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 奧運會歷屆回顧

第30屆2012倫敦奧運會 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參賽運動員:10500開幕:2012年7月27日閉幕:2012年8月12日大項:26小項:302口號:Inspire a generation 激勵一代人 會徽

2012年英國迎來了第三次奧運會,會徽利用形似碎玻璃的「2012」通過變體形式成了會徽的主體,表示舉辦地點的「London」和奧運會五環標誌被嵌在第一個「2」和「0」。倫敦奧組委稱,這一強有力的、現代的會徽象徵著富有活力的奧林匹克精神及其能感染全世界人民的能力。圖中五大塊圖案象徵著北美洲,亞州和歐洲,南美洲,大洋洲(中間的小方塊),以及非洲(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蘊含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齊聚倫敦的含義,而這些圖案又巧妙地變形成「2012」的字樣。火炬

倫敦2012奧運火炬的重量為800g,整個火炬長80厘米。比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火炬重了100g,但高度上增加了12厘米,由於選擇材質和中空的關係,它比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輕185克,高8厘米。就火炬的身高而言,這樣的重量已經可以排在奧運史最輕的火炬的前列倫敦奧運火炬上鏤刻有8000個圓環,包涵著向8000名火炬手的人生成就致敬的寓意。在火炬設計上還融入了火炬手的符號,這在奧運史上也是第一次,將人的因素加入到火炬中,也充分表明了倫敦奧運會的創新性。倫敦奧運會的火炬頂部是三角形的設計,這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柄三角形的火炬,全身均為金色。設計師稱三角形象徵了奧運會「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同時,非圓形的火炬手感更好,也更容易被火炬手握住。吉祥物

吉祥物的大眼睛其實是一個攝像頭,頭上的黃燈代表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倫敦計程車,而手上則戴著代表友誼的奧林匹克手鏈。奧運會的吉祥物文洛克名字來源於馬齊·文洛克的施羅普希爾村。在那裡,曾經舉辦過文洛克奧林匹克運動會。而這項古老的賽事正是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創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靈感來源地之一。為了紀念文洛克奧林匹克運動會,倫敦奧運會決定將吉祥物命名為「文洛克」。火炬傳遞倫敦奧組委確定的奧運火炬傳遞路線全長約8000英里(約12800公里),95%的英國人可以在離家不到10英里(約16公里)的地方目睹火炬傳遞。2012年5月10日,聖火在雅典正式採集。2012年5月18日,2012年倫敦奧運會聖火交接儀式在希臘泛雅典體育場舉行。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從希臘奧委會主席卡手中接過奧運會聖火點燃火種燈。中國體操名將李寧和希臘舉重奧運冠軍迪馬斯共同傳遞,最終兩人一起點燃聖火盆。2012年5月19日,聖火從英格蘭最西南端的海角蘭茲角開始傳遞,歷時70天左右,由8000名火炬手完成,每天大約有115人參與。途經1000多個社區。2012年6月6日,聖火抵達愛爾蘭首都都柏林。2012年7月27日,聖火抵達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主會場「倫敦碗」。獎牌

第29屆2008北京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參賽運動員:11438開幕:2008年8月8日閉幕:2008年8月24日大項:28小項:302口號: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會徽

2008奧運會來到了古老的中國。會徽顏色以紅色為主體。紅色是中國傳統喜慶顏色,也代表這中國通過紅色政權不斷的開拓和進去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實現了名族的獨立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紅色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顏色,他不僅中國國旗的顏色,也是中華兒女在喜慶的日子打扮和穿戴的顏色,因此,以紅色為主體的標誌性顏色,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微代表了中華人民的傳統文化,代表了中華人民載歌載舞的姿態,代表了偉大祖國的興旺發達與繁榮昌盛。火炬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創意。祥雲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其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祥雲是古代漢族吉祥雲紋。云為自然界中常見景象,被賦予祥瑞的文化含義,故有此名。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捲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吉祥物

福娃」是五個擬人化的娃娃,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繫,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燦爛的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願:貝貝象徵繁榮、晶晶象徵歡樂、歡歡象徵激情、迎迎象徵健康、妮妮象徵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中國北京的2008奧運盛典。五個福娃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各取它們名字中的一個字有次序的組成了諧音「北京歡迎你」。火炬傳遞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的主題是「和諧之旅」,以「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Light the Passion Share the Dream)為口號。火炬接力歷時130天,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包括五大洲的20座城市,參予傳遞火炬手21780人,是迄今為止線路最長、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奧運聖火傳遞。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第28屆2004雅典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01參賽運動員:11099開幕:2004年8月13日閉幕:2004年8月29日大項:28小項:301口號:Welcome Home 歡迎回家會徽

經過了108年的分別,希臘雅典選擇用象徵和平與友誼的橄欖枝來表達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至高無上的理解和尊重。一個世紀後,雅典人又有了新的創造。這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會徽,簡單而抽象,明亮而純凈。藍色和白色兩種顏色是如此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會徽的主體是一個橄欖枝纏繞而成的桂冠,形狀為古雅典城形狀。在古代奧運會中,桂冠代表冠軍的榮耀。此外,橄欖樹在雅典還被視為聖樹。橄欖枝象徵和平,組成的圖案同時也象徵生命圈、天空和大海。火炬

它的外觀設計呈現橄欖形狀,燃燒時呈現出自由噴發火焰外形,基本顏色是藍色和木頭的灰色。火炬是由金屬和橄欖木製成的。吉祥物

吉祥物是根據古希臘陶土雕塑玩偶「達伊達拉」為原型設計的兩個被命名為雅典娜和費沃斯的娃娃。他們長著大腳丫,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一個穿著深黃色衣服,一個穿著深藍色衣服,頭和腳為金黃色,十分可愛。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雅典娜和費沃斯是兄妹倆。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臘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來。費沃斯則是光明與音樂之神。火炬傳遞奧運會開幕前的聖火傳遞開創了多項第一。為了紀念奧運會重新回到故鄉,組委會對火炬傳遞路線進行了精心設計。本次奧運會火炬首次傳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並首次到達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機會參與並體驗這一盛大活動。聖火傳遍歷史上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所有城市,使這些城市有機會再次親眼目睹奧運聖火,再次體驗到奧運會帶來的快樂。此外,火炬還到達了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如歐盟中心城市布魯塞爾、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以及下屆奧運會主辦地北京等。整個火炬傳遞過程共用78天,在全世界傳遞了78000公里,並傳遍希臘所有行政大區和所有州。獎牌

