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藥師經》講記(第二講)

《藥師經》講記(第二講)第二講(2012年12月21日)上宗下宙上師今天接著講《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上一次講到十二大願。今天是冬至,大家能夠排除一些事務以及其他的安排,來到這裡懷著恭敬的心情聽聞正法,這是很稀有的。在末法時代,聞思修有很多很多的障礙,大家能夠得到一些聞法的勝利,就是要排除各種各樣的背後的障礙。既然我們來這裡想要得到好處,那麼希望大家在下面的時間裡要做到專註。乙三本處莊嚴功德成就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上一次講了佛對曼殊室利菩薩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在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個微妙的上願,下面就要講這個果德的莊嚴。藥師佛在沒有成佛、行菩薩道時發了這樣的願,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積集資糧,最後圓成佛果。這裡講的是佛果上的功德,他已經圓成了這個大願,這兩者是有因果關係的。上一次也講過,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位偉大的成就者,出世間的可能大家不好理解,那世間的,比如說某某總統、某某世界首富,還有某某最成功的人,你聽到他的名字,了解他的標籤——一個最成功的人,然後你就會去了解他有什麼樣的特點、他是怎麼成功的,你就可以了解:原來他有過這樣這樣的經歷,比如他以前在哪個很出名的大學讀書,後來經過什麼樣特殊的訓練,然後經過什麼樣的人生磨難,最後成功了。這樣你就會對他原來所做的這些感興趣,比如這位偉大的人士在上學的時候就發了一個遠大的願、有遠大的理想,這導致了他後來的成功。這時我們再去看待成功人士的時候,推溯到前面,原來他很小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大願,這個大願或理想是他成功的重要一環。由於你對他的成功很肯定,隨之你對他的理想非常感興趣,認為他很了不起;由於這樣的發願也非常有功德,你憶念他的發願的時候,也就覺得這很了不起;如果進一步,你看到他這樣了不起,就想:我也要做這樣的人——做一個最成功的人士,那我要去從因上求,我也要這樣發願。同樣道理,憶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的功德,就能夠有這樣的推動力,使你對他的果德產生一種欲求心,這是很殊勝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本願功德之殊勝,就在於它能夠引發後來的這些果德。 丙一 什麼是業障前面講過,曼殊室利菩薩勸請釋迦佛講說《藥師經》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所謂的「業障所纏有情」,業障,我們都知道,學佛以後碰到一些困難或者一些痛苦的時候,我們就說:「我這個人業障很重。」比如你去做好事了,別人罵你,你就說「我這個人業障很重」;或者你做什麼事情都不成功,你又會說「我這個人業障很重」;你經常苦苦惱惱的,你也說「我業障很重」。什麼都是「業障很重」,這是我們對業障的這麼一種理解。這個業障到底是什麼呢?在《俱舍論》里講,真正的「業障」,直接所講的它的體性就是「無間業」,比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1]。你要是做了這五種無間業,就成了一個障礙。「業」就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見道,或者障礙見道加行的善根在你心裏面生起來。如果作了五無間業,這一生就決定不能見道了。對於能夠障礙我們修作善行的,我們稱之為障礙。由於它是一個業,業障很重,重得把我們擋住了,我們修行進道就沒有堪能性。當然,間接講的所有能夠引發我們墮三惡道的業,都可以稱為障礙,但是它不像五無間業這樣決定,所以都安立為「業障」。總而言之,這個「業障所纏有情」,比如我們在座的,有人可能在信佛以前積聚了很多的惡業,或者信佛以後還在繼續造惡業,而且這些惡業很多都能夠成為一個惡趣的引業,把我們引到三惡道去,這樣就把我們纏縛起來了。首先在因的時候,比如現在我們處於一種被纏縛的狀態,就像有的人控制不住做壞事,無法停下,不斷地做,他的心搖擺不定,根本控制不住。在因上,他就被纏縛住了,纏縛著去做;在果上也不自在,就像被綁住了丟到三惡道里去,受苦的時候也是不自在。這些「業障所纏有情」就非常苦。