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針灸針刺「肩痛穴」治療肩痛技術
1.方法簡介
「肩痛穴」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平衡針灸治療中心王文遠主任為首的專家組首次發現和總結的一個經外奇穴,位於腓骨小頭與外踝尖連線之中上三分之一處,相當於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針刺肩痛穴治療肩痛技術起效快,一針見效;取穴少,一次僅取一個穴位。醫者易記憶,患者易接受,能夠減少患者的就診時間和醫療費用,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項值得推廣的臨床實用技術。
2.適應症與禁忌症
針刺「肩痛穴」治療肩痛技術主要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對合併有冠心病心絞痛、膽囊炎、婦科的痛經、精神病患者也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禁忌症主要針對妊娠期的患者。
3.治療原理
肩痛的發病原因與年老體虛、氣血不足、經脈失養,又感受風寒濕邪致慢性勞損,或肩部外傷導致氣血不暢、經脈阻滯等因素有關,通過針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發經氣、調整氣血、調節體內平衡,使肩部經絡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肩痛的目的。
(1)促進炎症介質和炎症細胞的吸收
我們認為炎性反應是導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關節周圍的組織粘連,引起其組織細胞因子、生化介質、炎性物質、免疫反應細胞等濃度的變化,誘導痛覺過敏和神經受損,產生嚴重的關節疼痛,並活動加重。針刺肩痛穴可以從整體進行調節使機體失衡狀態逆轉,不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可促使炎性反應物代謝、排瀉,恢復神經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產生彈性避讓和維持正常神經傳導功能。當局部肩周組織粘連或形成斑痕時,則會發生淤血、水腫、缺血而形成惡性循環。平衡針法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因此臨床獲得較好療效。我們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有時局部取穴反而使患側疼痛加重,病程遷延,考慮與肩關節周圍組織滲出、水腫、炎症性變的加重有關,取健側則可避免這一矛盾。在臨床實踐中取健側肩痛穴不但可以消腫止痛,減少滲液,而且可以加強新陳代謝、調整生理功能,進而具有松解粘連、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對肩痛的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行性無菌性炎症性病變,療效滿意。
(2)調整神經通道,松解組織粘連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導致肌肉疼痛、痙攣、粘連,松解組織粘連、減少不良刺激,對於緩解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針刺肩痛穴,通過針刺神經的強烈針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隨後出現的反射性肌肉鬆弛而使肌肉痙攣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促進新陳代謝;通過皮膚神經感受器的神經傳入,輸送信息,促使受累的神經復甦功能恢復。因此,臨床上不能盲目認為局部按摩組織粘連,痙攣可以松解,我們在肩痛患者中發現有些患者由於病情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腫期越在局部治療癥狀越加重,尤其疼痛,功能受限,作為臨床醫師應引起重視。另一方面,肩痛與肩關節局部代謝發生障礙,使血液及淋巴的迴流受阻,導致在關節周圍如關節囊、肱二頭肌腱長頭及喙肱韌帶發生退行性痙攣有關,這種痙攣長時間發展下去,從滲出液、細胞浸潤繼而出現纖維化,限制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實際上,從解剖學上的特點,其周圍神經分布十分豐富,平衡針刺神經支或神經干及神經節段,這對調節本病是十分有效的。
(3)鎮痛及提高組織痛閾
針刺肩痛穴的鎮痛作用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提高組織痛閾來實現的。在臨床實踐中,肩痛患者在發病過程中由於致痛物質5-羥色胺(5-HT)等的大量生成和釋放,而止痛物質β-內啡肽(β-EP)的減少,疼痛越來越重,功能活動嚴重受限,平衡針法可以調節神經體液系統,提高痛閾,促進致痛物質的排泄、吸收,刺激止痛物質的分泌。
肩痛穴位於足三里偏下2寸,針刺神經都是腓總神經支配的腓深神經和腓淺神經,與足三里有許多共同的性質。目前研究表明,足三里對人體許多系統有明顯調節作用。能使三磷酸腺苷酶、單胺氧化酶以及5-羥色胺等單胺物質含量增加,從而提高痛閾,加強鎮痛效果。
肩痛穴對肩痛患者療效顯著,我們對病情、年齡基本相同的100名肩痛患者用隨機法分為二組。一組用傳統穴,一組用肩痛穴,10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後比較,肩痛穴治療組優於傳統穴治療組,肩痛穴組優良率82.6%,傳統穴組優良率73.2%。通過分析,我們認為肩痛的軟組織急性無菌性炎症是肩痛的根本病理,肩關節囊粘連是無菌性炎症後期的病理改變。 平衡針灸,既具有鎮痛作用,又可間接地松解粘連,其具體原因在於肩關節周圍附著肌腱較多,而肌腱處神經末梢豐富,血管少、血液循環差,肩關節囊和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受風寒和反覆產生的一種廣泛的慢性無菌性炎症,使患處疼痛而活動受限,炎症代謝產物吸收緩慢,久而久之,產生廣泛粘連,影響肩關節功能活動,其主要是炎症性反應。平衡針灸在這一點上具有優勢,即消除炎症,是治療本病的根本。
4.臨床技術操作
(1)藥品及器械準備: 29#3寸、彈性良好的不鏽鋼毫針,消毒備品等。(2)取穴原則:交叉取穴,右側肩痛取左側穴位,左側肩痛取右側穴位。(3)消毒:常規消毒患者的針刺局部及醫者的雙手。(4)進針:快速進針,針尖直刺1寸左右,行提插手法,以瀉為主,使患者出現局部酸脹麻木感,並有向足背方向的觸電樣放射感。(5)出針:快速出針,並以消毒後的干棉球按壓針孔1分鐘,以防出血。 3秒內完成1次針刺過程。療程:發病2周以內者,每日針1次,14次為1療程;發病2~4周者,每日針1次,21次為1療程;發病4周以上者,每日針1次,28次為1療程。
5.技術要領(1)取穴要準確;(2)進針要快,整個針刺過程式控制制在3秒內;(3)針尖要刺在腓淺神經上,以患者出現局部酸脹麻木、並有向足背方向傳播的觸電感為宜。
6.注意事項(1)使用一次性針灸針,消毒要嚴格、徹底;(2)針刺前必須檢查針具的質量,嚴禁使用有質量問題的針具,以防彎針、斷針的發生;(3)針刺後囑患者避免肩關節的劇烈活動。 針刺肩痛穴治療肩痛技術起效快,一針見效;取穴少,一次僅取一個穴位。醫者易記憶,患者易接受,能夠減少患者的就診時間和醫療費用。
推薦閱讀:
※學會忘記那是生活的技術,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
※甘薯莖線蟲病防治-圖文識別技術
※頻繁詢價 技術流 小白,這樣的買家看我如何搞定!
※乒乓球容易被忽視的技術細節
※明朝與清朝的火炮技術相差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