第27屆2000悉尼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99參賽運動員:10651開幕:2000年9月15日閉幕:2000年10月1日大項:27小項:300口號: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奧林匹克精神會徽

進入新千年,綠色和環保是澳大利亞留給每個人最深刻的印象。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會徽——「新世紀運動員」是一個運動員正奔向新世紀的形象。由上至下不難看出悉尼歌劇院的外形曲線被用來表示火炬,而太陽、岩石、及土著的迴旋標的圖形則被用來塑造運動員的頭、手及腹部。整個會徽的色彩語言極具象徵意義:藍色的海港、黃色的太陽和沙灘以及紅色的內陸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亞本土文化的獨特性。火炬

本屆奧運會火炬的設計理念來自悉尼歌劇院的建築輪廓、太平洋蔚藍的海水以及「飛去來器」精妙的弧線。該火炬體分為三層,分別象徵著土、火和水。吉祥物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Olly,SyD和Millie 設計者:馬修·哈頓。吉祥物是三個澳大利亞本土動物:笑翠鳥「奧利」(Olly)、鴨嘴獸「悉德」(Syd)和針鼴「米利」(Millie)。它們分別代表了土地、空氣和水。 Olly代表了奧林匹克的博大精深(來自於奧林匹克);Syd表現了澳大利亞和澳大利亞人民的精神與活力(來自於悉尼);Millie是一個信息領袖,在它的指尖上有資料和數據(來自千禧年) 。結合起來,它們既體現了澳大利亞的民族文化特色,象徵著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上開放、友好、熱愛體育和樂觀向上的人民,又與奧林匹克精神相吻合,可謂寓意深遠。火炬傳遞奧運會開幕前的聖火傳遞活動本次又有了新意,組織者充分了利用了水、陸、空各種運輸方式,聖火甚至由澳大利亞著名海洋生物學家鄧肯在大堡礁水域將火炬帶到了水下。獎牌

第26屆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97參賽運動員:10318開幕:1996年7月19日閉幕:1996年8月4日大項:26小項:271口號: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ury 世紀慶典會徽

1996年,奧運會迎來了百年生日,百年誕辰的大典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第26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家庭的大團圓。會徽主體部分是一個火炬。火炬的底部由五環和阿拉伯數字100構成,紀念奧運會已經走過百年歷史;而火炬的上半部由火焰變成的星星象徵每一位運動員的卓越追求。會徽中的金色象徵著金牌,綠色象徵著亞特蘭大的城市之樹——月桂枝。火炬

本屆奧運會火炬呈古代火炬最簡潔的形狀,由一束直管組成,外邊套有金屬環。火炬的外型還象徵了古希臘建築的線條。火炬身的22根鋁管代表著歷史上曾舉辦過的22屆夏季奧運會。在上邊的鍍金銅環上有「亞特蘭大1996」字樣和本屆奧運會的會徽,而在下邊的環上寫有所有舉辦過現代奧運會的城市名字。這把火炬是歷屆夏季奧運會火炬中最長的一把,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柄需要手握中間部位的火炬。吉祥物

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吉祥物「Izzy」 是第一個用電腦製作出的吉祥物。它是一個幻想出來的生物,被起名叫做「izzy」。這個名字來源於「Whatizit」。因為沒有人能看出它到底像什麼。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以後它改變了幾次形象。最後它得到了一張嘴,並在眼睛上增加了閃亮的星星,同時原先細長的腿上增加了肌肉,臉上也長出了鼻子。火炬傳遞奧運聖火的傳遞大多安排平民,在美國本土傳遞的距離也超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9656公里的長度。最後點燃聖火壇的是深受美國人民喜愛的拳王阿里。在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大會開幕後,女子籃球運動員特雷薩·埃德沃茲和跳水裁判員霍比·比林斯利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獎牌

第25屆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69參賽運動員:9367開幕:1992年7月25日閉幕:1992年8月9日大項:28小項:257口號:Friends for life 永遠的朋友會徽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會徽,上半部由一點和兩個彎曲的線條組成,顏色是藍、黃、紅三色。藍為蔚藍的地中海,黃是常年普照西班牙大地的太陽,而紅則是血氣方剛的生命。圖案代表巴塞羅那悠久的文化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命活力。一點兩線既象徵大地、天空,又構成一個人的運動狀態,似跑似跳,象徵巴塞羅那人積极參加奧林匹克運動的意識。同時,這個圖案還可理解為巴塞羅那人正張開雙臂迎接來自各大洲的客人。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手柄部分寫有「第25屆奧運會巴塞羅那1992」字樣,並裝飾有本屆大會的會徽。吉祥物

吉祥物是一隻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動物,取名為 Cobi。組委會為了宣傳奧運會,在西班牙的電視里特地為它製作連續劇。這個由西班牙當地漫畫家扎維爾·瑪瑞斯克設計的小狗Cobi一開始並未被西班牙人普遍接受,但隨著奧運會的進程Cobi開始流行起來,受到了西班牙人和全世界的喜愛。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它從一個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換一個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什麼,深受孩子們的歡迎。Cobi曾經是奧運會歷史上銷售額最大、最成功的吉祥物。但隨著奧運會的結束,Cobi慢慢地流行了起來,並且逐漸受到了西班牙人和世界的喜愛。火炬傳遞本屆奧林匹克聖火於6月5日上午11時45分由希臘著名女演員瑪麗婭·帕布基於奧林匹亞引燃。火炬傳遞至雅典後,用輪船於13日晚運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隨後進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國17個自治大區625個中小城鎮的接力傳遞,於7月24日到達巴塞羅那,全程3964公里,歷時43天。大會組委會還特別邀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名代表參加火炬接力跑,這在奧運史上還是首次。開幕式上點火者,是1984年、1988年傷殘人奧運會射箭銀、銅牌得主,37歲的安.雷波略。他從輪椅上用箭接過火炬上的火種,在離焰塔70米處"射燃"了21米高塔上的火焰。獎牌