十二大願裡面,前面是果和道,後面就是緣苦集諦,比如緣到業障所纏有情,就生起大悲,要饒益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和安樂。我們自己在聽聞的時候就想:如果我是一個「業障所纏有情」,如何解脫這個纏縛?好好按照藥師法門,去聞思修,就可以解脫這個纏縛。所造的這些業障,給我們在修行善法的時候留下一種障礙,比如使我們在聽聞之後記不住,思惟的時候搞不清楚,修的時候感受也沒有。在三種障礙[2]當中,業障是最重的,因為它將引發很苦的惡果。我們想到這些時,就要知道,我們去思考《藥師經》經文的時候,不要認為它僅僅是治身體的病的,僅僅能夠給我們一點點現世的好處,應該想到它的作用是能夠讓我們成佛。當然,它不是直接地詮釋了所有的智慧和方便,但是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里,都說到「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最究竟的利益,就是證得無上果。所以我們在聽聞、思惟的時候也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僅僅想到現前的一點違緣、困擾之類的,要配合道次第去思惟,這樣會有很大的利益。在緣到這個佛果時,我們會有一種力量。什麼力量呢?我們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發了這樣的本願,那麼當他已經獲得果位的時候,也就表示這些願都可以在我們身上起作用。所以我們在看到他的果德的時候,都會生長起一種信心。比如你去買養老保險,三十年後有反饋,假如說現在已經過了三十年,反饋期已到,今天你就可以去領了。同樣道理,藥師琉璃光如來已經成佛,他的佛土已經圓滿自在,只要你對他所發的大願有信心,馬上就能起作用。丙二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土的功德莊嚴然彼佛土,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我們接著看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土的功德莊嚴。這裡說「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連苦的音聲都聽不到。「琉璃為地」,這是講佛土的莊嚴,「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什麼差別。這裡講到「無有女人」,也沒有惡趣,在座的各位女士不要認為這是男女不平等。女人也可以成為聖者,也可以修行進道,但是為什麼那些凈土中都沒有女人?在《俱舍論》里有講,女人可以成為聖者,但是如果成為聖者以後,她不再由業力受生為女人。因為男性和女性相比,男性具有很多修行的特質:力量大,身力大、心力也強,勇悍、剛決、有志氣。《俱舍論》里講,一般的,男性喜歡騎馬、打仗,女性喜歡做衣服、繡花[3]。男人有遠大的志向,想出門就出門,幾千里一下就去了,而女人一般不會去那麼遠。總的來說是這樣的,但不是周遍的。男性有很多特點,關鍵是男性一般來講煩惱比較輕,修行的時候容易進道。他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隨便就流眼淚,這是好處。看到這裡的時候,如果是女士,你們也可以去發願,不要把你這個補特伽羅定位為一直是個女的,這樣你就不會生氣了。因為這是不定的,前世是男的,這世是女的,後一世又可以是男的,當你功德不斷地增上的時候,你就會具足大丈夫的那種特徵。經中講,如果多串修菩提心,就是脫離女身的因[4],因為菩提心緣念的是眾生的利益,那她就容易得男身。所以在凈土當中,「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就是說沒有這種由業去投生為女身的,這表示他的佛土有這樣的殊勝。其他的功德這裡沒有詳細講,就是說像極樂世界一樣。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這是眷屬的圓滿。兩位上首菩薩,「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次補佛處」,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王子。這裡有什麼殊勝呢?即「次補佛處」,一直執持他的正法寶藏,令正法「悉」久住。這樣就是三寶具足了——佛寶、法寶、僧寶,然後就可以長久住世、持續不斷地利益眾生。生到那裡去有這樣的好處:佛土清凈,眷屬圓滿,修行的助道方便具足,不容易退道。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是故」,就是因為前面的緣故。