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種制度【下】

中國古代各種制度【下】㈠ 政治制度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大體包括:行政、官職、稱號、法律、軍事制度等。1、行政區劃制度 夏商九州:《尚書.禹貢》載:中國分為「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區和人民,分給自己的弟子、親戚、功臣,從前部落首長的後代,由他們去建立諸侯國。春秋十二諸侯:魯、齊、晉、楚、秦、宋、衛、陳、蔡、曹、鄭、燕。後又興起吳、越等。戰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秦郡縣制:國家由中央、郡、縣三級機構組成行政機構,分天下36郡。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均由皇帝任免。由此,縣作為基層政權一直未變。 漢:州、郡、縣唐:道、郡、縣宋:路、郡、縣元:設「省」。(從此,有了「省」的名稱)明清:省、府、縣。(延續至今)2、職官制度 (1)中央官職 先秦:由於實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諸侯國沒有統一的官制秦代:建立中央集權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均由皇帝任免。 以後各代繼承發展,逐漸形成完整的從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遷、罷免等官職制度。三公(中央最高級官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務,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 御史大夫:掌圖籍章奏,監察百官。九卿(三公之下) 廷尉,掌管司法; 治粟內史,掌管國家財政稅收; 奉常,掌管宗廟祭祀禮儀; 典客,處理國內各少數民族事務和對外關係;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從警衛; 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澤收入和官府手工業; 衛尉,掌管宮廷警衛; 太僕,掌管宮廷車馬;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務。(隋)設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書、門下、內史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 戶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口,賦稅,財政 禮部:掌管學校,科舉,國家的祭禮 兵部:掌管全國軍政 刑部:掌管刑法,獄訟 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沿用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變。(清)沿用三省六部制。(2)其他中央官職: 史 官:掌管國家圖書典籍。(蘭台令,秘書郎)太學教師:掌管祭酒,博士,助教。翰林學士:翰林是進士經殿試選拔者。 無實權的皇帝身邊的機要秘書,文學侍從,陪讀。 唐玄宗始設,唐以後,宰相非翰林學士出身則為人輕視。 翰林學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為正官。 (3)地方官職: 省級:地方大員,獨掌一方軍政大權。「省」在各朝的稱呼不同,故官稱也不同。如:郡守、節度使、轉運使、巡撫、省長。郡級:省之下,縣之上的官員,由朝廷委派。 稱呼:太守,刺史,知州,知府縣級:最基層的國家政權,自秦始皇起,至今未變。 稱呼:縣令,知縣,(元)縣尹,民國後至今稱縣長。 3、稱號制度我國古代稱號制度包括年號,謚號,廟號,以及避諱等內容(1)年號 紀年的名稱,多指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每次新皇帝登基,均會改變「年號」,稱為改元。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進行多次改元。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產生時間 始於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終於清宣統(1909年)數量:中國歷史上各種年號約600多個年號。著名的年號,如:建安,貞觀,永樂,康熙。 (2)謚號 我國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 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並相沿成為制度,這種制度稱為設法,所給予的稱號名為謚號。