第24屆1988漢城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59參賽運動員:8465開幕:1988年9月17日閉幕:1988年10月2日大項:25小項:237口號: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諧、進步會徽

奧運會會徽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傳統韓國文化的精髓,整個圖案具有鮮明的朝鮮民族特色。1988年漢城奧運會會徽,由藍、紅、黃3色呈旋渦狀的條紋和象徵奧林匹克的五色環組成,3種顏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體」的哲學意義。動態的條紋,意指生生不息的體育運動,旋轉向上以示和諧進步。會徽中向內心的動態,比喻來自五大洲的選手走到一起;而外離心的動態,則寓意著通過奧林匹克的崇高精神,走向相互了解和世界進步。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頭部寫有「第24屆奧運會漢城1988」字樣,並裝飾有本屆大會的會徽和韓國繪畫。手柄部分以皮革製成。吉祥物

1988年漢城奧運會在東方舉行,韓國人選擇較具東方色彩的小老虎做為首爾奧運會的吉祥物,取名為Hodori。這個名叫「Hodori」的老虎被設計成為一隻友善的動物,代表了韓國人熱情好客的傳統。吉祥物的名字是從2295個由公眾提交的名字中挑選出來的。虎在韓國人心目中是智慧和勇敢的象徵,被尊為「山靈之神」。「Ho」來自於韓語的虎,而「Dori」是韓國人稱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種愛稱。火炬傳遞鑒於火炬傳遞手要持火炬跑1千米的實際情況,本屆奧運會組委會標識管理機構採用了較為實用的火炬設計方式。火炬以重量輕的鋁製成。火炬的頭部設計成黑色是為了使火焰在照片上能更醒目本屆奧運會的火炬頭部寫有「第24屆奧運會漢城1988」字樣,並裝飾有本屆大會的會徽和韓國繪畫。手柄部分用皮革製成。1988年漢城奧運會火炬接力體現了韓國的傳統文化,傳遞路線是一個連接韓國東西部之間的「Z」形路線,體現了道家思想陰陽兩極的平衡統一。獎牌

第23屆1984洛杉磯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40參賽運動員:6797開幕:1984年7月28日閉幕:1984年8月12日大項:21小項:221口號:Play part in History 參與歷史會徽

歷屆奧運會都有這方面的標誌,但圖形不同,含義各異。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會標是「運行之星」。圖案主體為五角星,以紅白藍三種顏色組成重疊畫面。設計者羅伯特·魯尼恩匠心獨具,使會標別具一格,寓意深遠。星是許多國家國旗都採用的圖案,是人類最高願望的象徵。畫面13條橫虛線,使星顯出運行狀態,既寓意生命不停地運動,不停地進取,又象徵美國崛起於英國13個殖民地。紅白藍三色不僅象徵美國各民族的膚色,也是美國國旗的三種顏色。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手柄部分以皮革製成,並套有環狀金屬裝飾物。火炬上有「第23屆奧運會洛杉磯1984」和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字樣,以及大會主體育場的紀念塔圖案。吉祥物

名為Sam的老鷹以美國星條旗為背景,紅白藍顏色更是美國的代表色,以卡通造形的鷹穿著代表美國傳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裝。由迪斯尼所設計的吉祥物,十足的美國風味,奧運會吉祥物被商業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火炬傳遞傳統的奧林匹克火炬於1984年5月8日從希臘傳到美國紐約市,然後橫穿1500個城鎮,到達洛杉磯,全程19000公里。其中1萬公里的火炬傳遞,每傳遞1公里須向組委會繳納3000美元。這項活動為奧運會籌集了3000萬美元的資金。在開幕式上,組委會特地安排索普的孫子和歐文斯的孫女一起點燃火炬,以示紀念這兩位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巨大貢獻的功臣。獎牌

第22屆1980莫斯科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80參賽運動員:5217開幕:1980年7月19日閉幕:1980年8月3日大項:21小項:203會徽

伴隨著政治性抵制事件的發生,在蒙特利爾和莫斯科,奧運五環出現在會徽的顯要位置,表達出奧林匹克運動對五大洲團結的強烈呼喚。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會徽在五環上面五條平行線呈金字塔型垂直排列,象徵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同時也體現了莫斯科的城市建築風格,頂部的五角星取材於前蘇聯的國旗。整個標誌以耀眼的紅色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上寫有「莫斯科奧運會1980」字樣。在下邊托架上有本屆奧運會的會徽。吉祥物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是一隻名叫Misha的俄羅斯熊,由著名的兒童書籍插圖畫家維克多切茲可夫用了半年時間,從一百多幅漫畫熊中挑選出來的。Misha在1977年12月19日第一次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隻棕色白腹的小熊,有著活潑好動的性格,精通各種運動,一亮相便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在莫斯科奧運會期間被用在諸如毛絨玩具、瓷器、塑料製品、玻璃器皿等上百種紀念品上,被印製成了郵票,甚至還跟兩個太空人上了太空。火炬傳遞7月19日攜火炬進入中央體育場的是蘇聯三屆奧運會三級跳冠軍維克托·薩涅耶夫。他繞場跑一周後,將火炬轉交給了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後者最後完成了點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蘇聯元首萊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屆奧運會開幕,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蘇聯上屆體操明星弗拉季米爾·安德里亞諾夫,代表裁判和官員宣誓的也是蘇聯著名運動員、三屆奧運會摔跤冠軍亞歷山大·梅德韋季。獎牌

