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琵琶行》 白居易
(轉載)《琵琶行》 白居易
2010-12-18 06:55:43|分類: 經典文化搜集 |標籤:文學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簡介
《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年(816年)。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書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誣陷他作《賞花》《新井》詩「甚傷名教」,再貶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加之州司馬雖然名義上是刺史的佐史,實際上是一種閑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鬱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作者簡介
唐?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自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東北)。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新樂府運動倡導者。
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小時候聰穎過人,5、6歲即學作詩,9歲便懂音韻。由於「家貧多故」,11、12歲便顛沛流離,接觸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後到長安應試,以《賦得古原草送別》得顧況賞識。落第後回家伏案苦讀,竟至口舌生瘡,手肘結繭。27歲中進士,因取中「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東宮屬官,掌諷諫太子過失)。元和十年貶江州司馬,後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時,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出任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以44歲為界,之前抱定「兼濟天下」之思,之後則「獨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人稱「詩魔」或「詩王」,和好友元稹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反對六朝以來的「嘲風雪,弄花草」的作品,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即所謂「諷喻詩」(《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其中有反應人民疾苦的《觀刈麥》《繚綾》等,有諷刺橫徵暴斂的《重賦》《杜陵叟》等,有指責貪官強暴的《宿紫閣山北》《賣炭翁》等,有揭露豪門貴族荒淫驕橫的《輕肥》《買花》等,有表現對邊事和邊民關心的《西涼使》《縛戎人》等,有反對窮兵黷武的《新豐折臂翁》,有同情婦女悲慘命運的《上揚白髮人》《井底引銀瓶》《陵園妾》等。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當時對外國也有一定影響. 。其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長篇敘事抒情詩。
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
主要作品
《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
文學創作
後代劇作家也多有據白詩故事進行再創作,如白樸、洪升根據《長恨歌》分別作《梧桐雨》、《長生殿》;馬致遠、蔣士銓據《琵琶行》分別作《青衫淚》、《四弦秋》。白詩詞句,也多為宋、元、明話本所採用。白居易不屬「韓柳」文學團體,但也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作者。其《策林》七十五篇,識見卓著,議論風發,詞暢意深,是追蹤賈誼《治安策》的政論文;《與元九書》洋洋洒洒,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文,均文筆簡潔,旨趣雋永,為唐代散文中的優秀之作。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等,白居易被稱為"詩魔"。
創作背景
《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於是貶之為江州司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琵琶行》作於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凄之情。在這裡,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前的小序介紹了長詩所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寫作此詩的緣起,實際上它已經簡單地概括了後面長詩的基本內容。左遷:指降職、貶官。湓浦口:湓水與長江的匯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聲:首都長安的韻味,一方面指曲調的地域特徵,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稱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備酒宴。憫然,傷心的樣子。恬然:安樂的樣子。遷謫意:指被降職、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說他被貶到九江一年來,每天都很快樂,只有今天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這種說法是寫文章的需要,讀者當然不會相信他。長句:指七言古詩。
版本介紹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其中「水下灘」三字,論者注說紛紜,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於因版本的異文而產生的不同理解與訓釋。請看版本的異文:
①作「水下灘」——明萬曆三十四年馬元調刊本《白氏長慶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揚州詩局刊本《全唐詩》,明隆慶刊本《文苑英華》;
②作「冰下難」——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揚州詩局刊本《全唐詩》在「水」下注「一作『冰』」、在「灘」下注「一作『難』」;北京圖書館藏失名臨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詩集》;
③作「冰下灘」——明隆慶刊本《文苑英華》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叢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圓翻宋本《白氏長慶集》;
④作「水下難」——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紹興本《白氏文集》,清盧文弨《群書拾補》校《白氏文集》。
琵琶曲《琵琶行》內容介紹:琵琶協奏曲,張曉峰作曲。表達的內容與白居易詩《琵琶行》一致。
引子由琵琶和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箏則以流水般的琶音襯托,描繪了"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①「忽聞水上琵琶聲」:樂隊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題,豪放洒脫。然後是悠美的琵琶聲,接著,樂隊與琵琶時分時合,猶如「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的情景;
②「說盡心中無限事」:委婉連綿的旋律配以琵琶連珠般的輪指和琵琶女的主題,深刻地表現了感情緋惻,憂患滄桑的古代婦女的形象。接著,運用多種手法,根據詩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側面高超的演奏技藝、風流的教坊生涯和凄涼的天涯淪落;
③「江州司馬青衫濕」:琵琶以搖指變化再現了琵琶女的主題,更加深沉悠長;二胡悠緩的獨奏,恰似詩人的感嘆。繼而旋律連續的上下行模進,琵琶和樂隊的交替奏鳴,詩人和琵琶女主題的糅合發展,猶如詩人感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
④尾聲「月白江心」:皓月當空,秋水如銀,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靜的夜色中飄蕩。