① 產生時間:贈謚始於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 姬旦(雞蛋同音)即周公,故又稱周公旦,周武王之弟)② 使用範圍:帝王,諸侯,大臣,立奇功之人等③ 謚法類別: 美謚(褒義)文,武,神,烈,昭,庄,純,等等平謚 (中性) 懷,獻,閔,哀,悼,康,玄,等等惡謚 (貶義)暴,煬,昏,厲,幽,靈,等等 (元朝後取消惡謚)變謚:謚號一般不變,但也有後來加謚,改謚,奪謚之事私謚:非朝廷所謚,多為弟子對老師,鄉民對鄉里尊者,宗族內部(3)廟號 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如:太祖,世祖,太宗,世宗(祖祖宗宗)(4)避諱 諱:死去的帝王或尊長的名字。避諱:避開諱名,以示尊重。① 產生時間:始於周朝② 避諱類別:國諱:當朝皇帝和其七世以內祖先的名字。 如:秦始皇贏政,秦朝時月份名稱中,"正月"改為"端月"家諱:父母祖先(有時包括所有長輩)的名字,作為小輩應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時迴避。 如:林黛玉讀"敏"字時皆念作"密",就是避母親名諱。 唐代大詩人李賀,只因父名"晉肅",竟終身失去參加進士考試的機會。憲諱:對上司官員的名諱,因下屬官員對上司長官稱「大憲」「憲台」,而對他們的名字要避諱。例如:宋代—個叫田登的人當上了州官之後,要求百姓將「點燈」 改為「放火」以達到憲諱目的。③ 避諱方法改字法:對成諱之字不用,另擇它字代替。 如: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先秦時叫"啟蟄",漢朝時為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作"驚蟄"空字法:對成諱之字空而不書,或作"某",或直寫"諱"宇。缺筆法:不寫所避之字的最後一筆,如林黛玉逢"敏"字必減筆畫一樣。4、法律制度 (1)立法原則: 自漢至清,一切立法均以儒家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律出於禮」原則。 特別是儒家禮教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2)法律演變: 教化為主,刑罰為輔。「德主刑輔,出禮入刑」① 周公制禮,引禮入法。周禮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是「親親」「尊尊」。親親與尊尊的一致性,表現了族權與王權的統一② 獨尊儒術,德主刑輔。漢儒董仲舒以天人感應說為德主刑輔的哲學基礎,以陰陽五行相輔相成之理,來論證德主刑輔符合天道運行的規律。③ 德禮為本,刑罰為用。唐朝繼續並發展了漢魏晉以來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使體現宗法倫理關係的禮,基本上法律化,「一準乎禮」成為對唐律的主要評價(3)法律內容 基本內容:孝,忠。首要地位:父權,夫權,君權把家庭倫理移於治國立法立政,相應法律從家族制度出發維護封建秩序。(4)法律形式 有相應的國家機關制定規範性文件,如:律,敕,令,例,格,式,典律 ——根本敕 ——皇帝特命令——格——式——專門法或對令的解釋典——法律彙編(5)中央司法機關 秦 廷尉魏晉 大理寺,御史台隋唐 大理寺,御史台,刑部 (三省六部的一部)宋 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審刑院明清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註:隋至宋,均有大理寺,御史台。隋至清,均有大理寺,刑部)(6)地方司法機關 秦漢 郡守,縣令隋唐宋 州,縣 (法曹參軍或司法參軍)元 路,府,州,縣明 省,府,縣清 總督(巡撫),省,府,州,縣(註:秦至清,均有縣。元至清,均有府。)(7)訴訟制度 訴:告,起訴。(禁止訴訟項目:民不告官,婢不告尊,子不告父,妻不告夫,賤不告良,囚人禁告,禁止越訴)訟:傳喚或拘捕--〉審理--〉定證據--〉審判執行:依照法律程序實現判決內容和要求。(8)刑罰種類 死刑、流放、服役、杖笞、罰金(9)監獄 監獄非執行死刑之地,而是有罪未決,或決而待執行者監禁之處。地方至縣級政府軍設監獄,中央大理寺也設監獄。(男女分監)獄具始於商代。政警不分,軍警不分。未形成獨立於行政和軍事部門的警察組織。5、軍事制度 (1)兵源制度 我國古代兵源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部落軍隊。(可出填空題)①府兵制:創立於西魏時期。以開府為基層組織,故稱為府兵。 由農戶按規定出丁 府兵編入軍籍,兵士自備武器,平時參加生產,免除租調力役,戰時應徵打仗。②募兵制:創立於唐玄宗時期。 自由應募。 (府兵是由農戶按規定出丁。) 應募後授田。 (府兵已有田畝。) 募兵是職業兵。