第21屆1976蒙特利爾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92參賽運動員:6028開幕:1976年7月17日閉幕:1976年8月1日大項:21小項:198會徽

伴隨著政治性抵制事件的發生,在蒙特利爾和莫斯科,奧運五環出現在會徽的顯要位置,表達出奧林匹克運動對五大洲團結的強烈呼喚。奧林匹克領獎台和五環的組合構成了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會徽的主體,而領獎台與五環的一部分又構成了三個田徑跑道的圖案,巧妙的是領獎台同時是變形的美術字M,代表了主辦城市的名字。這屆奧運會儘管辦得比較成功,但其窘迫的財政狀況也給未來的東道主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提出了新的課題。火炬

鑒於火炬傳遞手要持火炬跑1千米的實際情況,本屆奧運會組委會標識管理機構採用了較為實用的火炬設計方式。火炬以重量輕的鋁製成。火炬的頭部設計成黑色是為了使火焰在照片上能更醒目吉祥物

可愛的河狸Amik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的吉祥物,這個英文名是加拿大的阿爾貢金族的印地安人語"河狸"的意思。 這隻名字的本意就叫做"海狸"的動物在形象上並沒有多的改變,直接被做成了河狸的樣子。火炬傳遞運動會於1976年7月17日正式開幕。本屆奧林匹克火焰傳遞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於奧林匹亞點燃,火種傳到雅典後,不象以往用輪船、飛機或接力傳遞,而是通過感測器將聖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並經衛星傳至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然後使用激光在蒙特利爾點燃火炬,隨後進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傳遞到蒙特利爾。火炬接力只進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參加了傳遞活動。最後點燃主體場奧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對少年男女——16歲的斯蒂凡·普雷方丹和15歲的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這是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宣布了本屆奧運會開幕。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東道主的舉重運動員皮埃爾·聖-讓,代表裁判員宣誓的是加拿大的田徑裁判莫里斯·福熱。獎牌

第20屆1972慕尼黑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21參賽運動員:7123開幕:1972年8月26日閉幕:1972年9月11日大項:23小項:195會徽

在德國歷史上舉辦過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都在人們的心理上留下了灰色的陰影。這兩屆奧運會徽的設計都體現了色彩簡單、寓意深刻的風格。慕尼黑會徽設計只有黑白兩種色彩,具有抽象性,主體部分是一頂光芒四射的桂冠,喻意著慕尼黑奧運會的主體精神——光明、清新、崇高,象徵著一個「光芒四射的慕尼黑」。火炬

本屆奧運會火炬的燃燒管外部有「第20屆奧運會慕尼黑1972」字樣。手柄部分的托架上有奧林匹克五環標誌和本屆大會的會徽,形如四射的光芒。吉祥物

1972年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WaldiWaldi,1972年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WaldiWaldi是一隻短腿長身的德國獵犬,是夏季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的奧運吉祥物,代表了運動員堅韌、堅持和敏捷的特性。Waldi被生產成為各種形式和尺寸的紀念品:長毛絨、塑料玩具、海報、紐扣等等。火炬傳遞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聖火穿越8個國家抵達慕尼黑,沿途受到熱烈歡迎。當聖火進入奧地利時,一架直升機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鮮花。貫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動使用了自行車、摩托車、馬等傳遞方式,並第一次有殘疾人使用輪椅進行傳遞。獎牌

第19屆1968墨西哥城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12參賽運動員:5530開幕:1968年10月12日閉幕:1968年10月27日大項:18小項:172會徽

墨西哥城是歷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被稱作壁畫之都,市內建築物牆壁上處處可見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壁畫,本屆奧運會會徽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豐富的壁畫素材。第十九屆墨西哥城奧運會的會徽由來自奧運組委會、墨西哥和美國的三位藝術家協作完成,會徽創造性的使用了黑白兩色,將彩色的奧運五環標誌和墨西哥的英文字樣與傳統壁畫圖形巧妙地融為一體,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印第安圖案。同時墨西哥的每個字母或者環形、或者直線,又像運動場的跑道。簡潔卻豐富,會徽的墨西哥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頂部帶有與本屆會徽和宣傳畫上同樣的「Mexico 68」字樣。火炬上部呈圓錐型,並採用了開槽通透的設計。火炬傳遞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火炬接力沿著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的足跡進行。火炬從奧林匹亞點燃後被送到哥倫布的出生地熱那亞,到達過西班牙巴塞羅那,當年哥倫布在發現了美洲大陸後返回時在這裡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之後,護衛艦「索非亞公主」號護送火炬抵達墨西哥,採用了與哥倫布「聖瑪利亞」號一樣的航線。開幕式上,首次由女運動員點燃了火炬,她的名字是恩里奎塔-巴斯里奧。獎牌

第18屆1964東京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93參賽運動員:5140開幕:1964年10月10日閉幕:1964年10月24日大項:19小項:163會徽

1964年,奧林匹克的光芒首次普照亞細亞大地,在會徽的設計中體現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神韻。1964年東京奧運會會徽為置於該國旗前的奧林匹克標誌,它象徵奧林匹克就像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而一輪紅日下的奧運五環標誌,採用了金色,有別於傳統的五環顏色。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呈圓柱狀,外面覆有不鏽鋼,裡面可填充燃料。為減輕火炬整體的重量,托盤部分特用鋁材料製成。火炬上有「第18屆奧運會東京1964」字樣以及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火炬傳遞本屆奧運會進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動。1964年8月21日,東京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火種通過飛機運載前往日本,途中經停伊斯坦布爾、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和台灣,並舉行了展示活動。9月9日空運到日本本土鹿兒島,然後分四路傳遞。參加火炬接力的全是16至20歲的青年組成的火炬隊,每隊中主火炬1人,副火炬2人,伴跑20人,總共約20萬人。四條路線全長84公里。最後點燃奧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19歲的早稻田大學學生坂井義則。他出生於廣島原子彈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奧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徵,由坂井點燃火焰,其用意是非常明顯的。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的是裕仁天皇,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日本第一個體操奧運會冠軍小野喬。獎牌