【司馬青衫】
司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 釋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出 處 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示 例 我豈學做重婚王允愚?豈濕著~淚?(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九出)
司馬青衫,作為典故,出自於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後來高中語文課文王實甫《長亭送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林覺民《與妻書》「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這個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在送客上船時,偶然聽得琵琶聲,於是邀請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對話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並為之淚濕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馬身份的標誌。
「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於內心痛苦而傷心流淚。宋司馬光《錦堂春》「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是說「傷心事」還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吳激《人月圓》從「南朝千古傷心事」一直說到「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也是指傷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還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元白樸《奪錦標》在新亭眺望時觸目傷心,也說到「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濕」,這裡就是寫自己的悲痛了。
還有反用這個典故的,如劉鎮《水龍吟》「笑多情司馬,留春無計,濕青衫淚」和辛棄疾《滿江紅》「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不過這些反用,表面上是曠達的樣子,實際上蘊含著更多的悲痛。
詩詞原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初中九年級課本中為「綠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蝦蟆(há má)陵]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注釋譯文
注釋
〔1〕左遷:貶官,降職。白居易任諫官時,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
〔2〕京都聲:指唐代京城長安流行的樂曲聲調。
〔3〕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
〔4〕善才:又作「善財」,唐代對樂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5〕委身:託身,這裡是嫁的意思。
〔6〕賈人:商人。
〔7〕命酒:叫〔手下人〕擺酒。
〔8〕快:暢快。
〔9〕憫然:憂鬱的樣子。
〔10〕漂淪:漂泊淪落。
〔11〕出官:〔京官〕外調。
〔12〕恬然:安然的樣子。
(13)為:創作。
〔14〕長句:指七言詩,唐人的習慣說法。
〔15〕歌:作歌。
〔16〕言:字。
〔17〕命:命名,題名。
〔18〕潯陽江:即流經潯陽境內的長江。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19)主人:詩人自指。
〔20〕回燈:重新撥亮燈光。重:再。
〔21〕轉軸拔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擰動以調音定調。
〔22〕掩抑:掩蔽,遏抑。思:悲,傷(四聲)。
〔23〕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揉弦的動作。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挑:反手回撥的動作。《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依曲創聲後流入中原。《六幺》:大麴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24〕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細的弦。嘈嘈:聲音沉重抑揚。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
〔25〕間(第四聲)關:鶯語流滑叫「間關」。幽咽:遏塞不暢狀。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凝絕:凝滯。
〔26〕迸:濺射。
〔27〕曲終:樂曲結束。拔:奏彈弦樂時所用的拔子。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28〕舫:船。
〔29〕斂容:收斂面部表情,顯出嚴肅矜持而有禮貌的態度。
〔30〕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遊樂地區。
〔31〕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
〔32〕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妓女。
〔33〕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
〔34〕鈿頭銀篦:鑲嵌著花鈿的發篦(櫛發具)。擊節:打拍子。
〔35〕顏色故:容貌衰老。
〔36〕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37〕去來:走了以後。
〔38〕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
〔39〕重(讀平聲):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嘆聲。
〔40〕嘔(音歐)啞(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聲音噪雜。
〔41〕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42〕卻坐:退回到原處。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43〕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
(44)掩泣:掩面哭泣。
〔45〕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46〕暫:突然
1、湓(pén)
2、錚(zhēng)
3、賈(gǔ)
4、憫(mǐn)
5、徙(xǐ)
6、謫(zhé)
7、荻(dí)
8、思(sì)(古音異讀,因為在古詩中不可能出現三個平音或三個仄音連讀)
9、幽咽(yè)
10、蝦蟆(há ma)
11、綃(xiāo)
12、鈿(diàn)
13、篦(bì)
14、春江花朝(zhāo)
15、嘔啞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譯文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隻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裡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
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像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划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像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彈罷曲子,曾贏得曲師的讚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髒了血色羅裙。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同屬的姐妹嫁給了軍人,老鴇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裡。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蕩蕩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卧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詞類活用
