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老痰膠固的竹瀝達痰丸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台——中醫書友會乙未年二月初四第569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庄志雙 ⊙ 編輯/張亞娟 ⊙ 校對/麥子、勝等
導讀:《方劑學》學竹瀝達痰丸時,沒有想到這是一張這麼好用的方子~讀作者這篇文章,實在是收穫了。竹瀝達痰丸一方,臨床應用於老痰膠固,久積不去而正氣虛衰者。作者又根據臨證體驗,將竹瀝達痰方分解成湯、丸兩部分,既不失方劑本意,又可變通應手,亦可充分體現中醫臨床隨症加減之靈活。
竹瀝達痰丸臨證心得
竹瀝達痰丸一方,原出《古今醫鑒》。臨床應用於老痰膠固,久積不去而正氣虛衰者。筆者在臨證中收益頗深,茲述拙見於下,供中醫同道參考之。
臨證變法
典型病例:楊氏,女,74歲。1975年11月8日初診。
該患發病已一周余。初起發熱惡寒,頭身疼痛,胸痛咳嗽,咯痰色白稀而多泡沫,實一派寒束肺之象。其家屬以「感冒」之俗稱,自投銀翹解毒丸,連用三天未獲效,遂改服西藥解熱鎮痛、止咳祛痰之品,然亦非未減輕而反益加劇。
遂邀余赴診,已距起病一周余矣。患者系一年逾古稀之高齡女患,由於初起失治,證已轉化。余臨病榻,症見高熱神昏,有時譫語,輾轉不安,氣息喘促,喉中痰聲如曳鋸,痰涎壅盛而無力咳出,其痰偶從嘔勢而出,痰黃而粘結,絲連而不自斷,每次均需擦拭,據家屬述,病起即不思飲食。
舌質絳,苔黃燥,根部灰黑,脈弦滑。
綜觀上患者病體正氣衰,邪熱亢盛,氣津兩傷,頑痰結滯,欲祛邪而恐傷正,反致正氣更虛;欲扶正而恐戀邪,反致邪熱更甚。遂以清熱豁痰與扶正養津之治法相兼為用,宗竹瀝達痰丸化裁成湯、丸並加減而用之。
處方:陳橘紅15克、陳半夏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紅參9克、生石膏15克、大青葉15克,水煎取湯調竹瀝9克、薑汁少許,送服礞石滾痰丸6克。
上方服兩劑,熱勢大減,神志漸清,痰涎漸轉稀薄而較易咳出,氣息稍平,思飲而進少許飲食。
二診:守前方繼服兩劑。體溫復常,神清氣順,咳、喘、痰三證俱通,並排燥屎而腸通。
三診:守方如法。將礞石滾痰丸減量,湯劑中減石膏、大青葉,又繼服兩劑。
至11月15日四診,諸證悉平。惟感乏力納呆,遂又繼投養正之品以善其後而逐漸康復,至今健在。
方論
竹瀝達痰丸,系從王隱君氏之礞石滾痰丸與二陳湯化裁而來,亦即礞石滾痰丸加陳橘紅、陳半夏、茯苓、人蔘、甘草、竹瀝、薑汁,依法合丸而成。
礞石滾痰丸原載於《丹溪心法附余》一書之中,方以酒蒸大黃250克、酒洗黃芩250克、青礞石30克、沉香15克共為細末,水泛為丸而組成。其方中取青礞石彪悍之性與硝石同煅,攻逐陳積伏匿之痰,為豁痰開結之要葯;大黃蕩滌積熱開下行之路;黃芩苦寒清火除成痰之源;大黃黃芩兩味相協為以正本清源;沉香調理氣機,為諸葯之開導。四葯相合,以礞石為君,可驅痰積惡物以蕩滌而直下。
竹瀝達痰丸方中,以礞石滾痰丸方為基礎,加陳橘紅、陳半夏、茯苓、人蔘、甘草、竹瀝、薑汁諸葯。此意在橘紅、半夏兩味皆用其陳者,蓋因其葯資在陳久則無過燥之弊,使其專達消痞散結順氣化痰之功;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以消除成痰之途;竹瀝清化熱痰,薑汁豁痰開胃,兩藥性味相制,其驅痰之功效更勝;更以人蔘扶正養津,兼制礞石滾痰丸峻厲之性。
竹瀝達痰丸制方之妙處,其主以清熱逐痰,佐以扶正養津,功專理正氣虛衰頑痰熱結之證。此攻中有補,瀉不損正,實先人制方用藥之妙甚。
筆者臨證體驗,將竹瀝達痰方分解成湯、丸兩部分,既不失方劑本意,又可變通應手,亦可充分體現中醫臨床隨症加減之靈活。諸如上述病例處方加減清熱降火之生石膏、大青葉以及變換礞石滾痰丸劑量等。
上為臨證管見,謬誤之處,敬祈中醫同道教正。
【本文摘自《遼寧中醫雜誌》,1980年第02期,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整理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點擊閱讀原文快速關注中醫書友會
▼▼▼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真傳
※艾灸治療寶寶腹脹鬧夜及腹瀉 | 灸聊
※膀胱炎的藥物治療
※手腳麻木是怎麼回事?手腳麻木如何治療?
※談談經筋病的治療
TAG: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