第17屆1960羅馬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83參賽運動員:5348開幕:1960年8月25日閉幕:1960年9月11日大項:17小項:150會徽

羅馬曾在1908年獲得過奧運會的主辦權卻因為經濟原因沒能舉辦,時隔半個世紀。1960年,義大利終於盼來了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羅馬奧運會會徽採用了羅馬城徽的標誌,標誌上是一隻母狼在哺乳兩個嬰兒的奇特圖案。會徽居中幾個大大的字母是拉丁文「1960」的意思,可見羅馬城徽是古羅馬歷史文化的高度濃縮。羅馬奧運會會場分布在古羅馬遺址、聳立著古代奧運會雕像的運動場和君士坦丁拱門等處,所有這一切,至今使人沉浸在對古羅馬文明的緬懷中,古代建築、紀念碑、各大名勝與現代化的奧運會和諧結合,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文化的城市之一,奧運精神又給它注入了現代化的理念和與世界融合的勇氣。火炬

1960年羅馬奧運會:本屆奧運會的火炬由義大利考古工作者Amedeo Maiuri設計,重580克,長39.5厘米,燃料採用天然樹脂,材質則首次採用銅鋁合金。採用了古典風格的設計風格,模仿了古羅馬的火炬樣式,看了之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悠久的古羅馬文明。火炬下部有「第17屆奧運會」字樣。由於羅馬之前的奧運會火炬多為鋼鐵製成,同等體積下相對笨重,而上世紀60年代合金技術的發展使得羅馬主辦方得以採用更輕便的材質製造火炬。儘管重量並不是火炬設計中第一考慮的問題,但技術進步帶來變化還是顯而易見的。火炬傳遞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讓人們重溫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輝煌歲月。1960年羅馬奧運會聖火於8月1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最高女祭司亞勒卡-瑪扎拉齊-卡特瑟利(Aleka Katseli)(卡特瑟利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最高女祭司——庫拉-帕拉特斯卡(Koula Pratsika)的一名學生,先後擔任了1956、1960和1964年三屆夏季奧運會的聖火採集最高女祭司,在1994年9月她與世長辭。)通過一塊圓石上的採集裝置收集了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聖火。聖火先由希臘的火炬接力手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從希臘東南部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的韋斯普奇號上開始,舉行隆重儀式後將聖火送上船,再到齊娥港口,乘船運至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再由義大利火炬隊歡迎接力傳送到西西里島東部的錫拉庫扎市,之後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在義大利境內多個城市內傳遞,成千上萬的民眾沿途歡慶,最後到達羅馬。羅馬毗鄰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每逢各種慶祝活動,都有教皇或神父出來發表講話,以示隆重。這屆奧運會也不例外,在8月25日下午大會開幕前,大部分運動員都聚集在聖彼得廣場,接受教皇約翰二十三世的祝福。在當天隨後的開幕儀式上,義大利總統喬瓦尼·格隆基宣布了大會開幕。1529名運動員參與了火炬接力,足跡遍及2750公里。火炬接力的最後一棒由東道主的田徑名將吉安卡羅·佩里擔當,他將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火炬點燃。隨後,義大利的另一位田徑選手阿道夫·孔索里尼代表運動員進行了宣誓。獎牌

第16屆1956墨爾本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72參賽運動員:3184開幕:1956年11月22日閉幕:1956年12月8日大項:17小項:145會徽

綠色和環保是澳大利亞留給每個人最深刻的印象,分別於1956年和2000年在這個國家舉辦過的兩屆奧會的會徽上似乎都能夠使人發現這一點。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會徽採用單一綠色,會徽主體是一個矗立在澳大利亞版圖上燃燒著的熊熊火炬,火燃的上前方是奧林匹克的標誌——五環,會徽的底部是「墨爾本1956」字樣,並向兩側延伸成為象徵著勝利的月桂枝。火炬

火炬傳遞墨爾本奧運會聖火於1956年11月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350名火炬手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沿途設計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如在雅典的衛城兩名戰士身著戰裝在傳遞路線上擋住火炬手的路,只有當火炬手說「聖火是我從奧林匹亞帶來的」才允許通過。 聖火火種被存放在兩個火種燈里飛往澳大利亞。中途在加爾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達舉行了慶典儀式。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是當時奧運史上行程最長的火炬接力活動。總距離約20820公里(包括航空距離),實際傳遞距離4912公里,火炬手數量3608名。最後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徑冠軍羅恩.克拉克。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的奧運會火炬接力。獎牌

第15屆1952赫爾辛基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69參賽運動員:4925開幕:1952年7月19日閉幕:1952年8月3日大項:17小項:149會徽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會徽圖案的設計簡潔而清晰,古樸而明確,主要表現了奧運主會場的標誌性建築「奧運塔樓」和「奧運五環」,意味著光輝的奧林匹克來到了「千湖之國」芬蘭;同時,世人也能感悟到芬蘭人對奧運的那份深深的敬仰和渴望之情。火炬

本屆奧運會的火炬頭部呈圓錐型,其上寫有「第15屆奧運會赫爾辛基1952」字樣,下面則用英文和芬蘭文寫有「赫爾辛基」字樣。在火炬頭的中部,繪有一個裝飾性的月桂樹枝,而另一面上畫有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火炬的手柄部分由木料製成,並塗了漆。火炬傳遞1952年6月25日,芬蘭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由於仍然未能從二戰創傷中恢復過來,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組委會請求奧運火炬的傳遞不要經過芬蘭東部,本次奧運會首次動用飛機將火種從雅典空運到丹麥,經哥本哈根運送到赫爾辛基,時間是1952年7月19日。從丹麥經瑞典到達芬蘭的路程採用了跑步、騎馬、自行車和獨木舟等傳遞方式。火炬接力歷時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傳遞活動。大會於7月19日當時時間下午1點正式開幕。儘管當時天氣不佳,但觀眾台上仍座無虛席。當闊別田壇多年的芬蘭飛人帕沃·努米高擎火炬進入會場時,全場掌聲雷動,高呼"努米!努米!"。當時已經55歲的努米邊跑邊頻頻點頭向觀眾致敬。當芬蘭另一名長跑明星、當時已62歲的漢·科勒赫邁寧從努米手中接過火炬點燃聖火時,大會進入了高潮。掌聲、歡呼聲和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火焰使人們沉浸在狂熱的氣氛中。獎牌

