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禹《楊氏太極拳的特點》(轉帖)
2008-10-21 22:52:21|分類: 太極研究 |字型大小訂閱
文章作者:胡克禹中國的太極拳主要有陳,楊,吳,武,孫,趙堡六大門派。拳架風格各個門派既有共同點,又有各自的獨特風格。陳氏太極拳:善用纏絲彈抖之勁,爆發力強。吳氏太極拳是在楊氏小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柔化著稱,俱有楊氏小架的靈,快,直,變的特點。武氏太極拳源於楊氏和趙堡架,姿勢緊湊,出手不過腳尖。孫氏太極拳:又稱開合太極拳。強調開手,合手,它吸收了太極,形意,八卦三家之長,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敏捷自然,步法善走蓮枝步。趙堡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則是輕,柔,活,中,正,平,圓。輕在於靈,柔在於松,活在於節,中在於勢,正在於身,平在於穩,圓在於轉。正因為上述六大門派相互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所以才能流傳下來。建國以後,國家體委公布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八十八式太極拳,都是按照楊氏太極拳改編的,四十八式太極拳和四十二式比賽套路,也以楊氏為基礎,又吸收了陳,吳,孫氏的某些特點,所以,楊氏太極拳在國內外流傳最為廣泛。
那麼,楊氏太極拳到底有哪能特點呢?近年來,一些專門介紹楊氏太極拳的書不少,但介紹練拳的好處和拳架動作的多,而介紹楊氏太極拳特點的並不多,有的僅僅是隻言片語,過於簡單,有的甚至把太極拳的動作要領誤認為是楊氏太極拳的特點。
關於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在楊氏親族傳人楊振鐸,楊振基先師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論述。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趙斌先生在【楊氏太極拳正宗】一書第四章「太極拳問答一百條」中,也專門講了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形象的概括了七句話:「柔和緩慢,虛實分明,圓活連貫,速度均勻,上下相隨,精神貫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風格「舒展大方,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楊澄甫的另一位入室弟子崔毅士先生也曾論述過楊氏太極拳的特點:「舒展大方,勻緩柔和,輕靈沉穩,結構嚴謹,渾厚莊重」。上述特點,有些是各大門派所共有的,而楊氏太極拳表現得更為明顯,有些則是楊氏太極拳所特有的,趙斌先師在晚年授徒教拳時也對楊氏太極拳的特點講了一些自己的重要觀點。
〔一〕,立身中正安舒。對於身法,太極拳名門派都很重視。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楊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極拳說十要」。主要是對身法的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尤以楊氏太極拳最為見長。它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練功時身法要正,大部分動作都要使上中下三個穴位〔即百會穴,會陰穴,湧泉穴〕基本上能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個重力垂直線,身體不能前俯後仰。二是尾閭要保持中正,從大椎穴到尾閭部位〔長強穴〕要保持脊椎的放鬆垂直,形成上下對拉拔長,而且尾閭要像船舵一樣指引航向。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做到了以上兩個方面,能體現立身中正安舒的特點。楊氏太極拳的這一特點,不少名家都有見教。楊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的把人體喻為一囗古鐘:鍾蒂為頸項,鐘頂為肩圈,鐘身為腰圈,鍾囗為胯圈,中心垂直線為鍾繩,鍾錘繫於中心垂直線下端,即所謂銅鐘五個點,十分強調立身中正。楊氏太極拳名家李迪先生在自己客廳掛著一幅對聯,其上聯便是「端正身法脊豎起」也是強調身法中正安舒。
〔二〕,拳架開展大方。楊氏太極拳在拳架上的獨特風格是開展大方。只有開展大方才有助於肢體上下左右的對拉拔長,拳架開展大方要求身體要內外放鬆,舉手投足動手須到位。上下的對拉拔長的典型拳勢如「白鶴亮翅」左右對拉拔長的開展大方,衡量拳架動作是否到位,是否開展大方,是一個重要標準。