(府兵與將領分離,只在戰爭時才臨時徵調在一起,故兵不識將)(註:可出簡答題:比較中國古代兵制中的府兵制和募兵制)③部落軍隊:清朝,八旗兵。 每300人編為一個牛錄,5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5個甲喇組成一個旗。每個旗用一種專用的顏色作旗幟,最初只分四個旗,有黃、白、藍、紅四種顏色, 分別為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增設四種鑲邊旗,分別為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為八旗。  清軍入關以後,八旗制度變為單純的軍事組織,變成了職業軍隊(2)戰爭方式我國古代戰爭的作戰方式有:車戰,步兵戰,騎兵戰 ① 車戰:夏商至春秋 布陣有一定的程序,交戰有公認的原則,仍離不開禮的約束。 交戰時間短,參戰人數少,戰事沒有波及全民。 四馬戰車是周代中國主力部隊,不但要有四匹馬和戰車,還要有御手,戈手,箭手② 步兵戰:春秋 步兵指徒步作戰,是陸軍的主要兵種。 始於晉平公。(此後,春秋戰國「無義戰」) (宋朝擁有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重裝步兵.岳飛、韓世忠等,率領以鐵甲長槍強弩為主要裝備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容屢屢擊敗金朝騎兵。用大刀對付裝甲騎兵進攻的基本戰術,先是用大刀劈砍防禦比較弱的馬腿,然後對準騎兵的胸部猛砍。) ③ 騎兵戰:戰國中期,騎馬作戰的軍隊。始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總結趙國武備落後,說服王公大臣穿起胡服,訓練騎兵。(3)古代武器 為了與後來的槍炮火箭等產生熱能的火器有所區分,一般將兵器分為冷兵器和熱兵器① 冷兵器:唐前長兵器——戈,矛,大刀,棍,叉 短兵器——刀,劍 射遠器——弓箭,弩,拋石機② 熱兵器唐末 弓弩射出的火藥包南宋 簡單火炮金 炸彈元 金屬火炮 (廣泛使用鐵火炮,並曾在進攻日本時使用鐵火炮取得重要成果)明 大小槍炮、地雷、水雷、「水底龍王炮」 (用熟鐵製成,外面用膀胱包裹,使水不能浸入,下面用木板承裁,矩之入於水但又不沉子水底,引火線套以羊腸,上面用輕質鑰毛為浮物使引火線之頂端浮於水面備用。臨戰時,將引火線點燃。是一種原始的魚雷。)清 引進西方槍炮中國古代制度中的第一部分政治制度包括行政區劃,職官,稱號,法律,軍事制度。

㈡ 經濟制度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包括:土地,賦稅,貨幣,度量衡等制度。1、土地制度 (1)土地制度的三個階段: 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隸社會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會地主土地所有制。① 井田制西周時期,以村社共同體為基礎的多級貴族所有制,周王是政治統轄權與土地所有權的最高代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② 授田春秋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憑藉國家權力推行"",確立個體家庭(包括農民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主導地位,國有土地與私有土地的產權開始分離。(秦漢)地主兼并土地與國家反兼并的鬥爭常常採取暴力對抗形式,無論是國有公田還是私有民田,都受到政治強權甚至公私武裝的強力干預。③(西晉)占田制 和(隋唐)均田制:土地產權被納入中古田制的法制化框架之內,國家與私家圍繞土地產權的鬥爭較為緩和。土地買賣不發達。④(唐)兩稅法之後,土地買賣興盛,租佃關係從為佃農制。(宋)土地產權結構複雜化,土地所有權進一步深化的結果。總結:(本質)地主土地所有權,名義上「國有」,實際上是少數地主所有。2、賦稅制度①納稅種類:即用什麼來納稅,有實物、勞役、貨幣。 ②納稅主體:即政府憑大伙兒家裡的什麼的多少來徵稅。分丁、戶、土地、資產 (註:唐朝的兩稅法是以丁,戶為主,到以土地,資產為主的轉折點。意思是:兩稅法以前主要以家裡擁有的丁戶的多少來納稅,兩稅法以後主要以土地資產的多少來納稅。地主要納的稅就大大增加啦!)③稅收特點:以田賦,丁賦為主,工商雜稅為輔。(農業國特點)④賦稅制度演變 (春秋)管仲在齊國進行改革,實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徵收賦稅,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魯國的"初稅畝".國家法律規定把公田交給耕者。兩稅法:(唐)由中央政府確定總的稅額,按畝交納地稅,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募役法:(宋)政府嚮應服役而不願服役的人戶,按貧富等級收取免役錢,僱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 方田均稅法:王安石為謀富國強兵,克服財政困難,實施新法,重定方田,以解決田賦不均問題。