。20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的武裝衝突已經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另外,俄羅斯是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實施「以核遏製為依託的機動軍事戰略」,核武器是遏制軍事衝突的強大工具。

經過綜合分析判斷,俄羅斯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準備以強大的武裝力量為後盾,果斷收復克里米亞。

實施收復計劃

收復克里米亞半島的行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一)軍事行動:一招漂亮的瞞天過海。

此次俄羅斯動用了空降兵,作為快速反應力量,迅速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從歷史上看,空降兵一直是俄羅斯對外軍事行動的「急先鋒」,此次危機前,俄羅斯在西南方向頻繁組織軍事演習,麻痹西方,突然派兵控制了克里米亞,成功實現了「瞞天過海」,許多士兵登船前,還以為去參加演習,艦艇一靠岸,卻發現已經抵達了克里米亞。

俄軍領導下令讓全體人員迅速摘掉迷彩服上的所有標誌,克里米亞半島上瞬間出現了許多「小綠人」,快速控制了克里米亞各處的軍事基地。潛伏在烏克蘭軍隊中的間諜給克里米亞半島基地的值班軍人打電話,讓他們放棄抵抗,造成了烏軍指揮混亂。在烏克蘭海軍基地沉了一艘艦艇,封堵了軍港內所有艦艇。並成功實施策反,烏克蘭許多軍人直接向俄羅斯投誠,「自願」加入俄軍。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之間在建的大橋。

(二)輿論宣傳:堵住各方的嘴。

長期營造克里米亞俄羅斯族是受害者的形象:俄語居民長期受到當局的迫害、歧視。俄羅斯此次收復行動是被迫捍衛當地俄語居民的利益。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後,也組織了多次媒體宣傳,包括邀請西方媒體採訪當地居民,形成了有利於俄羅斯的輿論態勢。

(三)政治外交:全程走法律程序。

在克里米亞組織了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決,俄聯邦委員會、國家杜馬快速完成了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法律程序。

(四)結論與啟示:四個步驟缺一不可。

此次收復克里米亞行動,俄羅斯充分利用了烏克蘭危機,果斷出手,敢於亮劍,以較小的代價收復了朝思暮想的克里米亞半島,完全控制了黑海海域。

在美國、北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俄羅斯成功扳回一局。體現了比較高超的戰略決策、管理危機、化危為機的能力和藝術。對外界啟示頗多:一是決策前,要對各種情況、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評估,得出正確的結論。二是戰略籌劃時,要儘可能事先精心準備,充分擬制各種預案,對風險進行準確評估。關鍵時刻才能果斷出手,一擊中的。三是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實施對外戰略的堅強後盾、最後王牌。「不戰而屈人之兵」歷來是兵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戰的前提是能戰、能勝,敵方不敢戰。四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種手段綜合協調運用處理危機。注意對媒體的引導、管控,爭取民心,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態勢。

鳳凰大參考專題文章為本欄目特約,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幾種迴向文的參考
甲寅日生人男女富貴吉凶斷語參考
窮富論--《資本論》參考必讀文
新手買機參考大彙集!!!
幼兒園各種制度參考—幼兒園管理—幼兒園教案網

TAG:克里米亞 | 普京 | 戰略 | 步步高 | 追蹤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