這裡所成立的,應該倒過來講,就是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應該願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琉璃凈土,為什麼?原因在前面,就是這個佛土莊嚴、眷屬圓滿,由於這樣的緣故,所以「應當願生」。有人就問了:「為什麼這樣我就要生那裡呢?」因為我們如果生到那裡去,可以聽聞正法,親近善知識,然後如理思惟,便於修行,早日成佛。為什麼這裡(指娑婆世界)不是所讚歎的呢?因為這裡修法的條件不夠圓滿,魔障很多,我們想聽法的時候、想求法的時候,障礙違緣很多,覺得善知識難遇,所以就不讚歎。也就是提示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好,琉璃世界也好,去幹什麼?去聽聞正法。你不管去見哪尊佛,都是為了去親近善知識、善友,親近的核心目的就是聽法、思惟法、修行法,而不是去享受,比如說那裡有好吃的、好穿的……還有的人說什麼:「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的話,這怎麼過呢?過不下去了。」想去找女人的這樣的人,不會願意去極樂世界,到了那裡,沒有他所要的東西,他也去不了。所以要去極樂世界的人,你就得搞清楚它好在哪裡,你去的目的是什麼。這樣,不管修凈土或者其他,我們的目的,都好比去找醫生看病、吃藥,而不是去玩。這就是「願生彼佛世界」的原因。 乙四 外方聞名功德成就(拔除業障) 丙一除施性福業障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痴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 大家看一下參考科判,此科判出自《本願藥師經古迹》,作者是青丘沙門太賢法師,他是玄奘大師的一位弟子,新羅國人。他在科判裡面這樣判,「第二外方聞名功德成就。於中有五。今此初段顯除施性福業障。此有三門。一顯障自性門。二示障過患門。三聞佛勝利門」,這是前面講的「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如何拔呢?在這裡開始講。這就是正文開始講的兩個方面之「拔業障」,拔什麼業障呢?業障分五[5],前面三個,施、戒、修,在《俱舍論》的「業品」裡面有:施性的業、戒性的業、修性的業。此類業障會產生什麼呢?本來如果做施類的善業,就會產生施類的福報;由於有了這個業障,使他不能修、不能做。施、戒、修主要可以感得什麼果呢?施主要感大富,戒主要感生人天,修主要感解脫。由於有障礙,就得不到這些好的果報,所以要拔除這些業障。如何拔除?這裡就講以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功德可以拔除。「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也不知道布施和布施的果報。這大家可以去了解,首先它裡面有一層一層的關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所了解的,包括所學的一些論典,根據自己的經驗,配進去分析,論和經互參,這樣我們可以得到收穫。這裡是講布施的障,主要是什麼在障布施呢?慳。由於慳心所的影響,對與它相應的那些施也都可以起障礙作用。慳心所這個心,吝嗇為性[6]。對財等生起吝惜,不願意布施。有了這種吝嗇的心,就會執著利養、資具,屬於貪分,它會產生一個作用——無厭足,對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也會牢牢地守住,不願意布施。吝,它的特點主要是對於自己所有的東西,不是對別人的東西。比如他對自己的財產,或者家裡的各種傢具也好,有這樣吝嗇的心,別人來要的時候,他就很痛苦,要牢牢地守住,害怕別人把它弄走。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守財奴。由於這樣的心態,他就會對這些沒有用的東西也苦苦地積攢。並不是很有錢的人才「吝」,沒有錢的人很多也「吝」,比如他會收集很多無用的東西,什麼瓶子啊,易拉罐啊,各種各樣無聊的東西。雖然他很貧窮,但是如果吝嗇的話,乃至一口破碗,一件破衣服他都捨不得。這就是吝,它障礙了布施,那麼布施所生的福也被障礙了。所以這個文可分三段丁一障的自性第一段是障的自性,到「奴婢作使,及來乞者」為止。這是由於吝所產生的施性福業的障礙。由於他對於東西慳貪,別人來要時,他心裡就很難過。如果在一定要布施的時候,比如大家說捐錢救災,你不拿不行啊,人家會說你不慈悲。沒辦法的情況下拿出了一點點錢,就像身上的肉被割掉一樣,「深生痛惜」。還有一個,由於他的「吝」,對於這些無意義的東西也很貪著,對於這些東西吝嗇到什麼程度呢?自己該受用的他都積攢在那裡不受用,更不用說給別人用了。這就是障。丁二障的過患第二段是它的過患。