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雙語還是英語幼兒園?一場家庭現狀和父母價值觀的博弈

孩子上幼兒園,是他們踏出家庭小世界的第一步,選擇什麼樣的學校最適合孩子,這是不少父母很糾結和彷徨的問題。比如國內的小朋友,是選擇中文幼兒園,還是中英雙語幼兒園,還是國際學校英語幼兒園?同樣,如果是身處美國華人聚居區,比如紐約、加州等這樣選擇多樣的環境,孩子是讀雙語中英文幼兒園,還是純英文幼兒園?

今天小燈塔教育頻道特約作者,語言學家「阿包」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幼兒園擇校的問題,這裡主要以華裔ABC小朋友選校為例,大家可以自行類比分析,做出最適合自己家情況的選擇。

1

雙語幼兒園的優劣

雙語幼兒園的優勢和劣勢同樣顯著,好處有很多

雙語幼兒園管中午飯。大多數英文幼兒園不管午餐,都要家長自己準備三明治或是炒飯、餃子。在雙語幼兒園,孩子中午能吃上熱氣騰騰的中式午餐,家長不用早上手忙腳亂準備,這必須很有吸引力。

雙語幼兒園開門時間長。晚上可以最晚6:30接娃,通常幼兒園都只管到6點,多半個小時就意味著能晚一點離開公司,堵車的時候不至於心慌,在家有時間準備好晚餐。

雙語幼兒園還能學中文。國外的華人孩子學中文無疑跟國內孩子學英文一樣,是最熱門最牽動父母心的一環。能待在一個豐富的中文環境里,有專門的中文課,配備中文老師,學漢字寫漢字,跟講中文的小朋友一起玩,讓剛入學不會講英文的孩子有天然的母語認同,避免分離焦慮,這一切簡直讓父母覺得金光閃閃,熱淚盈眶。

同樣它的弊端也非常突出,成為選擇時的重要考量標準

跟慢養育的滋養相反,幾乎所有的雙語幼兒園都在追求短平快。我們都受益於中國教育,不能昧著良心亂噴一氣,但是辯證客觀地看,尤其是經歷了西方求學的人,一定可以比較出兩者的不同,咂摸出一點味道。

雙語幼兒園無疑是中式教育的一個縮影,你能感受到它的焦急,它希望立竿見影,今天播出去的種子(字詞、能寫會算)明天就能在孩子身上看到。

滿牆掛著一模一樣流水線作業的手工;

有的號稱畢業時會800個漢字,認知課程多,講字母、漢字、數學;

畫出一眼能認出的精美圖畫且大家畫的都差不多;

玩具多是鮮艷的聲光電類型,印著花哨的圖案,少有無圖案的積木、橡皮泥、不同材質的紙、樹枝樹葉等開放性材料(指沒有特定用途,可以包容多種可能性的);

戶外活動的時間短,地方小;

午睡時間一刀切,必須幾點到幾點一起睡;不允許孩子不睡,因為沒有多餘的老師來管你;

希望每個孩子都聽話,對於調皮淘氣的不太花時間強調方法,遇到爭端習慣讓老師裁決;

重視演出,遇到春節,母親節,畢業,都要反覆排練,統一穿著,為父母表演。

你會有一種熟悉的錯覺,雙語幼兒園很像我們小時候的父母,有客人來了,把你拉出來,讓你彈首曲子跳支舞,背首唐詩畫幅畫。你會的才藝一定要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否則看不到你的聰明,看不到父母的能幹。至於孩子臉上的彆扭,內心的抵觸,不太重要。

拿我熟悉的某苗雙語幼兒園來說,這種追求快的風格還體現在希望老師幹活多,工資少,服從權威,自然留不住好老師,流動性大,註定不可能有職業道路培養計劃。

號稱蒙特梭利學校,但是系統受過蒙氏培訓拿到0-3歲,3-6歲資格的老師少之又少。所有好的教育理念,包括蒙特梭利montessori,瑞吉歐Reggio,華德福Waldorf最後都要落實在老師身上,不是蓋一所亮堂的校舍,添幾個教具就行了。

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最為恐怖的是除了短時間已有6所分校之後,還號召老師都入股,要迅速擴展到30所。幼兒園不是慈善機構,要看到利潤無可厚非,但是這種速度和做法,家長很難相信他們會保質保量,沉下心來做教育。

你說為什麼排隊的人依然這麼多?因為這是供需不平衡的市場啊!

當然不是沒有好的雙語幼兒園,只能說大部分的都帶著濃重的中式風格,紀律嚴明,重視學術,欣賞整齊劃一。好和不好,倒真是見仁見智。

2

在英文幼兒園學什麼

首先聲明不是隨便哪家英文幼兒園都好,哪裡都有隨便混的,也有肯下功夫的,這需要家長的慧眼去考察,去判斷。

我們在英文幼兒園學習社交,跟不同背景多元化的同學共同生活,不再是統一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們既能端午節吃粽子,也可以看到齋月禁食的人。熟悉委婉的表達方式,也知道印度小朋友一邊搖頭一邊表示同意。體會自信,大膽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尊重對方。懂得輪流懂得分享,知道捍衛自己的權利,能體會獨處的樂趣。

總的來說,尤其是play-based(以玩為基礎)的幼兒園,老師更包容一些,容許多樣性的存在,在不違反大原則不損害別的小朋友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照顧到孩子的獨特性。

美國正式上學讀kindergarten(國內對應的應該是學前班)的學術要求在國人看來真是太低了,會寫自己名字那幾個字母,10之內數清楚,知道顏色和形狀就差不多了。

