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美人】陳運權:兼工帶寫花鳥態  達觀筆墨儒雅風湖北美術學院

明媚的四月,鶯飛草長,萬象更新。記者一行來到著名中國畫家陳運權教授的居所,穿過幽僻小徑,湖風微醺,鳥語啁啾,傳來馥郁桔香。在陳教授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小院,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又難忘的下午。

陳運權早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後執教於我校附中、美術教育系、中國畫系。陳運權的中國畫作品用筆沉著洗鍊,設色淡雅空靈,以其禪意性情之趣,古樸華潤之美,深受人們喜愛。陳運權的作品曾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國畫家學術獎,並三次獲得文化部優秀作品獎及湖北省文藝明星獎等獎項。他的大量作品被國內外專業美術雜誌做專題介紹,史料性的大型叢書《中國美術全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總結性文獻《百年中國畫集》都選錄了陳運權的作品,陳運權先後十餘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其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中國畫研究機構及中國駐外使館收藏。國內外多家電台、電視台對其做過專題採訪報道。

學藝不懼道阻長 求索如斯方成材 對藝術家而言,繪畫之路的每一步都是難忘的。文革開始的時候,陳運權剛上小學,他的藝術啟蒙老師是一位非專業的繪畫愛好者。在繪畫條件匱乏的年代,老師們幾塊畫布一個石膏頭像放在那兒,大家埋頭去畫就成,陳運權也在其中。混亂的年代,獲得知識的途徑稀缺,唯一能快速取得資料的辦法就是抄書。然而書源卻是大問題,有時候借到一本好書,迫於閱讀時限,他會通宵達旦地全部抄錄下來,甚至連插圖都依樣畫葫蘆。他全抄或摘錄的書籍種類非常雜,從油畫、素描、水彩、水墨畫、芥子園畫譜,到解剖,透視、圖案、哲學、詩詞,畫論……這種在現在看來,幾近瘋狂的求知狀態,只是當時的學人流行的學習方法。直到如今,陳運權手中還保存著他親手抄錄的,每張圖式都非常完整的,可以直接做印刷品的抄本。 興趣與勤奮,回饋給陳運權的是牢固的繪畫基礎,什麼書都抄的習慣給予了陳運權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繪畫系統。「有些東西是逼出來的,沒有太多的書,沒有太多的好老師,想看人家完整地畫張畫都很難」陳運權對記者如是說。

對藝術的自我求索和執著追求,是成就藝術的內在動因。恢復高考後,陳運權報考了當年最先開始招生的廣州美術學院,那時候美院招生以專業為限,每隔幾年只招一次。當時廣美報考很難,湖北省僅僅只發了48張准考合格證,國畫專業在湖北限招一人。陳運權說,當年能考上廣美,既是自己努力的回報,也有命運的安排。正是從小學到高中十年教育的欠缺,使得大學時代的陳運權如饑似渴的讀書學習,在廣美的四年大學,陳運權受嶺南畫派對宋畫研習方法傳承的影響,播下了藝術方向的種子。陳運權和同學們勤奮作畫,相互競爭,不斷砥礪前行,老師們的教學循序漸進,十分嚴謹。那個年代的一批優秀畫家和老師,如朱屺贍、陸儼少、陳大羽、葉淺予、黃胄、程十發、謝稚柳、李苦禪、崔子范、宋文治、亞明等不斷來系講學示範,院內黎雄才、王肇民、楊之光、尚濤、林豐俗等老師的教學,都給了他豐富的藝術滋養。觀陳運權的畫作,其所呈現的花鳥魚蟲,自然百態,或靈動活潑,或恬淡致遠。構圖上靈巧與氣度具備,造型上虛實呼應,氣韻通達,意境雅緻,筆墨或凝重敦厚或輕靈婉約,自成風景,皆傳達出他對自然之美的歌頌,生活之趣的詠嘆,也可以看到前輩老師們的教導和影響。