1、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時間名詞做狀語:在夜裡)
2、 遂命酒。(名詞"酒"受助動詞"命"修飾,作動詞:擺酒席。)
3、 商人重利輕離別。(形容詞"重""輕"均帶賓語,作動詞:看重,輕視。)
古今異義
1、因為長句。古:因此創作;今連詞,表示原因或理由。
2、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突然,發出; 今:1.鼓出來。2.超過一般的顯露出來。3.使超過一般。
3、暮去朝來顏色故。古:面容的色澤;今: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
4、凄凄不似向前聲。古:剛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訴平生不得志古:稱心如意;今:志願實現,多指滿足名利的慾望。
7、凝絕不通聲暫歇古:時間短促,忽然;今:暫時。
8、老大嫁作商人婦古:年齡大;今:長兄,長子。
9、整頓衣裳起斂容古:整理;今:使紊亂變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通假字
1、 鈿頭銀篦擊節碎:"篦"通" ",釵子。
一詞多義
1、 言:
(1)感斯人言。(話,名詞。)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3)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動詞。)
(2)命曰《琵琶行》。(取名,動詞。)
3、 數:
(1)使快彈數曲。(幾,表示不確定的數目,數詞。)
(2)一曲紅綃不知數。(數量,名詞。)
4、 是:
(1)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此,指示代詞。)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動詞。)
5、 為:
(1)因為長句。(寫,做,動詞。)
(2)初為《霓裳》後《六幺》。(彈奏,動詞。)
(3)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介詞。)
6、 語:
(1)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2)今夜
7、 輕:
(1)輕攏曼捻抹復挑。(輕輕,形容詞。)
(2)商人重利輕離別。(輕視,動詞。)
8、 暫:
(1)凝絕不通歌暫歇。(短暫,副詞。)
(2)今夜
9、 泣:
(1)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2)座中泣下誰最多。(眼淚,名詞。)
文言句式
1、 歌以贈之。(介詞"以"的賓語"歌"前置,以示強調。)
2、 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介詞結構後置。介詞結構"於穆、曹二善才"放在動詞"學後"作補語。"於"相當於"向"。)
3、 轉徙於江湖件。(介詞結構後置。"於江湖間"作動詞"轉徙"的補語。"於"相當於"在"。)
4、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本"後省略動詞謂語"是"。)
5、 使快彈數曲。("使"後省略賓語"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客"後省略介詞"於"。"於"相當於"被"。)
7、 感斯人言。("感"後省略介詞"於"。"於"相當於"在"。)
詩詞鑒賞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覆吟誦,盪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裡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裡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其中蹬後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裡的描寫非常細緻。由於這時是夜間,又由於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麼人,所以這裡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後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願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後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弦試音;而後「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製作的一個舞曲名。六幺: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划,戛然而止,詩人在這裡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裡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沉吟:躊躇,欲言又止的樣子。斂容:指收起演奏時的情感,重新與人鄭重見禮。蝦蟆嶺:即下馬嶺,漢代董仲舒的墳墓,在長安城東南部,臨近曲江。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極寫此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麼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秋娘: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後代用其他財物。紅綃:一種生絲織物。鈿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篦。雲篦:指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擊節: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製或竹製的板,現在興之所至,竟拿貴重的鈿頭雲篦擊節,極言其放縱奢華,忘乎所以。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從「弟走從軍阿姨死」以下十句寫此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上門,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雙過了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常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其實即使不作夢,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縣名,縣治在今江西景德鎮北。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語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里宋江讚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古迹,卻無此等景緻。」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於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卧病」於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讚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不願意再多應酬,後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於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經濕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後,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後,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後,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其二,詩中的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里。其三,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多麼凝鍊優美、多麼叩人心扉的語句啊!