第14屆1948倫敦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59參賽運動員:4099開幕:1948年7月29日閉幕:1948年8月14日大項:17小項:136會徽

1948年,世界還處在二戰後的恢復時期,人們對在這一時期是否需要舉行體育盛會爭論不休,但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終卻大受歡迎,它給深受戰爭創傷的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安慰。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由議會大樓的鐘樓為主要構成。這個著名的「大本鐘」的指針指向四點,這是計劃中的開幕式時間。前景部分為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組委會需要的是一個最能代表英國的象徵。火炬

由最後一名接力手帶進奧運會開幕式會場的那把火炬是用不鏽鋼製成,火炬身上寫有「第14屆奧運會倫敦1948」字樣。本屆奧運會聖火的燃料是鎂,這樣燃燒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在陽光明媚的時間也能看得清楚火炬傳遞1948年倫敦奧運會於進行,是戰後12年後舉辦的首屆奧運會,1948年倫敦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開始於7月17日,歷時12天,途經希臘、義大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和英國八個歐洲國家,經過3365公里的旅行後於7月29日抵達倫敦溫布利體育場,為了體現當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題,在從奧林匹亞到倫敦的接力過程中,舉行了很多體現和平象徵意義的活動。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過火炬之前脫下軍裝,放下武器,換上運動服開始傳遞聖火等。7月29日下午4時整,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宣布大會開幕。英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發表了友好演說。點燃本屆奧運會聖火的是英國的田徑運動員約翰·馬克,而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另一位東道主的田徑運動員唐納德·芬雷。1416人參與了火炬接力。獎牌

第13屆1944因二戰停賽第12屆1944因二戰停賽第11屆1936柏林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49參賽運動員:4066開幕:1936年8月1日閉幕:1936年8月16日大項:19小項:129會徽

在德國歷史上舉辦過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都在人們的心理上留下了灰色的陰影。這兩屆奧運會徽的設計都體現了色彩簡單、寓意深刻的風格。1936年的奧運會址選擇柏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納粹德國借奧運粉飾和平,蒙蔽世界。其會徽充滿了霸權,一座奧林匹克鍾里,奧運五環上矗立著一隻象徵階級的鷹,勃蘭登堡之門是柏林的象徵。鷹爪下的五環和聖火以及誓言都是柏林奧運強權的符號,法西斯利用奧運會宣傳了霸權主義,使奧運會的和平蕩然無存。火炬

本屆奧運會火炬體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鋼材料製成,在手柄部分刻有「Fackelstaffel-Lauf Olympia-Berlin 1936(奧林匹亞火炬接力-柏林1936)」字樣。字體上方還有奧林匹克五環和德國的鷹徽標誌,字體下方繪有本次火炬傳遞的路線圖。在火炬體頂部的平台上則寫有感謝火炬手的字樣。火炬傳遞從本屆奧運會起,現代奧運會開始進行聖火傳遞,火種則直接采自雅典奧林匹亞的古代奧運會聖殿。1934年,國際奧委會採納了柏林奧運會組委會秘書長的建議,決定在本屆奧運會前進行從奧林匹亞至柏林的聖火傳遞活動。而火炬即將經過的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七國的奧委會都對這一建議表示了全力支持,並給予了積極的合作奧運會組委會最終設計了一條途經七國首都的火炬傳遞路線。獎牌

第10屆1932洛杉磯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37參賽運動員:1408開幕:1932年7月30日閉幕:1932年8月14日大項:14小項:117會徽

兩屆洛杉磯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1932年,劉長春首次代表中國參加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則是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首次組團參加夏季奧運會。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會徽的主體是東道主美國的國旗,奧運五環標誌居於會徽正中,代表勝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間,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現在了奧運會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國精神。申辦經過早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期間,美國富商、加州商會會員格蘭德(William M. Grand)曾受洛杉磯一些愛好體育的富商及洛杉磯市長的委託,利用其參加該屆奧運會的機會,為洛杉磯爭取1924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但由於在顧拜旦的設想中,這屆奧運會的舉辦地已基本確定,格倫德無功而返。不過,安特衛普奧運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強了他爭辦奧運會的決心。1922年,他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並利用這一特殊身份積極活動,終於說服了顧拜旦及其他委員。在1923年國際奧委會第22次全會上,洛杉磯最終獲得了1932年第10屆奧運會的舉辦權。這是國際奧委會第一次在9年前就決定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而洛杉磯市早在1919年興建大型運動場時,就考慮了舉辦奧運會的需要。可以說洛杉磯對承辦奧運會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時間準備。因此,洛杉磯奧運會建立了許多奧運史上的新制度,為日後奧運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獎牌

第09屆1928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46參賽運動員:3014開幕:1928年5月17日閉幕:1928年8月12日大項:14小項:109會徽

