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等級劃分
綠茶是我國第一大茶類,因此對綠茶,國家進行了等級區分。了解等級的區分,對我們買茶有很大幫助。尤其是飲茶經驗還不是很充足的愛好者,可以由等級區分幫助選購。
具體等級
等級從高到低: 特級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直到十等。 其中,特等到三等屬於高檔茶,可以用於送禮和個人品嘗;四等到七等屬於中檔茶,一般用於家庭平日飲用,比較好的茶館、餐廳、酒店用於招待;八等往下就是屬於普通餐館、招待所、茶棚單取茶味,單純用於解渴解暑的大壺茶。但是九等到十等因為太次,一般不再生產,或者不再標明等級。 高檔茶中,出於需要還會再加以細分,如「特級AAA」、「一等A級」、「三等AAA」,在大等級的前提下進行劃分,「A」越多,質量越好,三個「A」是極限。由於杭州市產高檔茶,市內對綠茶多加了一個等級——精品,排於特級之前。另外,如果是按照採摘時間來區分,明前與雨前茶是高檔茶,之後採摘的就是普通茶(夏季的茶葉最差)。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況下,茶葉不一定會標示等級,一般只有包裝稍講究的罐裝、袋裝、紙盒裝會標有,這些茶的質量是可以保證的,但並不說明包裝簡陋粗糙的茶不能買到好茶。所以,如果是喜歡嘗試不同品牌或者不同種類茶的茶人,通常還要再進行判斷。尤其是在茶店購買散裝茶的時候,需要親自品嘗,而這才是最靠得住的判斷。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了解綠茶劃分等級的依據。
等級劃分依據
茶的品評,在判斷的時候很大程度地講究經驗。雖然國家對茶葉的等級劃分做了十分詳細的劃分標準,但這恰恰說明了劃分的「經驗性」,所謂的「爽」、「醇」、「甘」、「澀」等等劃分標準,其實還是個人感覺和經驗。所以,對於茶的選擇,其實只要自己喜歡喝就是好茶。有許多人喜歡綠茶的微澀味,因為回甘明顯,茶味較濃,也比較解暑。對於這樣的喜好,他在選擇茶的時候就會偏向中檔茶,所以這並不說明等級越次茶越「不好」,而應該是等級越低,做工越粗放。 一般情況下的綠茶劃分標準是這樣的:綠茶是講究「細緻」的茶類,因此越細、越香、湯越清亮、越甘的就越是高檔茶。國家的各種嚴格的劃分標準我們就不去看了,用我們一般人好理解的方式來看,一般高檔茶都有這樣的特點:1.茶葉細小。單葉為多,一般稍微粗一點的也只是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程度。要注意,也有人將粗茶葉絞碎後再進行茶葉加工,冒充細嫩茶葉(因為完成殺青後,外觀看不出來,只覺得茶葉細小),因此需要查看泡開後茶葉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經驗的茶人在購買時一定請服務員泡一杯的緣故,一是為了品嘗,等級不一定靠得住,一則是為了看葉底。
2.不耐泡。由於茶葉細緻,才長出來,所以味道不重,需要多放茶葉,並且兩三泡就是極限了。3.氣味高。香氣越是馥郁,越是好茶,因為綠茶是講究「高香」的茶。
4.湯色清亮。細嫩茶葉做出來的茶,還沒能長成正常的茶葉,葉綠素不多,所以湯色清。至於「亮」,是因為以細緻茶芽來做茶,材料好,更要精心製作。這樣一來就會精心去掉雜質,注意環境乾淨不去污染茶葉,留給老師傅或者專門的機器細心制茶,湯色自然乾淨透亮。
5.顏色嫩綠。茶葉的顏色一定程度顯示了採摘的時間。我們觀察自然界的花草可以發現,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是偏黃色的,然後是青綠色,再後來到夏天的時候顏色越來越綠,秋季開始變枯黃。這提示了我們,在買茶的時候要購買細嫩的茶,就要往「嫩」的方向找,高檔的綠茶,顏色不是綠的,越綠表示時間越靠後,越嫩黃越是細茶。
