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說說推手與推腳

在一些太極拳推手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雙方隊員頂著牛,較著蠻力,有的甚至乾脆直接摟抱在一起摔跤。摔跤比賽中的摟、抱、拌、勾腿子、別子等技法層出不窮。其場面既不像太極推手,也非中國式摔跤。一位資深的推手比賽裁判長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規則不成熟是主要原因,太極推手裡原有拿、打、踢、摔等技法,但按照比賽的競賽規則規定,卻不允許拿、打、踢,結果只剩下摔了,所以比賽變成了四不像。另外一個原因是,參賽隊員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不少隊員根本不懂太極推手就參賽了。這種比賽已背離了太極拳推手的原義,引起了太極拳界的關切和擔憂」。

目前太極拳推手常見頂牛現象,而一些意拳的推手比賽也頻現摔跤動作,這主要在於比賽規則的制定。很多是訓練一套,比賽一套,不是按照一個固定的規則來訓練,而是按照自己對推手的理解來訓練,到時候再按主辦方的意願制定比賽規則。造成運動員短時間內不適應比賽規則,只能本能發揮,摔跤、頂牛和摟抱就出現了。

意拳推手是在經過站樁、試力、走步訓練,獲得一定渾圓力後對力量運用的檢驗;它是意拳功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雙方體認各種攻防力量變化的一種訓練方式;可以彌補散手之不足,是散手訓練的輔助練習,是雙人試力。但是在練習意拳推手時不可虛與應付,亂推一氣,在雙方手臂相互繞環之中,一旦找到對方的空隙就要進行有效的發力,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自身的自然本能活力。

有些拳術講求打虛、打空擋,而意拳講求打實不打虛,講究攻擊人的重心,才能徹底擊敗對手。所以意拳推手不是單純推「手」,而是化開對方間架推人,攻擊對方的重心,是雙方腳步的相互攻守,手臂只是接觸點,而力點在身上、在下肢的腳步上。意拳推手是雙方相互攻擊對方的雙腳和重心,是在「守中用中」原則下的「推腳」。

彼此推手中,對方有一定的運動規律,我方也有一定的運動規律,雙方的運動都要通過肢體接觸點發生關係。我方的發力通過雙腿上傳,通過肢體接觸點傳導致對方身上,作用到對方的雙腳上,有可能造成對方重心不穩,腳步錯亂,就可將對方放出。而對方如果運用合適的手法、勁力、身法、步法化解我方的攻擊,再次向我發起反擊,就形成了相互之間的攻防。所以接觸點部位要鬆緊適度,過緊了,就會被對方利用,過松就會直接被對方擊出。力由松中求取,緊中滅,在動中用。肌肉只有在放鬆狀態下才有收縮的可能性,才能完成一個動作,而一緊就失去了再次收縮的可能性,就不能靈活變化,所以,推手時間架要保持適度的力量,不能過松或過緊。

我有關意拳推手的博文《練習意拳推手的點滴體會》中曾提到在推手中,要把自己的勁力練得像球一樣渾圓,把對方當成一個球,我方意力總是指向對方的中線上。雙方推手就像兩個球在滾動、相互圍繞旋轉。最後的發力就是一個的「碰撞」,一球保持穩定,一球被撞出。就球的形體來說無上下前後左右方位上的區別,但人體是有上下、左右等分別的,在旋轉中可能被旋轉摔跌而出,也可能前栽、後仰跌出。在兩個球的滾動與旋轉中,力量主要體現在三個點上,兩個球和地面的接觸點,兩個球之間的接觸點。只不過人和地面的接觸點是兩隻腳,而兩個人之間的接觸點是兩個手臂或身體,這就要求兩個腳的力量要配合協調,進退自如;兩臂之間更要緊密協調配合,或扶按、或鉤掛、分掛、或旋、或偏等等,或前後發力、或左右發力。也有可能運用力量的變化使對手重心不穩,在一隻腳支撐體重時,就好發力了。而我們在一隻腳著地時,也應該保持整體的平衡均整,所以在意拳功法中就專門設有獨立樁的練習,也可以在雙手控制對方時抬腳踢擊。

在電影《一代宗師》中有經典台詞「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所以雙方推手誰也不願意倒下。

