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賞析

飲酒·其五

陶淵明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結廬:蓋房子,這裡指居住。結:構築。 無車馬喧:沒有車馬往來的喧鬧紛擾。

君:陶淵明自謂。 何能爾: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

悠然:悠閑自得的樣子。 南山:指廬山。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與還:結伴而歸。

此中:眼前的情景,即隱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義,即熱愛自然而逍遙閑適的感情,也體現了純真自然的道家思想。 辨:說明。 忘言:忘記用什麼語言表達。

【賞析】

此題共二十首,非一時之作,大約寫於陶淵明四十歲前後,本篇原列第五。

這首詩前半部分著重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後半部分寫欣賞自然景色悠然自得的心境,表現了作者歸隱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全詩寫景、抒情、談理三者渾然融合,形成了完整的藝術境界。另外,簡潔、樸素、自然,也是此詩的特色。清代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中說:「『心遠』為一篇之骨,而『真意』又為一篇之髓。」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說出了一個哲理:心遠地偏。在喧囂嘈雜的俗世上,利祿之徒孜孜以求富貴功名,而詩人之心由於能遠離塵俗,仍可有地偏之感。「心遠地偏」之理,是魏晉名士探求的勝義,它同道家的崇尚自然之說和漢末以後興起的玄學大有關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字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這兩句歷來為人們所欣賞,是說採菊時無意中見到南山,境與意會,情與景融,物我皆忘,一種隱居生活的自得之樂油然而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舉此例,譽為「無我之境」,即「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兩句指在這裡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實指這一種真諦乃是生命的活潑潑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推薦閱讀:

賞析|淺談詩詞創作與中物象與意象的辯證關係
關於描寫中秋節的詩句賞析目錄
詠懷古迹五首·其四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秦觀《滿庭芳》賞析
王臣 納蘭容若《憶江南·恨因誰》賞析

TAG:飲酒 | 陶淵明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