一條鞭法:(明)(張居正主張)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折成銀兩。攤丁入畝:(清)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的地丁銀。漢唐以來長期實行的人頭稅廢除了。⑤兩稅法的作用:1. 使唐朝中期以來極端混亂的稅製得到統一,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國家的財政稅收;2. 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鬆;3. 兩稅法規定貴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稅,這就擴大了稅源,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也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是我國封建社會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3、貨幣制度(1)貨幣種類 有貝殼,谷帛,鐵幣,紙幣,金銀,貨幣等。(多元化)商 牲畜,穀物,貝殼,銅幣春秋 金屬鑄幣,形態各異。(刀幣,圜錢等)秦 方孔圓形半兩錢漢 五銖錢 (成為此後700年的主要貨幣) 秦始皇首次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中國古錢圓形方孔的形制,漢武帝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貨幣本身的標準化。唐至清宣統 「開元通寶」(年號錢) 歷時1300多年 開元錢不再像半兩、五銖那樣以重量命名。這標誌著獨立的「錢」的概念終於誕生了。北宋 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宋代是鑄幣業比較發達的時期,從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前代。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御書錢堪稱一絕。古錢中罕有與其匹者。明 白銀 大交易多用銀,小交易用鈔或錢。清 (咸豐)銀票(光緒)銅元。(取消方孔圓形貨幣。)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鑄造進入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民國至今 紙幣為主。銀元,鎳幣為輔。(2)人民幣相關知識: 到2004年止,人民幣一共發行了5個套別的品種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第二套人民幣1962年,第三套人民幣 (1塊錢是「女拖拉機手」,5塊是「鍊鋼工人」,10塊錢是「大團結」的那套)目前流通的是第四套,第五套1987年,第四套人民幣 (少數民族頭像的那套)1999年起,第五套人民幣 (票面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 4、度量衡制度 中國古代度量衡制度包括:度制,量制,衡制。 中國古代計量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受到儒家禮樂制度的深刻影響。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以樂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單位制。 經過《漢書》整理成文,代代相襲,延續至中華民國時期。(1)度制——計量長短 商骨尺。(1丈= 10尺, 1尺= 10寸,1尺=16cm。「丈夫」約為現代1米6)春秋戰國 樂器黃鐘律管的管長90分,1分為1黍,是最早的有關長度計量的記載。秦 統一度制。漢 有浮動。(1尺=22cm。「七尺男兒」,也約現代的1米6)南北朝 度亂。尺拉長則百姓苦。唐分大小度。大為官尺,小為古制尺,即漢尺度。明清管理較嚴,統一製作器具,禁止私人製造。清末 通商帶來米制、英制和德制等,使度量制度陷於混亂。除朝廷規定外,民間有木工用的「魯班尺」,裁縫用的「衣工尺」,樂工用的「律尺」。(2)量制——計量容積。量稱穀物,油,酒等。 材料:銅,鐵,木戰國栗氏 量西漢王莽 嘉量各朝代量制有變化,大抵到南北朝前接近,之後容器擴大,而容量數目並未擴大。清 勺,合,升,斗,石。(依次遞進)(3)衡制——計量重量商 以同某物重量權衡。春秋造「衡」:木棍中提紐,兩頭懸石或物,平衡則等重。春秋末至戰國 根據衡制出天平砝碼。戰國天平普及秦始創「斤」,一方寸黃金為一斤。 製造各種重量的「權」,形狀各異。北魏 稱清 台秤,磅秤。