6.口味甘。細嫩的茶葉才剛剛冒頭就被採摘下來制茶,沒能進一步長成普通葉子,所以茶味淡,需要多放茶葉。但也因此不像普通茶葉一樣澀,這就突出了細嫩茶的「甘」,這種似有似無的甜味正是我們品茶的重點。從以上的判斷方式來看,好茶是顏色嫩、味清香、湯色清、葉子細、回味甘。反過來,我們就知道再降一等的綠茶的情況,應該是顏色綠、茶味濃、湯色綠、味微澀。這兩種情況各有特色,可以都試著品嘗一下,尋找自己喜歡的綠茶等級。但如果顏色濃綠、湯色渾濁、味苦澀,那就脫離了綠茶的審美標準,應該拋棄。 注意:以上各項都符合的無疑是好茶,但也有某幾項不符合的好茶,在判斷的時候需要我們綜合考慮。比如,碧螺春也是我們熟知的綠茶代表,但它所採用的茶葉就比龍井或者毛尖要粗,這是為了能在炒青時捲曲成團,用過於短小的細葉就不能團成「螺」的形狀。我們不能說碧螺春就比龍井或者毛尖低檔。再如,綠岩茶由於是野生樹種,岩茶追求的是「岩韻」,所以雖然製法是依照綠茶來加工,但它的顏色就不是嫩黃而是墨綠色,葉子偏大而且沉重(不像別的綠茶輕飄飄的感覺),香味低沉,泡茶用的水溫也要參照青茶或者黑茶。
實例
如圖,以龍井為例,這個是今年的新茶,左邊干茶是明前龍井,右邊的是谷前,顏色對比谷前較綠。
明前龍井泡出來的結果,葉子細嫩,湯色近乎透明,基本沒顏色。
谷前泡出來的結果,從蓋碗上可以看出葉子顏色較深,湯色黃綠。
同為特等的綠茶,主畫面的顆粒狀綠茶為廣西的綠岩茶,後面用於對比的是谷前龍井。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為特級綠茶,岩茶顏色墨綠,而龍井嫩綠。
另外再提一下綠茶通常的用量。以一個普通玻璃杯為基準,綠茶的用量在3g左右,依照情況增減。如果綠茶偏細嫩則適當增多,如果綠茶偏粗或者味道偏重,則適當減少。3g的量大致鋪滿杯底,可參考下圖,依舊以龍井為例。
如果用茶則來測量,則用量大致為一則半左右,見下圖。
我的茶則前端長約5cm,寬約2.5cm,深約2cm。
綠茶是我國第一大茶類,因此對綠茶,國家進行了等級區分。了解等級的區分,對我們買茶有很大幫助。尤其是飲茶經驗還不是很充足的愛好者,可以由等級區分幫助選購。
具體等級
等級從高到低: 特級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直到十等。 其中,特等到三等屬於高檔茶,可以用於送禮和個人品嘗;四等到七等屬於中檔茶,一般用於家庭平日飲用,比較好的茶館、餐廳、酒店用於招待;八等往下就是屬於普通餐館、招待所、茶棚單取茶味,單純用於解渴解暑的大壺茶。但是九等到十等因為太次,一般不再生產,或者不再標明等級。 高檔茶中,出於需要還會再加以細分,如「特級AAA」、「一等A級」、「三等AAA」,在大等級的前提下進行劃分,「A」越多,質量越好,三個「A」是極限。由於杭州市產高檔茶,市內對綠茶多加了一個等級——精品,排於特級之前。另外,如果是按照採摘時間來區分,明前與雨前茶是高檔茶,之後採摘的就是普通茶(夏季的茶葉最差)。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況下,茶葉不一定會標示等級,一般只有包裝稍講究的罐裝、袋裝、紙盒裝會標有,這些茶的質量是可以保證的,但並不說明包裝簡陋粗糙的茶不能買到好茶。所以,如果是喜歡嘗試不同品牌或者不同種類茶的茶人,通常還要再進行判斷。尤其是在茶店購買散裝茶的時候,需要親自品嘗,而這才是最靠得住的判斷。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了解綠茶劃分等級的依據。
等級劃分依據