海崖之靈 54CMx54CM 1986年

寒月三鳥 43.5CMx60.8CM 1987年

探藝理而通畫道 重身教而樂言傳 1985年,陳運權離開報社,調入湖北美院從教,至今三十餘載,教書育人早已是桃李滿園。 與學生談到國畫學習,陳運權認為先決條件是要熱愛要喜歡,否則做起來會很辛苦,也堅持不了多久。學生要找到「樂點」,不僅是當「職業」,更是一種「志業」,所謂「人不磨墨墨磨人」,你愛好它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力量吸引你,讓你欲罷不能。中國畫是一個傳統深厚的大學科,中國畫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花大量的時間琢磨鑽研,有很多東西需要延伸,若沒有足夠的精神準備,是難以堅持下去的。 陳運權說,學習繪畫,大學階段最重要的是鋪設基礎、構建系統。他說,早年因教學需要,老師們都很全面,大多數課程需要一個教師能同時勝任。而陳運權對於基礎的看法則是「基礎絕不僅僅是某單科的基礎,一個人要學養全面,必須紮根於多學科之中」。在教學中,陳運權對學生沒有過多干預,只要學生願意學,隨時隨地,他就傾其所能地教給學生。繪畫技法在陳運權看來是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獨創的技法也無須成為個人專利。他不希望學生因自己的學科喜好選擇,而排斥其他的學科知識;求學者對各類畫種都有所了解和學習,是惠及終生的。陳運權特彆強調說,對於學生來說,全面而系統的知識儲備,對未來繪畫水平的提升,審美修養的積澱,是大有脾益的。 陳運權強調,除了寫生和臨摹,讀書是研習國畫的重要途徑。要從研讀經典中體會人類文明的流變,吸取文史哲養分。甚至,繪畫技法也能從閱讀中獲得啟示。近年來,陳運權基本上用三分之一的時間看書,在深入淺出的閱讀中,不斷地尋找很有趣味的東西。他也開書目讓學生閱讀,強調看書對於中國畫學習的重要性。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歷史中,有太多豐富的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有歷代優秀的文論、畫論、著作值得仔細品讀,如此方能從中汲取精粹為己所用。陳運權認為,讀書也是一種「格物」,不僅能明理養性,同時也是繪畫通向人文,改變氣質的必由之路。言談中,陳運權不覺興緻勃勃地吟哦起王維和東坡的名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事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低吟淺唱如微風拂面,詩情畫意若暈染潑墨,穿越暮色的湯遜湖,飄向水天雲海間。 陳運權帶研究生的方式也有其獨特風格。首先在選人時,他主張有教無類,他並不特別注重拔尖人才,他說「很多報讀我研究生的學生,並不是專業最優秀的苗子,但只要熱愛並刻苦攻讀,有追求有理想。特別是出身農村或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只要想學又能吃苦,我都歡迎」。他選人的標準,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學生作品中看基本功,以及個人品性及素養。 研究生進來後,陳運權的教學理念依然是重視基礎,他說學生時間有限,既要完成學位的必修課業,又要為生活就業奔波,還要有交友談戀愛的時間,所以研究生教育也是抓基礎這個「牛鼻子」。他給研究生的三件看家本領是:經典臨摹、構圖訓練、植物和人體寫生。他強調學生必須完成對古代工筆經典範畫的臨摹,而且要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學生三年至少要積累1000張以上的構圖,他說「不出校門,藏龍島新校區四季都有無數的好景緻,很適合做構圖積累」;同時把人體寫生當作必修課開設,一是因為工筆花鳥與人物的內在聯繫,二是考慮到學生畢業後大部分可能會當教師,不跨過人體寫生這一關,將來沒法給學生上課。通過三年的系統訓練,學生的繪畫能力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提升,也各自有了更好的發展。 為了避免學生畫得太像老師的風格,陳運權一般會更多的推薦歷史上優秀的畫家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開口奶」。通過結合古代畫家與學生有相似風格的作品來提點學生改進發展,而較少的把自己的畫給學生看。他不主張學生們在專業領域跟老師們走得太近,而要更多的學習古人。古代有太多優秀的畫家,有經典的技法和各種繪畫風格,這些都值得今人一輩子去研磨學習。這種教學理念和方法,一是為讓學生「取乎法上」,能認識傳統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是陳運權對傳統的尊重與敬畏,對自己藝術追求的永不滿足,更是他嚴謹而謙遜的學術精神的體現。

談到學院美術教育,陳運權認為,作為美術院校科班出身的學生,能在學校完成基礎訓練和系統的專業學習,是很幸運的。在美院,學生浸淫於濃郁的學術氣息中,有眾多畫種的交流借鑒,有各種學術思想的溝通傳遞,這些都能不斷地給學生提供新的視界。學院派繪畫的長處就在於重視基礎,形成了系統有序的教學模式,以及濃厚的學術氛圍。陳運權說,學生們即使畢業之後,繪畫的征程依舊漫長,但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的,藝術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

