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白居易《憶江柳》的理解和擬題

我對白居易《憶江柳》的理解和擬題

春節前,學校要求高三語文教師分專題給學生出寒假作業,我承擔了詩歌賞析題的任務。在選詩擬題時,我想到了曾經讀過的白居易的一首七絕《憶江柳》: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在思考如何擬題時,對於白居易的《憶江柳》這首詩,我特意查了一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發現沒有收;又在「百度」上百度了一下,發現也沒有對這首詩的賞析,並且也沒有看到有用此首詩擬過詩歌鑒賞題的。只是發現在對唐朝詩人雍裕之的《江邊柳》的賞析中提及到白居易的《憶江柳》一詩:

詠柳惜別,詩人們一般都從折枝相贈上著想,如「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楊柳》);「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憶江柳》)等等。

這幾句賞析明白地告訴我們白居易的《憶江柳》是一首「詠柳惜別」詩。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關鍵是如何理解詩中「柳」的形象,以及對「攀折」的理解。如果把「柳」僅僅當作柳,把「攀折」僅僅當作「折取」之意講,並停留在「折取」之意上,這種理解當然不能說是錯的。如杜牧《送別》一首中的「柳」和「攀折」就是如此理解的:

溪邊楊柳色參差,攀折年年贈別離。

一片風帆望已極,三湘煙水返何時?

多緣去棹將愁遠,猶倚危亭欲下遲。

莫殢酒杯閑過日,碧雲深處是佳期。

如果就這樣把「柳」僅僅當作柳,把「攀折」僅僅理解為折取之意,那麼白居易的《憶江柳》的意思就是:

我曾經在江南的岸邊栽種了一株楊柳樹,現在我離開江南已經兩年了。兩年過去了,我在江南岸邊栽的那株楊柳樹應該長得很高了吧。現在一想到在那青青的江南岸上,我栽的那株楊柳樹在風中依依搖曳,也不知是哪些人從它上面折取下枝條,依依不捨地送給離別的友人。

可是,我當初在讀白居易的《憶江柳》時,給我的第一感覺卻不是送別詩,而是懷念詩,「柳」是有所指的,「攀折」不僅僅是折取,還有更深的意思。

先來說說白居易《憶江柳》一詩的「柳」的形象。我認為這首詩中的柳應指一位年青的女子。柳在古詩中有沒有這種寓意呢?我們不妨來看幾首寫柳的詩。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 恨無消息到今朝。

這是唐朝與白居易同時代且關係不錯的詩人劉禹錫的《柳枝詞》(這首詩實際上是劉禹錫從白居易的詩《板橋路》改編來的)。詩人與美人在橋上分別,背景是清江岸邊的千條柳。這兒的柳雖然還只是美人身後的背景,不是指美人,但柳枝那婀娜多姿的形態總與美人是相襯的,極其女性化。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是白居易寫的《楊柳枝詞》。從最後一句的詢問當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首詩中的柳似乎已經有些人性化了,不單單指柳了,而從詩中的「嫩」和「軟」來看,楊柳顯然是女性化的。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這是白居易的《別柳枝》。這首詩中的柳如果僅僅當作柳之意來講,是無論如何也講不通了,只有當作年青的女子來講,整首詩意才會鮮活起來。從「醉翁」和「放歸」二詞來看,詩中的兩枝楊柳與白居易晚年養的兩個歌女樊素和小蠻的境遇極其相似。

因此說,柳是可以借指年青女子的。

再說說「攀折」一詞所含的深意。我認為在把詩中的「柳」理解成年青女子的形象後,再把「攀折」理解成「欺侮、摧殘或蹂躪」,更會使詩意深刻。

《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首詞《望江南》:

莫攀我,

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臨池柳,

者人折折那人攀,

恩愛一時間。

據專家考證這首《憶江南》是唐代的作品。此詞以青樓女子的口吻,奉勸男子不必多情,並以柳樹自喻,表明自己淪落風塵的悲涼處境。也有人說此詞是青樓女子對隨意玩弄她們的男性表示強烈的不滿和抗議。

正是這首詞讓我在讀白居易的《憶江柳》時,對「柳」的形象和「攀折」理解不同,才感覺到這是一首懷念詩。

「詠物詩要是停留在詠物上,無論寫得怎樣曲盡妙處,總是意義不大,境界不高,在曲盡事物妙處的基礎上來寫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這樣詠物就有含義。」

這是我國著名古典詩詞學者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詠物》篇中所說的話。這話更讓我堅定了我理解的理由。於是,我在選用白居易的《憶江柳》這首詩擬詩歌賞析題時,就作出了這樣的設計: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憶江柳白居易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1)有人曾說這首詩是詩人「從折枝相贈上著想」來「詠柳惜別」的。此外,你對這首詩中的柳的形象有沒有新的理解,請作簡析。(4分)

(2)有人曾說第二句詩的「兩」改為「幾」更好。你認為呢?請說明理由。(3分)

並擬作了這樣的答案:

(1)這首詩運用了托物喻人(象徵)的表現手法,(1分)用柳來暗喻自己曾費用心血培育過的一名年青女子。詩人已與她離別了兩年,但詩人一直沒有遺忘她,一直在想不知何人在使喚她,甚至在欺侮她。(2分)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一名年青女子的難以忘懷並為其命運擔憂的情感。(1分)

(2)①還是不改為好。「兩」字所表達的時間明顯比「幾」字要短。離別的時間越短,越能表達詩人對自己所喜愛的人感情越深,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甚至有一轉身便思念的一刻都不能離開之意。

或:②將「兩」改為「幾」更好。因為改後更能凸顯離別的時間長,在這麼長的時間內,詩人對自己曾培育的人還能念念不忘,這更能表達詩人對自己喜歡的人刻骨銘心。

(觀點1分,解說2分)

春節後,老師們在講評寒假作業時,有一位老師又為我的這種理解提供了唐朝詩人韓翃的一首詩《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這首詩中的「柳」一語雙關,表面是說楊柳樹,實際是說他的愛妾柳氏。「攀折」就是欺侮、摧殘或蹂躪之意。

柳氏原為韓翃朋友李王孫的愛姬,艷絕一時,仰慕韓翃的才華。李王孫知道了她的心思,就請韓翃飲酒,席間將柳氏贈予韓翃。後來韓翃及第,歸家省親,柳氏留在長安。適逢安碌山作亂,兩京陷落。柳氏懼為亂兵所辱,剪髮毀形,寄居尼庵。長安收復後,韓翃譴人尋柳氏,攜去一包碎金並《章台柳》贈柳氏。柳氏捧金與詩嗚咽不止,回報以《楊柳枝》。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這段凄婉感人的故事正是通過「柳」的形象和「攀折」的遭遇來傳達的。


推薦閱讀:

官與殺的對白(六十四)
世界名著中的經典對白,總有一句觸動你
《好想好想談戀愛》經典對白
男女對白
樹與葉的經典對白【圖文】

TAG:理解 | 白居易 | 對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