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輝煌大唐總共用了五刀,其中這個皇帝自捅兩刀

殺死輝煌大唐總共用了五刀,其中這個皇帝自捅兩刀

唐朝由盛到衰直至最後的滅亡,先後有五大禍亂: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政、朋黨之爭、農民起義。如果把這五大禍患比喻成五把鈍刀子的話,其中有兩刀是一個皇帝自己往自己身上捅的。這個皇帝,就是唐德宗李適。

(唐德宗李適畫像)

李適是唐肅宗的長孫、唐代宗的長子。在14歲之前,他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王孫生活。但14歲那年爆發的安史之亂,讓李適和所有的皇室一道,飽受戰亂驚嚇和顛沛流離之苦。

他爹唐代宗即位以後,李適被封為兵馬大元帥、魯王,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最後的戰役。平亂結束後,他和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一同,被代宗賜予鐵券,並且作為唐王朝最重要的功臣,凌煙閣上繪英圖。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去世,德宗即位。德宗即位以後,表現出要做出一番圖強復興的架勢。他改變唐玄宗後期以來的一些老毛病,重視文武百官,虛心納諫。在個人生活上力行節儉,艱苦奮鬥。

更重要的是,他做了兩件清除積弊的事情:一是抑制打擊專政宦官,二是致力削弱藩鎮勢力。

德宗的父親代宗是由宦官擁立的,所以代宗對宦官很寵幸優待。宦官是刑餘之人,沒有老婆兒女,但是因為身體的受傷反而造成他們對金錢和權力的攫取胃口更大、更變態。當德宗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對宦官的巧取豪奪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一上台後,就在這方面施用重典。

即位的當年五月,德宗派宦官去各地向節度使賜旌節,宣示皇恩。德宗了解到,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對送旌節的宦官行賄,送了宦官縑700匹、黃茗200斤,還有大量的駿馬和奴婢。德宗大怒,把那宦官杖責六十並處以流刑。

這件事在宦官中造成了極大的震動,那些從各地回來,接受了節度使禮物的宦官,都悄悄地把禮物拋到山谷中,不敢拿回京城。

德宗藉此對宦官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朝中大事都交給朝臣研究,不再像代宗那樣讓宦官們幾句話就定調子了。

第二件事是致力於削藩。德宗即位後,建中二年(781)正月,河北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死,按照從肅宗以來延續下來的「父死子繼」不成文的規矩,李寶臣兒子李惟岳上表請求繼位。德宗本來志在削藩,當然堅決不同意,於是李惟岳便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梁崇義,與朝廷武力對抗。德宗當即召集幽州節度使留後兼御史大夫朱滔統兵前往討伐。

德宗之所以征派朱滔,是因為李寶臣與朱滔有仇,還差點殺死了朱滔。對於朱滔來說,這也是他報仇的好機會。朱滔在束鹿大破李惟岳,接著又拿下深州。因功加授檢校司徒,升任幽州盧龍軍節度使。

但是,由於德宗沒有把深州封給朱滔,另封別人,朱滔心中不滿。接著,朱滔又索取恆定七州的賦稅作為軍餉,仍然沒有得到同意,於是更加不滿,結果,朱滔在其他人的唆使下,自稱冀王,舉兵造反。接著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

這一場削藩,之所以失敗,其實主要是唐德宗以藩治藩,而當藩鎮的利益稍微有一些沒得到保證,他們就會尋機造反。也就是說,唐德宗的這一場削藩戰爭,從一開始就是個策略失誤,不可能取得成功。

這場叛亂的鬧劇還沒有完。朱滔叛變後,德宗派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前往討伐,李希烈假言討伐,暗中卻與四鎮私通。不久,李希烈也自稱建興王、天下都元帥,舉動造反。不久,李希烈又自稱楚帝。

建中三年(782年)8月,李希烈率兵2萬圍攻襄城,德宗命令涇原諸道兵馬援救。10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5千士卒經過長安。當時涇原士卒希望到長安後能得到朝廷的優厚賞賜,結果一直到離開長安城都一無所得,於是怨氣衝天,揚言造反。姚令言勸說,他們不聽,姚令言只得趕緊上奏德宗。德宗聽到後大驚,急忙命令賞賜布帛二十車。並讓普王與學士姜公輔前往安撫。二人剛到,叛軍已經斬斷城門沖了進來。德宗只得倉皇出逃到奉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涇師之變」。

(「涇師之變」地圖)

涇原士卒進城後,擁立朱滔的哥哥、曾擔任涇原統帥,又當過太尉,現在賦閑在家裡的朱泚為皇帝,稱國號為「大秦」(後改為漢),年號應天。朱泚於是隨軍圍攻奉天。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趕到奉天救援,奉天才轉危為安。朱泚圍攻奉天一月有餘,沒有進展,於是退回長安固守。

這場人人可以稱王稱霸的戰爭,讓德宗大受刺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宗並沒有愈挫愈奮,繼續戰鬥下去,乘機消滅所有作亂的節度使,而是在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向天下下了一道「罪己詔」,承認天下大亂的責任在於自己,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所有節度使都沒有過錯,是自己把害得他們造反的。除了朱泚以外,所有的人都不予治罪。

朱泚沒被饒恕,他又聯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就是曾經率兵勤王的那一位)造反。德宗不得不再次出逃,避亂漢中,一度想像他祖父一樣躲到四川去。直到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打敗朱泚收復京師,德宗才得以重返長安。

從此德宗銳氣大減,再也不敢去碰藩鎮,只要他們不造反,想幹嘛就幹嘛,在自己的封地上,怎麼稱霸都可以。這樣就造成藩鎮積重難返。後來雖然經過德宗孫子唐憲宗嚴厲削藩,但仍然無法解決藩鎮的問題,直到五代結束,宋初趙匡胤採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才徹底解決藩鎮之亂。但又落下重文抑武,軍隊打仗不行的毛病。可以說,這一禍亂的後遺症,還在一直往下延續著。

不但削藩最後促成藩鎮割據,德宗還從最初的抑制宦官到絕對相信倚重宦官。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從上面的整個叛亂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那些節度使,那些大臣,沒有一個是靠得住的。先是讓朱滔平亂朱滔反,接著讓李希烈平亂李希烈反,然後讓涇原士卒平亂涇原士卒反,再然後讓李懷光平亂李懷光反。連本來已經退休在家裡的朱泚也反。文臣武將,一個都靠不住。反而是那些宦官,在他逃難的路上,一直對他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所以回京後,他便開始重用宦官,把相當於唐朝中央軍的神策軍交給兩個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掌管。這樣,掌握軍權的宦官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不但在朝中為所欲為,連皇帝的廢立及生死性命都完全掌握在他們手裡。後來德宗的兒子順宗、孫子憲宗以及後來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於宦官手裡,就是明證。

(中晚唐宦官,掌控神策軍)

可以說,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政雖然起源與玄宗到代宗,但是讓這兩個禍害真正成為唐王朝毒瘤,並最終害死唐王朝的,就是這個唐德宗李適。


推薦閱讀:

看完這些, 你就能讀懂崇禎皇帝的民族氣節
奴皇帝崇禎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明朝皇帝其實很無奈
乾隆皇帝引發鴉片戰爭?
北京有個百歲老頭,祖母為太后長兄為皇帝,自己卻教了一輩子書

TAG:皇帝 | 大唐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