「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這些有情由於這樣的過患,導致什麼呢?生到餓鬼趣或者旁生趣,這是慳的結果。丁三聞佛號的勝利第三段是聞佛號的勝利。「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他墮惡趣以後,由於往昔曾經在人間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他就憶念起來,這是他在惡趣憶念如來的名。就在念的時候,「還生人中」。這裡有個要點。有的人就有疑問了:我現在信佛那麼久了,不斷地念《藥師經》,不斷地念佛,但還解脫不了我的貧窮,為什麼他在惡趣里念了馬上會「還生人中」呢?這要由兩方面因緣來闡述。一方面,這裡要知道,「由昔人間」,以前他在人間的時候,「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在人間的時候聞跟在惡趣的聞不同點在哪裡呢?人的思心所和慧心所非常強,善於簡擇、善於分別,這個力量就能夠深深地刻在他的意識之流當中,哪怕他在惡趣,只要他能夠把往昔的種子翻出來,就會產生很強的力量。所以他在惡趣的時候,只要憶念彼如來名,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們現在聞了以後,主要是什麼障礙住呢?由於我們是人,這點比惡趣有情要超勝,但是超勝的同時也有負面的作用,當我們正面的善心所力量強的時候,善業果報的力量就強;而我們的不善心所力量強的時候,那麼障礙的力量也很強。比如我們聽到藥師佛號也好,聽到《藥師經》、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也好,我們的內心當中,摻雜著許多的不信和懷疑,由於這樣的障礙,導致本有的功能無法顯現出來。所以這是業果使然,沒有什麼想不通的。我們要知道,力量顯現不出來的原因,是由於有障礙。現在的障礙就是我們顛倒的分別——我們經常懷疑,經常反過來去思惟,包括很多信佛多年的人都這樣,這也是一種病。接下去看,由於憶念藥師佛的名號,「還生人中」的時候,「得宿命念」,能夠知道以前的事情,他就知道前因後果——他是由於慳貪墮惡趣,那麼他害怕惡趣苦這個果,同樣也害怕墮惡趣的這個因。惡趣的因前面講過,他是由於「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不識善惡,是屬於痴,業果愚;不知布施和施果報,也是業果愚。他看不到這個果報,「唯懷貪吝」。貪和吝都是煩惱心所。「闕於信根」,沒有善的信心所,而惡的卻有許多。生善很難,你要有善的,十一個善心所[7]必須都具足;而生惡很容易,只要有一個就夠了。有一個惡的,就沒有十一個善的。他看到惡趣的果報,就討厭它的因;討厭它的因,就「不樂欲樂」,對這些欲樂不歡喜。當你看到現在的一點點享受,會障礙你獲得以後更大的安樂的時候,你就會討厭現在的一點點安樂,這兩個成為相違背的東西。比如做生意的都知道,當你用一萬塊錢去投資,可以獲得一百萬的時候,你就對於現在把這一萬元吃掉用掉,產生一種厭惡,你認為這是一種傻事,相當於放棄了一百萬。如果你不願意放棄一百萬,就要投入這一萬。由於這樣,就「不樂欲樂」,你對於去享受這一萬元的欲樂就打消了。那要幹什麼呢?「好行惠施」,喜歡布施;「讚歎施者」,這是隨喜;「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這裡不但是生人天的施,也不僅僅是為了解脫的施,是可以通到菩薩道的施。在這個施當中,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出家人主要做法施,在家人主要做財施,無畏施,大家都應該隨力隨分地去做,施與無畏,比如放生。施,總的來講是破除種種的不好果報,因為施和吝、慳,兩者是相違背的。我們知道,聞了藥師琉璃光如來名,作為一個前因,後面慢慢地我們的這些善根能夠被引發、能夠增長。「不樂欲樂」,只是無貪心所有;「好行惠施」,也是無貪心所;見到布施和布施的果報,這是無痴;然後有信根——信三寶,信布施的果報、業果;然後無貪。這樣就具有這十一個善心所,這些功德都是由於聽聞到藥師琉璃光的名而產生的。所以說這就叫作「聞名功德成就」,能夠拔除業障所纏有情的那些苦惱。這裡拔除的是施性福業障的苦惱,也就是拔除了慳吝,慳吝會導致貧窮,還會墮餓鬼、旁生趣。於是我們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有這樣殊勝的功德,那我們在憶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時候,要同時去想後面這些種種的果報,這樣我們念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會得到很大的加持。當我們對財物非常貪著,難以去做一點點布施的時候,你可以憶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以及他的本願功德。