樂園 54CMx58.2CM 1992年

南行道中 55.2CMx62.4CM 1992年

傳承工匠精神 弘揚東方美學 中國畫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沉澱,每個時代都有其閃亮的光點。陳運權說,他更欣賞宋代花鳥畫所呈現的技法、章法和生活氣息。在陳運權看來,傳統和自然永遠是兩座大山,裡面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除了反覆帶學生深入雲貴、江浙、川西、湘西、鄂西、安徽等地寫生採風外,也常去植物園,平時出門時,包里永遠都帶有相機和速寫紙,隨時收集資料。 中華美學既有孟子的「充實之謂美」,也有莊子的「空靈之謂美」。歷代中國畫家將這種東方美學思想內化轉移,立象盡意、鋪陳渲染為一幅幅丹青畫卷,畫卷中的風物情志、人生智慧,筆墨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陳運權埋頭經營自己花鳥畫的「格局」,力求從這一博大精深的「大美」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畫作意境空靈古樸,構圖簡約天成,造型活色生香,筆墨端莊,設色淺淡。他十分注重筆性、墨性、紙性的契合,對材料工具特別講究,甚至會親自深入到造紙廠參與紙張製作。陳運權的作品內容,多取材自老家的平原水鄉、濕地湖泊,在五彩的自然生態中融入了現代氣息。天心月圓,林間花滿,他總是直接用毛筆勾線,強調中國畫線條的靈動和質感,用線滿含力度、變化、詩意,或放縱或忘情,匠心獨運。 談及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陳運權認為不要奢談創新,首先應該做的是繼承。在陳運權看來,藝術的傳承應該是遞進式的,所謂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這也與文化的傳承如出一轍。繪畫需要不斷地練習,周而復始循序漸進才能達到一個高度,才能一級一級地開悟。陳運權認為在當前談中國畫的全面復興還為時過早,這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曾多次出現了斷裂。況且,現在的畫界,每個繪畫領域達到高度的畫家寥寥可數,隨時可能再次出現斷裂。所以,中國畫要想在質和量上全面提升,我們還需要長久的準備,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而 「創新」的概念是一種直線式發展模式,並不為中國文化領域發展態勢所接受。相對於略帶西化的這種較為激進的「創新」,陳運權更崇尚中國先賢老莊「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順應自然,體察萬物,先賢們的睿智賢達,恬淡閑適更能體現中國文化的悠遠韻味,物我合一、格物致知,乃是中國畫的傳承態度。 陳運權認為,學習傳統文化時,可以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當代的優秀元素,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值得人們去表達的內容,經過藝術創作者的加工創作,就是當代畫家對中國畫的繼承與發展。陳運權認為:目前條件下,中國畫全面的發展還難以達到,古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和造詣遠非今人可比;今天的藝術作品,形式上可能五花八門非常豐富,但骨子裡精氣神韻卻相當欠缺。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完全掌控了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後,才能用全面的眼光來對待專業學習,才能做到不偏科,兼容兼顧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從而集眾家之所長,尋求創作者自身優勢以求發展。

陳運權說,繪畫的發展就如同大自然中有無數條路,而畫家需要做的,就是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這條路」。中國人的哲學體系是理想的,庄、老文化的思想體系,精神思維更契合當下民族文化或者說世界發展的大智慧。東方的文化引導了中國畫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其朦朧性使得中國畫的變化軌跡具有混沌的不可預測性。

