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語錄全集,弘一大師格言
一、弘一大師格言之養心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懷,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嶽泰山。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已。以弱字禦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精明順芷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人當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聰明者,戒太察。剛強者,戒太暴。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自凈其心,有若光風霽月。他山之石,應為良師益友。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二、弘一法師語錄之器量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僅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處不暇,何暇治事?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知足常足,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謙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修已,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惡,莫大於縱已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三、弘一大師名言之律已 律已,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帶之以坦蕩。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知足常有懼心,退一步做見益而思損,持滿而思溢,則免於禍。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四、弘一大師法語之處世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寬。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松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先哲云:「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又云:「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此餘數十年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惡,莫大於無恥。過,莫大於多言。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五、弘一法師講佛之做事 緩事宜急於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扁則戾。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 須常常自行省察,所有一言一動為善歟?為惡歟?若為惡者,即當痛改。除時時注意改過之外,又雲每日臨睡時,再將一日所行之事,祥細思之。能每日寫錄日記尤善。 省察以後,若知是過,即力改之。諸君應知:改過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偉大之人格。故子貢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諸君可不勉乎。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從謙。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已工夫。 六、弘一大師語錄之涵養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則見涵養。劉念台云:「涵養,全得一個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又云:「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呂新吾云:「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只在個定火。」 以和氣迎人,則乖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溪刻當涵之以渾厚。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生讓路,不失尺寸」。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德盛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眾。 七、弘一法師名言之待人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從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行已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敬守此心則心定。儉抑其氣則氣平。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何勝言哉。 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發言休可傷人;臨事尤宜觀理。大言必自招尤,小心終是寡過。 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弘一法師經典語錄精選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義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劉念台云:「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 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 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於作事,必克己謹嚴,要做到極致。於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處須住。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 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謗?曰:無辯。 何以止怨?曰:不爭。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推薦閱讀:
※24.凈界法師講楞嚴經
※凈空法師:《楞嚴經》裡面含藏的玄機就是凈土--學佛網
※廣行法師:學佛必須皈依佛法僧三寶
※金剛經講記 凈空法師講解003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慧本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