但是不要忽視了入園準備里對其他方面的強調:即使受挫也懂得平復自己的情緒;即使不會也願意在別人的幫助下去不斷嘗試;自己理清楚要做的事並做好相應準備;玩具玩了要自己收拾好;人多的活動需要排隊等候……

美式教育里,認知只佔一個部分,甚至只要有基本的數字和字母就夠了。可是對學習的興趣,紮實的口頭表達能力,會聽別人說,有獨立的願望,可以跟人好好地玩到一起,很強的精細動作能力,這些才都是上幼兒園需要學習的必備能力。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學英文

不是長在美國英語天生就好的,就好像十幾億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是宣稱語文好的人有多少?寫文章好的呢?公開演講的呢?所以孩子的英語能力是需要在一個英語為母語的封閉環境里自然習得。

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里,對於語音的準確感知,語法和恰當的語用環境是需要大量正確的輸入儲存才會有輸出的。

雙語幼兒園的孩子顯然更喜歡講中文,如果父母不能有意為之,為孩子在課後補充英文原音的圖書,影像,增加大量聽說練習的機會,孩子英文方面辭彙量和表達方式的差距其實是真實存在的。

3

選學校是家長的博弈

選學校其實是自家實際情況和家長價值觀的博弈

如果一個家庭是雙職工,沒有老人幫忙,家有一到兩個孩子,那真是什麼都不要考慮,家門口或者公司旁邊逮著什麼就上什麼,只要安全就好。起碼要容父母喘一口氣的機會,不要孩子還沒長大,我已經抑鬱了。

這就跟我在國內學車,手動擋確實讓我崩潰,踩離合器的力道那博大精深的感覺讓我絕望。一到了美國,接觸自動擋的第一秒,我就是好圓滿,以前何必浪費生命。對於我來說,能安全開車能上高速就是我的要求,追求駕駛操控感屬於更高層次的需求,我享受不到也從不遺憾。

選學校是同樣的,如果各方面里某些權重特別高,遠遠超過其他理由,那你肯定是結合自家的情況,因為沒有人更了解你自己。

但凡有一些選擇,家長當然要仔細挑挑。有時候我們說選學校,這是表象,其實背後支撐的是家長自己的價值觀,是一個家庭對什麼最看重在決定選擇。

比如你家孩子學中文的目的是什麼?是鞏固親情嗎?那麼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怎麼樣?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陪伴他,參與他的活動?你的原生家庭形態是什麼?親戚之間是相互扶助守望還是過年過節才打個招呼?

中文在這裡就是一個輔助項,深厚融洽的關係才是根基。你對教育的看法是什麼?是立志一定要爬藤(常青藤聯盟是美國幾所著名大學的稱謂,包括哈佛、耶魯等)還是一種不可複製的獨特旅途?你對孩子的想像是什麼?是你生命的延續,幫你完成夢想,是一片白紙請你去畫還是獨特個體?其實理清楚自己的想法,答案就會呼之欲出。

沒有好和壞的選擇,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還是希望盡其所能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尤其是我們本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更懂得教育是跟孩子選擇的機會。所以我們追求的無非是更合適的,更符合父母本身觀念和價值的選擇。

4

學中文的問題

順便說兩句學中文的問題。學中文對於國外長大的孩子始終是難題,不要僅僅寄希望於一所學校,一個老師,一群同學可以幫忙完成這個長期的難題。最主要的還是靠父母堅持不懈的努力。

父母應該對孩子說自己最拿手的語言,那樣才更自信更準確,語言的精妙之處才能傳遞。甚至有的家庭講粵語,講方言,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母語的建構最重要,這是根基。你的母語水平跟外語水平通常都是正相關的。很難想像母語很糟糕的人外語還學得好,這種正遷移不科學。

還有就是對孩子中文水平的期待要合理,不要挫傷親子關係。我們都希望有一天能和孩子一起品紅樓,看金庸;但是很有可能他只愛吃炒飯和甜酸雞。

我支持父母在孩子還沒有全面被英語佔領之前,下大力氣抓中文,但是要抓得巧妙有趣。有些孩子如果本身語言能力不強,那麼先抓首要的,把在幼兒園需要的基本英語教會可以生存是很重要的。以後有中文學校的鬥爭,基本上會是孩子不想做作業了家長要監督堅持下去的戰鬥。

良好的親子關係始終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推的力度和成效其實是家庭關係的一個側面。國外孩子學中文的話題太大,幾篇都寫不完,以後有空再說。

我推薦的幾類幼兒園

1

社區大學相關的幼兒園,像mission和de anza college,他們有child development專業的支持,從不缺人手,師生比例很好。

2

大公司的幼兒園,像cisco,google的,有財力做保障,可以有很好的環境和非常棒的老師。

3

nursery school,適合全職媽媽有大量時間和精力參與,可以親歷成長過程。

4

口碑好的英文幼兒園,比較推崇play based。

回到這篇文章的本身,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合適的選擇。

(圖片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阿包,四川大學中文系碩士,荷蘭萊頓大學語言學碩士。曾在荷蘭、美國任中文老師數年,在蘋果公司當過語言學家分析語料。現居矽谷,是皓皓和小雅的媽媽。

推薦閱讀:

幼兒年齡特點
勿以安全為由「圈養」幼兒
寶寶教育的關鍵時期,你一定要知道!
學佛人的幼兒期、逆反期、青春期、成熟期、圓滿期
幼兒園要不要提前識字?

TAG:父母 | 幼兒園 | 家庭 | 英語 | 價值觀 | 幼兒 | 價值 | 現狀 | 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