他在成佛的時候富樂圓滿、色身圓滿,如果連人天的一點富樂,比如轉輪王這些福報都沒有的話,是根本不會有色身的福報的。由於他有了色身的福報,他就有能力完全具足這些福報。憶念到這裡,你就會想:如果想成佛,當然應該要有圓滿的福德資糧;如果要有圓滿的福德資糧,當然要具足、要去做這些圓滿福德資糧的因。那你就不能過於貪著。這樣你憶念到這裡,就可以斷除對財的一些貪著。這也可以模擬,比如你貪著其他的東西——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要斷除這些貪著,你要看到這些貪著對你帶來的損失,然後你就看到不貪著帶來的勝利。因此,如果你對藥師琉璃光如來很有信心,你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人,你就想那要從因上求,要斷除這樣那樣的貪著,通過了解這個果,就要斷除它的因。比如對一個慳貪不舍的業,想在當下就斷除,首先要思考它的結果,這樣就會遠離這種纏縛。纏,會在你修善法的時候搖動你的心,使你不能得到自在,不能得到解脫,你要把它扭轉過來。比如在一個乞丐向你要錢的時候,要一塊錢、兩塊錢、三塊錢,這就是你斷除慳吝的時候。這樣去想,你就會想到他對你利益的那一分,你就會高興。你平時經常這樣想,就是準備好了,就等著這個乞丐來找你,他一找你,你一拍即合,很高興他終於來了,就好像時刻準備著。有了平時的準備,你碰到乞丐時正行就起作用了。如果平時不準備,總是慳貪,一旦你碰到境的時候,比如人家找你要錢,你就會很難受,覺得這個人很討厭,你左看看右看看,看見有同修在,你覺得不給也不好意思,給了又覺得難受,好不容易給一點;如果他再找你要,兩次三次,你就再也不顧有什麼同修在了,很生氣,就開始罵了。這就是沒有訓練,沒有見到它的禍患。同樣的道理,你談戀愛也好,對於男朋友或女朋友的貪著也好,如果經常在沒有碰到境的時候做準備,當境來到的時候,你就會提得起正念,可以運用正知,從而斷除這些非理作意。否則,你平時不操練,到了境現起的時候,你只能被「業障所纏」,你就是「業障所纏有情」,這樣你就會很苦惱,後面的「憂悲苦惱」就來了。我們要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隨時都不會捨棄我們,隨時在救護我們。救護的方法就是通過讓我們聽到這個佛名,然後思考他的功德,這樣能夠得到救護。這要靠我們相應,相應的方式就是這樣次第次第地去行善、思惟。這是施。丙二除戒性福業障丁一概述下面是戒,戒裡面也有三個: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三種的障礙。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這裡講的是戒,障礙戒類福主要是什麼?在慚裡面,有「無慚無愧」來障礙。在我們修行一切善法的時候,慚、愧善心所都是具有的;而一切的惡法,都有無慚、無愧。在受學的學處裡面,從「若諸有情」一直到「而破軌則」,這裡是律儀戒;攝善法戒是從「有於屍羅、軌則」一直到「自行邪見」;下面「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這是饒益有情戒。這些是障戒的。下面是過患,過患是什麼?「此諸有情」,在地獄、餓鬼、畜生中「流轉無窮」。然後勝利是什麼?聞到藥師佛的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這是它的分法。丁二軌則方面我們看這個屍羅、軌則、凈命、正見。屍羅,就是不染犯根本戒,這些性罪。比如受五戒的都知道,殺、盜、淫、妄,都是屬於性罪,如果這些不犯,就是不犯屍羅,屍羅叫作戒。軌則,在比丘、比丘尼戒裡面講得非常細緻,比如披衣、做事、讀誦,這些善法的加行,以及行住坐卧這些威儀,還有和世間這些調伏律不相違背的、所作的這些身語行為。軌則圓滿,如《瑜伽師地論》的22卷里所說:謂如有一,或於威儀路,或於所作事,或於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威儀路,就是在行住坐卧方面,站就要有站的樣子,坐要有坐的樣子。相比於屍羅,根本戒——殺盜淫妄不做,這大家都比較容易做到,但是軌則不犯,就比較難一點。比如在家居士,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威儀是要注意的,那就根本談不上護持。你坐的時候歪歪倒倒地坐在那裡,半躺半坐;看書的時候可能是翹著二郞腿;站的時候,看到一個柱子,你就歪歪地靠上去;躺也是一樣的,按照道理要獅子卧,可能大家就習慣於怎麼舒服就怎麼躺,越軟的床越適合躺。這些都是屬於威儀軌則,在出家的戒律里,這些是比較多的,該怎樣坐等等,要詳細地按照戒律。比如你們居士,今天受了八關齋戒,那你首先要把握住的就是不能歌舞倡伎,這一天嘴巴不能去唱歌,身體不能跳舞,這就是屬於軌則。