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分娩鎮痛新進展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 包菊 曲元,本文已發表在《麻醉學大查房》上。

摘要

綜述目的 分娩疼痛被認為是最嚴重的疼痛之一,多種新型分娩鎮痛技術的發展既減輕了分娩疼痛,又降低了圍生期死亡率。

綜述方法 對近期與分娩鎮痛相關的文獻進行檢索與回顧,總結各種鎮痛方法的優缺點及其對母嬰預後的影響。

最新進展 椎管內阻滯鎮痛不增加剖宮產率和經陰道分娩的器械助產率。比較產程早期與晚期接受硬膜外鎮痛(EA)的初產婦,其剖宮產率及新生兒轉歸相似。第二產程持續鎮痛並不增加剖宮產率及器械助產率,而且能增加產婦分娩的滿意度。分娩鎮痛可降低產婦產後抑鬱(PPD)及兒童感覺統合失調(SPD)的發生率。

總結 EA仍然是分娩鎮痛的金標準,產程早期鎮痛對分娩轉歸和新生兒無不良影響,對產婦和新生兒的遠期預後更有益。

分娩疼痛被認為是最嚴重的疼痛之一,其程度與斷指痛相當[1]。分娩鎮痛技術的誕生為廣大產婦帶來了福音,既減輕了分娩疼痛,又降低了圍生期死亡率。現代分娩鎮痛始於1847年,但初期發展緩慢。直到1938年硬膜外阻滯開始用於分娩鎮痛,才逐步形成了基於循證醫學的綜合鎮痛管理策略。分娩鎮痛主要採用藥物性鎮痛[區域阻滯(局部阻滯和椎管內阻滯)、全身性鎮痛]及非藥物性鎮痛。椎管內阻滯鎮痛[主要是蛛網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鎮痛(CSEA)和單純硬膜外鎮痛(EA)]既最安全有效,又是唯一有鎮痛而無鎮靜作用的方法。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分娩鎮痛率已達70%,且剖宮產率控制在25%以下。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我國的剖宮產率高達46%,居世界第一且無下降趨勢。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分娩鎮痛率過低為主要因素之一。分娩過程涉及母嬰兩個特殊人群,因此分娩鎮痛的選擇一直存在爭議。隨著鎮痛方法的改善及產程知識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分娩鎮痛對產程無顯著影響且不會增加剖宮產率,為母嬰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文對分娩鎮痛方法、母嬰安全及鎮痛新進展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和綜述,旨在為臨床干預提供依據,促進和推動我國分娩鎮痛技術的發展。

1. 分娩鎮痛方法

1.1 非藥物性鎮痛

1.2 藥物性鎮痛

1.2.1 全身性鎮痛

1.2.1.1吸入鎮痛

1.2.1.2 靜脈及肌肉注射鎮痛

1.2.2 椎管內阻滯鎮痛

1.2.2.1 椎管內鎮痛技術

1.2.2.2 椎管內阻滯用藥

1.2.2.3 鎮痛時機選擇

1.2.3 胎心監護

1.2.4 分娩鎮痛不良反應

1.2.4.1 神經系統併發症

1.2.4.2 低血壓

1.2.4.3 瘙癢

1.2.4.4 噁心、嘔吐

1.2.4.5 寒戰

1.2.4.6 呼吸抑制

1.2.4.7穿破硬脊膜及硬脊膜穿破後頭痛

1.2.4.8 胎兒心動過緩

1.2.4.9 感染

1.2.4.10 尿瀦留

2. 分娩鎮痛對母嬰的影響

2.1 近期影響

2.1.1 母嬰生理的影響

2.1.2 母乳餵養

2.1.3 母親發熱

2.2 遠期影響

3. 小結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丈夫拒絕產婦無痛分娩"事件?
拜託你們了,分娩前一定要掌握這5個關鍵詞!
老公進產房陪產的各種趣事囧事,無奇不有!
「初、高、病」孕婦,為什麼要到有即時剖宮產技術的醫院生產?

TAG:分娩 | 進展 | 頭條 |