1928年,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運動的人們。兩屆奧運會在會標的設計風格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對於安特衛普,八年後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會標融入了更多現代因素。藍色的背景上,一名長跑運動員高舉象徵勝利的白色月桂枝。會徽底部飄揚著荷蘭國旗色紅、白、藍三色波浪。會徽創造性地將荷蘭、運動、勝利、奧林匹克等元素融為一體。申辦經過1925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長達30年的顧拜旦,以健康不佳為由,正式提出了辭呈,並擬由成功組織過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的巴耶-拉圖爾繼任。但因許多委員仍想挽留顧拜旦,在第一次選舉投票時巴耶-拉圖爾未獲通過;顧拜旦堅持退位並主持第二次選舉,才如願以償。因此,主持本屆奧運會的是接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比利時人巴耶-拉圖爾。但顧拜旦在病中仍為大會寫來了信,敦促運動員們能保持完整的奧林匹克理想和奉獻的傳統,最後強調了奧林匹克的「業餘」精神,並告誡運動員職業化是古代奧運會解體的因素之一。巴耶-拉圖爾上任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舉辦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而這個奧運會的組委會則面臨著十分艱難的困境。反對黨在荷蘭議會上大肆攻擊奧運會,認為置健康事業、住房建設等重要任務於不顧,卻花100萬荷蘭盾去辦一個奧運會,是對國家極不負責的行為。因此,他們鬧著立法,不允許給奧運會以財政支持。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主要爭辦者荷蘭文化部長德維瑟(Johannes Theodor de Visser)保證:所有運動員在賽前都要宣誓,將作為誠實的選手比賽。政府也表示,將不在星期日舉行比賽,以示對宗教傳統的尊重。但這位具有神學頭銜的文化部長,還是受到了嚴厲的譴責:這種發端於古希臘的奧運會,從宗教傳統的角度來看是與基督教文化不相符的;荷蘭百姓應該節儉,而不是鋪張浪費;體育運動的癲狂將誘惑婦女從此失去典雅、嫻淑與考究……後來議會對是否給奧運會以財政支持的議案進行表決時,反對黨以48票對36票予以否決。德維瑟部長被迫辭職。反對黨的非難,在荷蘭全國引起公憤,新聞界強烈譴責反對黨在議會的行為,認為它有損荷蘭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荷蘭奧委會了解到民眾的態度,於是在新聞界的支持下於1925年5月9日向全國民眾發出募捐的請求。荷蘭人民用實際行動支持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僅僅兩周,組委會就收到150萬荷蘭盾。獎牌

第08屆1924巴黎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44參賽運動員:3092開幕:1924年5月4日閉幕:1924年7月27日大項:17小項:126會徽

巴黎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雖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為世界博覽會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卻用他們的熱情舉辦了當時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兩屆奧運會的會徽來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1924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間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時附有「第八屆奧林匹亞德巴黎1924」和「法國奧委會」的文字說明。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枚會徽,從此奧運會的會徽和招貼畫正式分開。

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在閉幕式上還升起了三面旗幟:國際奧委會會旗、主辦國國旗和下屆承辦國國旗。本屆應邀參賽的國家從29個猛增至44個,標誌著奧林匹克運動在世界各地的廣泛傳播。首次參加的有愛爾蘭、波蘭、羅馬尼亞、菲律賓、墨西哥、烏拉圭、厄瓜多。德國仍被排除在奧運會大門之外,但匈牙利、奧地利獲得了參賽權。運動員共3092人。其中女子136人,男子2956人。選手最多的前三名國家是:法國319人,美國291人,英國247人。大會共設有17個大項126個小項的比賽。其中首次增設了女子擊劍比賽此外還有1000名新聞記者參與了大會的報道。

申辦經過1924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30周年。在此30年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指揮部——國際奧委會在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成立了。幾十年來,世界體育、奧運會都有了一個飛躍的發展。為了慶祝這個周年紀念,為了表彰奧林匹克運動的奠基人、不久即將卸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在這方面所作的貢獻,選擇國際奧委會誕生地巴黎舉行第八屆奧運會,是眾望所歸,也是符合顧拜旦的心愿的。當時申請主辦的共有六個城市: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洛杉磯、布拉格、羅馬和巴黎。國際奧委會稍事磋商,即選定了巴黎。這樣,巴黎成了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城市。1900年,奧運會在巴黎遭到冷落,人們還記憶猶新。這次巴黎持什麼態度,是大家極為關心的事。出乎意外的是,自奧運會決定在巴黎舉行後,法國表現了相當的熱忱。為開好這屆奧運會,各種各樣的設想、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案從法國各地紛紛寄到了巴黎奧運會籌委會。其中法國前橄欖球隊隊長、上屆奧運會銀牌獲得者伏久查里克提出的興建一座能容10萬觀眾的體育建築群,和一個能安排兩千人住宿的奧運會村的設想得到贊同。1900年那次博覽會的干擾,已不復存在了;籌委會的班子也換上了熱愛體育事業的人;巴黎市民對奧運會抱有熱情歡迎的態度。一切都好象表明前景光明。但籌委會一開始又碰上讓人頭痛的問題——資金如何解決。雖說戰爭已過去好些年了,毀於戰火的巴黎市區的房屋已重建起來,工廠早已恢復生產,人民生活也開始走上正常軌道,戰爭留下的痕迹,雖已基本平復,但法國政府為此耗費了巨額資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納河決堤,洪水襲擊了巴黎,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法國財政更是捉襟見肘。法國上層人士甚至提出放棄主辦權,讓洛杉磯接替。但是籌委會頂住了壓力,克服重重困難,籌集了400萬法郎,修建了能容6萬多人的"科龍布"運動場,不過場內的煤渣跑道長度為500米,不如上屆標準。為了安排運動員住宿,籌委會在運動場旁蓋了一排簡易的房屋,它就是以後奧運會村的雛形。獎牌

第07屆1920安特衛普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9參賽運動員:2669開幕:1920年4月20日閉幕:1920年9月12日大項:22小項:154會徽