㈢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繼承法,也是繼統法。 實行這種繼承法,必須首先嚴格區別嫡庶關係。 宗族,家族內部的法律規定,即:宗法宗規。 在封建社會中是普遍現象,但在開放的民主社會裡,是一種禮儀常識。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主要包括宗族制度和親屬制度。 宗族制度和親屬制度 (1)族親制:三族:父母,兄弟,妻子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兒,孫,曾孫,玄孫(2)宗親制:大宗(嫡系。注意:嫡的讀音:笛子的笛音) 小宗(庶系)(大宗,小宗的關係是君與臣,兄與弟)(3)嫡庶制:(一夫多妻)嫡妻,嫡子(宗子)庶妻,庶子(4)親屬制度 親屬: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五代之內所有父系方面的親屬,根據單系親屬原則組成的社群,在人類學中的專門名稱是氏族)(5)五服制(喪服制):是按照生者與死者親屬關係的親疏遠近劃分的。(披麻戴孝)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斬衰: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製作,衫緣不縫邊。3年。 子為父,父為長子,妻妾為夫,未嫁女為父。齊衰:喪服用粗麻布製作,逢邊。1年。為伯父母,叔父母,祖父母。大功:熟麻布。9個月。為姑母,丈夫的祖父母,伯父。小功:熟麻布,細工。5個月。為外祖父母,丈夫的姑母。緦麻:麻布喪服。3個月。為岳父母,堂伯叔。

㈣ 禮樂制度 1、產生時間:周初,由周公制定。(300年)。周王朝設置我國第一個音樂機構——春宮。2、實施目的:總結商代滅亡的教訓。鞏固等級社會。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禮儀有別,音樂也有別。強調和鞏固了嚴密的宗法制度。3、產生原因: 群體生活,人際交往的需要。遠古祭祀的需要。約束社會道德,維護統治尊嚴的需要。(國家四維:禮,義,廉,恥) 經典著作:「三禮」4、「三禮」 「三禮」包括《周禮》,《儀禮》,《禮記》。 是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1)《周禮》: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 記錄周朝各種制度。(原名《周官》,劉歆改為《周禮》) 內容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主管宮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軍事,秋官主管刑罰,冬官主管營造) 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上古文獻中實屬罕見。 《周禮》所記載的禮的體系最為系統,有祭祀、朝覲、封國、巡狩、喪葬等國家大典,用鼎制度、車騎制度、服飾制度等。(2)《儀禮》:記載周至戰國時期儒家傳習禮儀的第一部著作。 記錄各種禮儀形式的規定。內容包括: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飲禮,燕(宴)禮,射禮,聘禮等17篇。(3)《禮記》::是我國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經之一,為孔子弟子及後來學者所記。 內容包括: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哲學、農學等,是後世研究上古社會生活特別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聖選編的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 東漢末年,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一定記清)5、五禮中國古代五禮包括:吉禮,凶禮,賓禮,嘉禮,軍禮。 從周至清,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現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約定俗成。 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也是五禮的歷史。 漢族統治者用這個系統,掌管中央政權的少數民族統治者也用這個系統。 甚至民國時期也將當時的禮儀制度都納入五禮分類中。吉禮: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禮儀。(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廟(祖先)的祭祀。封禪是歷代最大的吉禮。)凶禮:傷亡災變之禮。 (如:水旱、饑饉、兵敗、寇亂等禮,喪禮最為重要。)賓禮:主賓相見場合的禮儀。 (如:朝拜,會見,會盟,中國與外國之間關係的儀典。)嘉禮:「喜慶」之禮。(如:登基、冊封、婚冠、宴樂、頒詔等。) 軍禮:軍武之禮。 (如:親征、遣將、受降、凱旋、大射等。)㈠ 士農工商 春秋時期齊國的賢相管仲最早把「士商工農」的排位確定下來。1、士 地位:獨特的社會階層,介於統治集團和被統治集團之間。社會地位高「四民之首」。作用:開創、繼承和發揚了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經濟實力:低。人物:儒化或官僚化的讀書人。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往往是個時期的著名學者。2、農 地位:低。經濟實力:差。人物: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人口。(決定了中國是農業大國。) 歷代都有農民通過各種途徑(科舉,起義等)進入「士」的階層。農業文明最早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發明耕地工具的是神農氏。第一個「時播百穀草木, 淳化鳥獸蟲蛾」的是黃帝。第一個制定農曆的是堯。3、工 人物:從事各種製造和加工業的生產者。特點:子承父業。 善於動手動腦、善於發明 創造、善於製造先進工具與先進器具等。 城市經濟越發達,工業越發達。燧人氏鑽木取火,西方的火是從天堂偷來的。中華大地上的木屋與草房是有巢氏動手動腦創造的,西方的伊甸園是上帝為人創造的。4、商 人物:從事物資流通領域的經營或服務行業的人員特點:城市越發展,商業越繁榮。商業的發展促進城市的發展。在早期的中華大地上,政治家可以棄政從商,商人也可以棄商從政。韓非子第一個把商人列為「五蠹」之一。早期的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不歧視任何一個行業,凡是生活與生產所需要的行業都是正當的行業;凡是從事正當行業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士商工農」四民都應該受到尊重。「士商工農」可以專業化也可以兼而為之——農可以經商,士可以從商, 商可以從政。漢晁錯第一個提出「農本商末」的理論,向皇帝提出了「重農抑商」的建議。「士商工農」之間的平等地位從此分出高低貴賤。㈡ 婚姻家庭 中國古代婚姻家庭知識主要包括婚姻形式,婚姻禮儀,婚姻法律等。婚姻形式一夫多妻制:中國古代社會普遍實行此制度。 個朝代雖有關於妻妾數量的大致規定,但實際上並不嚴格,官方不干涉。 傳統中國男性的正妻只有一個,其他有婚姻關係的女人常稱為妾。 中國皇帝的正妻是皇后,其它妻子稱妃嬪等。 (當老婆開始代表妻子後,小老婆便可以指妾。)一夫一妻制:絕大多數平民百姓家庭是一男一女終身同居的形式。 妻死可續妻,夫喪可改嫁。㈢ 婚姻禮儀 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父母對子女婚姻有決定權。子女必須遵從父母之命。 婚姻必須由媒人從中介紹,男女不準自由戀愛,婚嫁。六禮: 古代婚禮的基本程式,先秦時制定 納采:男方請媒人向女家提親。 《禮記》:「納採用雁。」 雁具有隨著陽氣而遷居的習性;失去配偶後不再另配的品質。 「納採用雁。」象徵著忠貞、守節,與男權社會中女子從屬於男子的現實相合,要求妻子服從丈夫。問名:男方請媒人問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年月。(「生辰八字」) 特別是秦漢以後,隨著門閥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高門與低門,嫡出與庶出,有著嚴格的差異。納吉:正式訂婚的儀式,男方將占卜合婚的吉兆報告女家。 男女雙方換定貼,確定婚姻關係。納徵:(納幣)男家向女家贈送聘禮。 男方向女方贈送彩禮以後,婚姻關係就宣告正式成立。 男家贈予女家彩禮後,女家亦應回贈男家一些禮品,不過其數量要少得多,只要有象徵意義即可。 男女雙方互贈的禮品都必須是雙數,其中含有成雙成對的意思。請期:選擇結婚日期。由男家卜得吉日,請女家商定。親迎:在結婚之日,由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新娘,歸來舉行婚禮。 古代迎親最初用車,後來演變為用花轎。最隆重的,是拜堂儀式。包括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㈣ 婚姻法律 五不娶: 逆家女、亂家女、世有刑罰、世有惡疾、喪母之女七出: 即休妻。不順父母、無子、淫佚、惡疾、多言、盜竊、嫉妒三不去: 即不可休妻。有所娶無所歸、為公婆守喪3年、先貧後富二義絕: 夫妻之間,兩族之間毆殺、通姦協離: 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離婚,法律允許。