如果這一天你去做了,你就違犯了軌則。出家眾當然更不能去做了,現在什麼開聯歡晚會、唱歌,出家人去搞這些就不行了。當然我這裡不是說某某出家人不好,我是說出家人不應該去唱歌,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如果你們看到哪個出家人去唱歌的時候,你不要說「這個出家人不對」,人家問誰說的,你說某某法師說的。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佛制定的軌則。我們知道,所有的戒律、學處,尤其是別解脫戒,調伏什麼?調伏身口。調伏誰的身口?調伏我們自己的身口,沒有說讓你去調伏他人的身口。這不是你做的事情,除非你帶徒弟了,那當然可以去調伏他。我們學法的時候知道,調伏身口是為了讓我們的心不散亂,你得把心從外境上收回來,這樣首先你要控制你的身口。在口的方面,比如你成天說誰誰不好、誰誰不好,原因是什麼?你的心在向外放,導致你看到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你要把心收回來,把自己管好。在身的方面,比如歌舞倡伎的時候,亂跳亂動,像那些搖滾歌星,拚命地唱,身體各個部位配合著拚命地動,非常激動的樣子。如果我們修定的話,這是相違背的,那樣躁動的心,是不可能得定的。所以我們要把心收回來,別人跳舞是別人的事情,你自己是不能跳舞。軌則裡面還有一個「所作事」,所作事是什麼呢?就是衣服事、便利事、用水事、楊枝事、入聚落行乞食事[8]……這些在出家眾的戒律裡面很多。這是出家戒的殊勝,佛陀的慈悲,出家眾的行為軌則是很多的,並不是一種系縛,如果你完全按照這個威儀軌則去做了,就世間來講,你不用去學什麼禮儀,參加什麼高級培訓,這就是最高貴的行為。誰學會了,誰做好了,都是非常殊勝的,你到了任何地方,一定不會去惱害別人,一定會得到很好的評價。所以不要認為現在時代變了,我們要跟上時代,要追求什麼,這不需要。我們自己本業要搞好,出家戒律裡面都有,穿衣服應該怎麼穿,大小便要怎麼做,飲用水要怎麼用,嚼楊枝怎麼做,還有去乞食要怎麼做,洗缽的時候要怎麼做等等,有很多很多。像出家眾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去穿皮衣服、長毛的衣服,還有蠶絲做的衣服,更不能去畫眉毛,甚至戴假髮,身上塗香,這些如果做了,很顯然,就會被人譏嫌:「這個出家人怎麼這麼做?」同樣,受八關齋戒的居士這些也是不能去做的(指畫眉毛、戴假髮、身上塗香)。前面的威儀路和所作事,一般來說是屬於無記所攝的,比如你去大小便、喝水、嚼楊枝,這些都是無記的事。下面主要是善品加行處所的軌則,比如去聽法,對師長修恭敬、承事,對病人起慈悲心去慰問,幫他做事情、照顧他,以及白羯磨,還有對同修,修一些恭敬、承事禮拜,這些都是善品加行處所。比如聽法的時候,不能是聽法的坐在高座,講法的坐在低座;或者講法的人站著,聽法的坐著;或者你拿著些什麼寶蓋之類的[9],這些在《廣論》里都有講,在比丘戒里也有說,該做善法的時候如何做,要按照所說的去做。同樣的道理,這是讓誰做的?是讓自己做的。我們經常看到,比如大家去拜見大寶恩師,一些老居士他很懂,知道給師長做某個敬業的時候,有很多善品加行軌則,頭不能這麼擺,腳不能這麼擺,手不能這麼擺……那些新居士聽了就不知所措,手也不知道往哪裡擺,腳也不知道往哪裡擺,最後擺不好,只好回頭就走掉了。那就是說,約束自己的,越多越好,越繁瑣越好;對別人就不要那麼繁瑣,你就簡單一點,不要過分地去要求他。如果屍羅也清凈,軌則也清凈,攝律儀戒的這個障礙就破除了。我們如果破了屍羅,會障礙什麼?障礙我們律儀戒這一類的福業。本來持戒可以得到人天身,而且圓滿、清凈的持戒可以得到暇滿身,比如有人生下來六根具足,有的人生下來就缺胳膊少腿,或者是盲聾喑啞,耳朵聾、眼睛瞎等障礙,這些都是因為以前戒律做得不清凈、不圓滿。所以說,在大願裡面講到的要拔除這些白癩顛狂,是在因上拔除。假設一個人,現在有白癩顛狂、眼睛瞎、鼻子沒有了、耳朵聾,主要是由於前世這些屍羅、軌則不清凈,沒有防護好,導致這樣的結果。現在,我們受過戒的人,如果聽從藥師佛、聽從釋迦佛的教授教誡,不去做這些不好的事情,那不好的果就不會出來,這樣就從因上救拔了惡趣的苦,以及善趣的這些不圓滿的果。我們要知道是這樣去救拔,不要說「你這裡講救拔、救拔,真正現在一個白癩顛狂、沒有眼睛、沒有鼻子的,你去救拔他看看,你救拔不了,那你說了還是白說」。當然也有些特殊的人,信心極好,得到了極大的加持,在果上仍然能夠被救拔。比如現世轉女成男,是有的。丁三正見方面「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在屍羅、軌則、凈命、正見這四個當中,自性就是屍羅清凈,其他三個作為助伴。這裡的正見主要指的是什麼正見呢?有人認為輪迴沒有,涅槃也沒有,業果也沒有,是無因生,或者是相違因果生,或者是認為阿羅漢也沒有;你反過來,認為這些確實存在,地獄、餓鬼都是真正存在的,這樣就沒有毀除正見。