秋晴 53.5CMx63.8CM 1992年

客於江湖 49CMx56CM 1993年

小溪 53.7CMx62CM 1995年

徜徉花鳥世界 專註「格物」致美

初識陳運權教授,他沉靜溫和的氣質讓人印象深刻,纖纖素手,儒雅風姿,經年繪畫生涯在陳教授身上沉澱出恬淡從容的態度。與其交談,則會被他平靜外表下的赤子之心所震撼,對陳運權來說,繪畫是其一生的追求。一年的大半時間,他都在寫生中度過,三到五月是紛繁的花朵鳥類,夏秋兩季的瓜果,冬春梅蘭與殘荷……,在這所精心打理的小院子里,他和夫人經營著那片屬於自己的花鳥世界。四月香味濃郁的潔白柑橘花,與遮陽傘下的畫板上那靈動的杜鵑花遙相應和;苗圃里各色碎花迎風輕輕晃動,李樹桃樹孕育著新生,棗樹的新芽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小園迷燕子,風雨夢曇花」,每當庭院里開滿各色花兒的時候,陳運權的日子就進入了滿滿而充實的「花痴」季節,他如蜜蜂撲向花海般,流連往返,在晨曦中磨墨展紙,終日作畫,有時他在夜幕低垂中還打著手電筒細緻描摹著每一片花瓣的形態,不知月上枝頭。 「對於一個畫家而言,他對一朵花在清晨、午時與傍晚的綻放狀態是了如指掌的」陳運權如是說,「有時要畫得很趕,因為在勃勃的春光里,花朵每時每刻都在生長都在變化,一旦錯過時機,你前面勾勒的形態就很難找回來了」。這種對自然神韻不遺餘力的捕捉,體現陳運權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也是「嶺南畫派崇尚宋畫嚴謹之法,重視體察物象,關注生活的優良傳統」(李琰《脫盡常窠寫我心——陳運權工筆花鳥藝術》)。這種「格物致知」的問學方法,寄情花鳥,放浪山水,來源於宋體畫的精神;朱子「格」梅,陽明「格」竹,研究物理,近處外推;從而參悟天象,觀物及人,由器入道,也是宋明理學在人文畫的高峰表達。陳運權正是將這一「知行合一」的藝術觀與生活觀融合上升到信仰和價值的高度,開啟了達觀儒雅、從容執著的人生境界。 心中滿懷夢想的人內心總是充滿光明。伴著明媚春光,陳運權每日沉醉於繪畫的世界,「我每天都過得很簡單,早上用餐完畢就開始畫畫,中午休息一下繼續畫,晚飯後天色微明還是畫畫。」……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課,讀不完的書,眼中無處不在的小美景緻,匯成心中全景花鳥的大匠之作。以熾熱之心讚美自然,在尺素之間縱情揮灑雕琢每一寸光陰。如此往複,在創作中描繪生活,又在閱讀中體悟升華;用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無休止的藝術探索。 在草木茂盛花朵芬芳的庭院里,嘁嘁喳喳的鳥兒也會靜靜地立在桂花樹上遠觀教授繪畫。創作之餘,陳運權的相機總是在捕捉這些靈巧的身影。說起鳥兒,他如數家珍的跟筆者介紹起了三十餘種不同鳥類經常來庭院閑逛的情致。氣溫回暖的春天,它們從南方歸來,輕巧的落在庭院的樹上,用別緻的調子叫醒沉睡的主人;炎熱的夏日,它們在傍晚的斜陽里靜靜地沐浴著湖畔涼風;瓜果飄香的秋收季節,它們是庭院里金黃果實的柿子樹上大快朵頤的饕餮客;飄雪的冬日,陳運權和夫人會在雪地里細細撒上吃食,群鳥爭食的場面被定格在相機鏡頭裡。這等人與動物融洽相處的狀態,是陳運權每日最平常的生活場景,卻又是多麼愜意舒心的生活!

守住高雅的情操,擁有波瀾不驚的心境,沉靜自處,與自然對話,享受生活之趣,不浮不躁,作為藝術家這是多麼可貴的修養。同時,用敏銳而細膩的視角去體察自然之美,捕捉造化神韻,描畫惠風和暢,山川秀麗,魚翔淺底,花鳥鮮妍……,力圖表現出自然之秀美婉約,以赤誠之心捧出最美的花鳥情態,又是多麼難得的妙手!

池韻 43.5CMx58CM 2006年

雨打新荷 48.9CMx64.2CM 2010年

金谷碧流 97CMx147.4CM 2013年

幽谷冬雪 55.6CMx66CM 2014年

陳運權,這位中國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他極其謙和又極其自信,他是潛心專業的繪畫實踐者,也是深受學生敬仰和愛戴的繪畫教育家。

(記者:一來 許仲春 吳超群 蔣晨暉 黃志輝)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湖北省?
永樂大典(殘卷)《二支詩》-5(湖北三閘岳滿)
鄂州和黃岡的關係如何?修城際列車時,為什麼沒有將兩者直接連接而是分開修了兩條鐵路
一起穿越最艱苦的賽道,成為中國互聯網第四極,網商湖北隊背後的這股力量不容小覷!
湖北荊州的這個縣,人口超百萬,有著「全國水稻第一縣」的美譽

TAG:美術 | 湖北 | 北美 | 美術學院 | 湖北美術學院 | 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