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得與失的境界

得與失的境界 有一個人向三位修行人請教如何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說:「在果園裡,我看到葡萄在早上長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許多人來摘取,留下一片破敗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第二位修行人說:「我坐在池邊,看到蓮花在清晨時分開得美麗;到了中午有一群人,跳進蓮池裡洗澡,不一會兒工夫,蓮花即被蹂躪殆盡,我因此而得道。」第三位修行人說:「我在水邊靜坐,看到晨間溪里魚兒悠閑地游來游去;到了中午,有人拿了網子,用了誘餌,這些魚兒全都成了他們的網中物,我因此而得道。」   這個人聽完三位修行人的話後,在回家的途中,路過海邊,看見沙灘上堆了許多沙堡。沒多久,一陣陣潮水湧上岸來,當潮水退走時,先前那些沙堡,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恍然大悟:事上的許多事物,不論費盡多大的心機,花了多大的力氣,即使能夠擁有,也都是暫時的。   「事上的許多事物,不論費盡多大的心機,花了多大的力氣,即使能夠擁有,也都是暫時的。」這段文字很精彩!有舍就有得,舍就是失去,就是放棄;得就是退一步的超越。   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得到。   失去太陽,可以欣賞滿天的繁星;失去綠色,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青春歲月,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得到的喜悅,也該享受「失去」的樂趣。   泰戈爾說:「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你也失去群星了。」他讓我們明白了得到是一種幸福,失去是另一種幸福,讓我們把握今天,不乞求、不放棄,隨遇而安。   生命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體驗得失的過程。「得」與「失」的情緒常常左右我們的感官,我們為「得」而快樂,為「失」而痛苦。只要心中有衡量,我們就永遠走不出得與失的怪圈。   「得」一定比「失」好嗎?「失」一定得痛苦嗎?我們假如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一定會發現新的答案。   記得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的是:人的心房住著兩位客人,痛苦與快樂,你太快樂了,會吵醒沉睡著的痛苦,當你痛苦時,快樂會隨時降臨到你身上。   我們往往在得到時快樂,失去時痛苦,如果我們的理性能夠超越得與失的細節,我們就不會過多地陷入情感的旋渦中難以自拔。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自己習慣的角色。在演出時,不由得想對觀眾有個交代,把結果的作用無形誇大了。如果我們看淡這場演出,對它的期望值小了,只注重過程,忽略結果,我們會感到輕鬆的!   我們的心靈在成長中都經歷了許多的磨難,都獲得了許多的感悟。當我們堅強自己的心靈,坦蕩地面對失去時,失去也就真的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得到了。   我們的生路不會平坦,中途可能遇到大風、冰雹、也可能霞光滿天,我們的情感要恰當地釋放,寵辱不驚,這樣可以避免情感的大幅度落差,對身心極有益處。   因此,我們要學會享受。如果用「享受」的心態來對待厄運,總比用「承受」的心態要好得多。享受孤獨,享受「失去」,該是多麼寬廣的胸懷啊!   得與失是一種理性的分別,捨棄A,就可以得到A以外的所有,境界更加開闊深遠。不去分別的心就是平常心,而擁有平常心是一種幸福
推薦閱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 第五講(2)
這是把吃,吃出了境界!這叫吃神!!!
空手套白狼的精義和撒謊的境界
人生感悟;欣賞的最高境界是走進一個人的心靈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 第四講③

TAG: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