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股盛行,重要底部or新常態?

1)八成殭屍股

漂亮50,要你命3000,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有報道說今年股民人均賺2.3萬,這個肯定是只統計了賺錢出來嘚瑟的人,更多的人還是在關燈吃面。

現在滬深300以外的票,八成成了殭屍股,成交量稀少,無量陰跌。很多20倍市盈率,未來三年30%增長很確定的票,都一直在不斷創新低,行情好像回到了2012年那時候。但那時候要跌都跌,不像現在還有上證50在撐著。

一位券商朋友昨天說,他們公司的成交額創下近四年來新低。我問有多低,他說差不多就是2014年上半年的光景,我一看,那會兒才2000點嘛,所以不奇怪現在很多個股遠比當時更冷清。

對於成交量多空一向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不過他們公司今年可交易資產反而增加了30%。原因呢?生意不好做了,房地產不讓炒了,債券虧得一塌糊塗,權益類投資比重確實在增加,當然這一趨勢還待進一步觀察。

2)重要底部or新常態?

那麼問題來了:是中小創的重要底部來了,還是這將成為以後的新常態?如果是新常態的話,散戶就真是可以註銷賬戶了,沒有對沖保護,不許炒概念,殼沒有價值,散戶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當然了,以上還只是針對股民。現在是投資功能沒有了,如果以後融資功能也消失。公司上市融不到錢,還有各種費用,還有嚴格的監管,那肯定划不來啊。就跟美股一樣,每年主動退市的公司多得很。

如果簡單比照一下歷史,上次創業板熊底是2012年2月見第一次底,見第二次底是2012年12月,相隔10個月左右。這次第一次見底是2017年8月,猜測第二次見底是2018年5---6月,指數估計破1500點?

「浙江資本圈」一直說,不看好明年一季度,如果這樣來看,差不多二季度中小創也迎來大機會了。

3)白馬股何去何從?

雖然後市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但肯定的是藍籌明年真成為僵蟲了。現在藍籌是什麼狀況呢?

無論是哪一種投資模式,它肯定是只在某一段時間內適應市場風格的。比如說價值投資,如果你的想法就是每年賺個 15%左右的收益,然後要求一 個比較平穩的情況,那麼按照價值投資的這個模式肯定是對的,但它不保證每一年股價真的肯定漲 15%,就像格力這種股票,它可能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它都是不漲不跌的狀態,然後第二年一口氣漲 30%,把兩年的收益全給你補回來。但漲完了以後,可能會長時間橫盤。

關於白馬股的分歧確實是很大,有觀點是認為會像03、04年那樣。更多人的觀點還是認為會發生大小票的風格轉換。而從最大莊家的角度考慮,穩住白馬漲個股無疑是最理想的。

整體上看,A 股港股化趨勢明顯,投資者炒作中小盤的動力在下降。但是陰極一陽生,不能簡單地說未來中小創就沒有機會了。

4)A股港股化?

由於大多數A股投資者並不清楚香港股票的估值體系,通常將香港的細價股對標國內的題材股,在「A股港股化」大環境之下,細價股的暴跌加重了投資者對題材股的看空情緒。

實際上,在港股市場,細價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投資者共識的老千股。控制細價股的莊家,大多數時間控制絕大部分籌碼,在流動性上升期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誘騙資金介入,一旦資金介入比例超過莊家養殼成本,或者是潛在風險來臨前,莊家會集中出貨,完全消滅介入資金。

細價股只是香港特殊制度下的畸形產物,並不是正常的股票群體。經過莊家的長期收割, 細價股大多數具備股本巨大、股價極低的特徵。儘管國內部分題材股存在種種劣跡,但還無法與細價股相提並論,國內強監管背景下也不會允許出現類似的細價股。

人們常說A股「港股化」,其實是不同含義。在IPO常態化、再融資新規之下,A股估值體系正在發生重估。減持新規抬升A股流動性溢價、大股東增信能力受限信用溢價上升,以前是憑藉併購重組或借殼預期,現在是給予業績穩定、行業內獨佔鰲頭的龍頭企業估值溢價。

但是這種情況,在藍籌股估值回歸正常之後,可能悄然改變。

年初投資,年末算賬是多數情況,導致年末行情通常都很難做。不過正因為此,又會有人藉機打時間差,提前埋伏,所以看上去又總是會很亂。


推薦閱讀:

從「百虎入籠」看破立反腐新常態
推薦|全球投資新常態
【廉政建設】主動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
適應反腐新常態必須糾正九種錯誤論調
全球貿易新常態下B2B平台新策略

TAG:殭屍 | 新常態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