像有的人,雖然他某些行持方面,比如軌則做得不好,但是他正見是具有的,知道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有不好的結果。而沒有正見的人,他就會說,「現在這個時代做不到了,所以我也做不到。我做不到是很正常的,是對的。」這就是知見不正。知見毀了,也是要墮惡趣的。海公上師在《禪定品》學記里說:見不清凈,就是對佛所說還有懷疑;戒惟依制而行。[10]如果認為什麼戒、什麼戒不要了,這些都是屬於見不清凈。海公上師說,《藥師經》裡面說的這四個事情,是持戒的綱要,非常重要。我們現在這個正見,要靠深信業果去鑒定,了知這些決定不虛誤,這樣我們持戒才能清凈。否則,我們經常問,或者懷疑,「這到底有沒有那麼嚴重?或者是嚇唬小孩的?」或者為自己做不到的找一個很好的理由。像現在有很多很多的邪見、惡見,可謂「惡見稠林」。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非常發達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充塞在我們的內心,它是灌進來的,再加上我們本來也在東遊西逛,沒有一個正念,而碰上的外面的東西很多都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我們本來是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好的環境,而這兩者我們正好又缺乏,所以非常危險。比如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外道很聰明,很會辯論,也會寫作。他年紀很大了,對他的女兒生起了貪心。因為世間都知道,父親和女兒絕對不能做這些男女的事情,他為了達成他的目的,為這樣做找正當的理由,認為是做得對的,他就作一部論,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現世後世,說跟女兒做也是自由的、解放的,這種言論現在也是很有流毒的,他作了這樣一部論,達成一個目的——這是合法的,大家不要去說他跟他女兒去做男女的事情。後來他的結果很慘很慘,僅僅短短的幾年、幾十年享受一點點的五欲,造下了很重很重的惡業,他的見,是一種邪見。現在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很多的邪見,比如同性戀,本來這是不對的,要墮惡道的,現在提倡同性戀,要自由,不要壓迫它,解放它,然後慢慢要合法化,聽說有的地方已經合法了,那是很可怕的行為。在這「惡見稠林」當中,如果我們不具有正見,或者具有一點點正見,力量還不足,假設我們這輩子命終了,下輩子投生到同性戀合法的那個國家去,生下來也沒有人給我們講佛法,生下來就天然的:同性戀很正常。所以我們不要以為那是離我們很遙遠。當我們自己的正見沒有樹立的時候,慢慢地,我們的心就很容易隨著它轉,轉了之後有什麼結果呢?造惡業。造惡業的結果是什麼?你就是「業障所纏有情」,被纏到地獄裡去了。還有很多很多的惡見,比如現在很多人,信了佛以後,就經常問:「師父啊,我都皈依十年了,為什麼身體還有很多的病呢?為什麼我的財產還沒有增加呢?為什麼我還欠了很多錢?」他的意思好像是信佛就一定會發財,信佛就一定會長壽,信佛就一定是無病,這樣的因果關係。那他沒有得到的時候,就來問為什麼、為什麼。其實我們不要笑他,「這人頭腦太簡單,我可不是這樣的」。我是不是這樣的人?我們要去想:高興的時候我是怎麼高興的?比如你對師父說:「今天加持很大。」什麼加持很大?「我才念完這座經,居然我的股票又賺了幾萬!」雖然你是高興的,但你認為這兩者是有因果關係的,那就表示如果突然反過來的時候,你也會痛苦。比如你剛念完經的時候,突然聽到幾十萬損失了,那時你就會想:奇怪,我不是在念經嗎?這兩個因果關係怎麼搞的?我又損失慘重。所以我們平時要不斷地檢測自己,是否真正深信業果,是否見已經清凈了,這樣才會脫離「業障所纏」。否則就會很苦惱,我們還要受那些業障所感的果報。這要經常性地檢查。隨著我們修行越增上、所修越細的時候,我們的所斷也會越來越細。有時候我們把這些粗的東西斷了,細的東西就潛藏在那裡,然後不斷地困擾我們。我們如果不把這些東西拿出來、丟出去,它會反覆地折磨我們,搖動我們的心,我們就一直被纏縛,以這樣的方式。每當修善法的時候,比如有的人一念《藥師經》就打瞌睡,反覆如此;有的人一念到《藥師經》某一段的時候,就睡著了,這就是「業障所纏有情」。有時候他就拚命求加持,「我身體不好,那《藥師經》能不能不念啊?你看要二十分鐘,多累啊!」這是一種知見,認為念經是累的,是苦的因;我有病,應該休息,休息是病好起來的因,念《藥師經》正好障礙了我休息,所以念《藥師經》是不對的,應該去休息。他就忘記了念《藥師經》可以讓病好,是病好的因,沒有去想這一層作用。