㈤ 姓氏名號 1、姓①姓的概念: 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② 「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③產生時間: 母系氏族2、氏① 氏: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氏」,是姓的分支。② 產生時間:父系氏族3、姓與氏的關係 (周初)天子為姬姓,氏很多。分封姓同則族同。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先秦)姓氏有別。 姓明血緣,氏別貴賤。 姓是族號,氏是分支標誌。 氏為貴族專有。(春秋)氏不為貴族專用,氏也成姓,姓氏並立,數量驟增。 姓氏相同,以名相別。名字(個人標誌)日益突出。(戰國)姓氏混一。隨著宗法制度的崩潰,等級制度被破壞,姓氏合二為一,標誌著現代意義姓氏的產生。(漢)姓氏統一,姓與後來基本相同,氏為女性稱呼。4、姓氏來源 上古最早產生的姓:(母系氏族,姓里都有女字旁)姜,姬,姚。國名:齊,魯,楚,秦地名:東郭,西門動植物:牛,羊,馬職業:陶,樂,卜官職:司馬,尉,史5、姓氏的數量 (漢)500左右(宋)1700左右(清)5000左右(清亡後)姓氏大減,少數民族姓氏混於漢姓之中。愛新覺羅---金,趙葉赫納拉---葉(現代)3000左右中國歷史上共有姓氏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複姓4329個1987年5月3日,《人民日報》公布:常見姓氏200個,最常用100個,人口眾多的19個,這19個姓共佔全國人口一半以上。最大姓李(1億),其次王(9千萬),張(8千萬),劉,陳,楊。㈥ 稱謂制度 1、名:個人的符號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2、命名原則——春秋 信:上天的徵兆。 如:孔鯉,陸遊義:祝頌。如: 屈平,鄭和,張居正,康有為象:孩子的象徵。 如:孔丘,趙雲,蘇軾假:借用某物名稱。 如:用五行命名,朱棣,朱高熾類:孩子與父親的共同點。 如:傅抱石,傅二石,傅小石3、命名六忌 國名官名山川隱疾畜牲器帛4、字與名的關係 同義:屈原名平,字原。諸葛亮,字孔明。班固,字孟堅反義:朱熹字元晦。管同字異之。相關:孔丘字仲尼。蘇軾字子瞻。無關:劉邦字秀。歐陽修字永叔。5、 字 字:是在舉行成人儀式上所取。古代男子20舉行冠禮,女子15舉行笄禮。《顏世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古人自稱一般用名,不用字。字是供他人稱呼所用。6、號 ① 號的產生 (唐宋)文人活躍,號真正流行(明清)鼎盛②號的種類種類:自取,他取,渾號自取: 個人喜好: 陶淵明——五柳先生 歐陽修——六一居士籍貫或居住處:李白——青蓮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居室: 陸遊——老學庵 王維——竹里館他取:地望: 王安石——王臨川 李鴻章——李合肥官爵: 鮑照——鮑參軍 杜甫——杜工部謚號相稱: 韓愈——韓文公 岳飛——岳武穆渾號:(一般也是他人所取,形象,通俗)宋江——及時雨 李逵——黑旋風 魯智深——花和尚㈦ 三教九流 「三教」:儒,釋,道。「九流」:儒,墨,道,法,陰陽,名,農,縱橫,雜家。此種說法產生約在宋代,明代以後很少用這個含義。「三教九流」泛指舊社會中各種人物和各種行當。是中性詞。此種說法約產生於明代,多指下層社會人物,今猶是。詩歌 1、古代詩歌的發展及特點① 體裁完備② 題材豐富③ 風格多樣④ 無數作家⑤詩歌的另一種形式——詞也高度發展①、體裁完備 先秦 四言詩 格律嚴格 《詩經》 雜言詩 楚國方言 《楚辭》漢 五言詩 淡淡哀愁 《古詩十九首》,樂府詩南北朝 七言詩鮑照為代表:隔句用韻,首句出韻。為唐詩奠定基礎。唐格律詩 講究句數、押韻、對仗、平仄,標誌著詩歌的成熟。 唐之後 逐漸完備。a、格律詩 古詩——〉格律詩——〉近體詩律詩8句五言律詩:5*8=40字七言律詩:7*8=56字 b、絕句4句 (律詩的一半長短。「絕者,截也。」)五言絕句:5*4=20字七言絕句:7*4=28字c、格律詩的要求 句數,字數固定押韻:隔句用韻,首句出韻,不換韻。對仗:一聯詩中,上下兩句形同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詞性:形名名方動)王維《山居秋暝》平仄 (1)起初四聲為:平,上,去,入後來「平」分為:陰平、陽平,入聲取消,「四聲」變為:陰平、陽平、上、去。(2)(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沈約提出「四聲八病說」,利用漢語音韻的特點進一步強化詩歌的獨特方式。在聲律方面為詩歌創作做了許多規定,對五言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一定影響。(3)平仄間隔使用陰陽為「平」 上去為「仄」d、七言格律的平仄規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格律詩的成熟標誌著詩歌的成熟。