茶的品評,在判斷的時候很大程度地講究經驗。雖然國家對茶葉的等級劃分做了十分詳細的劃分標準,但這恰恰說明了劃分的「經驗性」,所謂的「爽」、「醇」、「甘」、「澀」等等劃分標準,其實還是個人感覺和經驗。所以,對於茶的選擇,其實只要自己喜歡喝就是好茶。有許多人喜歡綠茶的微澀味,因為回甘明顯,茶味較濃,也比較解暑。對於這樣的喜好,他在選擇茶的時候就會偏向中檔茶,所以這並不說明等級越次茶越「不好」,而應該是等級越低,做工越粗放。 一般情況下的綠茶劃分標準是這樣的:綠茶是講究「細緻」的茶類,因此越細、越香、湯越清亮、越甘的就越是高檔茶。國家的各種嚴格的劃分標準我們就不去看了,用我們一般人好理解的方式來看,一般高檔茶都有這樣的特點:1.茶葉細小。單葉為多,一般稍微粗一點的也只是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程度。要注意,也有人將粗茶葉絞碎後再進行茶葉加工,冒充細嫩茶葉(因為完成殺青後,外觀看不出來,只覺得茶葉細小),因此需要查看泡開後茶葉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經驗的茶人在購買時一定請服務員泡一杯的緣故,一是為了品嘗,等級不一定靠得住,一則是為了看葉底。
2.不耐泡。由於茶葉細緻,才長出來,所以味道不重,需要多放茶葉,並且兩三泡就是極限了。3.氣味高。香氣越是馥郁,越是好茶,因為綠茶是講究「高香」的茶。
4.湯色清亮。細嫩茶葉做出來的茶,還沒能長成正常的茶葉,葉綠素不多,所以湯色清。至於「亮」,是因為以細緻茶芽來做茶,材料好,更要精心製作。這樣一來就會精心去掉雜質,注意環境乾淨不去污染茶葉,留給老師傅或者專門的機器細心制茶,湯色自然乾淨透亮。
5.顏色嫩綠。茶葉的顏色一定程度顯示了採摘的時間。我們觀察自然界的花草可以發現,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是偏黃色的,然後是青綠色,再後來到夏天的時候顏色越來越綠,秋季開始變枯黃。這提示了我們,在買茶的時候要購買細嫩的茶,就要往「嫩」的方向找,高檔的綠茶,顏色不是綠的,越綠表示時間越靠後,越嫩黃越是細茶。
6.口味甘。細嫩的茶葉才剛剛冒頭就被採摘下來制茶,沒能進一步長成普通葉子,所以茶味淡,需要多放茶葉。但也因此不像普通茶葉一樣澀,這就突出了細嫩茶的「甘」,這種似有似無的甜味正是我們品茶的重點。從以上的判斷方式來看,好茶是顏色嫩、味清香、湯色清、葉子細、回味甘。反過來,我們就知道再降一等的綠茶的情況,應該是顏色綠、茶味濃、湯色綠、味微澀。這兩種情況各有特色,可以都試著品嘗一下,尋找自己喜歡的綠茶等級。但如果顏色濃綠、湯色渾濁、味苦澀,那就脫離了綠茶的審美標準,應該拋棄。 注意:以上各項都符合的無疑是好茶,但也有某幾項不符合的好茶,在判斷的時候需要我們綜合考慮。比如,碧螺春也是我們熟知的綠茶代表,但它所採用的茶葉就比龍井或者毛尖要粗,這是為了能在炒青時捲曲成團,用過於短小的細葉就不能團成「螺」的形狀。我們不能說碧螺春就比龍井或者毛尖低檔。再如,綠岩茶由於是野生樹種,岩茶追求的是「岩韻」,所以雖然製法是依照綠茶來加工,但它的顏色就不是嫩黃而是墨綠色,葉子偏大而且沉重(不像別的綠茶輕飄飄的感覺),香味低沉,泡茶用的水溫也要參照青茶或者黑茶。
實例
如圖,以龍井為例,這個是今年的新茶,左邊干茶是明前龍井,右邊的是谷前,顏色對比谷前較綠。
明前龍井泡出來的結果,葉子細嫩,湯色近乎透明,基本沒顏色。
谷前泡出來的結果,從蓋碗上可以看出葉子顏色較深,湯色黃綠。
同為特等的綠茶,主畫面的顆粒狀綠茶為廣西的綠岩茶,後面用於對比的是谷前龍井。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為特級綠茶,岩茶顏色墨綠,而龍井嫩綠。
另外再提一下綠茶通常的用量。以一個普通玻璃杯為基準,綠茶的用量在3g左右,依照情況增減。如果綠茶偏細嫩則適當增多,如果綠茶偏粗或者味道偏重,則適當減少。3g的量大致鋪滿杯底,可參考下圖,依舊以龍井為例。
如果用茶則來測量,則用量大致為一則半左右,見下圖。
我的茶則前端長約5cm,寬約2.5cm,深約2cm。
推薦閱讀:
※綠茶婊,離我男朋友遠一點
※你不知道的碧螺春真相(一)——名稱
※綠茶和什麼一起泡好喝 茉莉仙子下凡來
※綠茶到底要怎樣泡,6招告訴你!
※太平猴魁屬綠茶類尖茶
TAG:綠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