白居易本來就是一個關心下層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這次他又用淺近流轉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動人憐惜的風塵女子形象。由於這首詩,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三十年後唐宣宗在為白居易寫的一首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連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背誦,稍有文化的漢族人就更不用說了。
寫作特點
1、情節曲折,波瀾起伏:
在「醉不成歡慘將別」的時候,便「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將情節推向另一個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畢,「東船西舫悄無言」,似乎可以結束了,忽然又「沉吟」、「斂容」,琵琶女要訴說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訴說一完,詩人便抒發自己的感慨,將自己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繫起來,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奏一曲,樂聲進入了高潮,但詩人不再作正面描寫,只說其聲「凄凄」,並「不似向前」,寫到這裡,就戛然而止。這樣,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產生意深境遠的感覺。這種曲折多變的情節,使琵琶女富於戲劇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現,她的琵琶絕技也得到了細緻的描繪;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2、以情動人:
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色彩。送客一節即以「秋瑟瑟」、「慘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製造了傷感的氣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詩人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調時,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自敘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滿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詩人自嘆經歷,處處以環境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寫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聲與哭泣聲相互照映,更是寫盡了詩人的悲痛之情。全詩使用的典故很少,語言精練明暢。詩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寫詩吊念他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本詩在白居易生前就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傳誦極廣。
3、畫面精采: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稱絕妙的「有聲畫」,畫面非常精采。
⑴ 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圍。如秋江夜別「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這種蕭瑟的秋景對離情別緒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四句描寫了環境的惡劣,有力地烘託了「天涯淪落」之情。
⑵ 用人物的神態、動作描繪出畫面,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畫面傳神地描繪了琵琶女嬌羞的神情和猶豫遲疑的複雜心理。再如「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這裡描繪琵琶女曲終時的動作、神態,不僅使人感到她的教養、經歷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現她由彈奏到自敘身世的內心活動。另外「滿座重聞皆掩泣」之後的一個特寫鏡頭,詩人「淚濕青衫」。畫面的基調落在一個「泣」字上。當然對曲調理解最深的,動情最濃的,以至「淚濕青衫」的,還是詩人自己。「泣」的內涵顯然是豐富的、深沉的。
4、敘事抒情水乳交融:
本詩所敘之事(秋夜江頭送客、琵琶女的悲劇命運、作者的貶謫生活)飽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人物的動作,心理的細緻描寫;人物以抒情方式傾訴悲懷;精當的說明和議論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初為《霓裳》後《六幺》」、「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等,對於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視的。凡此種種,都使這首詩滿含著抒情氣息,做到了敘事與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強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藝術魅力。
5、形象類比,抒情言志:
《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里,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後融合為一,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形象類比,抒情言志,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6、結構謹嚴:
詩從「送客」起筆,繼而寫了「尋聲」,「邀彈」、「詢問」、「訴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關聯,層層推進的情節。這些情節分則各為一個場面,合則是一篇完整、和諧的詩篇。
詩人通過對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的描寫和悲涼身世的敘述,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時抒發了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悶與感慨。全詩主題鮮明,脈絡清晰,情感真摯,文辭優美,尤其是對音樂的描繪,顯示出詩人高超的技藝造詣。仔細閱讀事前的小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詩歌。
後世影響
《琵琶行》
《琵琶行》與《長恨歌》有所不同的是,這首詩由歷史題材轉到了現實題材,通過親身見聞,敘寫了「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淪落命運,並由此關合到自己的被貶遭際,發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沉感慨。因為有切身體驗,所以感情就來得特別深摯,因為是在貶所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詩情就來得特別的哀婉、蒼涼。誠如《唐宋詩醇》所謂:「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比興相緯,寄託遙深。」 在表現手法上,《琵琶行》除了用秋天的楓葉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寫來烘託人物感情外,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展示其性格、心理。如「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都十分貼切地表現了彈奏者既因羞澀又因難言之痛而不願見人的情態;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低眉信手續續彈」,以逐層遞進的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進入角色、開始回味往事時的神情和心緒,非常形象、逼真。至於其中對琵琶樂聲的一段描寫,更是精彩之至,詩人連續使用急雨、私語、珠落玉盤、花下鶯鳴、冰下流泉、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把樂聲從急驟到輕微,從流利、清脆到幽咽、滯澀,再到突然激揚的過程極形象地摹寫出來,而隨著樂聲的抑揚起伏,彈奏者動蕩變化的感情也溢出行墨之外。更顯出其描寫的細膩、真切、自然流暢和情感的潛流暗轉、突放突收而獨具特色。在曲子接近終結時,作者這樣寫道: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在一聲「裂帛」般的音響之後,一切都歸於靜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置身斯時斯境,同懷天涯淪落之感的作者與彈者心境如何,不難想見;而由此剎那間寧靜所構成的音響空白,也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推薦閱讀:
※元稹的才華是否辜負了「元白」的並稱?
※白居易的眼科診斷書
※白居易和元稹不僅僅是有名的詩人,更是感情如膠似漆的「好基友」
※每天背一首 白居易:夜雪
※精讀《唐詩三百首》028:白居易《問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