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莫要忽視祛濕養脾!中醫祛濕養脾方法大全!【轉載】

秋季養生莫要忽視祛濕養脾!中醫祛濕養脾方法大全

  天氣一天天涼了,大家應注意適時添加衣物,做好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秋季多發病不約而至。同時,秋乏的身體需要滋補,秋季養生保健工作亦是不可忽視的!

中醫養生——秋季養生莫要忽視祛濕養脾!中醫祛濕養脾方法大全!  專家指出:秋季養生莫要忽視祛濕養脾!秋季養生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做好自身的秋季養生保健。  中醫祛濕補脾有哪些方法?中醫祛濕養脾方法大全:  祛濕養脾方法一、中醫食療祛濕養脾!  秋季養生宜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此外,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來,猴頭菇就被推崇為「養胃山珍」,能滋養腸胃,使其獲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運作而不至於受損。  選擇清淡的食物。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一些清淡食物,適當多吃,遠遠勝過補藥的作用。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理論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以淡補為主。立秋之時不宜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應「淡補」,指補而不膩,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除了鴨肉外,兔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都非常適宜在立秋之後食用,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另外,小編提醒人們,還可吃祛濕熱的藥物。如暑濕偏重,可用些祛濕熱的藥物。《本草綱目》稱:「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葯。」可見,祛濕藥物最常用的莫過於香薷。

  祛濕養脾方法二、中醫推拿祛濕養脾!  中醫養生理論中有「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的說法,因此,立秋過後,人們仍需祛濕調養脾胃,預防胃腸疾病,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祛濕養脾常按3大養生穴位。  立秋後,天地陽氣漸收、陰寒漸長、早晚溫差大。此時,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濕,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為適應自然界由「夏長」到「秋收」的陰陽變化,人體之氣血也隨之內收。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腸胃功能加強,人們食慾隨之旺盛,可以從食物中吸收更多營養滋養身體。  立秋過後終伏期間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3大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其中,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3大養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祛濕養脾胃的好辦法。  秋季養生莫要忽視祛濕養脾!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此都有所認識和了解了吧。最後,提醒大家,秋季為向冬季的過度季節,天氣逐漸變涼,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給疾病留下絲毫可乘之機!
推薦閱讀:

春季養生,先養肝
什麼是膽囊炎?什麼習慣會得膽囊炎?
立冬:開運養生你可知
玫瑰花之養生

TAG:中醫 | 養生 | 方法 | 轉載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