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清楚元朝官服等級制度嗎?
元朝服飾元朝官服有級別。據《元史·百官志》及《元史·輿服志》記載,元代的品服規制是:一至五品官著紫袍,六至七品官著緋袍,八至九品官著綠袍。元朝政府規定承襲前代的,如冕服、公服、儀衛服色、器皿、帳幕車輿、鞍轡等等,都有嚴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時規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見當怯薛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在宮廷之內,由於各個侍者、衛士以及一般小吏的工種不同,所以其衣冠服飾也有所不同。賜服制「元朝的賜服制源自元世祖忽必烈皇帝。忽必烈每年到元上都,在其西城西內都要舉行隆重的賜服儀式,即質孫宴。所謂『質孫』,含有華麗之意。皇帝要親自舉行國宴,百官應講究服飾,要穿上華麗的衣服赴宴,因此而得名。質孫宴,其實質就是一個皇帝的賜服儀式。」《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黨寶海新注)中記載,忽必烈生於陽曆9月即陰曆八月二十八日,是日在元上都大行慶賀。蒙古每年之大節慶,除年終舉行之節慶外,全年節慶之重大無有過之者也。世祖於其慶壽之日,衣其最美之金錦袍。同日,至少有男爵騎尉12000人,穿同色之衣,與皇帝同。所同者蓋為顏色,非言其所衣之金錦與皇帝衣價相等也。各人並系一金帶,此種衣服皆出皇帝所賜,上綴珍珠寶石甚多,價值確有萬數。此衣不止一襲,蓋皇帝以上述之衣頒給其12000男爵騎尉,每年有13次。每次皇上與彼等服同色之衣,每次各易其色,足見其事之盛,世界之君主殆無有能及者也。元朝的官服首先講究顏色,所謂「一色服」,指的是一次赴宴穿一種顏色的服裝,皇帝和百官有13種顏色的服飾。搬用漢人輿服禮樂元英宗時制定的官服制度直接大量搬用了漢人的輿服禮樂;另一方面,在種族等級制度高昂的頭顱之下,質孫服、姑姑冠順理成章地凌駕於交領右衽、峨冠大袖之上。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種,夏服有15種。而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姑姑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