在推手中決定勝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方如果能夠迅速感知對方的發力大小、方向、著力點及將要變化的趨勢,把握住合適的機會,也就是對方重心最不穩定的時機,找准發力點、發力的方向,就可一發而威力驚人。雙方推手時相互之間會產生力的作用,這些力量的作用與變化都是雙方腿腳力量的體現。雙方推手的整個過程就其力學本質而言,是平衡與不平衡兩種運動形態交替的過程,就其自身來說,受到了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和對方的對抗力三個外力的作用,如何利用自身的重力、地面反作用力,有效利用和分化對方的對抗力,使之利己而不利人,是每一個練習推手者都必須重視的問題。雖然推手輸贏有多方面的因素,諸如身高體重、勁力大小、整體的鬆緊變化頻率、身法步法的靈活性等等,總的說來就是「得力」與「不得力」。如對方雖然身高力大,我方可以通過整體的整體勁力的鬆緊轉換及合理的身法、步法,設法讓對方有力也發不出來,即使發出來,也不能發到或完全發到我的身上;可能我方的勁力小,但通過合理的身法步法、接觸點的合理鬆緊變化及技術就可以有效爆發,而且發放到最易牽動對方重心的部位,指向最易使對方傾跌的方向,發力的時機恰好是對方重心最不穩定的一瞬間。從雙方整體來說,對方之力可能大於我,但是在接觸點上,我方是整體對局部,大力對小力。而所謂的「四兩撥千斤」是以小力順其力的方向引動、牽動對方重心,而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個相對抗的力,永遠是大力打小力,這是不可違背的物理力學原理。

腳是整個身體的承載部位,對於保持人體重心的平衡與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效的破壞對方腳的穩固,就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效果。另外,拳經雲「手打三分腳打七」,「消息全憑後腳蹬」等等,都是在說腳在發力攻擊時的重要性。但是首先要明白一點,就是腳跟是承擔體重的,腳掌部位是產生蹬彈力的(發力點)。例如,對方向我肩架或軀體施加一個外力,我接住對方之力,松腰沉胯,將來力沉降至後腳跟,迅速通過後腳掌的蹬彈,瞬間通過接觸點發放到對方身上,內在勁力一落即起,像皮球一拍即彈,這樣可以讓對方的勁力瞬間找不到對抗體,從而暫時失重,我方再從接觸點上向對方發力,就可達到一定的攻擊效果。以槓桿力學分析,腹腔內氣下沉是力源,後腳掌為槓桿力臂的彈性支點,雙方接觸點即為作用點(發力點)。所以在平時就要經常訓練後腳掌的掌控能力,也可以在平時的站樁中,將諸多摸勁練習和雙腳的擰裹碾搓緊密結合起來,使整體勁力更利於充分發揮。

在推手中對於自身來說,首先在推手中要保持自身的平衡穩定,讓雙腳處於得力狀態,在受到對方攻擊時,利用有效的手法、勁法和協調的身法,使來力通過腳傳至地面,達到充分消化對方力量的效果。而我方應該調整身法,使步法進退靈活,時刻保持腿部的弓態和彈力,以便在我方發力時快速爆發和連續爆發。

雙方推手時,在保持自身腳步得力時,還要極力讓對方的腳步不得力,俗話說「損人利己」。在推手過程中,我方要時刻有意力指向對方的重心和支撐腿,時刻威脅對方雙腳的穩定性,並且在其腿部蹬彈發力時要干擾其腳的穩定性,消弱對方發力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肢體接觸練習,使肢體鬆緊適度,皮膚的神經感知異常靈敏。總而言之,就是破壞對方的根基,消弱對方的發力效果,使自身在運動中根基穩固,發力時腳的進退靈活協調,蹬彈勁力強勁。

總之,意拳推手水平的高低,與其所進行的基本功訓練效果及時間長短有直接的關係,與推手的經驗及所採取的技戰術密切相關。在基本功訓練中,主要以站樁訓練渾圓力為基礎,鍛煉整體的鬆緊轉換頻率,在推手時有效運用各種力學技術破壞對方身體的平衡,達到控制對方身體中心、重心的效果,所以,意拳推手不要推「手」,要重在推「腳」,才不至於脫離實戰,背離意拳的訓練宗旨與原則。但是也不可局限於推手、推腳而喪失「守中用中」的原則。既要攻擊對方的重心,還要時刻威脅對方的中線,這樣才能和實戰保持一致,不至於與下一階段的散手訓練脫節。

推薦閱讀:

男人:我也愛聽情話,請多跟我說說
說說流感
關於等待的QQ說說:我假裝不在乎你,但痛的是我自己
暖心晚安說說

TAG: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