我們在學習屍羅、軌則、正見、凈命這四種時,有這樣一個重要性:將來我們投生到的那個道,跟現在我們持戒的一種行持,以及我們的一個看法,是有必然的聯繫的。如果要拔除果上的苦惱,還是要從因上救拔,由於從因上去拔,能夠去除果上這些苦惱。在我們有障礙的時候,要去了解如何對治障礙,我們每次做善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種輕安心所,那是善業俱有的。常言「為善最樂」,它會產生一種快樂心、歡喜心,俱有的一分。當你修行的力道越強,這種歡喜心就越強。同樣,你在行惡業的時候,它有相反的一種——粗重。粗重會帶來什麼結果呢?你對修善法就不堪能。你做的惡事越多,你修善法就越不堪能。每當你去修善法,就感覺到頭痛、腳痛、打瞌睡,或者是打妄想。不相應的主要原因,就是以前作的惡業起的一種障礙。所以我們不管是修道次第也好,或者修現世的排除一些違緣的經也好,要抓住它的這些因緣,如何成辦,如何防止障礙,這些都需要去努力。今天講的拔除業障的方法,第一是拔除施性福業障,第二是拔除戒性福業障。拔除戒的還沒有講完。通過講說和聽聞,我們獲得很多的資糧,希望我們自己身心的這些病苦能夠全部消除,一切障礙都消除,以及我們所關心的很多親友的苦也都能夠消除,尤其是我們的師長,大寶恩師、大吉上師,都能夠健康長壽、長久住世,讓我們能夠繼續得到他們的攝受,然後希望我們通過聽聞《藥師經》的功德,能夠拔除我們所有的業障,拔除我們的惡業,讓我們在道次第學修之路上不斷地增上。本講思考題:1.為什麼要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2.如何拔除施性福的業障?3.戒性福業障裡面,屍羅和軌則的區別是什麼?4.拔除障礙、出惡趣,是從因上還是從果上?5.施戒修這三種業,出自哪一本講記? 6.拔除的業障一共分成五個,是哪五個?[1]《阿毗達磨俱舍論》第17卷:三障無間業及數行煩惱並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論曰。言無間業者。謂五無間業。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業障。[2]《阿毗達磨俱舍論》十七卷:薄伽梵說:重障有三。謂業障煩惱障異熟障。[3]《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三分別根品二之一:女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為女性。作業者。縫衣等也。志樂者樂脂粉也。男身形類。音聲作業志樂差別。名為男性。作業者。書寫等業也。志樂者樂弓馬也。[4]《佛說無量壽經》(康本):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5]業障分五,即施性福業障、戒性福業障、修性福業障、十善業道障、往生樂處障。見《藥師經古迹》:令諸聞者除施戒修十善業道往生樂處五種障故。[6]《大乘五蘊論》:云何為慳。謂施相違心吝為性。[7]《大乘五蘊論》:十一個善心所:信心所、慚心所、愧心所、無貪心所、無嗔心所、無痴心所、精進心所、輕安心所、不放逸心所、舍心所、不害心所。[8]《瑜伽師地論》22卷:云何名為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謂如有一於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楊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盪缽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為敷設卧具等事。即此略說。[9]《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複次《毗奈耶經》云:「立為坐者不應說法,坐為卧者不應說法,坐於底座為坐高座不應說法,妙惡亦爾。在後行者為前行者不應說法,在道側者為道行者不應說法,為諸覆頭抄衣雙抄抱肩及抱項者不應說法,為頭結髻著帽著冠著鬘纏首不應說法,為乘像馬坐輦余乘,及著鞋履不應說法,為手執杖傘器劍鉞,及被甲者,不應說法。」[10]《舍利弗阿毗曇論禪定品學記講錄》(能海上師):《藥師經》說:末世眾生,多修定慧而不持戒,或雖持戒而不清凈。見不清凈者,於佛所制,猶有懷疑。戒惟依制行,無決擇討論餘地。
推薦閱讀:

藥師經講記 第二講
恭迎藥師佛聖誕精美聖像集:願眾生離苦得樂!轉發消災避禍,遠離一切疾病困擾
藥師十二神將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第一講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

TAG: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