〔三〕,動作鬆柔緩慢。這是楊氏太極拳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也是楊氏太極拳之所以名楊海內外的最主要原因。楊祿禪三下河南陳家溝向陳長興學習拳藝多年後自成一派。楊氏太極拳拳架中沒有像陳氏太極拳的彈抖,跳躍,震腳等明顯的剛猛發力動作,形成了自己的大松大柔的獨特風格。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運柔成剛的獨特練法。也是老少咸宜的強身健體之法。據說楊澄甫教拳授徒,強調最多的也是一個松字,他常說:「松!松!松!我不跟你說,三輩子也學不到。」他看弟子練拳半天可以不說一句話,但一個松字有時他要說幾十次。這種大松大柔,綿里藏針的行拳走架風格,也符合中國道教鼻祖老子柔弱勝於剛強,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
〔四〕,行動速度均勻。有的太極拳門派強調快慢相間發力剛猛,而楊氏太極拳則強調慢,柔,而且特彆強調速度要均勻。忌諱動作時快時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勻既包括從起勢到收勢整個套路,也包括單式動作手腳運行與配合的速度,還包括了上一動作與下一動作的過度銜接自然協調。一套八十五式傳統套路打下來大約需要二十二分鐘,下盤功夫好的可以打到四十分鐘至一個小時,而起勢的速度就決定了整個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的速度始終如一。「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要求動作轉換時徐徐地倒換重心,輕起輕落,點起點落,快慢始終如一,而不主張「快慢相間」,行功走架,速度均勻,是楊氏太極拳的獨到之處,雖然個別動作可以做到稍快一點,但從總體上說好似行雲流水。即便是「轉身擺蓮」和「轉身左蹬腳」等動作,也仍然強調速度均勻。
〔五〕,招式虛實分明。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一文中,開宗明義的提出太極拳術,以虛實分明為第一要義,把分清虛實擺在頭等位置,可見分清虛實對於習練楊氏太極拳之重要。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從頭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虛實分明,而且絕大多數動作都是一隻腿承擔大部分體重,當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時,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當全身重量坐在左腿時,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兩腿平均承擔體重的動作是極個別的,除了起勢,雲手,右打虎式轉回身右蹬腳的過度動作中有短暫的馬步外,其餘幾乎都是一腿虛一腿實。而且楊氏太極拳中的虛實相互轉換,又都是由半虛半實,全虛全實的逐漸轉移,比如腳踏地面的由虛變實:前進時腳跟先著地,腳掌腳指依次落地,最後才全部踏實,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相互消長的情形一樣,這種虛實分明的拳架特點,在楊氏太極拳的整個套路中非常突出。
〔六〕,周身圓活連貫。「圓」是說太極拳所有動作都走弧形的半圓。「活」是說動作不獃滯。上下相隨,步隨身換,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也隨之而動,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太極之圓猶如一個三維空間的球體,觸動任何一個點都會引起整個球體周身的轉動和移位,挨著何處何處轉。連貫,是動作之間銜接非常緊密,沒有明顯的斷檔現象,如行雲流水,滔滔長江波浪,連綿不斷。只要仔細留心觀察,就可以發現楊氏太極拳動作連貫性很強,上一動作結束的同時,又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使人難以發現動作之間的起止界限。如「左摟膝拗步」接「手揮瑟琶」一勢,當摟左膝推右掌時,隨著右掌小指領勁側掌前送的同時,隨身體前移的慣性,右腿跟自然抬起,向前跟進半步,就進了「手揮瑟琶」的開始。拿這個動作的起承轉合來說,「左摟膝拗步」的「合」同時又是「手揮瑟琶」一勢之「起」,動作非常連貫自然。
〔七〕,腰身使動四肢。張三丰所傳太極拳【十三勢歌】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各氏太極拳都強調「腰為主宰」,「腰為軸」,「太極腰八卦掌」等,都說明太極拳強調用腰。楊氏太極拳更是如此,對腰的要求特別高,特別嚴。楊氏太極拳撿驗身法是否正確,有沒有「太極之態」,主要還是看腰上有沒有東西。楊氏先輩曾總結出:「腰」一動周身皆動,「腰」一靜周身皆靜,「腰不動,手不發」「欲要身動,先要腰動」等寶貴經驗。楊氏太極拳親族傳人楊振基強調:楊氏太極拳必須練腰為主,一切動作都要靠腰帶動,腰拉,腰轉,腰手腳,他對每一個動作的講解,都把對腰部動作要求,介紹的非常詳細,非常到位。趙斌先師傳授楊氏太極拳套路時,強調「身使四肢」而不能「四肢使身」,所謂「身使四肢」的「身」指腰身,「使」指帶動的意思,就是在練拳時通過松肩松腰引導,帶動四肢運動。它要求行拳走架時,上肢的氣要沉在腰上,下肢的氣也要提到腰上,真正地把腰變成周身運動的「發火點」,對於四肢來說,不要動不主動的動,而是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體的轉動去牽動手臂轉動,當身體下沉時,讓地心吸引力去引導手臂沉落,當前進式後退時,讓身體帶動手臂發生位移。「身使四肢」這四個字,言簡意賅寓意深刻。集中反映了楊氏太極拳身法的顯明特點。