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會徽右上方是主辦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間手執鐵餅、健壯的半裸男子的讓人想起古代奧運會。背景是安特衛普著名的城塔。會標中,參加國的國旗在一起飛卷飄揚,象徵著五大洲團結在一起。申辦經過第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0年4月20日至9月12日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舉行。大會於8月14日正式開幕,8月29日閉幕。 從1913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後,到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召開時,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情。首先應提到的是1914年巴黎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幾項主要決議:一、確定了國際奧委會五環旗、會徽;二、規定了法、英、德文為國際奧委會法定語言; 三、第一次討論了國際奧委會與各國家奧委會和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相互關係和協作問題,這對以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隨後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和平生活,毀來了無數鄉村城鎮,使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戰火,同時也衝擊了原定191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六屆奧運會,中斷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燃燒的戰火使巴黎日益受到威脅,因此在1915年,國際奧委會將總部從巴黎遷到了瑞士洛桑。這一切使顧拜旦心情沮喪,甚至一度想辭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申辦與籌備:1918年,戰爭終於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和平生活,當國際奧委會提出召開七屆奧運會時,仍有3個城市申請主辦:布達佩斯、里昂和安特衛普。國際奧委會因此在1918年的年會上,決定由安特衛普承辦本屆奧運會。安特衛普是比利時一個省城,跨斯海爾德河兩岸,為歐洲北部貿易中心,世界大港之一。當第七屆奧運會決定在這裡召開的消息傳來後,人們滿懷熱情地以實際行動給予了支持。安特衛普市民忘我地勞動,很快醫治了戰爭留下來的創傷,興建了一個能容3萬來人的體育場和其他體育設施,使運動會得以如期召開。運動會開幕前夕,組委會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是否邀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德國及其同盟者參加。如果邀請戰爭時期曾圍困這個城市,並使它遭到破壞和流血的昔日敵人參加,這是安特衛普人民在感情上難以接受的。國際奧會會考慮再三,決定不予邀請。獎牌

第06屆1916因一戰停賽第05屆1912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8參賽運動員:2547開幕:1912年5月5日閉幕:1912年7月27日大項:14小項:102會徽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會徽圖案濃縮了各國運動員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嚮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隊身形矯健的奧運選手,揮動著各自國家旗幟奔向奧林匹克賽場的情景。從中我們能隱隱嗅到古代奧運的氣息。申辦經過本屆奧運會原定於德國伯林主辦,但1909年5月,國際奧委會在柏林召開第12次全會的前幾周,德國因其奧委會主席突然病逝而宣布放棄主辦權。瑞典是現代體育開展較早的國家之一。1894年瑞典就向剛成立的國際奧委會表示過,希望能在自己的國土上舉辦奧運會。但是,前幾屆會址已選定。因此,柏林棄權後,瑞典欣然接受了主辦1912年奧運會的重任,地點就選定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 第04屆1908倫敦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2參賽運動員:2034開幕:1908年4月27日閉幕:1908年10月31日大項:22小項:110會徽

1906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爆發,使原本定於羅馬舉行的1908年奧運會臨時易地倫敦舉辦,而倫敦奧運會卻為人們奉獻上了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開幕式。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體現出濃郁的時代風格,跳高運動員的服裝,跳高姿勢以及身後的煤渣跑道和運動場中間的游泳池,雖然簡樸,卻有著當時時代的烙印。申辦經過申請主辦第四屆奧運會的有羅馬、米蘭、柏林和倫敦四個城市。柏林由於得不到政府支持被迫撤消了申請,經國際奧委會秘密投票表決,會址選在羅馬。由於多次地震和維蘇威火山爆發,義大利經濟蒙受巨大損失。1906年雅典屆間奧運會期間,羅馬提出,因財政困難,無力興建體育設施,宣布放棄主辦權。時間緊迫,奧運會又無法延期,國際奧委會求助於倫敦。英國考慮再三,答允運動會在倫敦如期舉行,並立即成立了奧運會籌委會。隨後,賽會組織者用較快的速度,在倫敦西區一個叢林地帶興建了一座可容7萬餘觀眾的體育場,新造了一個長100米、寬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車場等等。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第03屆1904聖路易斯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2參賽運動員:689開幕:1904年7月1日閉幕:1904年11月23日大項:17小項:91會徽

二十世紀初和二十世紀末,美國分別舉辦過兩屆奧運會,兩屆奧運會會標的設計風格也有很大差別:早期的寫實,現如今的則更加抽象。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的聖路易斯舉行,會標通過採用「魚眼」特技展示了主辦城市的風貌,表現了聖路易斯的活力與熱情。由於舉辦較早,當時的會標還是通過世界博覽會宣傳海報的方式出現的。申辦經過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在雅典、巴黎奧運會上,都有過出色的表演。巴黎奧運會後的會址,國際奧委會當然優先考慮在美國的某個城市。這也符合顧拜旦等使奧林匹克運動國際化的的理想。首先提出申請的是美國北部工業重鎮芝加哥,但是時隔不久,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競爭者——美國的另一個城市聖路易斯。兩市為取得第三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最後只好求助於美國總統、美國奧委會名譽主席西奧多·羅斯福裁決。羅斯福在了解情況、徵詢有關人士意見後,傾向於由聖路易斯承辦。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第02屆1900巴黎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22參賽運動員:1225開幕:1900年5月20日閉幕:1900年10月28日大項:18小項:95會徽

1900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一位身著傳統法國騎士服裝的女性,右手高舉法國的三件傳統兵器—花劍、佩劍和重劍,設計簡單,卻充滿了法國味道,讓人感受到巴黎這座現代化都市對奧運會的歡迎。從這屆奧運會起,女性開始走進了奧林匹克大家庭,參加了表演項目的比賽。申辦經過在1894年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顧拜旦曾建議第一屆奧運會於1900年與世界博覽會同時在巴黎舉行,藉以擴大奧運會的影響。但顧拜旦的意見遭到了否決。不過與會代表考慮到顧拜旦為復活奧林匹克運動所作的貢獻,尊重他提出的在1900年讓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同時舉行的設想,同意第二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第01屆1896雅典奧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13參賽運動員:311開幕:1896年4月6日閉幕:1896年4月15日大項:9小項:43會徽

申辦經過1894年6月經過巴黎國際體育會議協商,歷史名城雅典贏得了首屆現代奧運會主辦權。獎牌

獎牌(一) 獎牌(二)
推薦閱讀:

《飛虎神鷹》中桔子有哪些經歷?
山洞裡的宮殿,天下第一崖墓,郭沫若聞訊親自挖掘
先秦時代
598.讀歷史25~童貫
你知道毛澤東當年是要讓人歡呼他「萬歲」的嗎?

TAG:歷史 | 記憶 | 奧運會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