② 題材內容豐富立志詩 孔子「詩言志」 《詩經》詠情詩 屈原「詩詠情」 《楚辭》敘事詩 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十五從軍征》山水詩 (南北朝)二謝:謝靈運、謝眺 (唐)王維(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田園詩 (晉)陶淵明開創(唐)王維、孟浩然邊塞詩 (唐)高適(現實主義),岑參(浪漫主義) 內容:邊塞風光、邊塞戰爭、邊塞將士思親新樂府 (唐)李紳 《憫農》 「鋤禾日當午」 白居易 《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 理趣詩 (宋)「倡天理,滅人慾」朱熹詠史詩(先秦至清)代表:(唐)杜甫 《蜀相》 杜牧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③ 風格成熟多樣創作風格也可稱為「創作道路」、「創作方法」主要兩種: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經》——〉樂府——〉杜甫浪漫主義:《離騷》———————〉李白( 「三李」:「詩仙」李白;「詩鬼」李賀:「情聖」李商隱)詩歌成熟的標準(1)語言錘鍊(2)塑造形象(3)創造意境④ 作家作品先秦 《詩經》、《楚辭》漢 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建安風骨(慷慨激昂)魏晉 陶淵明 《飲酒》《歸園田居》 左思 《詠史》 抨擊晉朝士族制度南朝 鮑照:對七言詩的貢獻重大唐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行書書法家;開創水墨畫;大樂丞(音樂家) 李白:浪漫主義,成就最大 杜甫:現實主義,「安史之亂」前後的作品稱為「詩史」 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 杜牧:山水詩 《江南春絕句》,詠史詩《赤壁》 李商隱:愛情詩(宋) 蘇軾:貼近現實,語言通俗化。 陸遊:愛國詩人。 李清照:我國第一位女詞人。《聲聲慢》 辛棄疾:愛國詞人。「英雄之詞」 楊萬里:「楊誠齋體」。擺脫江西詩派的束縛。 范成大:愛國詩人。田園詩,描繪農村風俗。(清)納蘭性德 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金縷曲》⑤ 詩歌的另一種形式——詞 名詞:又稱長短句、詩餘、曲子詞產生時間:產生於唐最早作品:敦煌曲子詞——在甘肅敦煌石窟里發現的唐五代民間詞代表作:南唐後主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即位時,南唐已為宋的屬國。他面對宋朝的壓力,逆來順受,以圖苟且偷安。975年,宋軍入金陵,俘後主,南唐滅。李煜在三年的軟禁生涯中,他念念不忘故國,寫下了一篇篇用血淚凝成的詞章,相傳這首《虞美人》便是他的絕筆。 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東邊日出西邊雨」這對矛盾著的詞語,表明少女對愛情的成功時而信心十足,時而灰心喪氣。在這裡詞作者使用的是象徵性的筆法。「道是無晴還有晴」,這是為了增強詞的感染力,而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採用雙關筆法。因為「晴」與「情」是諧音,那詞句中的「晴」實際上是「情」。這樣說來那就成了「道是無情還有情」。)蘇軾 (頂峰) 對詞的貢獻:擴大詞境:豪放飄逸。使詞達到「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推進詞律:不拘守詞調,詞律,句法特點。改變詞風:與柳永婉約派相對,創建「豪放」派。《念奴嬌》最傑出。柳永《雨霖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是個風流才子,他為人放蕩不羈,常去青樓給歌妓作詞、譜曲。因此,仕途不順,被宋仁宗免除錄取進士,命他「且去填詞」。於是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後雖中進士卻潦倒不堪,不被重用,抑鬱不得志。他的詞明白曉暢、情事俱顯,長於白描的手法,盛行於市井巷陌。「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內容上擅長抒寫離別、羈旅之愁思,是北宋詞人中最具「小資情調」的人。)

︻雨霖鈴︼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推薦閱讀:

古代書法字貼
郵票上的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長城
中國古代神秘文化:四象、四神、二十八宿揭謎研秘研究
古代四大神獸古代四大凶獸
古代詩歌欣賞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TAG:中國 | 制度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