〔八〕,換位逢轉必沉。有位資深的老拳師對楊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簡明扼要的概括為「以鬆柔見長突出沉勁」。上海楊氏太極拳名家顧樹屏先生練楊氏太極拳六十個春秋,頗具功力,他認為楊氏太極拳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逢轉必沉。這四個字的概括很能反映楊氏太極拳區別於其它各氏太極拳的又一獨特風格。「逢轉必沉」突出沉勁,不只是表現在某一拳架動作上,而且貫穿在整個套路的全過程之中,其中「逢轉必沉」是一個非常明顯規律性表現。練楊氏太極拳必須打出沉勁,如果打不出沉勁那也就打不出傳統楊氏大架的拳味,僅舉「倒攆猴」式的練法為例,這個動作就是「逢轉必沉」,是發沉勁的典型拳勢。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楊振基在〔楊澄甫太極拳〕一書中說:「倒攆猴」一式的奧妙,在於發沉勁時要松腰松胯,氣沉丹田,使勁由腳而腰達手,「倒攆猴」一式如何走沉勁?河北石家莊市趙濟夫先生曾在《武當》雜誌發表題為《對倒攆猴一式的練法的粗淺體會》一文,他是這樣論述的:「左倒攆猴左腳退步站住後,首先要屈左膝,落左胯,周身隨呼氣與腰,胯,襠下沉合為一勢,這時命門後撐,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左腕背徹底鬆開,內勁蓄足,然後腰胯拉,隨身體左轉後移,重心偏於左腿,頂勁領起,氣沉丹田,並下行直達湧泉穴,左掌隨周身後移,向下沉落於左胯前外側,最後才是右腳掌碾正,右掌向前推出,形成沉,拉,打之勢。除倒攆猴之外,還有單鞭,雲手,搬攔捶,野馬分鬃,摟膝拗步等等,凡是有轉身的動作,幾乎都要下沉的身勢,這種沉勁的練習正是推手時產生「彈簧勁」的堅實基礎,所以「逢轉必沉」是楊氏太極拳拳架動作的一個普遍性規律。」
〔九〕,體用效果突出。太極拳的本質主要是技擊,是自衛防身。楊氏太極拳更是如此,它強調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外柔內剛,綿里藏針,暗含發勁,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捨己從人,引進落空,以柔克剛,後發先制,四兩拔千斤的獨特技擊風格,威震武壇。此外,太極拳又是「以體用兼備」為特徵,它可以祛病健身,益壽延年,1994年9期《武魂》雜誌刊登了一篇署名王文仲的文章,總結了太極拳的十大保健作用,這就是強心,養肝,補肺,固腎益腦,健脾,調氣,和血,練性,怡情。但從健身的效果來看,尤以楊氏太極拳體現得更為明顯。據我所見所聞,因練楊氏太極拳,醫好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者有之,癌症病人康復者有之,心腦血管病練好者有之,多年嚴重的肺病不翼而飛者有之,弱患變強者有之,因堅持練拳而壽逾百歲者有之,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扎西,是西藏地區的一名退休職工,今年七十三歲,她就是一個受益於楊氏太極拳,戰勝腫瘤的典型範例,她過去曾患嚴重風濕關節炎,1970年右肺上長了一個腫瘤,手術時又鋸掉了三根肋骨,切除了二兩右肺,僅存的一葉肺也因手術後粘連而萎縮硬化,瀕臨死之邊沿。後來拜在趙斌老師門下,堅持不懈習練楊氏太極拳,不但治癒了疾病,恢復了健康,還在1986年10月山西太原的全國首屆太極拳比賽中奪得了楊氏太極拳銀牌,現雖年逾七旬,仍堅持義務授拳,從學者己有2000餘人。
〔十〕,套路適應廣泛。楊氏太極拳適應社會層次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由於動作輕柔緩慢,不是劇烈運動,因而易學,易記,易練。2,適應面寬,不論男女老幼,體弱體強,甚至慢性疾病患者,均可以練。3,適應於各種不同出發點的人,有的人學太極拳是為了防病治病,有的人是為了健身強體,還有的人是為了防身自衛……楊氏太極拳能滿足不同學者的需要。4,楊氏太極拳適應各種身體狀況的人,強者弱者均可練習,沒有過分的高難度動作。楊氏太極拳分高,中,低三種架子,身體弱者可練高架子,下盤功夫好者可練低架子,身體狀況一般的可練中架子,正因為楊氏太極拳適宜社會各個不同層面,適宜於各種不同身體狀況的人,所以:國內外習練楊氏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
推薦閱讀:
※【新提醒】太極拳不能丟掉的幾大原則
※學練陳氏太極拳的要領(下)
※正宗陳氏太極拳超強內功爆發力怎樣來的
※楊氏府內派太極拳起源及拳法介紹
※武式太極拳及二路炮捶單式拆招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